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荀子系统总结了先秦儒家各个学派的成就,构建了自己一套完整的诗学理论.荀子规范了"诗言志"概念的内涵,剔除了其中的情感因素,将儒家对理想人格的追求纳入到这一理论中,是春秋时期的赋诗言志说发展到汉代儒家诗教理论的中间环节.他不仅提高了<诗经>的地位,而且在讨论<诗经>时将礼贯穿其中,认为学习<诗经>是为了认识并实践礼.荀子引<诗>主要是为其礼义学说服务,是先秦儒家将<诗经>政治化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2.
以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对具体作品的评论为依据,总结和分析他的诗学观:首先是对<尚书>提出的"诗言志"传统诗学观进行了反叛,使他对<诗经>的解读回归到文学审美的轨道上来;其次是对"温柔敦厚"传统的儒家诗教顽固的维护,又使得他对<诗经>的解读带着浓重的卫道者色彩;再次是对他旗帜鲜明地提出的"原诗人始意"诗学观念进行探究,认为这一观念实际是从文学的特点去看<诗经>,而不是从历史的、经学的范畴去阅读和理解<诗经>,从而使<诗经>终于从经学回归到了文学,从道德说教回归到情感熏陶.无论是在清代还是在当代,这一诗学观念都具有指导阅读<诗经>原作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选>所选颂体文的内容、形式与<诗经>时代相比,有很大变化.颂体文独立过程中,虽逐渐脱离了<诗经>设定的原初轨道,但与论、赋、雅、赞等文体的界限仍然不十分明确.  相似文献   

4.
<诗三百>中出现了众多女性形象,由于解读者所站立场不同、所选视角不同及身份和地位等的不同而使得<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呈现出不同的审美特征.将<诗经>中出现的各种女性形象划分为不同的类形并加以分析,有利于不同读者对<诗经 >相关篇章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古诗十九首>承传了<诗经>中<蒹葭>、<汉广>等篇的"间阻思慕"模式,但又有所突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间阻物"有所拓展,抒情方式有所突破,表达方式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6.
<诗经>中的"飞鸟"作为一个意象,其比兴意蕴丰富,主要可归结为三种类型:用飞鸟来比兴祖先父母的;用飞鸟来比兴男女恋情和婚嫁场面的;用飞鸟来比兴行役之苦的.这种借飞鸟来比兴的手法对后世文人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7.
<诗经>充分体现了周人的重德精神,有这样几点共性特征:一是所颂有德之人绝大多数是周朝的历代君主;二是所颂之德无外修身治国两端;三是多与政治教化相关;四是有德者方能有天下.这与孔子的仁政思想有颇多相通之处,从中可见孔子对<诗经>思想的继承.  相似文献   

8.
基于<诗经>言语格式的特殊结构,我们对"言"字在其中的分布以位类聚进行考察,分为言某某某、某言某某、某某言某、某某某言等.同时考虑到<诗经>成书的漫长历程,我们对"言"字的分析不只从共时平面而是更加注重从历时的角度去考察"言"字化分化合的实际状况,试图对"言"字作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详细记录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其中描写爱情的篇幅占了很大比重,而且<诗经>中的爱情诗内涵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0.
<诗经>中描写爱情婚恋的诗作很有特色,它们是青年男女心声的自然流露和倾吐,或是爱情既得的欢歌,或是爱情压抑的悲鸣.在<诗经>时代,礼制的影响力逐渐加强,表现在对待男女婚恋上其禁锢人性的一面逐渐显露出来.从描写男女爱情及婚姻的诗作中都可以看出情与礼的激烈冲突与碰撞.  相似文献   

11.
《诗经》的禽鸟意象中,以"雉"最为特别,最能反映先秦时期人们的生活,它与先秦的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对"雉"的概念的理解,在《诗经》中"雉"的意象主要有四种含义:爱情中的思妇形象;王族中的地位象征;祭祀中的舞蹈器具;生活中的善良品格。这与"雉"本身的特点、先民自然崇拜思想的延续以及西周独特的天命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诗经>里写到了旱灾、霜灾、虫灾、地震、山体滑坡、日食、月食、饥荒等多种灾荒,记录了周人为救灾及防灾所作的祈求上天神灵与靠人力两方面的努力,<诗经>开创了我国灾荒文学的传统,对后世灾荒文学将人事与灾荒结合起来起到了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传世的诗歌总集,在艺术性、思想表达、韵律美等方面对后世的文学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诗经中所描绘的意象也成为了后代文学创作的典范,如"鸟"的意象、"水"的意象、"树木"的意象等等。本文试对《诗经》中出现的"柳"意象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4.
从<诗经·鸡鸣>文本分析着眼,通过对诗句语气神色的探求,对汉人毛亨、唐人孔颖达以及当代名家的解释与原诗比照,去除说教的外衣,进而求得<鸡鸣>一诗的本义,还情诗以活泼诙谐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15.
翻开中国历史书卷,"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王国维<人间词话>).从<诗经>、<楚辞>、先秦诸子散文,到两汉辞赋、魏晋志人与志怪小说、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再到近代"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文学传统,各式文体分别构成了各个历史阶段中的主导性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6.
分解方式和积累方式这两种诗歌意象的建构方式,在《诗经》中都有所运用,但用的最普遍的是积累方式。《诗经》的意象具有创造性、朦胧性与歧义性等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与它早期诗歌口头文字创作的性质有关,是属于一个历史时代的。  相似文献   

17.
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用最凝练的语言和形式表达最丰富的内容。本文将诗经《国风》中众多繁杂的非物质文化符号和意象进行了整理和归类,并对照不同版本的译文做出对比和研究。通过实例探讨汉诗英译中文化意象重建的重要性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张叉 《凉山大学学报》2001,3(1):134-136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中国传统诗学将意象分为赋、比、兴,现代诗学把意象分成视觉意象、听觉意象、嗅觉意象、触觉意象、味觉意象、动觉意象和抽象意象.<诗经·小雅·伐木>是成功运用意象的典范.本文运用现代诗学对意象的分类法,将<伐木>中的意象作了较为详细的剖析.  相似文献   

19.
分解方式和积累方式这两种诗歌意象的建构方式,在《诗经》中都有所运用,但用的最普遍的是积累方式。《诗经》的意象具有创造性、朦胧性与歧义性等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与它早期诗歌口头文字创作的性质有关,是属于一个历史时代的。  相似文献   

20.
母系氏族结束以后,随着男权的逐步确立,女性由社会的统治者渐变为男性的征服对象,变为"第二性".对于女性的审美观念也必随着社会文化变迁所带来的新特点,而呈现出不同于原始时期的新的风貌.<诗经>和<楚辞>的创作正处于这个社会文化变迁的时期,其中大量的女性描写,正好体现了对女性审美思想的转变,展示出各自不同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