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短讯     
80多岁的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表示,他这一生最后一项事业,就是回到清华园,帮助清华大学做点事。他计划尽早回到清华园定居。杨振宁坦言,他希望回到中国并在清华园定居,主要是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能帮助清华大学做点事;二是他太太身体欠佳,相信回到中国后的医疗条件总体上要比美国好。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12月22日,应中央民族大学理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物理系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凝聚态物理学专家,现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的薛其坤教授为理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应用物理、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学生作题为"成长发展之路"的励志报告.薛其坤院士是首位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者之一.他带领的团队在国际顶尖专业期刊《科学》杂志上发表的关于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论文被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先生评价为诺贝尔物理奖级别的论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6月30日上午,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成立大会在清华大学学生文化活动中心多功能厅举行.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资深荣誉教授杨振宁先生,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邓卫,清华大学副校长王希勤,著名科学史和科学哲学家范岱年、国际科学史学会前主席刘钝教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万俊人、科  相似文献   

4.
杨振宁及其科学哲学思想评介陈斌,沈小娟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省合肥市。6岁时父亲从美国芝加哥大学学成回国,先在厦门大学执教,次年被清华大学聘为数学教授,因此杨振宁成长在当时的北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杨振宁随家几经周折,迁入内地昆明,1938年...  相似文献   

5.
"这个研究成果是从中国实验室里,第一次发表出来了诺贝尔物理奖级别的论文,这不仅是清华大学、中科院的喜事,也是整个国家发展中喜事。"4月10日,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教授高度评价了我国科学家的重大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由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领衔、清华大学物理系和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组成的实验团队从实验上  相似文献   

6.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第二批特聘教授、讲座教授聘任仪式于2000年3月21日上午在北京长城饭店隆重举行。仪式由教育部副部长韦钰主持,共有来自49所高校的117位特聘教授和10位讲座教授受聘,我校地质系博士生导师舒德干教授被聘为我校特聘教授。仪式之后,教育部领导和“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评审委员会专家与受聘的长江学者进行了座谈。在座谈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朱光亚院士、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院士、教育部副部长韦钰、吕福源语重心长地勉励大家“不仅要出成绩,也要出精神”,努力攀登科学高峰,为中华民族争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  相似文献   

7.
《青海大学学报》2006,24(4):100-100
2006年7月22日至26日,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科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杨振宁先生及其夫人翁帆女士在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希、副校长岑章志、党委常委白永毅等领导陪同下莅临青海大学访问,并举行系列报告会、座谈会。  相似文献   

8.
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教授日前在香港表示对中国未来的科技发展很有信心。他认为在未来中国很可能会出现获得诺贝尔奖的科技人才。香港举办“当代杰出学人文史科技公开演讲”,杨振宁教授作为8位被邀请的著名学人之一到香港中央图书馆进行演讲。杨振宁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任何一个地方要造就尖端科技都要具备4个条件:要有一批可能造就的年轻人;要非常有决心,没有雄心是不可能做成大事的:要有优良的传统,例如崇尚教育的传统等等;要有经济的支持。他说,在这方面香港和台湾现在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内地这些年经济也有了快速的发展。所以他认为,在未来,中国很可能会出现获得诺贝尔奖的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4月21~22日,由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主办的国际剪接体学术交流大会(Spliceosome Kinetics,Catalysis and Regulation)在清华大学顺利召开。本次大会由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宏伟教授、加州大学付向东教授和德国马普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Reinhard Lüehrmann教授共同组织。大会邀请到在剪接体及RNA生物学领域的众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邀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N.维纳教授来华任客座教授.其前后有关的原始信件及资料,证明了他在清华大学与李郁荣等人开创了中国模拟计算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我院八一届十四名研究生,于去年年底前全部完成毕业论文答辩。在答辩前,有关教研室和导师对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逐一加以评审,同时邀请有关专家对毕业论文作了仔细审阅。被邀请的专家,除本市者外,还有清华大学王补宣教授等。  相似文献   

12.
正由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举办的代数组合国际研讨会于2015年9月18~23日在浙江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冯涛研究员和首都师范大学葛根年教授负责主持。组织委员会成员还包括清华大学冯克勤教授、上海交通大学Eiichi Bannai教授和张晓东教授、中国科技大学Jacobus Koolen教授、美国特拉华大学Qing Xiang教授。会议邀请了Aart Blokhuis(Technische Universiteit  相似文献   

13.
2004年7月7日上午,在北京参加全国台联台胞青年夏令营的千余名台湾学子走进了百年学府北京大学,他们要约会的对象是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当82岁的杨振宁教授健步走上讲台,座无虚席的场内响起了长时间的掌声。对于台下坐着的莘莘学子而言,杨振宁这个名字意味着高深的科学探索、不凡的人生追求和令人仰慕的成就。记者在几天来的采访中了解到,许多营员  相似文献   

14.
10月30日,诺贝尔奖获得杨振宁教授在南京大学捐资设立“杨振宁奖学金”,以奖励具有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尤其是家境贫寒的优秀本科生。这是杨振宁首次设立奖学金。  相似文献   

15.
我校名誉教授杨振宁博士荣获北美最高额奖项──鲍尔科学成就奖据杨振宁教授1994年12月15日给甘幼评教授的信的附件知:杨振宁教授荣获!994/95费城克兰克林研究院鲍尔科学成就奖。富兰克林研究院是美国历史最悠久,最有声望的科研机构和博物院之一,近一百...  相似文献   

16.
正由浙江大学数学科学研究中心举办的整体几何与几何分析国际会议于2014年10月11~13日在浙江大学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浙江大学数学科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浙大光彪讲座教授、加州大学数学系终身教授刘克峰教授,浙江大学数学中心副主任许洪伟教授负责主持。本次会议邀请了李海中(清华大学)、郑方阳(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季理真(美国密歇根大学)、张耀中(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作了系列或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17.
在碰撞中产生能量──杨振宁教授答问录EnergyProducedbyCollision¥心远编者按中国旅美科技协会主办的《海风》第一期上发表了,C远撰写的杨振宁教授答问录。站在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交界处的杨教授,在谈话中对中国的经济、科技给予了客观的评...  相似文献   

18.
《安徽科技》2001,(6):13-15
在’2001安徽省产学研项目对接交易会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CI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吴澄先生应省委、省政府邀请来肥作《制造业信息化与工业现代化》专题报告。报告会前,吴澄院士接受了本刊记者采访。  相似文献   

19.
杨振宁并没有“遗传”他当数学教授的父亲,他喜爱物理。而且想成为一个实验物理学家。1943年杨振宁赴美国留学时,就立志要写一篇实验物理论  相似文献   

20.
本期“磁通量的量子化——一段个人回忆”一文,系我校名誉教授杨振宁博士今年三月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作的学术报告。杨振宁教授与我校名誉教授李政道博士于1957年因发现宇称不守恒定律而同获诺贝尔奖,闻名于世。本文记录杨振宁教授亲身经历,生动地叙述了人们最初由猜测,摸索到理解和确认超导体中磁通量量子化现象的历史,进而指出波函数位相概念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杨振宁教授在1954年提出规范场概念和理论,启发着物理学家们不断发现和理解新的物理现象,如W—S弱电统一模型和量子色动力学等。本文提及规范场概念和位相概念间的深刻联系,追述的往事展示了对探索自然的深入思考;对各种现象内在联系的洞悉和揭示,都将为读者带来有益的启示和感染。欣逢六十大寿,本报幸获其近作,特载刊首,藉以同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