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五四时期,各种新出版的报刊纷纷应时而出,形成了报刊繁荣的局面,这一时期是我国现代新闻事业史的第一次高潮.在这一时期,报刊的传播者有强烈的"欲被人知"的愿望,接受者有强烈的"欲知"需求,这两种需求在五四时期达成高度一致,导致了五四报刊的繁荣.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在阅读英美报刊的实验中,英语学习者如何认识阅读英美报刊对英语语言学习的影响,以及对阅读英美报刊的态度变化。项目组通过前期问卷,调查到英语学习者普遍没有阅读英美报刊的习惯、缺乏阅读兴趣这一现状。据此,项目组开展阅读实验,强化了英语学习者阅读英美报刊的习惯。在实验过程中,问卷调查了英语学习者对阅读英美报刊给英语学习带来的影响的认识,以及对阅读英美报刊的态度变化,并辅之以访谈,调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认为阅读英美报刊对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语言学习,主要对阅读和写作方面有促进作用,且对阅读英美报刊的态度更加积极。  相似文献   

3.
<正> 被称作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第四大媒体的互联网,对于传统媒体是一种巨大的冲击。 互联网对于传统报刊的冲击,其意义又大大不同于当年广播电视与报刊之战。在广播电视挑战报刊之时,就有人认为报刊的末日到了。广播电视,尤其是电视,是多媒体的报道,突破了文字的局限,同时在时效上,也远远超越了报刊。但报刊生存了下来,虽然生存空间比原来小了。报刊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在于广播电视有一个致命缺陷,即不易保存。不易保存就限制了报道的深度,同时也使资料的查找成为难题。但今日与互联网相比,报刊的这个优点荡然无存。互联网媒体既可以多媒体播放,  相似文献   

4.
英语报刊代表英语最新发展趋势,许多新生词汇和短语也最先见于报刊,经常阅读报刊、掌握报刊阅读技巧对提高英语水平有促进作用。英语报刊在内容、题材及文体等方面弥补了教科书的不足,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英语报刊进行阅读,能从各个方面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阅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英语报刊作为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基本载体,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以及富于时代内涵的特征,成为高职学生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材料。英语报刊不仅有层出不穷的新鲜词汇,更囊括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知识。在高职学生中开展英语报刊阅读,无疑是促进其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提升的有效手段。本文探究了高职学生语言能力培养与英语报刊阅读的关系,分析了英语报刊的基本特点,进而指出英语报刊阅读对高职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实际效果,为高职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五四时期,各种新出版的报刊纷纷应时而出,形成了报刊繁荣的局面,这一时期是我国现代新闻事业史的第一次高潮。在这一时期,报刊的传播者有强烈的“欲被人知”的愿望,接受者有强烈的“欲知”需求,这两种需求在五四时期达成高度一致,导致了五四报刊的繁荣。  相似文献   

7.
陈晓月  刘岩 《科技信息》2013,(16):46-47,49
本文探讨了通过阅读实验,强化英语学习者阅读英美报刊的效果,包括阅读英美报刊对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学习的影响,以及对阅读英美报刊的态度变化。项目组通过前期问卷,调查到英语学习者普遍没有阅读英美报刊的习惯、缺乏阅读兴趣这一现状。据此,项目组开展阅读实验,探究阅读英美报刊的效果以及现状的改进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阅读水平的变化通过前期测试和后期测试中收集的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并辅之以访谈,调查学生阅读英美报刊的态度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阅读英美报刊对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语言的学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学生对阅读英美报刊的态度更加积极。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公共图书馆的报刊导读信息是引领读者浏览报刊的风向标,论述了报刊导读信息的作用机制,阐述了报刊导读信息的构成要素,概述了报刊导读信息的运作要点。  相似文献   

9.
苟敏  胡德斌 《科技信息》2009,(10):321-321
本文认为公共图书馆的报刊导读信息是引领读者浏览报刊的风向标,论述了报刊导读信息的作用机制,阐述了报刊导读信息的构成要素,概述了报刊导读信息的运作要点。  相似文献   

10.
龚春利  何宁 《科技资讯》2007,(29):123-124
报刊标题是人们了解报刊主旨的一个重要途径,人们通常通过浏览报刊标题来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报刊标题都具有简洁明了和概括性的特点.而英汉两种语言本身存在很大差异,英汉报刊标题都有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主要表现在结构,语序,措词,时态和语态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广西新桂系当局实行了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包括战时基本文化政策、文化宣传教育政策,新闻出版审查政策,文化娱乐管理政策,文化学术团体管理政策等。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抗战时期广西当局文化政策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有利于抗战文化发展的社会政治环境,繁荣了广西文化事业,推进了广西抗战文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2.
七七事变前,蒋介石对抗战前途的论调经常在消极和积极两个极端之间游移,其动机在于:应对抗战情绪高涨的形势;强化自身的统治地位;强调其抗战部署的重要性。蒋介石对抗战前途的矛盾态度体现了其对日思想的复杂性,因而不宜仅依据其一时的对日言论来简单地否定或肯定其抗战立场和民族立场。  相似文献   

13.
"战争政治"即是对战争作政治化理解,强调战争背后的政治因素,以及战争给政治的其他层面带来的影响。抗战戏剧是20世纪中国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寓含着丰富复杂的战争政治因素,从"战争政治"视角对其进行整体考察和系统研究意义重大,可以更为丰富地还原战争时代的政治环境,呈现抗战戏剧与战争、时代环境之间复杂的联系,有利于对抗战戏剧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战争政治"视角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使用这一视角时应尽量避免对抗战戏剧进行祛蔽与正名的同时,出现新的遮蔽与误读。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广西实行了积极的抗战政策,全省进行全民总动员,报刊为此极力宣传动员,得到了民众的积极响应,在广西文化史上写下了壮丽的一页。  相似文献   

15.
抗战爆发后,为了使湖南的交通与大后方连接,国民政府和湖南省政府大力开发水陆交通线,修筑了湘桂铁路湘段、衡宝公路和洞榆公路,并对原有公路进行改造。但由于日军不断进攻,湖南的陆路交通线常遭破坏。同时,政府统制水运,大力发展内河航运和水陆联运业务;近代走向衰落的驿运事业也发展起来。战时湖南的交通便利了后方大量物资的流通和人员流动,支撑了中国抗战;促进了全省经济和城市发展,加快了湖南社会的演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海内外学者重新评价了“江桥抗战“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其中有些问题尚待商榷。对江桥抗战的历史地位、张学良在江桥抗战中的作用,以及马占山将军在江桥抗战后为何与伪府合作四十天等问题的深入研究,可以使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一个更为科学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近代以来,陕西因僻处西北内陆,交通不便,经济十分落后。但自1934年底陇海铁路通车西安后,西安工商业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尤其是全面抗战爆发后,随着华北、华南地区相继沦陷,陕西成为抗战的后方,沦陷区工厂、难民沿着陇海铁路大量涌入西安,使西安工商业在抗战时期迅速发展,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近代工商业城市。  相似文献   

18.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党在华北地区建立的首个根据地,也是党首创的敌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民主政权.为了更好地支持抗战,党在根据地进行了全面而富有成效的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根据地政权建设与社会建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为条件,共同统一和服务于争取实现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这一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9.
妇女是抗日战争时期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妇女满怀抗日热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投入全民族抗战潮流中,为山东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山东妇运史上写下了灿烂的篇章.  相似文献   

20.
抗战爆发后,为适应战争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国民政府先后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与军事需要相适应的教育政策,分别对中小学、职业技术学校和大专院校的教材进行补充编订,增设战时课程,强化对各级学校学生的军事训练和管理,以加大国统区学校的国防教育力度。国统区学校国防教育的实施,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抗战意识,使学生的从军热情进一步高涨,同时也为国民党军队培养了大量的国防人才。国统区学校国防教育的实施是取得全民族抗战胜利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