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中国沙棘根瘤内生菌的观察和根瘤结构与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切片法观察了中国沙棘根瘤形成过程的结构特点和根瘤内生菌弗兰克氏菌的固氮泡囊、孢囊和孢囊孢子以及菌丝体和拟类菌体等发育阶段,结果表明,根瘤形成与木质部和皮有密切关系。内生菌的侵入刺激皮层形成大量的薄壁细胞,向外突出形成根瘤。同时,根也影响着木质部的分化和发育。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台湾毛豆根瘤在整个发育期吸氢和乙炔还原活性,发现该根瘤属于放氢型;根瘤的吸氢活力与根瘤的发育及固氮活力的高低相关,在根瘤固氮功能的旺盛期,表现较低的吸氢活性.花生根瘤菌变株X02-4能与台湾毛豆建立共生关系,并提高根瘤的吸氢能力.  相似文献   

3.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芹菜(Apiumgraveolens)、蕹菜(Ipomoeaalba)、辣椒(Capsiumannuum)3种植物根瘤的内生菌.在这3种植物的根瘤内生菌里发现了菌丝、泡囊、孢囊和孢子等结构.另外,在蕹菜根瘤内生菌里还发现了拟类菌体结构.经初步鉴定这3种植物的根瘤内生菌为弗兰克氏菌(Frankia).  相似文献   

4.
对8种豆科树种根瘤的形态和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根瘤形态多样,分有限根瘤和无限根瘤两类,根瘤形状、大小与根瘤类型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豆科树种根瘤具有豆科植物根瘤的基本结构,即从外向内依次为皮层、维管束和含菌细胞区,但在皮层中发现有特殊的根瘤形成层细胞,可能与根瘤增粗及根瘤维管束的分化形成有关。豆科树种根瘤中维管束粗而发达,并具有木本植物根的中柱结构,包括有典型的环纹导管、筛管、纤维细胞等。  相似文献   

5.
沙打旺根瘤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沙打旺根瘤中心组织的超微结构进行研究,并讨论拟菌体的衰老及PHB颗粒的变化。方法 石蜡切片法和超薄切片法。结果 通过对沙打旺根瘤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发现:其根瘤显微结构由4部分组成,由外向内依次为:保护层、皮层、鞘细胞层和中心组织(侵染组织)。在中心组织的侵染细胞中,拟菌体的衰老具有一定的规律,开始拟菌体的周膜和细胞壁变得凹凸不平,但周膜仍几乎较紧地包裹着拟菌体,细胞质染色变浅,纤维状的核物质不明显,并出现大量的β-多羟基丁酸盐(PHB)颗粒,沿着拟菌体的细胞壁分布。后来,拟菌体的周膜开始变得模糊,细胞质凝缩为电子致密的团块状物质,与电子透明的区域相间排列,此时PHB颗粒消失。结论 沙打旺根瘤中心组织的侵染细胞中,拟菌体的衰老具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的分子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有关的基因涉及根瘤菌基因和宿主基因,根瘤菌基因有结瘤基因(nodD,nodAB-CIJ和hsn基因),根瘤菌细胞表面结构基因(exs,lps和ndv基因)和固氮基因(nif和fix基因);宿主基因主要是结瘤素基因(ENOD和NOD基因)。根瘤菌结瘤基因表达后诱导产生结瘤因子。在根瘤发育过程中,这些基因在根瘤菌与植物之间进行着信息交换,并且具有不同的表达水平。结瘤因子和植物激素对它们进行着调节。  相似文献   

7.
羊柴根瘤中ATP酶活性的超微结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羊柴根瘤中宿主的细胞和细菌在发育中ATP水解酶的分布及变化。结果表明,ATP水解酶活性反应的磷酸铅沉淀粒,分布于宿主细胞壁外表面,质膜,胞间隙,细胞质,细菌周膜和拟菌体等部位,尤其在胞间隙中有大量的ATP水解酶并有泡状分泌物。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牡丹籽油微囊粉(PSO)对异烟肼(INH)发育毒性的保护作用,用不同浓度的PSO处理发育至2 h的斑马鱼胚胎,于处理后24、48、72、96 h观察幼鱼的死亡率、孵化率与形态学变化,确定斑马鱼对PSO的耐受剂量。通过死亡率、形态评分等指标评价PSO对INH诱导的斑马鱼发育毒性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PSO在20、40、80 μg/mL浓度下对斑马鱼发育没有影响,20 μg/mL PSO缓解了INH导致的斑马鱼幼鱼畸形情况,降低了INH导致的斑马鱼幼鱼死亡率。PSO对INH发育毒性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桤木种源(家系)苗期根瘤固氮能力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1年生桤木种源(家系)苗期的根瘤固氮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桤木苗期的根瘤鲜重、固氮酶活性、固氮量在种源间和种源内家系间都存在着显或极显差异;根瘤个数种源间差异不显,种源内家系问差异极显。根瘤个数、根瘤鲜重、固氮酶活性和固氮量的种源遗传力分别为0.1760,0.9172,0.1199,0.1896,首次揭示出根瘤鲜重为高度遗传,而其他3个性状属于弱度遗传。根瘤鲜重、固氮酶活性和固氮量与生态梯度值(EGA)的正相关均达到显水平,呈以经度为主的梯度变异。  相似文献   

10.
中国林蛙胚胎后期性腺发育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解剖学方法,对南移后的中国林蛙胚胎后期性腺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南移后的中国林蛙胚胎后期的性腺发育基本正常,环境的变化并未对其产生不良影响.本文结果为研究无尾两栖类的生殖腺发育提供了基础资料,并为北蛙南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芡实的根系主要由不定根组成。不定根起源于叶柄基部膨大处外侧的薄壁细胞组织中。根的表皮、皮层、维管柱和根冠起源于根顶端的同一原始细胞层。不定根无根毛,六原型。次生根由邻接原生木质部的辐射角尖端的中柱鞘细胞和内皮层细胞共同分裂分化形成。  相似文献   

12.
A plant regulator controlling development of symbiotic root nodules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Schauser L  Roussis A  Stiller J  Stougaard J 《Nature》1999,402(6758):191-195
  相似文献   

13.
诱导不结瘤豆科树种结瘤固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内外有关诱导非豆科作物结瘤固氮的现状,结合作者几年来的工作,对诱导不结瘤豆科树种结瘤固氮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报道了作者近年来人工诱导不结瘤的豆科树种—山皂荚(Gledtsia melanacantha)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Induced development of a new plant organ in response to rhizobia is the most prominent manifestation of legume root-nodule symbiosis with nitrogen-fixing bacteria. Here we show that the complex root-nodule organogenic programme can be genetically deregulated to trigger de novo nodule formation in the absence of rhizobia or exogenous rhizobial signals. In an ethylmethane sulphonate-induced snf1 (spontaneous nodule formation) mutant of Lotus japonicus, a single amino-acid replacement in a Ca2+/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CCaMK) is sufficient to turn fully differentiated root cortical cells into meristematic founder cells of root nodule primordia. These spontaneous nodules are genuine nodules with an ontogeny similar to that of rhizobial-induced root nodules, corroborating previous physiological studies. Using two receptor-deficient genetic backgrounds we provide evidence for a developmentally integrated spontaneous nodulation process that is independent of lipochitin-oligosaccharide signal perception and oscillations in Ca2+ second messenger levels. Our results reveal a key regulatory position of CCaMK upstream of all components required for cell-cycle activation, and a phenotypically divergent series of mutant alleles demonstrates positive and negative regulation of the process.  相似文献   

15.
通过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根瘤切片,作者发现四棱豆(Psophocarpus tetragonolobus(L)DC)的根瘤具有多个感染区,类菌体力椭圆形和不规则的长形菌.包膜(membraneenvelope)包围住一个或多个类菌体,感染细胞边缘的线粒体比未感染的细胞多.根瘤感染区细胞内的根瘤菌体分裂整个过程是在包膜内进行.首先是菌体的核区拉长,随后菌体细胞中央部分的细胞壁凹陷,并逐渐加深,最后一个根瘤菌分裂成两个菌体.  相似文献   

16.
报道单子叶植物纲的一个新科——芒苞草科营养器官形态解剖学研究。芒苞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无直立茎,具结构特殊的根状茎,花葶具茎结构.根具四原型原生中柱。根状茎,花葶,叶脉均为外韧维管束,后生木质部与韧皮部交合线呈直线形至微波状至U字形,叶片线形,有背腹面之分,但叶肉细胞无分化,气孔下陷,气孔器为单子叶植物Ⅲ型。从芒苞草科,石蒜科,百合科的营养器官比较解剖研究得知,它们之间在系统发育上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证明大豆根毛与大豆根瘤菌具有专化性生化吸附作用。吸附主要发生在根毛端部。同一棵根上不是所有的根毛都能发生生化吸附,吸附与根毛的生长令期有关。用13种大豆根瘤菌株系与7个大豆品种根毛生化吸附实验表明,吸附率明显地存在有差异性,但这种差异与结瘤量无相关性。使用本研究发现的生化吸附率高而不能结瘤的1.174大豆根瘤菌株系与吸附率较低而结瘤力强的113—2或61A67大豆根瘤菌株系双接菌,证明能明显降低113—2或地61A76的结瘤量,表现出大豆根毛生化吸附具有竞争性抑制大豆根瘤菌的侵入、结瘤作用,对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具有一定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应用环六亚甲基双乙酰胺处理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观察MG-63细胞处理前后形态与超微结构及其相关终末分化指标的表达变化.实验结果显示,经5 mmol/L HMBA处理后,MG-63细胞体积增大,趋于扁平铺展状态,细胞大小较为一致,排列较为规则,细胞核形态规则,核质比例减小,核仁减少,核内异染色质减少,常染色质增多,细胞核内的线粒体和高尔基体较为发达,内质网数量增多,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减少,在成熟细胞中可见钙化糖原颗粒,细胞表面出现钙化小泡沉积,并且形成典型的骨结节.常规细胞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HMBA处理后的细胞中Ⅰ型胶原纤维、骨钙素、骨粘素的表达显著增加,实验结果表明HMBA能够有效诱导人成骨肉瘤细胞的分化,并促进其终末分化指标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石刁柏愈伤组织类型与形态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刁柏愈伤组织形成和发育可分为5个时期:细胞启动期,细胞分裂期,细胞分化期,形态发生期和衰退老化期,根据愈伤组织中分生细胞的分布状况可将愈伤组织分为6种类型,每类愈伤组织均有不同的形态发生能力,第2类愈伤组织芽分化频率较高,第4类愈伤组织根分化频率较高,第6类愈伤组织胚状体分化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