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发现翠雀花属一新种——文采翠雀花.  相似文献   

2.
秦岭山脉杀虫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筛选分离,获得了腺毛翠雀花(Delphimium grandiflorum var.glandulosum),大伞花楼梯草(Elatostema umbellatum BL.var,majus Maxim),毛莨(Ranunculus japonica Thunb),兔儿伞(Syneilesis aconitifolia (Bge.)Maxim)等天然植物的提取液,以蟋蟀,蚱蜢,粘虫,毛虫为试虫,测定了各种提取液对试虫的毒杀活性,发现这几种植物均具有良好的杀虫活性,其中腺毛翠雀花,大伞花楼梯草在30min内对蟋蟀,蚱蜢(体长小于等于3cm)杀死率达90%以上,然而则对鱼类安然无恙。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复方中药榆芩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L_9(3~4)正交实验进行优选,以干浸膏收率、没食子酸、鞣花酸和黄芩苷含量作为指标,考察了药材粒度、乙醇浓度、加醇量以及提取时间的影响,以此确定最佳提取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没食子酸、鞣花酸和黄芩苷含量,采用C_(18)为色谱柱(柱温保持30℃),乙腈-0.2%磷酸缓冲盐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0 nm,这3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优选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石榴皮单提,药材粉碎为粗粉,乙醇浓度60%;第一次6倍量提取15 min,第二次4倍量提取10 min;其他药材粉碎为粗粉,乙醇浓度60%,第一次6倍量提取1 h,第二次4倍量提取0.5 h.  相似文献   

4.
采用常压柱层析及薄层层析从大花翠雀(Delphinium grandiflorum L.)中分离出7个化合物,利用物化特性及波谱分析鉴定了其中6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4′,7-二甲氧基-5-羟基黄酮(1),1-O-去甲基塔拉萨敏(2),甲基牛扁亭(3),翠雀胺(4),翠雀固灵(5),大花翠雀素(6).经文献检索确定化合物1,2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原子吸收光谱法间接测定微量金雀花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个用原子吸收光谱法间接测定微量金雀花碱的新体系。依据是,在水相中质子化的金雀花碱与无机络阴离子Zn(SCN)_4~(2-)形成离子对,用有机溶剂1,2-二氯乙烷萃取离子对,于有机相中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Zn,以间接测定金雀花碱的含量。确立了测定金雀花碱的最佳实验条件,并成功地测定了健康人血清中微量金雀花碱的含量,检出限为0.027ppm,变异系数为2.3%。  相似文献   

6.
分析研究澳洲坚果花挥发性成分含量,探讨不同提取方法提取坚果花中的挥发性成分的差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鉴定超临界CO2萃取与同时蒸馏萃取法分别提取的坚果花挥发性成分,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个组分相对含量.从超临界CO2萃取物中分离出164个组分,鉴定出58种成分,占化合物检出总量的85.55%.含量最高为亚麻酸(11.88%);从同时蒸馏萃取物中分离出142种成分,鉴定出53种成分,占化合物检出总量的71.06%.最主要成分为环氧芳樟醇(10.89%).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相对含量存在明显不同.通过对澳洲坚果花挥发性成分的研究,为澳洲坚果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沙冬青种子中金雀花碱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薄层层析和硅胶柱层析法从生于荒漠地区沙冬青种子中分离得到7种生物碱,经核磁共振(1H NMR)和质谱(EIMS)分析,确定其中5种分别为17-氧基金雀花碱、β-异金雀花碱、3α-羟基金雀花碱、金雀花碱和3β-羟基金雀花碱.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内蒙古赤峰地区的白粉菌目 3属 1 8种和变种 ,其中翠雀花单囊壳、无色羽衣草单囊壳是中国首次报道 ,柳叶菜单囊壳、大戟单囊壳、锈丝单囊壳、合叶子单囊壳和花 艹忍 单囊壳等 5种和变种为内蒙古新记录种 .所有引证标本均保存于赤峰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菌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9.
用正交试验法对田七花中的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田七花中的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L9(34)表进行实验,对提取过程中的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及料液比四个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影响田七花中的总黄酮提取工艺的显著因素是提取次数,最佳提取工艺是:12倍量的80%的乙醇提取3次,每次1 h.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广东石豆兰(Bulbophyllum kwangtungense)、密花石豆兰(B.odoratissimum)和云南石仙桃(Pholidota yunnanensis)的营养成分差异,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3种兰科植物的全株为材料,按照国家标准中的检测方法对其主要营养成分、活性物质及矿物质元素进行测定,并通过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对其氨基酸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广东石豆兰中粗蛋白、灰分、总糖、硒、钙的含量与密花石豆兰及云南石仙桃无显著差异(P>0.05),而维生素E、钾含量显著高于密花石豆兰及云南石仙桃(P<0.05)。广东石豆兰和密花石豆兰中茶多酚、镁含量显著高于云南石仙桃(P<0.05);广东石豆兰和云南石仙桃中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药效氨基酸和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密花石豆兰,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密花石豆兰(P<0.05)。密花石豆兰和云南石仙桃作为广东石豆兰的易混伪品,在预防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以及抗肿瘤活性、抗宫颈癌、延缓衰老、增强活力等营养保健功效上,密花石豆兰及云南石仙桃都不能完全替代广东石豆兰。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obovata(Sheue,LiuYong))幼苗叶片酚类化合物含量和结构动态变化,阐述了其从成熟到衰老过程中酚类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秋茄叶片从芽至第6对叶,总酚含量((144.73±8.56)mg/g~(38.79±2.14)mg/g)和可溶缩合单宁含量((128.44±12.73)mg/g~(19.87±2.45)mg/g)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生理活力强的第3对成熟叶的总酚及可溶缩合单宁含量最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不同发育阶段叶片单宁主要降解产物(翠雀素、花青素、花葵素)的相对含量,逆向推断单宁结构差别:其中花青素含量最多且相对含量稳定;翠雀素含量从幼嫩组织到成熟叶片逐渐增加,芽和芽中幼叶含量较低;花葵素含量在芽中较高,其他组织中含量相差不大.由此可知,从芽中幼叶到第6对叶这一发育过程中单宁结构的羟基数量不断增加.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对各发育阶段叶片单宁结构进行分析:缩合单宁组分从二聚体到十四聚体广泛分布于芽和叶片,但从第3对叶片开始,单宁聚合体与糖苷结合,特别是在第5,6对已经开始衰老的叶片中这一现象更为明显.本研究结果显示了秋茄叶片不同发育阶段酚类化合物含量和结构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叶片中酚类化合物对于红树植物的生存和适应性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优化苦荞茶和雀嘴茶中总黄酮提取的较佳实验条件,并探究总黄酮提取液对羟自由基的清除活性.以提取液中总黄酮收率为考察指标,乙醇浸提苦荞茶和雀嘴茶中的总黄酮,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浸提温度和时间单因素对浸提液中总黄酮收率的影响,设计正交实验确定较佳的提取条件.较佳实验条件为50%乙醇水溶液,料液比0.5∶40(g·mL),浸提温度和时间分别为60℃和2.5h,苦荞茶和雀嘴茶提取液中总黄酮收率高达21.64%和19.41%;苦荞茶和雀嘴茶提取液对羟自由基清除效果优于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BHT.乙醇浸提法是苦荞茶和雀嘴茶中总黄酮提取的有效方法,提取液中获得的总黄酮对羟自由基具有较强清除活性.  相似文献   

13.
以一株含有大量红色色素的野生血红密孔菌子实体为试验材料,以提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3个因素为指标对其进行了色素提取工艺优化,并对该子实体色素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血红密孔菌子实体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为85℃,乙醇体积分数为70%,提取时间为80min,色素含量3.84 mg/g.色素稳定性研究表明,该色素对温度、氧化剂、还原剂、金属离子等的稳定性较好,在食品、工业中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值得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蔬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不同提取方法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超声提取、振荡提取、热水提取等不同的样品提取技术进行比较,选择用简便高效的超声提取技术提取蔬菜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用N-(1-萘基)-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用镉柱还原法测定硝酸盐含量.NO2-和NO3-的回收率分别为 97.5%~100.2%和96.8%~103.7%,RSD分别为6.05%和0.24%.  相似文献   

15.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贵州产3种毛茛属植物石龙芮(R.sceleratus),毛茛(R.japoni-cus),禺毛茛(R.cantoniensis)的全草及不同部位中的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样品经75%乙醇提取3次,芦丁为对照品,在λ=500nm处测定,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101.4%,重现性RSD=2.26%。该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毛茛属植物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氧弹燃烧-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了豆类中的钙含量.首先对pCa-1-01型钙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性能进行测试,此电极对钙离子浓度在0.1100 mmol·L-1范围内有较理想的能斯特响应,斜率为-29.33mV/pCa(25℃);然后用氧弹燃烧技术对样品进行预处理,酸液吸收燃烧所得产物;最后在样品液中加入离子强度调节溶液KCl及pH值为10的NH4Cl-NH3·H2O缓冲溶液后定容,用钙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溶液的电动势,再计算不同豆类中钙的含量.结果表明,黄豆中钙的含量最高,花豇豆中钙的含量最低,回收率为96.12%100 mmol·L-1范围内有较理想的能斯特响应,斜率为-29.33mV/pCa(25℃);然后用氧弹燃烧技术对样品进行预处理,酸液吸收燃烧所得产物;最后在样品液中加入离子强度调节溶液KCl及pH值为10的NH4Cl-NH3·H2O缓冲溶液后定容,用钙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溶液的电动势,再计算不同豆类中钙的含量.结果表明,黄豆中钙的含量最高,花豇豆中钙的含量最低,回收率为96.12%98.06%,相对标准偏差在0.44%98.06%,相对标准偏差在0.44%1.19%之间.  相似文献   

17.
研究黄姜花挥发油成分提取工艺和分离、分析方法,为其在食品药品行业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黄姜花挥发油水蒸气蒸馏法的提取工艺及气—质联用技术研究其化学成分.优化提取工艺参数为,浸提时间6 h,超声60 min,料液比1∶9.67,预测挥发油得率为6.02(mg/g),平行实验3次,平均挥发油得率为5.91(mg/g),RSD为1.83%.气—质联用技术对黄姜花挥发油进行分离得到28个化合物,并鉴定出其中18个化合物,占总化合物的86.75%.本研究提取的黄姜花挥发油中大多数成分属于倍半萜化合物,其中含量最大的是β-石竹烯(37.74%)和橙花叔醇(13.37%),这为以β-石竹烯为指标成分评价不同品种姜花挥发油作为食品、医药、化妆品行业重要原料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和桔梗中七氯及滴滴涕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建立了土壤和桔梗中七氯及滴滴涕异构体含量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以石油醚+丙酮在索氏提取器中提取,提取液以浓硫酸净化.采用DB-5弹性石英毛细管柱分离样品,GC-ECD检测农药七氯、滴滴涕的含量.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18×10-13~5.31×10-11g;敏感度为3.4×10-12~6.8×10-12g/mL;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6.27%~100.3%(RSD为3.0%~6.5%).  相似文献   

19.
为确定灯盏细辛中灯盏花素的提取纯化工艺,以70%乙醇溶液超声波提取灯盏细辛药材,醇提浸膏进行HP-20大孔吸附树脂洗脱和酸沉工艺纯化,在(335±1)nm波长处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野黄芩苷的含量.以乳糖、蔗糖和微晶纤维素为填充剂,以交联聚维酮为崩解剂,制备了灯盏花素片剂(野黄芩苷标示量20 mg)并开展了质量检查.结果表明:大孔吸附树脂20%,50%,80%乙醇洗脱部位经酸沉后测定的含量分别为98%,79.8%,42.1%,而50%乙醇洗脱部位的得率最高达到12.14%.优选灯盏花素片剂处方为主药12%,MCC 40%,PVPP 30%,蔗糖13%,乳糖5%,硬脂酸镁0.5%,50%乙醇适量.该提取纯化方法能获得较高野黄芩苷含量的灯盏花素,制备的片剂质量检查合格.制备工艺操作性强,重现性好,能适应于工业大生产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荧光光度法测定花生和黄豆中的维生素B_1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荧光光度法对花生和黄豆中维生素B1的测定进行了研究.样品经提取、净化后,再利用碱性铁氰化钾(K3Fe(N)6)将没有荧光的硫胺素氧化成能够发射荧光的硫色素,经正丁醇萃取后测定萃取液中硫色素的含量,从而实现对维生紊B1含量的测定.具体考察了水解时间对维生素B1提取效果的影响以及铁氰化钾的用量对硫胺素氧化效果的影响.实验数据表明,当所取样品为2.5~3.0 g时,在120℃的温度下,样品在60 min内水解完全,氧化剂碱性铁氰化钾的最佳用量为1.0 mL.测量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回收率在97%~1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