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的最后一个深秋,适逢中国科学院50周年院庆,科学院特别邀请了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来中国参加庆典,著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均在被邀请之列。记者借此机会采访了杨振宁教授。 今年77岁的杨振宁,身着藏蓝色西装,蓝色格子领带,目光炯炯。在纽约大学石溪分校执教了30多年之后。杨振宁教授于去年元月正式退休,之后他应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之邀回国主持一项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现任清华大学在职教授。 谈话开始前,杨振宁从口袋里掏出一支润唇膏,涂在有些发干的嘴唇上。由于连  相似文献   

2.
10月30日,诺贝尔奖获得杨振宁教授在南京大学捐资设立“杨振宁奖学金”,以奖励具有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尤其是家境贫寒的优秀本科生。这是杨振宁首次设立奖学金。  相似文献   

3.
杨振宁及其科学哲学思想评介陈斌,沈小娟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省合肥市。6岁时父亲从美国芝加哥大学学成回国,先在厦门大学执教,次年被清华大学聘为数学教授,因此杨振宁成长在当时的北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杨振宁随家几经周折,迁入内地昆明,1938年...  相似文献   

4.
我校名誉教授杨振宁博士荣获北美最高额奖项──鲍尔科学成就奖据杨振宁教授1994年12月15日给甘幼评教授的信的附件知:杨振宁教授荣获!994/95费城克兰克林研究院鲍尔科学成就奖。富兰克林研究院是美国历史最悠久,最有声望的科研机构和博物院之一,近一百...  相似文献   

5.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10月16日在新加坡说,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高速增长,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政府实施了务实与灵活的社会和政治经济政策,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深受勤俭、艰苦耐劳等传统文化的影响。当天,杨振宁以《对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猛增的反思(以中国为例)》为题,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举办公开讲座。他指出,  相似文献   

6.
北京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82岁的杨振宁教授突然向<易经>"开火",称"<易经>影响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2004年7月7日上午,在北京参加全国台联台胞青年夏令营的千余名台湾学子走进了百年学府北京大学,他们要约会的对象是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当82岁的杨振宁教授健步走上讲台,座无虚席的场内响起了长时间的掌声。对于台下坐着的莘莘学子而言,杨振宁这个名字意味着高深的科学探索、不凡的人生追求和令人仰慕的成就。记者在几天来的采访中了解到,许多营员  相似文献   

8.
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教授日前在香港表示对中国未来的科技发展很有信心。他认为在未来中国很可能会出现获得诺贝尔奖的科技人才。香港举办“当代杰出学人文史科技公开演讲”,杨振宁教授作为8位被邀请的著名学人之一到香港中央图书馆进行演讲。杨振宁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任何一个地方要造就尖端科技都要具备4个条件:要有一批可能造就的年轻人;要非常有决心,没有雄心是不可能做成大事的:要有优良的传统,例如崇尚教育的传统等等;要有经济的支持。他说,在这方面香港和台湾现在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内地这些年经济也有了快速的发展。所以他认为,在未来,中国很可能会出现获得诺贝尔奖的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9.
科技短讯     
80多岁的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表示,他这一生最后一项事业,就是回到清华园,帮助清华大学做点事。他计划尽早回到清华园定居。杨振宁坦言,他希望回到中国并在清华园定居,主要是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能帮助清华大学做点事;二是他太太身体欠佳,相信回到中国后的医疗条件总体上要比美国好。  相似文献   

10.
本期“磁通量的量子化——一段个人回忆”一文,系我校名誉教授杨振宁博士今年三月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作的学术报告。杨振宁教授与我校名誉教授李政道博士于1957年因发现宇称不守恒定律而同获诺贝尔奖,闻名于世。本文记录杨振宁教授亲身经历,生动地叙述了人们最初由猜测,摸索到理解和确认超导体中磁通量量子化现象的历史,进而指出波函数位相概念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杨振宁教授在1954年提出规范场概念和理论,启发着物理学家们不断发现和理解新的物理现象,如W—S弱电统一模型和量子色动力学等。本文提及规范场概念和位相概念间的深刻联系,追述的往事展示了对探索自然的深入思考;对各种现象内在联系的洞悉和揭示,都将为读者带来有益的启示和感染。欣逢六十大寿,本报幸获其近作,特载刊首,藉以同庆。  相似文献   

11.
北京2004化高峰论坛上,诺贝尔物理奖获得、82岁的杨振宁教授突然向《易经》“开火”,称“《易经》影响中华化的思维方式,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杨教授认为在中华化里,很早就有“天人合一”的观念,而近代科学的一个特点就是要摆脱掉“天人合一”这个观念,承认人世间有人世间的规律、有人世间复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6月30日上午,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成立大会在清华大学学生文化活动中心多功能厅举行.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资深荣誉教授杨振宁先生,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邓卫,清华大学副校长王希勤,著名科学史和科学哲学家范岱年、国际科学史学会前主席刘钝教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万俊人、科  相似文献   

13.
《科技导报》1980年由杨振宁、李政道等美籍华裔科学家倡议在美国创办,1984年转至中国办刊并正式建社,1986年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术会刊。钱宁教授、孟昭英院士、朱光亚院士先后任主编,现任主编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冯长根。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五个方面对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的物理教育思想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认为这对于我们拓宽视野,深化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杨振宁教授在哈尔滨发表演说中谈到21世纪我国科技发展的前景时说:在公元1400年以前,中国的科技是领先的;1400年至1600年是举步不前的;1600年至1900年是极端抗拒新科技的引入;1900年至1950年中国以两代人的速度,就引进了很多西方的科学;1950年至本世纪末,中国已经加入世界先进科学的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16.
杨振宁教育思想对基础物理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振宁教授在长期的读书、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教育思想,对21世纪的基础物理教育有重要的启示。从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的视角,从扩大中学生知识面、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及培养学生的教师力等方面,对杨振宁教育思想与中学物理教育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得到了对中学物理教育改革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杨振宁并没有“遗传”他当数学教授的父亲,他喜爱物理。而且想成为一个实验物理学家。1943年杨振宁赴美国留学时,就立志要写一篇实验物理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要相变曲线有有关信息,如相变潜热,压强系和相变曲线的斜率等确定非理想气体的位形积分,得到了相互作用势的积分方程,作为一个特例,计算得到了李政道-杨振宁教授相变理论的模型势。  相似文献   

19.
由国家海洋局组织的“赤潮监测与管理暨SCOR-IOC赤潮工作组中国委员会第三届全会”于3月25-27日在我校召开。会议对赤潮学术研究、防治与管理工作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并对SCOR-IOC赤潮工作组中国委员会成员进行了调整。我校水生所齐雨藻教授继任SCOR-IOC赤潮工作组第三届中国委员会主席。担任主席的还有国家海洋局环保司王飞司长。齐雨藻教授继任SCOR—IOC赤潮工作组第三届中国委员会主席  相似文献   

20.
朱德熙先生的《语法答问》标志着国内学者运用结构主义语法理论研究汉语语法在理论上达到了一个高峰。《语法答问》阐述的许多重要理论观点都是结构主义语法理论的基本主张。在讨论汉语语法问题的过程中.《语法答问》对结构主义语法理论有重要的发展。《语法答问》依托结构主义语法理论为汉语语法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同样根源于结构主义语法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