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每缸采用四气门的发动机能进一步降低排放,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本文介绍了直喷式柴油机的四气门进气系统,分析了该系统在充气效率和燃烧方面的特点文中作者进行了螺旋气道与不同流通面积的切向气道的组合试验讨论了四气门进气系统进气道的流通特性及进气道不同进口流通面积对进气流量和涡流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四气门进气系统,进气流通面积增加39%;另外,切向气道和螺旋气道的进气流量直接影响着缸内涡流的形成,最佳的涡流效果和切向气道与螺旋气道的流量之比密切相关本文为四气门高速直喷式柴油机的进气系统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柴油机螺旋进气道主要结构参数对气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对195柴油机螺旋进气道的试验结果,综合分析了螺旋进气道的主要结构参数对螺旋气流和切向气流的流动与配合的影响。文中指出,气道某一结构参数的改变有可能导致其他相关参数的改变。文中还提出了修改气道时应遵循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3.
柴油机螺旋进气道的三维造型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螺旋进气道的设计是个难点,使用传统的方法很难对其进行准确的描述,也难以对气道流动特性进行精确研究.通过确定螺旋进气道的主要设计参数,进行螺旋进气道的计算机三维造型设计,可以实现螺旋气道的精确造型、以气缸直径102mm的直喷式柴油机的螺旋进气道为例,使用Pro/E对其进行了三维造型设计,并将三维模型载入Fluent中进行仿真计算,得到的计算值与试验值基本一致.结果表明:计算机构造的三维模型能很好地模拟螺旋气道,这为研究螺旋气道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气道结构参数对柴油机进气性能的影响,以某4气门柴油机实际进气道模型为基础,通过改变进气道组合方式和相关结构参数,并利用CFD软件FIRE进行气道-气门-气缸系统的稳流数值模拟计算,分别研究了不同的气道组合方式及不同的气道结构参数对气道进气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气道的进气涡流强度比双切向气道大22.3%,但流通系数比双切向气道小7.6%,这说明对于采用燃油高压喷射的柴油机而占,采用双切向气道方案更佳;对于燃油喷射压力不太高的柴油机,则应采用混合气道;气道夹角和气道偏心距对两种组合气道的平均涡流比都有一定影响,气门锥角对两种组合气道的平均流通系数和平均涡流比也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Converge对一款车用柴油机进行了气道和缸内流动的数值计算,主要研究柴油机螺旋进气道结构设计参数对缸内涡流比的影响.通过修改螺旋进气道的3个主要结构设计参数,研究了其对缸内涡流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单独改变螺旋室高度、涡壳切割量以及螺旋进气道转角3个结构设计参数,使其取值分别为13mm,1.27mm以及0°时,缸内涡流比获得最大值;同时修改多个结构设计参数时,其对涡流比的影响存在相互制约的作用;通过Converge软件实现了螺旋进气道多结构参数的数值研究,对实际气道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四气门柴油机进气道流通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缸采用四气门的发动机能进一步降低排放,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本文介绍了直喷式柴油机的四气门进气系统,分析了该系统在充气效率和燃烧方面的特点,文中作者进行了螺旋气道与不同流通面积的切向气道的组合试验,讨论了四气门进气系统进气道的流通特性及进气道不同进口流通面积对进气流量和涡流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四气门进气系统,是气流通面积增加3%;另外,切向气道和螺旋气道的进气流量直接影响着缸内涡流  相似文献   

7.
研究双进气道柴油机进气道的涡流比和流量系数对进气涡流调节规律的影响.在稳流气道实验台上,对两种典型的双进气道柴油机的切向气道、螺旋气道的进气流动特性和进气涡流调节特性进行试验,采用横挡板遮挡切向气道入口方式调节进气涡流.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涡流比和流量系数之间存在线性折中关系.通过数学公式的推导和分析可知:在对柴油机的两个进气道进行匹配时,如果要拥有良好的进气涡流可调性,被调进气道流量系数应取较大值,涡流比应取较小值,不调节进气道的涡流比应取较大值.  相似文献   

8.
四气门柴油机进气道布置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具有优良的流通特性和涡流特性的四气门柴油机进气道系统,在稳流气道试验台上,研究了进气道的布置对四气门柴油机进气道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气道布置角度的变化对流量系数影响不大,但对涡流比有较大影响,切向,螺旋气道由置角度的变化对组合涡流的影响,分别表现在小升程范围和中,大升程范围,前者比后者有更大的影响,组合气道涡流较单独气道开启时有较大降低,螺旋气道的涡流降低幅度远大于切向气道。  相似文献   

9.
在柴油机螺旋进气道上应用非稳定流动的稳流模拟正交试验法,组合了多变量的气道模型9个,在不同气门升程下,测录了气道的特性曲线,取得了多变量下结构因素对气流特性影响规律,考察了结构因素影响气道内两股气流的分配,为螺旋进气道的设计和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XN295柴油机进气道模拟计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软件对XN295直喷式柴油机的螺旋进气道的流场以及压力场进行模拟计算和分析.应用高雷诺数к-ε模型封闭雷诺方程,计算过程中,采用压力修正中的SIMPLE算法.数值模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关于流动的详细信息,从而降低了新产品开发和试验周期,为进一步分析气道内流场及各种参数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缩比的近地面短舱进气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得出侧风来流条件下地面涡的流场特征和气动特性,着重研究飞机滑跑对地面涡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无相对滑跑时,速度比和离地间隙是影响地面涡特性的重要因素。来流速度越大,离地高度越高,地面涡的强度就越高;进气畸变主要受来流速度影响,流速越高,畸变程度越严重。有相对滑跑时,重点考虑来流速度和滑跑速度对地面涡的影响。来流速度对进气畸变影响很大,畸变指数随着风速升高而增大;滑跑速度是地面涡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滑跑速度越高,地面涡强度越弱。  相似文献   

12.
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分析了某喷水推进高速巡逻艇航速未达设计值的原因,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进水口和格栅设计不当造成喷水推进泵流量偏离设计值进而致使喷水推进泵效率降低”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装有格栅的进水口“流通能力保持不变”的设计准则并应用于该实例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装有格栅的进水流道的一般设计方法:先设计一个最优的无格栅进水流道及进水口,运用“流通能力基本保持不变”准则再为加装格栅后的最优进水流道重新设计进水口.  相似文献   

13.
引水电站侧向进水口因河流主流方向与引水管水流方向垂直,易出现贯通式吸气漩涡.为研究进水口合理体型,采用RNG?k-方程紊流模型对四种不同体型电站进水口水流运动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进水口内水流运动螺旋流线、漩涡强度、引水管进口流场分布情况,比较四种体型(大喇叭口型,钟型,碗型,不对称型)进水口的差异.得出碗状进水口内水流流态更好,不易出现贯通性漩涡,水力损失较小,体型设计具有相对优势,对于侧向进水口体型设计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鲵雄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电镜和光镜研究了大鲵雄性生殖系统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大鲵雄性生殖系统由精巢、输精管、输出小管、泄殖腔和泄殖腔孔组成。精巢的基本结构单位为精细管。输精管管壁由粘膜、肌层和浆膜三层组成。输出小管连接精巢和输精管,管壁结构和输精管相似。  相似文献   

15.
指出日本金松茎初生结构中树脂道存在于皮层中;成熟的树脂道由1层上皮细胞和2~3层鞘细胞包围着胞间道构成;树脂道来源于原形成层束外侧的基本分生组织细胞,以裂生方式形成胞间道,腔道的扩大主要依靠鞘细胞插入上皮细胞层和上皮细胞本身的切向延伸而形成,同时伴有上皮细胞的分裂。  相似文献   

16.
在某V型多缸柴油机性能试验和多个气缸压力测量的基础上,对该柴油机的一维性能仿真计算模型进行了标定和校核,并应用验证后的模型计算和分析了该柴油机采用Π型进气管和环型进气管时各缸进气流量的不均匀度. 分析表明:不同的进气管结构造成各缸进气门前压力波动的规律差异很大,进而引起进气门前后压差的变化规律差异较大,最终造成各缸进气不均匀度的差异很大,采用环型进气管可以降低发动机的进气不均匀度.   相似文献   

17.
等截面垂直管道中气粉流的临界管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考虑重力和摩擦力的影响,建立了描述垂直管道中气粉流行为的数学模型,采用马赫数检验法,确定了产生摩擦壅塞时的临界管长,计算表明,当气粉流以不同方式喷入相同的冶金熔池时,底吹垂直管道比顶吹垂直管道需要更大的临界管长。  相似文献   

18.
介绍几种传统的风道计算方法,并重点推介一种空调风道设计的新方法:T方法.该方法考虑了管路的安装成本及运行成本,能够得到优化计算结果,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得到最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9.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已建工程、拟建工程的分布情况,通过对3个取水口的技术经济比较,提出了龙门口为取水口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采用无刚性骨架的普通柔性风筒,加一个导向筒制成一种新型的柔性可伸缩风筒。它克服了目前使用的柔性可伸缩风筒制作工艺复杂、风阻大等方面的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