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曾杰 《科技信息》2006,(11):217
近年来随着测谎技术的迅速发展,测谎结论的法律地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测谎结论能否作为证据在法庭上直接被采用引起了较大的争议,本文将结合证据的特征和测谎结论自身的特点来阐述测谎结论是否能作为证据.  相似文献   

2.
测谎技术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已大量使用,但现行法律却未对其法律属性、适用规则等加以规范。这不仅使测谎结论的适用无法可依,也制约了测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从规范分析的角度,对测谎结论的证据价值与证扰能力展开了分析,并认为测谎结论的完全可以在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  相似文献   

3.
测谎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主要介绍测谎基本原理,分析了测谎结论的准确性、局限性及测谎结论证据属性,并简要介绍了测谎技术在刑事及民事案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由于理论模型和实验设计上的缺陷,使得诸多中介因素对测试结果产生干涉作用,造成测谎结论的客观性不足。因此目前的测谎技术不适于为侦查诉讼提供证据,但可作为一项能提供倾向性意见的调查工具服务于办案实践。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传统测谎技术的历史发展进行了回顾,介绍了国外最新测谎技fMRI测谎的基本原理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祁亚平 《甘肃科技》2006,22(2):89-90
我们平时所说的测谎是指人们在受到有目的的发问时,会因心理反应而产生一定的生理反应,CPS利用这些生理反应来探查受问方的相应记忆痕迹。但是我们不能忽视CPS技术使用的应有的法律约束背景———测谎技术的必须以相应的权利保护为前提,诸如反对推论、无罪推定、沉默权保护为CPS技术提供了适用的空间,不能用CPS鉴定来危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7.
测谎技术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谎器(lie detector)是能够帮助判别一个人是否正在说谎的一种装置。测谎器也被称作多道记录仪(polygraph),可以记录受试者被提问时的应激生理改变。这些生理改变包括个体说谎时所伴生的血压、脉搏、排汗和呼吸等指标的起伏变化。测谎器能够帮助警察局和其它调查者,审问嫌疑犯关于他们在案件中的可能参与程度;还能帮助零售商店及其它私营雇主对未来雇员求职者进行必要的的测谎检查,或者调查顾客的偷窃行为[1]。 测谎器的百年历史说明:测谎器的发明及其应用的测谎技术,已经发展成为涉及实验心理学、情绪心…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和人们对案件真相的不倦追求、探索,现代司法实践特别是审判实践手段也在日益多元化、科学化。其中,心理测试结论的应用显得格外耀眼,心理测试结论能否作为证据被采用也引起了较大的争议。关于心理测试结论的证据属性,目前主要有肯定说、否定说、有限采用说,本文以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为视角,认为心理测试结论符合证据的基本特征,应属于证据的范畴。  相似文献   

9.
诉讼证据在司法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我国三大诉讼法对证据的归纳基本上是一致的,均把证据归纳为七种,但都未涉及到电子证据。结合我国立法和司法的现状,制定出较为科学的电子证据规则,对电子证据进行准确的定位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前,测谎仪在我国侦查机关已经得到普遍应用,在侦查破案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事实证明,一味地强调测谎技术在犯罪侦查中的作用,而不注意维护司法公正和保护受测人权利,测谎技术就有可能成为非法取证乃至刑讯逼供的“帮凶”。为保障受测人在测谎中的人权,应规范测试员的考试、考核及资格认定,保障测谎机构和测谎员身份的独立性,赋予被测人自愿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测试权、拒绝回答与本案无关问题权等。  相似文献   

11.
测谎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测谎技术已经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由于测试技术本身的不足,带来了长期的理论基础的争议以及应用上的诸多质疑。近二十年来,随着脑神经科学技术的进步,研究者将ERP和fMRI技术应用到测谎测试当中,使得测谎技术有了更长远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证据,是诉讼程序中的第一要素。从立案到开庭审理,从当事人举证到合议庭合议,证据的作用贯穿始终。而作为科技发展和时代进步的产物,电子证据的频繁出现,对三大诉讼法原有证据制度形成了冲击。基于当前我国电子证据制度立法和实践混乱的现状,本文就电子证据在当今中国诉讼程序和司法实践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分析当前学界众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当将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归于非独立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浅论我国证据展示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据展示制度有利于充分发挥辩护制度的功能;有利于体现当庭质证的实在意义: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我国目前证据信息的审前交流,采取阅卷权的传统立法方式.自从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后,公诉案件庭前审查方式由实体审查转变为程序性审查,阅卷权立法已经不适应我国诉讼结构转变的需要.解决现行审判制度审前信息交流的问题,最终还要依靠证据展示制度.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对构建我国证据展示制度的原则、主体、范围、制裁机制等提出一定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西方诉讼制度的发展经历了由神示证据制度向法定证据制度与自由心证制度演进的过程。随着事实认定规律认识的深化,自由心证制度逐渐取代了法定证据制度,并在大陆法系国家得到了普遍的接受与认同。可通过对现代证据裁判原则、我国立法现状和基本事实认定等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来揭示并完善诉讼中证据裁判原则的相关理论与构建。  相似文献   

15.
张锋 《科技信息》2007,(17):243-243,239
证据开示是指庭审调查前诉讼双方当事人从对方获第三方处获取有关案件的信息和收集证据的程序。它是一种庭前的程序和机制,是诉讼一方在庭审前获取另一方与案件有关事实和信息,从而为审判做准备的诉讼制度。鉴于诉讼过程中对抗制度将导致诉讼双方交换证据的困难,诉讼中的证据开示问题,也就随之凸现出来。为保证法律的公正,提高诉讼的效力,就必须制定专门的证据开示制度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后确立了以当中人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庭审方式,但与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相伴而生的证据规则体系还远未建立,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庭审方式改革预期目标的实现,传闻证据排除规则是有关证据可采性方面的规则,其对正确地认定案件事实与准确地适用法律意义重大,本文首先对传闻证据排除规则的合理性进行了法理分析,然后考察了我国刑事诉讼有关传闻规立法规定,认为我国应当借鉴外国相关立法经验,确立传闻证据排除规则,以完善刑事审判的庭审方式。  相似文献   

17.
反测谎及其对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实验的方法,对反测谎对GKT测试和CQT测试信效度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认为反测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生理反应,干扰测谎,但反测谎对测谎干扰的有效性是有限的,采用GKT和CQT相结合,并结合行为观察综合判断,反测谎是可以识别并加以对抗的.  相似文献   

18.
诉讼证据的基本属性在传统上被认为是客观性、相关性和合法性,这是在我国长期流传的正统观点。但笔者认为并不能准确反映诉讼法学和证据学上的特点,应该用真实性、相关性和合法性来概括其基本属性,才有利于对诉讼证据的正确认识和把握。通过对诉讼证据基本属性的分析批判,可以深入了解诉讼法学和证据学意义上的关于证据属性的理论和司法实践有关问题,以期有利于我国的法制进程。  相似文献   

19.
刑事诉讼品格证据微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特殊的证据形式,针对不同的诉讼主体,品格证据有不同的提出和规范方式,并且有着独特的运用规则。和世界各国相比,我国对品格证据的规定显得过于绝对,理论界也很少对此专门论述。  相似文献   

20.
刑事证据展示制度在实现司法公正、提高诉讼效率方面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现行法律中没有关于刑事证据展示制度的规定,通过对我国刑事证据展示制度在立法上的缺陷、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我国建立刑事证据展示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建立我国刑事证据展示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