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以钢琴为代表的西方音乐的介入使中国现代音乐发生了本质的变化。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钢琴逐渐得到了普及,很多人开始认识钢琴、学习钢琴、了解钢琴,出现了"钢琴热";中国音乐家结合中国听众喜好和审美,在钢琴音乐创作时融合中国传统审美意境、韵味,注入了大量的中国元素,使之带有中国音乐文化审美特征,同时中国民族音乐题材、民族传统的音乐创作手法与钢琴的融合让中国钢琴音乐更加独具魅力。但现今中国元素钢琴音乐作品仍然缺少足够分量,这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满足中国钢琴的发展与需求。  相似文献   

2.
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创作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与创新的过程,中国钢琴音乐以其复音思维为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使我国数千年历史的单音体系受到了冲击,并且在中西音乐文化交融中繁衍出了一系列的创作模式,实现了钢琴音乐创作的民族化。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创作体现在20世纪钢琴音乐创作践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3.
伏春迎 《科技资讯》2010,(6):183-183
中国钢琴作品不仅表现了钢琴原体的艺术魅力,而且传承了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传统和艺术品质。在高校教学研究中,应将中国钢琴作品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树立民族音乐主体意识,继承、发展和弘扬中国民族音乐。让学生在领略西方优秀音乐文化魅力的同时,更多的了解和掌握本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4.
主题音乐即乐曲的音乐实体,是乐曲的主要乐思或几个主要乐思之一。各种音乐体裁的音乐创作,都应遵循主题音乐贯穿这个基本准则。为把我国的民族音乐推向世界舞台,让世界了解中国传统艺术,在我国民族音乐的创作中,也应符合国际规范。二人转《爱情加减法》在音乐创作中,力求遵循主题音乐贯穿与剧情发展相结合,使民族音乐的创作在作曲技法上更具规范性。  相似文献   

5.
主题音乐即乐曲的音乐实体,是乐曲的主要乐思或几个主要乐思之一.各种音乐体裁的音乐创作,都应遵循主题音乐贯穿这个基本准则.为把我国的民族音乐推向世界舞台,让世界了解中国传统艺术,在我国民族音乐的创作中,也应符合国际规范.二人转《爱情加减法》在音乐创作中,力求遵循主题音乐贯穿与剧情发展相结合,使民族音乐的创作在作曲技法上更具规范性.  相似文献   

6.
作为西洋乐器之一的钢琴,在传入中国后经历了百年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文化。既然是钢琴文化,其也具有育人功能。因此,本文主要探讨我国钢琴文化的育人功能,让人们通过钢琴音乐的艺术魅力来提高自身的审美情操和人格品质,从而成为大众文化生活的主要参与者和体验者,成为一个雅俗共赏、现代化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人。只有这样,钢琴音乐才具有了文化的意义与价值,才能够充分发挥出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人类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同时也是听觉的艺术,是通过声音而表达人类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时间艺术。我国的音乐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是世界上音乐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在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的漫漫长河中,传统音乐又是我国民族音乐发展历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一些近现代作品。  相似文献   

8.
中国钢琴作品演奏中民族风格的把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是西方键盘乐器钢琴与中国音乐文化结合产生的艺术结晶,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延伸和发展,因此演奏中国钢琴作品的关键是民族风格的准确诠释。本文从整体音乐结构的把握、富有民族韵味的旋律表达、中国化的音色处理、踏板的合理应用四个方面探讨中国钢琴作品演奏中民族风格的把握。  相似文献   

9.
"中西音乐的比较与研究"的历史已有百年左右。在近些年来,又有了更新更完善的发展。如音乐创作中的"杂交优势"问题,音乐民族化的问题,民族音乐世界化的问题,中国听众的审美问题,严肃音乐"通俗化"问题,"通俗音乐"的高雅化问题等,在近些年都有了较完善的发展。例如从中国的第一部交响《梁山伯与祝英台》到朱践耳的第一至第十交响,再至谭盾备受海内外关注的《地图》,音乐中的现代技法与传统技法的运用都逐渐由乐新的发展,在本文中将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中西音乐文化的比较与影响,第二部分对国外近现代作曲技法与中国传统音乐的交融的理解,第三部分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世界化,做以阐述。  相似文献   

10.
试论朱践耳钢琴作品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践耳是我国现代音乐创作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一位作曲家,他在歌曲、交响音乐等多个方面都有着较高的艺术造诣。本文将围绕朱践耳的钢琴作品展开进一步的详细讨论,尤其是探讨了其钢琴作品的艺术特色,从而让我们更好的体味到他把西洋乐器钢琴乐器与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结合起来的独到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11.
钢琴套曲《小序曲与赋格四首》创作于改革开放之后,也是作曲家丁善德先生钢琴音乐创作晚期较有代表性的一首作品。本文以其中第三首序曲《雀跃》为例,从作品的结构、调性格局、创作技法等方面来探讨丁善德先生这一时期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及其对中国钢琴音乐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钢琴艺术的形成、发展;是与文化传播、交流密不可分的,西方教堂与教会学校、中国留学生、外国高水平音乐家在中国的活动极大推动了中国钢琴艺术的形成与发展;而对外音乐交流及中国钢琴选手参加重大国际钢琴比赛并获得优异成绩,使中国钢琴艺术走向世界、走向辉煌。  相似文献   

13.
陈朝 《科技信息》2012,(35):194-194
中国音乐创作在体现现代性的同时,要意识到弘扬本民族音乐文化传统的重要性,传承与发展、借用与创造,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找到一条适合本国音乐创作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陈习 《龙岩学院学报》2012,30(1):119-123
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在近一个世纪以来,不断在外来技巧上力求深知透解、恰当发扬的同时,从未停止过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探索与追求。通过对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史的简略回顾及对近一个世纪音乐创作中民族特色的简要梳理,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并体会到:中国小提琴音乐独有的美,是其不可替代的民族神韵与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15.
钢琴教育是艺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方面,其主要功效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理念的有效领悟。因此钢琴的教育要重视技术与审美的融合,以审美为核心,以心灵体会为重点,进行艺术创造。新世纪钢琴教育的发展模式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本文在此背景下提出了新世纪钢琴教育之我见,旨在突出钢琴教育模式中对自我和审美的一种强调。文章主要介绍了钢琴教育的审美要求、美感流露和教育重要性三个方面的内容,以深化有价值的钢琴教育的模式表现,促进钢琴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陈小宁 《科技信息》2009,(23):I0118-I0118
音乐作品能适时强有力的反映时代特征和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民族风格给了音乐创作的广阔舞台和顽强的生命。中国的传统音乐,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浓缩着中国文化的精髓,凝聚着各族人民的智慧,中国传统音乐不仅是中国民族音乐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是中国音乐的本质。要发扬光大中国的民族音乐,唱响时代精神,就必须扎根于民族的土壤,反映民族文化,反映时代特征,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7.
自上个世纪贺绿汀的《牧童短笛》开始,中国钢琴音乐便拉开了进入世界音乐舞台的序幕。中国钢琴艺术家不仅在音乐创作上独树一帜,而且在演奏上也堪称一流,世界顶级演奏家层出不穷,在世界音乐舞台上很好地展现了自己民族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有利于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更有利于推动中国音乐事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蓝调音乐是美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精神土壤,也是其艺术形式的组成部分.蓝调音乐对于美国音乐文化具有融合的传统价值,对于美国音乐创作上的主题和题材具有启示价值,对于美国音乐文化的审美意象具有奠基价值.  相似文献   

19.
吴娟 《科技咨询导报》2011,(27):221-222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它通过旋律、节奏和声音等来表达作者的喜怒哀乐之情,进而引起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员情感上的共鸣,是任何一种其他艺术形式都无法替代的特殊的艺术,对馆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它要求馆员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才能真正领略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通过音乐作品表达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爱国主义情怀;进行音乐文化的宣传,加强和加深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激发爱国思想。千百年来所创造的丰富多才的音乐文化(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戏曲音乐、说唱音乐等)是音乐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优秀的传统音乐大大开阔馆员的文化视野,提高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馆员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提高素质和审美价值,从而构建和谐图书馆。  相似文献   

20.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和审美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反映在音乐领域,流行音乐给当今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它表面上对民族音乐造成广泛的冲击,但在其组成的众多因素中仍渗透着民族因素,它的产生与发展依然是民族音乐的转化与延伸。这些因素的存在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对音乐创作者深刻影响的结果,也正是这些具有"中国印"的流行歌曲让更多世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