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污染物进入土壤后,与土壤成分发生相互作用,使其赋存状态发生变化,导致其移动性、生物有效性甚至是化学反应活性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使其环境与生态风险发生改变,并对其修复效率产生重要影响。污染物的移动性、生物有效性及化学反应活性既互相关联又不尽相同,其中生物有效性不但取决于污染物的赋存状态,还取决于生物吸收等过程,不同学科领域对生物有效性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从污染物与土壤相互作用出发,综述了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生物有效性的研究意义及进展,介绍了污染物生物有效性涵义的认识历程,比较了生物有效性的不同评价方法,讨论了土壤环境因素、土壤生物、污染物性质及老化作用对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大量有机污染物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造成土壤严重污染,而且这些污染物可通过饮用水或土壤-植物系统进入人体,危及人类健康,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综述了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的行为、影响因素及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指出了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环境中微塑料的浓度正逐年上升。微生物在微塑料上形成生物膜从而会影响其在水中的沉降和传输行为,并且可能影响病原微生物在水体中的输移。通过大肠杆菌的培养、结晶紫染色和平板计数法分析了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物浓度对大肠杆菌在微塑料上的定殖,并分析了羟基自由基的产生对定殖的影响。结果发现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可以促进大肠杆菌的定殖。该实验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环境中微生物与污染物的相互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自主创新的热情,提高学生对环境微生物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掌握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微塑料对高等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塑料污染作为新兴环境问题倍受关注.高等植物作为人类和动物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持生态系统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微塑料颗粒释放到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会与高等植物相互作用.高等植物受微塑料污染后,其生长发育特性受到影响,并将可能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及食物链.因此,研究微塑料对高等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虽然已有较多微塑料对高等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但还缺乏对已有近期研究成果系统、全面的综述.综述了微塑料对高等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总结了微塑料对高等植物影响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微塑料对高等植物影响机理及潜在生态风险,并针对微塑料对高等植物的影响及生态效应提出研究展望,为今后微塑料的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水环境中存在大量微塑料这一问题已经逐渐引起广泛关注。研究污水处理厂中微塑料的相关规律与分布,对于解决水环境中的微塑料污染至关重要。而污水厂污水中含有大量生物体成分,这对检测计数工作有很大的干扰,因此需要确定污水中微塑料的前处理技术。本文研究水样中常用的5种消解方法,分别为KOH、NaOH、H2O2、HNO3·HCl以及HNO3,探究不同的消解方法对模拟污水中微塑料的消解效果、回收率以及表面形态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选出最佳的微塑料消解方法。研究表明在5种消解方法中,H2O2的消解效果较强,且对微塑料的回收率影响最小,此外H2O2对微塑料的表面形态也没有明显影响,回收率最高可达到96.7%±0.3%,表明该消解法是一种适用于测定污水厂污水中微塑料的前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6.
微塑料和纳米塑料逐渐成为人们研究探讨的热点.在自然条件下,直径小于5 mm的塑料碎片(微塑料)可以进一步被降解为纳米级别(纳米塑料).微塑料和纳米塑料的粒径较小,很容易随着食物链富集,从而进入生物体内,甚至存在于人体内.微(纳米)塑料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对环境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本文主要综述了微(纳米)塑料对淡水环境的影响,包括微(纳米)塑料的来源和分布情况,微(纳米)塑料对淡水生物生长发育、繁殖、行为以及进入淡水生物体内或进一步进入生物体内各组织中对机体产生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环境污染特别是水环境污染备受关注,重金属与持续性有机污染物对水环境的影响更是受到了广大环境监测及分析化学工作者的极大关注。由于大多水环境样品中被监测的污染物含量低于所用分析仪器检出限而不能被直接测定,因此需要借助相关前处理技术与之相配合,从而达到污染物分离富集的目的。综述了近年来关于水环境基质中典型污染物的分离分析方法,并对各方法相关原理、应用现状做出评述,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地表水污染已成为一个影响公共安全和健康的重要社会问题,而水环境中对人类和生态系统威胁最大的是有机污染物,尤其是有机卤素污染物。目前对城市地表水的研究仅限于常规检测、重金属、无机盐和有机污染物,而对水体中卤素污染物的种态及化学组成的研究却鲜有报道。这篇文章主要针对地表水中的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研究其在国内外的检测方法、含量及分布规律,为更好的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提供有力的根据,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理解水环境中新污染物微塑料对溶解性天然有机质的吸附作用,以单宁酸为天然有机质的模型化合物,考察了聚丙烯(PP)、聚甲醛(POM)、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5种疏水性微塑料对水相中单宁酸吸附的动力学和等温线.实验结果表明,吸附在8 d内达到表观平衡,吸附过程可以很好地用假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描述,吸附等温线更符合朗格缪尔吸附等温模型(质量浓度范围为10~150 mg/L),单宁酸在微塑料/水界面的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具有非极性表面的PP、PS和PVC对单宁酸吸附的朗格缪尔吸附亲和力常数(0.070~0.115 L/mg)大于具有弱极性表面的POM和PET(0.042~0.045 L/mg),这主要是由于不同微塑料表面疏水性的差异,而非不同微塑料与单宁酸之间相互作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垃圾渗滤液的环境污染特征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垃圾卫生填埋因操作简单、处理量大而成为我国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方法,其所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因含有高浓度的有机污染物对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概述了垃圾渗滤液的产生及其污染特性;介绍了垃圾渗滤液对水环境的影响;重点阐述了垃圾渗滤液在土壤环境中的吸附行为与生物降解及其在土壤中的迁移行为,以及对土壤重金属环境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用荧光偏振法、荧光法和室温磷光法( RTP) 研究外加磁场效应( MFE) 对多环芳烃( PAHs) 与溶解态有机物( 如腐植酸) 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以及MFE 对生物降解PAHs 的影响的2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水体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形态和生物有效性是当前环境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本文概括了水体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将其分为自由溶解态、溶解性有机质结合态和颗粒物结合态,并提出可根据有机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结构组成以及颗粒物的粒径和组成进一步细分.总结了水体有机污染物生物有效性的研究方法,包括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分析了各种存在形态污染物生物有效性的研究进展,最后探讨了水体有机污染物形态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3.
海洋富营养化及与其它污染物间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局部海域的严重富营养化可引发赤潮,导致水质恶化,使鱼、虾和贝类等大量死亡;但赤潮藻类的迅速繁殖又能吸收大量的污染物,死亡后沉降埋藏干海底,可降低污染物的含量;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也可通过影响浮游藻类等的正常生长繁殖而影响到海域的富营养化水平。富营养化、重金属和有机污染这3大海洋环境问题之间的相互影响是海洋环境污染中相当关键的部分,研究3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赵益栋  蒋文新 《科技资讯》2013,(15):139-140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其高毒性、难降解性、生物累积性和长距离迁移等特性已成为沉积物中一类重要污染物,沉积物对它们的吸附-解吸行为是控制和调节水体和沉积物之间物质输送和交换的重要途径,决定了其对环境和人类的潜在威胁。本文综述了沉积物对持久性有机物的吸附解吸理论以及影响吸附-解吸行为的主要因素,包括天然有机物、有机物分子结构、pH和离子强度以及沉积物粒径等,并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趋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水体痕量有机污染物分析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了分类,评述了水体有机污染物分析中GC、GC-MS、GC-FTIR等方法的特性和适用范围,介绍了国内外各种分析方法应用于水体有机污染物分析的研究现状,并指出水体有机污染物分析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水动力作用下河湖沉积物污染物释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动力作用会增强底泥沉积物-水界面的剪切效应,并引起上覆水和沉积物的理化性质(溶解氧、pH、氧化还原电位等)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甚至改变污染物的释放规律。鉴于水动力的重要性,对动水作用下营养盐、重金属、持久性有机物的释放机制以及影响释放过程的主要因素进行了阐述,解析了过去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指出多次水动力扰动下沉积物再悬浮以及再分配行为响应机制、水动力作用与沉积物中多种污染物释放的协同或拮抗的耦合机制、水动力与水生植物共同胁迫作用下污染物释放的微观机制以及基于复杂条件下的沉积物污染物释放动力学模型构建是本领域需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超声波—紫外光氧化处理有机废水技术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述了超声波(US)降解有机污染物技术的原理和效果,以及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指出超声波的“空化”作用是其主要的作用机制,超声波与其他作用如紫外光辐射、催化氧化等联合运用,可大大加速和提高有机污染物的矿化度,在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和有毒有机污染物方面,特别是在净化环境、控制污染物方面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水源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类别与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水源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的分类,讨论了一些水处理工艺对水源水中有机物的去除原理以及所能去除的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