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分析了含受控源电路中任意两支路电压和电流间的线性关系,给出了含受控源电路的等效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电路的结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对于复杂的电路,常用的基本分析方法有支路电流法、回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结点(节点)电压法等。当电路中有理想电流源支路和理想电压源支路存在时。由于电流源支路的电压和电压源支路的电流是未知的,必须采用特殊方法才能求解。  相似文献   

3.
结点电压法是适合计算机辅助分析的一种电路分析方法。由于该方法仅通过结点支路关联矩阵即可确定电路的拓扑结构,不需要确定树和回路矩阵,使通用程序的编写相对容易。但是结点电压法对电路中含有受控源和无伴电压源时需要另行处理,针对这种特殊情况提出了含受控源电路的改进结点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分别给出了正弦稳态下含受控源以及含无伴独立电源电路的结点电压方程推导过程,进而得到统一的以结点电压和无伴电压源中电流为电路变量的混合变量矩阵方程。最后从编程的角度给出了电路信息的规范输入方法。通过算例验证了所得方程适用于含有耦合电感、受控电源、无伴独立电源电路的稳态分析,具有通用性。  相似文献   

4.
大规模集成电路模拟技术中改进型支路撕裂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支路撕裂法,该方法将撕裂支路等效为受一定条件约束的电流源支路,引入松弛法和迭代法,从而将整个电路转变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子电路.该方法不需要对电路中的节点、支路按特殊规则进行划分,能够有效地分析含有纯电压源支路的电路及非线性电路,对迭代初始值要求低,收敛快,方法简单.计算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设计实际的电流控制电压源和电压控制电压源,利用实际的电流控制电压源或电压控制电压源与实际独立电源,实现与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外部性质相同的电压源和电流源及电压控制电压源、电压控制电流源、电流控制电压源、电流控制电流源。  相似文献   

6.
从探讨电路分析方法的角度出发,对含无伴电流源支路的特殊电路提出了广义网孔电流分析法,从而减少方程,简化步骤,不仅有利于计算,而且便于计算机编程。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一种基于CMOS工艺的带隙基准电压源。该基准电压源采用MOS管电流镜技术补偿其输出电压所经过的三极管的基极电流,采用共源共栅电流源作为负载,具有结构简单、低温漂、高电源抑制比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在VDD=5 V时,该电路具有6.5×10-6V/℃的温度特性和52 dB的电源抑制比。经流片测试,其性能良好,已应用到光通信用跨阻放大器中。  相似文献   

8.
本引入数学中极限的思想,利用实际电源两种模型等效变换的方法,给出理想电压源的诺顿型等效电路和理想电流源的戴维南型等效电路。并利用这两种等效电路论证电路分析中的一些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9.
在<电工技术>与<电路基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都要讲到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在等效变换的过程中,从而对电路实现化简.在化简的过程中,有这样一则原则:与理想电压源并联的电流源或电阻可以视为开路,与理想电流源串联的电阻和电压源可以是为视为短路.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一个稳定而精确的基准电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低电源电压下高阶曲率补偿的电流模式带隙基准源电路,通过在传统带隙基准源结构上增加一个电流支路,实现了高阶曲率补偿。该电路采用Chartered 0.35μm CMOS工艺,经过Spectre仿真验证,输出电压为800mV,在-40~85℃温度范围内温度系数达到3×10^-6℃^-1,电源抑制比在10kHz频率时可达-60dB,在较低电源电压为1.7V时电路可以正常启动,补偿改进后的电路性能较传统结构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
利用点源叠加合成有限尺度运动源的理论地震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点源格林函数解析解的基础上,根据动力学的独立性原理,把运动的有限尺度破裂源看做是多个动态的点源的叠加。文中的叠加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震源大小的叠加,二是运动过程的叠加。利用这个想法给出了不同传播模式下有限源的面元划分方法和时间延迟的计算方法,并以Bouchon模型为例,验证了点源叠加方法的正确性和合理性。系统分析了在用点源叠加方法合成有限面源理论地震图中,单元划分的精细程度对合成理论地震图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保证一定合成理论地震图精度的前题下,因震源破裂传播速度、震源时间函数的频率特征及接收点位置等参数的不同,对面源离散的精细程度要求也不同。在强地面运动模拟计算和利用近场记录反演震源破裂过程等研究中,都需要将断层面离散成一系列子破裂单元,研究结果对离散过程中尺度的选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利用点源叠加合成有限尺度运动源的理论地震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点源格林函数解析解的基础上,根据动力学的独立性原理,把运动的有限尺度破裂源看做是多个动态的点源的叠加。文中的叠加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震源大小的叠加,二是运动过程的叠加。利用这个想法给出了不同传播模式下有限源的面元划分方法和时间延迟的计算方法,并以Bouchon模型为例,验证了点源叠加方法的正确性和合理性。系统分析了在用点源叠加方法合成有限面源理论地震图中,单元划分的精细程度对合成理论地震图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保证一定合成理论地震图精度的前题下,因震源破裂传播速度、震源时间函数的频率特征及接收点位置等参数的不同,对面源离散的精细程度要求也不同。研究结果对诸如强地面运动的模拟计算及用近场记录反演震源破裂过程等相关研究中所涉及的选定适当的尺度将断层面离散成系列子破裂单元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受控源在电路中的等效变换,给出了网孔分析和节点分析中处理受控源的一种简单而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叙述了受控源单独作为激励进行线性迭加的分析方法 ,并通过实例简单介绍了稀疏矩阵的建立 ,为计算机辅助网络分析作了初探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单周控制的电压型可调交流电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工业应用的实际需要,将单周控制技术应用于电压型逆变电路中,给负载提供所需要的交流电压源.根据单周控制原理,解决了2个关键性的问题.首先,用2个积分器交互工作解决了积分器的复位问题;再用增加直流偏移量解决实际电路中遇到的电压测量问题.对于逆变电路而言,提高直流电压利用率可以提高逆变器的输出能力,减少逆变器开关的动作次数,就能减少开关损耗.采用双积分器单周控制的电压型逆变电源,其逆变电路硬件结构简单,输出电压幅值和频率可调,具有快速的动态响应,较强的抑制电源扰动,直流电压利用率可达到92.8%,电压谐波总畸变率(THD)最小为0.255 9%,降低了谐波损耗.  相似文献   

16.
固体镭点源经过几十年的服役,长时间在野外环境使用和运输,其内部结构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或损坏,影响到固体镭点源定值的准确性和用源安全。为了确定固体镭点源中心位置变化,该文通过分析中国源、英国源和前苏联源等三种不同类型固体镭点源内部结构的差异,研发了固体镭点源中心位置校准装置和校准方法,通过该装置对镭点源的校准结果统计发现,中国源和英国源的中心点偏移般不超过2 mm,前苏联源中心点偏移大可达20 mm。  相似文献   

17.
为了改善水库型饮用水水源地普遍存在的富营养化和水质达不到功能区划要求的现状,以合肥市为例,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应用功能性模型中国土壤流失预报方程并适当地进行修正,对非点源污染负荷和水环境容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和污染规律,并据此提出了水库型饮用水水源地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甘勇  贾崔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1):12808-12813
基于光学原理的三维无损测量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被广泛应用,论文采用光学仿真模拟软件Tracepro进行照明光源的模拟仿真,在保证光照强度的同时,实现图像采集方案对光照均匀度的要求。通过分析光源的排列方式、层数,照射角度以及照射角度与实际被测场景的对应调整关系,确定各因素对光照均匀度的影响。通过仿真分析可得,在半径200mm的圆形设定视场内,当光源以四层正六边形排布,在与被测物垂直距离为500mm,照射角度为9°时,光照均匀度达到94.67%。根据仿真结果进行照明系统构建并进行实验,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19.
营销沟通中信息源可信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探讨了信息源的概念、特征及其分类,指出信息源可信度是加强营销沟通、提高顾客满意度的重要前提,并在借鉴前人有关信息源可信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信息源可信度的评价因素,希望对今后企业的营销传播和消费者决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复杂机械系统振源数未知的欠定盲源分离(UBSS)问题,为提高欠定盲源分离的性能,提出一种基于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和核一致诊断(CORCONDIA)的欠定盲源数估计算法.该算法利用二阶非平稳源分离的基本思想,将中心化传感器数据分成不重叠的数据块,计算各数据块的单一时延协方差矩阵并叠加成三阶张量,即平行因子模型.利用核一致诊断算法估计PARAFAC模型的最佳组分数,从而得到机械系统的振源数.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从非平稳欠定混合信号中准确估计振源数目.将所提算法应用于多机振动源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