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江西省上饶县皂头等乡(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探讨了数字高程模型在土地整理规划中的应用。通过项目区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实现项目区地形的三维可视化地形分析,判断项目区地形现状,辅助土地整理规划辅助设计,为该类地区整理项目中总体规划方案确定、工程项目规划以及工程量测算等方面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犍为县土地整理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四川省犍为县为例,采用对比分析方法,从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对该地区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后的土地整理效益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研究土地整理给农民带来的效益.结果表明,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项目区耕地面积得到增加,土地利用结构得到优化,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存环境得到了提高,说明土地整理大大地提高了项目区的综合效益,社会、生态、经济效益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在大型项目勘测定界工作中存在的效率不足和成果精度不够等问题,需要研发一套内业自动化软件进行改善。研究方法:通过综合分析勘测定界工作业务流程和变更调查数据库的相应优势,提炼总结经验方法,通过C#和ArcEngine组合进行开发。本文设计和研发了一套集分类面积计算、界址点生成、成果自动输出为一体的内业自动化系统。研究表明,软件的研发缩短了项目周期,规范了成果质量。  相似文献   

4.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变更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子骐 《工程与建设》2012,26(6):756-758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变更主要是由项目区外部条件发生变化、项目前期工作不到位、规划设计精度和深度不够、公众的参与性差、项目管理不够规范等原因引起的。文章结合对安徽省宣城市土地整理项目的实际调研,对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变更产生的类型、原因及改进对策与建议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基于在大型项目勘测定界工作中存在的效率不足和成果精度不够等问题,需要研发一套内业自动化软件进行改善。研究方法:通过综合分析勘测定界工作业务流程和变更调查数据库的相应优势,提炼总结经验方法,通过C#和ArcEngine组合进行开发。研究结果:设计和研发了一套集分类面积计算、界址点生成、成果自动输出为一体的内业自动化系统。研究结论:软件的研发缩短了项目周期,规范了成果质量。  相似文献   

6.
土方量的计算是土地整理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选取某整理项目区的部分田块为实例,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建立数字高程模型(DEM)计算土方量,辅助该土地整理项目中的田块规划,并指导土方调配。  相似文献   

7.
经济效益是土地整理的主要目标,辨析土地整理对项目区种植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对于土地整理项目前期工程设计和后期农业生产管理意义重大。在中国西南区干热河谷地带选取已竣工多年并且种植业生产相对稳定的典型土地整理项目区,通过田间调查走访获取一手资料,运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调查结果显示,土地整理项目区目前主要发展果品生产,葡萄种植面积占比达到80%以上,葡萄单位面积净利润显著超过传统作物柑橘和玉米,每公顷分别高出11.43万元和19.38万元,并且葡萄优良新品种单位面积净利润显著高于常规品种;葡萄种植近3年间经济效益保持稳定,在地块由小到大的变化过程中,单位面积净利润先升后骤降再回升,并保持适度稳定。研究发现,土地整理促使种植业结构发生根本改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显著增加;在土地整理项目设计和施工中应尽可能构建大面积地块;在农业生产管理中应及时将主导作物更新为优良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应用能值分析方法,选取固碳制氧、土壤肥力保持、表土生成、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5项因子,以山东省淄博市窑峪流域与花林流域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对土地开发整理前后自然环境系统输出的无偿能值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土地开发整理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两个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的生态效益为正值,但由于大面积开发未利用土地,导致植物种类面积的减少,造成O2的释放、CO2的吸收及生物多样性的能值减少.分析认为,土地开发整理必须将土地生态经济系统与与周围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考虑,减少开发,增加整理,注意维护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质量等级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基础.通过选择川西北高山高原区典型土地整理项目,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补充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补充耕地质量等级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项目区补充耕地普遍属于"良好"等级,但不同坡度级之间耕地质量有明显差异,土地质量随坡度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陈汝明 《科技资讯》2008,(34):34-35
国土部门对某项目区实施土地整理后,该项目区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结构发生了改变,国土部门应充分利用土地整理的测量成果及时更新该区域的土地利用数据库。本文就如何做好这个数据库的更新,结合实践,作出较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单航片数字转绘在土地详查系统中的应用及其精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详查系统是将来建立国土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建立该系统的关键之一是实现调绘航片的数字转绘,本文通过分析单航片数字转绘的精度,从理论上阐明了以数字转绘代替仪器纠正实现土地详查内业自动化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大同落阵营农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区的基本情况和项目概况,分析了项目实施后的影响以及群众对项目的评价,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验效益3个方面评价了项目实施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例对比研究土地整理中生态保护的方法和措施,总结德国农村土地整理中生态保护相关的法律和具体措施,分析我国农村土地整理中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找出我国农村土地整理生态保护的不足之处并分析其原因,为改进我国农村土地整理中的生态保护措施提供参考.文章采用实例对比、RS、GIS、生态用地制图等方法.研究表明:德国在农村土地整理中的各个环节,如沟渠、道路、农田等各要素,都有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符合,极为细致的生态保护设计和具体措施,对保护当地生态系统和地方特色自然景观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之相比,我国农村土地整理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偏重于耕地数量的增加和耕地质量的提高,经常忽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农田往往与城镇、村庄、道路、沟渠等直接相连,缺少作为生态用地的过渡区.对比土地整理项目实例,德国巴伐利亚州安贝格项目区原生生态用地占总项目区的37.43%,而中国山东省威海市葛家镇项目区原生生态用地比重仅占14.04%.随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土地整理应该逐步转向以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方式,通过严格土地整理相关立法、加强土地整理生态影响评价、规范农村土地整理项目、加大生态保护宣传教育等方面,在提高农用地承载能力和集约利用水平的同时保护和恢复土地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土地整理规划中的水资源需求分析与工程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地整理是对项目区的田、水、路、林进行综合整治,以提高土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与生态环境的活动.这些活动影响了灌溉水的可获取性及获取量、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地表水文结构和灌溉水质量以及区域水资源的分配.结合国家投资湖北省安陆市辛榨乡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分析了项目区的需水量、供水量及水量平衡,讨论了灌排系统的参数设计及工程设计.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规划方案可以改善区域农业水环境,优化区域灌排系统.  相似文献   

15.
土地整理进程中镇赉项目区景观格局变化及生态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吉林省镇赉县土地整理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获取土地整理前(2005年)和土地整理中(2009年)的土地利用遥感影像图,应用"3S"技术及景观指数计算软件建立了景观格局指标及生态风险评价指标,分析了研究区的景观格局变化和可能的生态风险,并在项目区进行了土壤盐碱化指标的定点监测.结果表明:研究区草地、旱田、盐碱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湖泊和沼泽地面积减小;景观破碎度指数从0.366上升到0.382;项目区两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旱田和盐碱地优势度指数都呈现增加的趋势,景观生态风险值从2005年的0.73上升到2009年的1.08,生态风险仍处于极高级别.分析原因主要与近年来气候干旱、加之土地整理工程进度缓慢有关.项目区土壤定点监测显示,土地整理工程开始启动的北家子村土壤盐碱化得到了较明显的改善,土壤酸碱度、碱化度和总碱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工程进度缓慢的前舍利村和后五家子村土壤质量变化不大.由此可见,加快研究区土地整理工作的进程是改善区域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掌握土地整理项目区水资源平衡情况,验证项目是否可行、水利工程设计是否合理,故从补给量(大气降水量、地表水径流入渗量、区外地下水补给量)和排泄量(蒸发量、径流量、综合用水量)进行水资源动态平衡分析,特别是利用地下水动力学知识解决开采时地下水补给增量的问题,同时进行灌溉定额、工程抽水、可动用水量三者之间的静态平衡分析.水资源平衡分析结果是补给量大于排泄量,从而得出丰田土地整理项目是可行的,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
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评价是土地整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为完善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土地整理的可持续发展,运用能值分析方法,以安徽省全椒县武岗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对土地整理前后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系统能值输入与输出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项目实施土地整理后,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总能值投入产出比提高,取得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生态效益改善不显著,土地环境负荷率加大,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数降低。  相似文献   

18.
杨慧荣  陈英  魏丽慧 《甘肃科技》2014,30(18):52-54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开展土地整治的基础性工作之一.采用综合因子评价法,对榆中县高崖镇拟列土地整治项目区进行了适宜性评价.项目区3个评价单元分别处于适宜、较适宜和临界适宜范围内,从适宜性讲项目区可进行整治,须针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措施进行土地保育措施,增强地力.  相似文献   

19.
土地整治耕地质量评价方法改进研究——以禹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科学》2017,(11):1790-1796
为了解决现有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不能准确评价土地整治后耕地质量水平,建立了土地利用系数修正法计算土地整治后耕地的土地利用系数.首先建立项目区耕地土地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之后分别评价整治前后土地利用水平指数,将两者的比值作为修正系数,对原土地利用系数进行修正,并利用修正后的利用系数评定耕地质量等别.通过对禹州市土地整治项目区的质量评定和验证,得出:修正法与项目验收5年后产量法计算的利用系数一致性更高.说明利用系数修正法体现了土地整治工程对耕地质量等别的影响,比产量法更适合对土地整治等项目区耕地质量评定.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湖北省谷城县冷集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为例,结合区域特性对项目区供水量与需水量进行综合分析,确定项目区内水资源供给量是否完全能满足耕种需求,并在自然条件下对该地区农作物的种植习惯进行考虑,根据该区的综合灌水定额以及植物的生长特点和灌溉制度,对水资源平衡分析的要点和方法作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