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8 毫秒
1.
通过海水质点的受力分析 ,论述了赤道流的形成与穿切黄道面现象 ,提出了南赤道流与赤道逆流是地球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带状地带穿切黄道面并受 F1,F2 作用而引起。 F3+Fs是地球公转离心力 ,它是形成大洋环流的原动力。由于地球的倾斜 ,黄道面上的相互作用力 ,形成了两支巨大的环形海流 ,即北半球环流与南半球环流 (同时有陆地阻隔作用 )。北向流的形成与地球的倾斜和 F3+Fs作用有关 ,地球上的北向流不容置疑存在 ,除非地球不倾斜或者倾幅增减 90°,北向流才不存在或者变为南向流。东向流由 F3+Fs及部分 F2 作用形成。相应地 ,西向流也是存在的 ,文中只是以论述南北赤道流的方式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2.
黄道光观测是研究行星际尘的重要方法之一。1968年10月22日和25日拂晓前,我们在广西省东部进行了黄道光的飞机观测。飞机飞行高度11000米,在改装的光学机窗前用两架照相机(f=5厘米,f/1.5和f/1.8)分别作了黄道光亮度和偏振照相观测。测量和归算得到以下结果:(1)黄道光绝对亮度与距角(ε=30°—58°)关系,B(ε)∝ε~(2151),这一结果支持黄道光是F日冕延伸的观点;(2)在距角ε=35°—55°范围,黄道光偏振度为6%—20%:(3)黄道光亮度轴介于黄道面与地球赤道面之间,较靠近黄道面。  相似文献   

3.
肖军 《科技智囊》2013,(3):78-83
北京古观象台始建于公元1442年(明正统七年),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天文台,在明代天文观测、历法制定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从明末开始的"西学东渐",北京古观象台见证了中西方两大文明体系交流与冲撞的大量历史事件,也经历了中西文化碰撞时的磨难与艰辛。在天文学领域,中国的学者与西方传教土相互交流,在古观象台共同完成了大量的学术著作和令人回味无穷的中西合璧的天文历法与天文仪器。创制于清代的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天体  相似文献   

4.
首先对850 hPa夏季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和面积指数进行了定义,分析了副高位置和面积的年际变化规律以及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关系.研究表明,近代西太平洋副高面积和位置指数的年际变化周期为3-5年,冬、春两季海温与夏季副高的脊线位置、西脊点位置关系密切,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持续偏高有利于夏季副高偏西、偏南,反之偏东、偏北.冬、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对西太平洋副高季节变化有明显影响,冬、春两季海温偏暖年副高偏南、偏西,偏冷年副高则偏北、偏东,五月和九月除外.冷年7月副高北跳较暖年显著,进入秋季后南撤较缓慢.  相似文献   

5.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我国一种法定的劳动合同,其对于稳定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人们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仍然存在诸多认识误区。本文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概念和特征入手.阐述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实践中的三个误区以及劳动合同短期化的不良影响,进而分析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引导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较稳定长期的劳动关系,保证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赢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根据太阳系天体运动规律,建立以地心为圆心,黄赤道交线为Z轴,Z、Y轴平面为黄道面的直角坐标系。通过单位圆到余弦函数的变换,具体分析太阳系天体对地球相对位置变化。将太阳系天体对地运动分解成其对地心的波动和自转运动,并推导出太阳、月球、七大行星相对于地球的理想波动运动方程,分析太阳系天体对地球的波动式螺线运动,并给出螺线要素,指出实际运动时的修正方法.以从角度的周期性变化描述太阳系天体对地球的位置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太阳系天体对地球的波动、自转和波动式螺线运动轨迹。呈周期性变化;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螺线运动轨迹与太阳系天体、地球上某参照点间的绝对距离无关,只与太阳系天体的对地心的横向幅度(距离比值)、角度、地球自转角度、黄赤道夹角相关。最后对太阳直射点进行分析,并用计算机模拟五大行星对地球波动运动方程曲线,且对此进行了叠加。叠加结果表明,太阳系天体对地某点波动呈周期性变化,说明文中推导与分析正确。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了解越赤道气流是否会对云南大气热源振动有所影响,以及云南省初夏大气热源同降水的中短期振荡及其相互关系,笔者对1920年和1981年云南省降水、大气热源作了功率谱分析,初步得到以下几点结果:①云南省降水低频振荡(R=8,T=7.8天) 同大气热源没有共同周期,而在高频振荡区(R=10~11,T=5.6~6.2天)有共同周期。②云南省初夏大气热源影响降水,而降水释放的潜热又使大气热源得到了加强。③南海大气热源与云南省的大气热源在R=7,T=8.9天处有共同的振荡周期。④越赤道气流在低频(R=7,T=8.9天)处影响南海大气热源的波动,进一步可影响到云南大气热源的振荡。  相似文献   

8.
ENSO事件对云南短期气侯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云南1951~1997年逐月降水和气温资料和全于1951~1997年月平均海温资料,统计了云南降水和气温对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云南降水和气温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的异常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及ElNino/LaNina的反演及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NCEP/NCAR资料,利用人工神经网络BP模型及其优化算法比较准确地建立起了赤道纬向风同滞后的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之间的映射关系和预报模型,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精度和预报效果,可以效好地描绘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的变化趋势,比较成功地模拟和仿真出了1982/1983和1986/1987年的ElNino以及1988年的LaNina现象.  相似文献   

10.
赤道,这是地球南北半球的分界。虽然赤道只是一条想像中存在的线,但对于乘船航越这条无形的线的人们,却总留有鲜明的记忆。这不仅由于赤道海洋上烈日炎炎的壮丽景象,还由于许多世纪以来人们在航越赤道时往往产生的联想和使联想生动活跃起来的传统的仪式。当苏伊士和巴拿马两条运河都还未开凿时,从西欧航海到东方必须绕道南非的好望角,赴西南美洲,必须兜合恩角的圈子。这两条航路都必须横跨赤道。最早航行于各海洋的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海家们,认为航越赤  相似文献   

11.
急剧变化的北极气候,或者令人不可思议的几乎没有变化的赤道带气候,对于居住在温带地方的人们来说,是很难理解的。白天变长又变短,树叶随着春、夏、秋季而不断变色,到了冬天,就从枝条上掉下来,我们总认为这种准确无误地发生的自然现象,是恒定的自然规律。然而,在赤道地方,却一点也没有这种变化。赤道的昼夜总是等长,而且终年都是夏天。假如赤道地方的雨量、风向、风力的强度以及对动植物的生长影响较小的日射量也没有变化的话,那么这里的自然界将是极端单调的。  相似文献   

12.
对1951-1999年中国夏季江淮流域降水异常与海温异常关系的分析表明,前期及同期各季节三大洋海表温度异常(SSTA)与长江流域降水异常的关系是非常显著的,而对淮河流域降水异常总体上的影响较小,前期冬季SSTA的影响显著区主要有:热带印度洋、黑潮、热带中东太平洋和大西洋,各关键区海温异常对亚洲夏季风的影响特征为:当前期冬季赤道印度洋、黑潮、赤道大西洋和热带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升高(降低),当年夏季印度西南季风和东亚热带辐合带减弱(加强),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北),副热带辐合带加强(减弱),长江流域易发生洪涝(干旱),相关显著性分析表明,前冬赤道印度洋和黑潮区的海温异常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通过黄道的同学、学生、同事等人的回忆和介绍,记述了黄道同志的革命活动。领导成立的"改造社"是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前成立的革命团体,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他1923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担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学生党支部书记和北京学生联合会主要负责人之一,1926年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于3月18日领导北京学生举行示威请愿斗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黄道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他领导和发动了1927年农历弋阳、横峰年关暴动,创建了红军和革命根据地;1931年转入闽北,领导闽赣革命游击战争;1938年黄道调来南昌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委员、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主任。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代历法上,有干支纪年、生肖纪年、岁星纪年,均与天干地支有一定的因缘。 岁星纪年法。岁星是指木星,古代又名为太岁、太阴。木星由西向东十二年运行一周天,古人将黄道划分为十二个区域,用“星纪”“玄枵”等十二星次表示。但木星运行的右旋方向和人们熟悉的传统左旋的十二辰方向相反,为了应用方便,人们设想出一个太岁,与  相似文献   

15.
<正>科学无小事,小事有科学。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有趣的问题,欢迎向我们提问。我们将刊登近期读者朋友们所提的部分问题,征集这些问题的答案,并选取正确的答案刊登在杂志上。来信时请附上姓名和通信地址。E-mail:editor@kxsj.com来自读者的问题:1.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与吗?其他固体或者液体可以像氧气一样支持燃烧吗?2.为什么地球的赤道和黄道的夹角是23°26′?3.家里的等电位箱有什么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1972、1983两典型年的海温、环流、异常天气的分析,得出赤道太平洋关键区的海温异常与500毫巴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某些特征量的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而处于副高西侧的贵州天气又与副高变化密切相关。查1951—83年的赤道太平洋海温10个暖水年,大多数与贵州异常天气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这种对应关系是很复杂的。  相似文献   

17.
热层大气赤道异常是指热层大气存在类似电离层赤道异常的驼峰结构,但其南北驼峰出现于磁纬±20~30°区域.热层赤道现象早在40年前就被发现,然而其形成机制一直是电离层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前人陆续提出了化学加热及纬向风场拖曳作用等假说来解释热层赤道异常的形成,但基于这些假说得到的低纬热层结构与观测不符.最近研究发现,热层赤道异常槽与电离层驼峰的形成原因不同,离子与中性大气的场向拖曳作用形成热层赤道槽,且离子与中性气体相互碰撞引起的能量交换是热层赤道异常驼峰的形成机制.本文简述热层大气赤道异常的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8.
越赤道气流对台风,热带低压天气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夏季影响西太平洋,南海地区台风或热带低压天气系统的越赤道气流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背景场有利的情况下,台风,热带低压的生成与越赤道气流的流量指数以及水汽输送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中国持续暴雨及洪涝灾害的成因与预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持续性特大暴雨及洪涝灾害的成因及其预测,是国际科学界难以攻克的难题之一.本文综述了作者近20年来对越赤道气流的研究及其与中国持续性特大暴雨和洪涝灾害的关系,并简要介绍了北京大学李宪之教授有关"宏观系统"的概念及国家地震局曾小萍研究员对地磁场异常与暴雨和洪涝关系的研究成果,以及在以上科研成果基础上创立的"气象与地球物理综合法"在1998-2002 5年中,在中国汛期降水预测实践中所取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2009年秋季云南降水极端偏少的显著异常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秋季云南出现了大范围降水极端偏少现象,导致秋季全省库塘蓄水严重不足,成为后期云南出现秋、冬、春和初夏连旱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通过相关分析和平均值显著性检验方法分析了此次云南秋季降水极端偏少的异常气候特征.结果表明:造成2009年秋季云南大范围降水极端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亚洲极涡显著偏弱,持续偏强偏西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阻挡了东亚冷空气的向南入侵,使得冷空气明显偏北偏东.而孟加拉湾地区对流层中低层的异常反气旋环流使得赤道索马里附近由南向北的越赤道气流异常偏西偏北,且阻挡了西南气流向云南输送水汽.可见,干燥的对流层大气以及较弱的垂直上升运动是云南区域内高低层大气表现最异常的特征.相关分析还发现,云南秋季降水与南半球极地及中高纬高度场都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与赤道西太平洋地区的对流活动具有显著正相关,且2009年在显著相关区域内高度场和赤道西太平洋对流都表现出不利于云南秋季降水偏多的显著异常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