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构建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建立了评价高校创新能力的结构方程模型,并对15个省(市)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探讨了进一步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元 《广东科技》2008,(8):16-18
基于生态位的态势理论,提出了构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原则,设计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模型,并以10所高校为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建设创新型内蒙古关键在于提高其科技创新能力,而提高内蒙古科技创新能力依赖于加快高校科技创新发展。选择了对于内蒙古高校科技创新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力的5所高校,对5所高校在"十一五"规划期间科技创新发展态势进行详尽分析,解析5所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的优劣,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研究分析科技创新能力理论及高校科技创新相关研究成果,确定高等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框架,并通过详实数据和调查分析,对天津市高等院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为天津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高等院校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高校人才科技创新能力与绩效评价研究是河南省高校建设发展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对于推动河南省创新型大学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高校自主创新能力与绩效评价的研究现状,以及河南省目前高校科研水平、科技创新能力、产学研结合情况等。在该文的最后将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作为主要依据,提出并总结了河南省高校人才科技创新能力与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6.
《科学管理研究》2017,(6):74-77
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下,针对区域内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现状,借鉴钻石模型,构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AHP方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然后以沪粤为比较对象,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对京津冀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分析,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校实力最主要的体现是在科技创新能力上,如何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质量的关键。今选取某高校2006~2014年来反映青年教师科技创新能力的一系列相关数据,分别按不同年龄段,即按35岁及以下和35岁以上年龄情况,进行数据整理和对比分析。这些数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SCI(EI)检索期刊论文、专利申请及授权等科技成果相关材料,并提出了高校青年教师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根据水路交通的行业特点和科技创新能力形成的全过程,分析了水路交通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建立了三级递阶层次结构模型,运用Fuzzy-AHP评价方法对我国H省、G省和S省的水路交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根据综合评价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对提升高校自身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重要作用。文章阐述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现状,分析影响其发展的相关因素,并提出从完善科研制度、建设科研团队和平台、加大科研经费投入、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等多方面途径促进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0.
以广州大学城高校大学生为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模型,测量学生的学习能力、科研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分析发现,科技创新竞赛可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硬件和软件环境对科技创新能力有积极作用,在校时间长的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总体上比较高,学科背景的差异也会造成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不同,自身科技创新能力满意程度越高的学生,对继续开展科研的意愿越大。学校和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大学生应增强自主学习能力,进行科研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1.
实践是催生创新的动力源泉,是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文中在分析制约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的基础上,针对实践教学体系构成要素,分别介绍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目的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以及重视保障体系建设原则,从创新实践育人理念、统筹设计实践体系、优化实践教学资源以及强化实验教师队伍等方面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思考与实践,并给出了"4433"实践教学体系实例。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标准是学生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文中针对工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工程实践及创新能力培养现状,探讨了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多元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内涵建设思路和“学校-企业-师资”合作推动的“跨域交融”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实施结果表明该实践教学模式具有较好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结合生命科学学院的实际,在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重点实验室为平台,以教师高水平科研课题为依托,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和毕业论文改革以及加强科研训练为抓手,通过采取教学、实践、科研、生产相结合等教学形式,着重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培养成果和丰富的办学经验,注重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型人才形成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校自动化、测控技术等电气类专业《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几点教学的改革思路,改革的宗旨就是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在实践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考核方式上,采用理论学分和实践学分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近年来测控专业实践教学的分析,并结合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的特点,以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提出了建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原则,构建了适合农业院校测控专业的指标权重化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为学校掌握测控专业实践教学总体情况提供一定的依据,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师院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高师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系统整合模式,应将系统的目标要素、管理要素、内容要素和形式要素进行有机整合。根据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充分应用“加强理论、突出技能、拓展素质、注重创新、强化实践、完善评价”的管理策略,构建四年全程培养的“五模块十环节”实践教学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教学与研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高等院校是我国科研成果产出的主要阵地,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十二五”规划的全新时期,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知识产业的竞争将愈演愈烈,如何有效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各个高等院校科研发展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普遍偏低、偏弱,产生这一状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对影响高等院校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的关键性问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方法措施,以期能够提升我国高等院校的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从而使高等院校的科研成果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的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主观博弈的高校“2011协同创新”共生稳定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同创新对推动我国科技、教育、经济发展意义重大,“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的实施将进一步引导高校加强协同创新的力度。然而高校与企业并非自发进行资源互动,现有成果对协同创新动态共生的变化机理等深层次问题研究不足。对此,运用主观博弈理论分析了高校协同创新的制度生成机制和内生演化机理,研究了引入“第三方指导”模式对博弈参与者的内生变化影响,探讨了博弈稳定状态和期望收益最大化的条件,进而提出对高校协同创新实现路径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9.
"2011计划"开展以来,以高校为中心的各级各类"2011协同创新中心"陆续成立,但理论上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解仍未有共识,影响了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高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为例,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理论、企业边界理论、契约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分别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本质、协同体的边界、协同体的内部治理机制以及外部制度环境演化和变迁规律尝试作出全新的阐释,从而构建一个全新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理论分析架构:机会主义倾向、有限理性、信息不对称以及资产专用性,增加了产、学、研各主体之间交易费用。协同创新的本质就是通过制度设计,形成一个组织来替代市场,从而降低市场交易费用;企业边界理论确定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容——协同体的边界;契约理论重新阐释了协同体治理结构——系列契约的优化选择;制度变迁理论则从宏观角度分析了外部制度环境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的配套制度改革与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科技资源是"第一资源",它是科技创新活动的基础,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高校科技资源的转化创新是高校参与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在对高校科技资源内涵、特点及重要性进行分析基础上,提出高校科技资源产学研间联动不足、与经济融合不够、布局分散、投入方式较为单一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