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络在中医学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被认为是人、生物体的生理功能、病理过程和药物归经的主宰。《黄帝内经》中有“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等记载。经络的分布是以十二正经为主体,网络全身,无处不在,无所不通。经络的基本作用是联络、调节和营养。但经络的现代医学生物学基础是什么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而对该问题的研究不仅对于提高针灸的临床疗效和指导临床用药很重要,而且为现代医学生物学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新…  相似文献   

2.
经络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络学说是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几千年来,它有效地指导着中医、针炙、气功、按摩各科的临床实践,它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医学的一项重大贡献。中医学认为经络系统是人体行气血,平阴阳,法自然,处百病,调虚实,决死生的整体机能调节、控制和反应系统。就其形态内涵而言,经络是“经脉”、“络脉”,以及“经筋”、“皮部”的总称,是以十二正经为主体,内联脏腑,外络肢节,网络全身的气血运行通道。  相似文献   

3.
从系统的角度探讨手太阴肺经上少商-孔最一迟泽-天府穴特定段经络在外加电刺激时信道动态能量传输的特性.利用小波包分解技术对所测量的经络和非经络信号进行分解,然后计算各频带能量,以提取经络信道的动态特征.然后利用神经网络对经络与非经络特征进行模式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明显区分经络上穴位与非穴位点所表现出能量传输特性的差别,可以用于信息能量鉴别方法确定经络上穴位点.  相似文献   

4.
总结50年实验,证明人体经络通路现象具有生物学客观真实性,可能有助于进一步总结中华传统医药学宝贵经验;概括经络科学对人体生命调节现象的理论性概念,对与生命共存的人体经络循行给出数学表述。  相似文献   

5.
《中兽医学》中的经络理论,涉及到许多极为陌生抽象的名词术语和网络,全身错综复杂的气血运行通路……,致使学生望而生畏,却步难行。为此,我们作为中兽医教师必须在经络理论教学方面,想出巧妙办法,作出解惑文章,以引导学生脱出疑海,迈步走向“自由王国”。 其实,中兽医经络理论,有其鲜明的规律性。只是这些规律被那些陌生、抽象的概念所遮掩,若学生对这些概念未通透了解,也就只能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致使学习的“胃口”大倒。笔者积三十余年中兽医教学之经验,体会到对经络理论应着重于理解,着力于剖析,循其规律而述,这样便可化难为易。“难而又难者,十二经也”,着力剖析,须从十二经开刀。 下面我们从十二经的命名原则、分布规律、走向规律及循行规律等四方面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6.
面临世纪之交,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其关健点仍是中医理论现代化的取向问题。20世纪以来,随着西方科学文化的东进,一些国医界开明人士率先接受西方医学的解剖学观念和实验分析方法,试图用以解释中医中药、针灸经络的原理。50年代以来,为发掘传统医学宝库,出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热潮。在此期间,不少生物医学界有识之士为中医针灸临床技术的现代化做出了可贵的贡献。然而,勿庸讳言,作为中医学的核心理论──天人相应、脏腑经络、营卫气血、阴阳五行、辨证论治等学说,在“中西医结合”的大潮中,不断经受着西方生物医学解剖刀、…  相似文献   

7.
经络的产生和功能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经络的结构基础目前仍然是个谜。本文提出,经络可能是心肌电位通过血液传导而形成的电磁场矢量轨迹。这一假说,不仅可以合理地解释中医理论中“经络气血”等概念的各种特点,而且揭示了“气”和“经络”的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8.
美学与哲学息息相关,中国古典哲学有阴阳说,于是美学也出现了一个四象分类法,即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太阳”美学观以刚健为美,其中含柔;“少阳”美学观刚柔相济,柔中显刚,“太阴”美学观以柔为体,其中有刚;“少阴”美学观刚貌实柔,唯柔不刚。概而言之,“太阳”,“少阳”同属阳刚美,“太阴”、“少阴”皆为阴柔美。任何一个文学家、艺术家,都可以按其主要审美情趣与美学实践划归类属,屈原、杜甫属阳刚,庄周、李白归阴柔。宋代江西派诗祖,“以善书名天下”的文学艺术巨匠黄庭坚,也与阳刚豪迈的苏轼泾分渭别,在文学艺术领域里举起了忌晔贵冥,清峭为本,妙脱蹊径,去尘绝俗的阴柔美大旗。  相似文献   

9.
经络—重要的生命科学命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经络的定义与概念,试衅从现代科学观点评价经络。提出评价的依据,进而对人体表经络循行线作科学评价;论述经络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指出经络与控工生物学与医学观点的分离,以及生命科学中间一性的表现。依此预言,以经络作为探索生命科学的启示,在并置膜结构贯通的生物含水缝隙通道系统的空间中,调控生命物质运行的规律是可知的。  相似文献   

10.
微循环是西医判断人体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癌症患者者大多存在严重的微循环障碍,它和癌的转移,复发与恶化成正相关的关系。经络状态是传统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中医经络现代研究肯定了体表穴位与脏腑功能的相关联系,当人体的健康状态发生变化时,相应的经络穴位的伏安特性(V-A)也随之而产生明显的变化,郭林新气功能的呼引,势子导引和意念导引调强的正是在气动态下对人体经洛有意识的锻炼疏通,所  相似文献   

11.
经脉、络脉简称为经络。经 ,原意为“纵丝”,即直行主线之意 ;络 ,则为网之意。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以营养周身、协调阴阳、防御病邪、反映症候、传导感应、调整虚实。因为十二经脉“内属于府藏 ,外络支节”,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故经络系统中 ,以十二经脉为主 ,又称十二正经。十二经脉具有手足部位、阴阳属性、所属脏腑三个方面的特征。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下面从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1 十二经脉中的辨证观点1 .1 普遍联系的观点辩证法认为 :世界是一个相互对立的统一体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物质世界本身所具有辩…  相似文献   

12.
利用低电阻点与人体经络的关系,提出一种改进的伏安法用于研究人体经络走向。其结果与传统中医提出的人体经络走向很吻合。这对中医理疗准确把握人体经络走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前,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NEI网络)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国内中西医结合学者发现NEI网络是中西医理论体系相互整合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本文简要介绍了"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学说,并以中医脏腑、中药归经理论的实验研究、经络与针刺为例综述了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学说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经络的本质—蛋白质压电传感效应假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络的本质──蛋白质压电传感效应假说HypothesisonJing—LuoEssence胡云章(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北京100730)经络本质及其物质基础至今仍是生物医学研究的难题。中国医学记载的经络现象及经络功能是客观存在的。国内外对经...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现代化学跨学科研究在本世纪迅速兴起的原因; 指出了现代化学跨学科研究兴起的内在依据, 即: 客观事物所具有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是现代化学跨学科研究兴起的客观基础; 现代科学的高度发展为现代化学跨学科研究提供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念、方法和实验手段以及新的机遇; 现代化学自身的发展和繁荣改变了传统的单学科研究建制, 使其步入跨学科研究的轨道; 同时, 分析了现代化学跨学科研究兴起的外在动力, 即: 化学社会化的发展, 不断为现代化学跨学科研究提供新的课题和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实验用小型猪应用于中医基础研究的方法学进行探讨。方法利用特定的笼具和监控系统观测记 录造模前后小型猪的行为学改变。结果该方法初步建立了对大型实验动物行为学应用于中医基础研究的观测 方法。采用的笼具与行为学观测系统对全面、准确采集并分析相关数据具有很大的作用。结论本方法已经成功 应用于实验用小型猪经络堵塞模型的行为学研究,并有望应用于其他中医基础实验研究,更多结论仍有待进一步 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中医理论体系发展中医实验科学──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首先需要加强其基础研究。发展新的高效率的防病治病方法,不断扩大和加深对人体生命过程的规律性和病理变化的了解。人们很早就认识到决定医学发展的三个要素:杰出的科学家、研究人...  相似文献   

18.
构成铜鼓的材质为青铜合金,经剖析研究其成分和构相,考证其生产工艺和周围环境,发现古代铜鼓具有防腐蚀条件,从而提出该响铜表层可能是经过可熔性六价铬化合物的处理,生成表层并不含铬的防腐层.实验证实这种判断是合理的;经强化试验,证明防腐蚀效果显方法亦可用于其他青铜器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通过ξ-电位测定、浮选实验和溶液化学计算,研究了菱锌矿/方解石/十二胺体系中的动电行为与浮选行为。结果表明,Na2S使菱锌矿ξ-电位更负,十二胺使菱锌矿和方解石ξ-电位更正.低pH值下,十二胺与碳酸根形成胺盐是其在菱锌矿和方解石表面吸附的主要机理;高pH值下,锌胺络合物的生成则是胺浮选菱锌矿的机理,由于溶解组分与矿物表面的相互作用,导致矿物表面转化,方解石在菱锌矿澄清液中的动电行为类似于菱锌矿的动电行为,且浮选受到活化;而菱锌矿在方解石澄清液中的浮选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20.
微循环是西医判断人体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癌症患者大多存在严重的微循环障碍,它和癌的转移、复发与恶化成正相关的关系。经络状态是传统中医辩证施治的重要依据,中医经络现代研究肯定了体表穴位与脏腑功能的相关联系,当人体的健康状态发生变化时,相应的经络穴位的伏安特性(V-A)也随之而产生明显的变化。郭林新气功的呼吸导引、势子导引和意念导引强调的正是在气功态下对人体经络有意识的锻炼疏通,所谓“经络通,百病消”。采用显微摄相机、MCIMPS系列微循环图象处理及多参数测量系统,连续三年对坚持练郭林新气功的数十名患者进行微循环参数和血液粘度的跟踪检测。自1995年起又增加了用JXT-2经络穴位图示诊断仪同时检测上述患者的经络V-A特性曲线。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可望对郭林新气功疗效检测提供可靠的定量判据,从而为人体生命科学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