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根据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热带气旋的数据(1979—2010年)以及NCEP/NCAR再分析风场和高度场的资料,从气候学角度分析了近32年夏季西北太平洋3类路径台风的大气准双周振荡的特征,并合成分析了6~10月3类路径台风生成时刻的原始环流、低频环流以及QBWO周期内低频环流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对流层低层至中层的大气存在明显的10~20 d准双周振荡特征,这对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的预报有很好的指示作用;低频环流的演变特征表明,在西北太平洋地区,QBWO是通过低频气旋和低频反气旋来影响南海的季风槽以及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进而对台风的生成位置和移动路径产生影响;菲律宾以东低纬度地区生成的低频气旋易于台风的生成,低频气旋的正涡度带走向和移动趋势预示着台风未来的移动方向;另外,在副热带地区同样存在着一支自西向东传播的大气准双周振荡波列,热带与副热带大气准双周振荡的相互作用对台风的路径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对台风路径的预报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用RegCM3区域气候模式对2005年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进行了控制性和敏感性试验,试图探讨海气热通量异常对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移动、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感热、潜热通量的变化对低层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跳并不起决定性作用,但对副高主体的强度、东西移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2003年东亚夏季风活动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003年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再分析资料以及台站降水资料,诊断分析了2003我国东部地区汛期降水和东亚夏季风的活动特点,并对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行讨论。结果表明:(1)2003年南海夏季风于5月第5候在南海南部建立。6月第1候全面爆发,比常年偏晚,南海夏季风强度也比常年偏弱;(2)该年夏季,副热带高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强度强、位置偏西,其中从6月下旬至7月中旬,副热带高压的位置稳定少变,其北脊线位25oN附近,且副高位置偏西,这导致了长江以南的犬部分地区高温少雨。这个阶段副热带高压西侧的南风气流将南海地区的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淮河流域,是淮河流域强降水过程水汽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4.
初夏,与长江流域人梅相对应的500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第一次北跳发生在100hPa青藏高压纬向振荡的某一特定趋势的时段上:当在30°N,80°E附近上空的青藏高压缓慢东移时。5天之内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发生第一次北跳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5.
张炜 《甘肃科技》2006,22(10):129-130,181
副热带高压是一常年存在于副热带地区的暖性高压天气系统,它的活动变化对全球天气气候的影响作用非常重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对我国天气气候有影响作用的天气系统,本文着重探讨它的活动变化规律,从天气学角度预报副高压的进退规律。  相似文献   

6.
运用滑动平均、回归分析和Morlet小波分析法,用华山站60 a(1956-2015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对华山地区降水较多的6-9月的降水进行了不同时间尺度的特征和趋势分析,对可能影响降水的环流因子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华山地区月降水呈单峰分布,降水量、降水日数与最大日降水量的峰值均出现在7月. 6-9月的降水量对年降水量贡献很大,占全年58%以上,其中大雨及以上量级降水出现频次占比超过50%.华山地区降水存在比较明显的周期,年内周期主要表现为在6-9月存在4 d左右的准单周季节内振荡,年降水量在1973-1992年存在5 a左右的显著主周期.影响华山地区6-9月旱涝的环流形势差异较大,在涝年主要表现为高空通常有气流辐散,地面有气流辐合,垂直上升运动更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更西更北,沿副热带高压西侧到达华山地区的低层水汽条件更好,中低纬度冷空气较弱,冷暖空气在华山地区交汇;旱年形势则大致相反.利用大尺度环流因子定量化指数统计验证发现,对于华山地区6-9月汛期降水影响较大的气候因子主要为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界及脊、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强度、印缅槽和北半球极涡中心强度,这些因子与华山汛期降水量的相关系数达到-0.13~0.28,且均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  相似文献   

7.
江淮梅雨与西北太平洋台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1949—2005年江淮梅雨与西北太平洋台风的关系及原因进行研究,指出梅雨降水量与全年、台风季的台风频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分别达到-0.45、-0.39,并且有比较一致的反相位年际、年代际变化.季风槽向东延伸位置的不同,副高强度和位置的变化是导致两者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以及台风路径、趋势差异的主要原因.梅雨异常年份的台风特征有着显著差别:多梅雨年份台风不活跃,路径以西北行为主,有较多的台风影响台湾南部和中国东南沿海,少梅雨年份则台风较活跃,以西行和转向路径为主,较多影响中国东部沿海,并且少梅雨年份有约两倍数量的台风登陆我国.  相似文献   

8.
利用OLR场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定量描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变化,利用1989~2002年每年的5~9月OLR场的月(候)平均资料,以其特征量作为描述副高的一种方法。将副高的特征量:西伸脊点、脊线位置、副高北界以及强度指数分别进行重新定义,并与由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相应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OLR场可以很好地描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强度并反映出其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9.
9615号台风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现有资料的分析及与历史相似个例的比较,对9615号台风的特点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台风具有路径稳定、移动快、近海发展迅速、登陆强度大、灾情重等特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大而稳定、对流层中层存在暖区是该台风路径稳定、移动迅速的主要原因;副高强大而稳定、对流层中层相对湿度大、低层水汽辐合、高层为辐散场等为该台风在近海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台风异常年份的低纬大气环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研究台风异常年份的台风季节前期的低纬大气环流特征。选取1971年为台风出现得特早又特多的年份,1973年为台风出现得特迟又较少的年份,对这二年台风季节前期低纬大气环流特征进行了比较。发现4—5月份西太平洋上热带辐合带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强度,沿海至青藏高原南侧的东风带建立迟早及其强度范围等等在1971年与1973年均有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南靖和溪的自然条件和群落特征,讨论了南靖县和溪乐土森林群落是否应由原定的“亚热带雨林”改称“亚热带常绿季雨林”的有关问题。结果说明“亚热带雨林”的划分是恰当的,它符合群落学分类原则,比划分为“亚热带常绿季雨林”更符合和溪植被的实际。和溪亚热带雨林,是与我国南亚热带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地带性植被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12.
涂方旭  苏志  刘任业 《广西科学》1997,4(3):196-199
根据有关文献和气候资料的分析,将广西划分为3个气候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北热带。以稳定通过10℃的积温为指标,稳定通过10℃的积温8000℃可以作为北热带与南亚热带的分界线;而积温6900℃则可以作为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的分界线。根据这一指标,广西北热带北界大约经过防城港市的那酮北、马路北、防城港、北海市的北海北、山口北一线;南亚热带北界从贺州市信都附近经平南北、武宣、宾阳、上林、马山、都安、巴马  相似文献   

13.
作者根据近几年出国参加有关国际城市气候学术会议及两次访问美国期间的见闻,结合自己的研究心得,对开展低纬度城市气候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中纬度城市气候学规律能否转用于低纬度城市,以及低纬度城市气候与城市规划等三个问题,提出的一些刍议。希望能促进我国低纬度城市气候的研究。首先,从人口统计数据说明低纬度城市人口增长速率快,城市化引起城市气候恶化的效应日益显著。城市大气环境急待改善,而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与实际需要差距甚大。因此必须大力开展低纬度城市气候的研究。其次,从大量观测事实看来,中纬度城市气候的规律虽与低纬度城市有若干相似之处,但由于纬度地带不同,自然地理景观、大气环流形势和天气型以及“城市化”这个人为因子等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不能将中纬度城市气候研究所得出的规律,不加鉴别地转用于低纬度城市。第三,城市气候学又是一门应用科学,城市气候学者要与城市规划工作者、建筑设计师、工程师等实际工作者密切协作,俾能根据当地区域气候特征及在城市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气候效应,协同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城区各不同功能区的布局,以及有关建筑物设计等工作。在减轻城市大气污染、改善城市气候条件及防御气候灾害等方面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作者根据近几年出国参加有关国际城市气候学术会议及两次访问美国期间的见闻,结合自己的研究心得,对开展低纬度城市气候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中纬度城市气候学规律能否转用于低纬度城市,以及低纬度城市气候与城市规划等三个问题,提出的一些刍议。希望能促进我国低纬度城市气候的研究。首先,从人口统计数据说明低纬度城市人口增长速率快,城市化引起城市气候恶化的效应日益显著。城市大气环境急待改善,而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与实际需要差距甚大。因此必须大力开展低纬度城市气候的研究。其次,从大量观测事实看来,中纬度城市气候的规律虽与低纬度城市有若干相似之处,但由于纬度地带不同,自然地理景观、大气环流形势和天气型以及“城市化”这个人为因子等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不能将中纬度城市气候研究所得出的规律,不加鉴别地转用于低纬度城市。第三,城市气候学又是一门应用科学,城市气候学者要与城市规划工作者、建筑设计师、工程师等实际工作者密切协作,俾能根据当地区域气候特征及在城市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气候效应,协同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城区各不同功能区的布局,以及有关建筑物设计等工作。在减轻城市大气污染、改善城市气候条件及防御气候灾害等方面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Dynamical analysis on splitting of subtropical high-pressure zon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sed on two simple dynamical models, the preliminary dynamical analysis of the splitting of subtropical high-pressure zone (SHPZ) without land-sea contrast and orographic effect is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litting of SHPZ may be an intrinsic attribute of the earth rotation atmosphere.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梅雨期西太副高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梅雨降水的影响,本文利用1951-2016年西太副高监测指数,采用自组织映射(self-organizing map,SOM)方法对梅雨期西太副高进行聚类分析,得到9种SOM分型,并利用中国1km分辨率逐月降水量数据集和中国雨季历年信息表进行不同西太副高分型下梅雨降水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9种梅雨期西太副高分型对应着多种不同的梅雨降水特征:纬向上,当西太副高偏东时,梅雨区降水强度偏低,反之则强度偏高。经向上,在西太副高主体位于我国陆地的前提下,脊线指数高于25°N时,梅雨区大部被副热带高压控制,整体降水偏少且有小幅度南少北多态势;脊线指数偏低时,副高控制梅雨区南部边缘或更南地区,水汽输送导致降水整体偏多。本文得到了不同类型副高与梅雨降水特征的对应关系,也说明SOM方法能较好地对副热带高压等气象要素做出客观分型,并进行气候现象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18.
《科学通报(英文版)》1998,43(15):1285-1285
Based on two simple dynamical models, the preliminary dynamical analysis of the splitting of subtropical high_pressure zone (SHPZ) without land_sea contrast and orographic effect is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litting of SHPZ may be an intrinsic attribute of the earth rotation atmosphere.  相似文献   

19.
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强对流天气常常漏报和错报。为了提高此类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利用2007—2016年常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以及地面区域自动站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苏南地区56例副高型强对流的天气特征和环境参数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副高型强对流主要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雷暴大风和强降水混合型,其中混合型出现频率最高(66%),雨强在30~79.9 mm/h的短时强降水频率(68%)最高,雷暴大风的风力多为8~9级(61%);强对流触发时间峰值在12:00—14:00时。静力稳定度方面,850与500 hPa的温差ΔT_(85)和沙氏指数S_I的中位值分别为25℃和-1℃左右,3种类型强对流的差异不大;混合型强对流的对流有效位能C_(APE)的中位值(2 510 J/kg),远大于短时强降水(1 570 J/kg)和雷暴大风(1 220 J/kg);而对流抑制有效位能C_(IN)的中位值则是雷暴大风(160 J/kg)的最高。3种类型强对流低层水汽条件相似,1 000 hPa露点T_d的中位值均在25℃左右;水汽条件差异主要在中层,中层大气越干、露点垂直递减率越大,越利于雷暴大风的发生,反之,则利于短时强降水的发生,混合型强对流介于两者。K指数的中位值,雷暴大风(32℃)、混合型(34℃)到短时强降水(36℃)是逐渐增大的。自由对流高度L_(FC)和抬升凝结高度T_(CL),雷暴大风的25%值分别为650、910 hPa,远小于短时强降水的900、970 hPa,混合型强对流则位于两者。差异明显的环境参数,对副高型强对流天气的分类预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福建南亚热带雨林物种多样性与群落演替趋势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调查福建南靖和溪南亚热带雨林的30个样地,共3000m^2的群落面积,分析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得到Margalef丰富度指数D1=0.9250,Shannon-Wiener指数D2=4.5454,Simpson指数D3=7.3305,PIE=0.9300,均匀度J=0.8603。探讨乔木层,灌木层物种多样性特征值,其变化趋势与群落总多样性一致。分析群落中16个主要乔木种群的年龄结构,揭示群落乔木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