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结合土地利用类型数据、DEM数据等派生的多指标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对福建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别按人口密度4 km~2和1 km~2网格化,并进行县域人口密度零误差调整,利用极差、变异系数等差异化指标对福建省县域内部人口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密度网格化比平均密度更能反映实际情况,从极差和变异系数来看,1 km×1 km比2 km×2 km网格大小更符合实际,说明网格尺度大小对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具有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2.
降水、温度、海拔、坡度、坡向、土地利用类型和人为干扰活动都影响着植被退化,哪些是主要影响生态因子?为了探索这一主题,在我国半干旱草原区内蒙古和林县,采用景观空间尺度效应分析方法,采用小、中、大尺度样方,基于遥感图像解译和野外植被调查,利用通径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不同空间尺度条件下影响植被退化的主要生态因子.结果表明,在小尺度(300m×300m、600m×600m),植被指数主要受海拔高度、坡向和年均降水量的影响;在中等尺度(1km×1km),综合作用较大的生态因子是年均温度、坡度、土地利用类型;在大尺度(2km×2km、5km×5km),由于生态异质性较高,主要生态影响因子为年均温度.因此,在进行植被生态恢复建设时,应该考虑空间尺度效应及其主要影响因子,选取优化的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3.
基于MODIS地表温度数据和土地覆被数据,分析了2000—2015年的京津冀地区景观时空变化和地表热环境效应演变规律,按1 km×1 km、5 km×5 km、10 km×10 km、15 km×15 km、20 km×20 km五个空间尺度将京津冀地区进行格网划分,定量分析多尺度下下垫面景观结构变化与地表温度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5年京津冀地区景观时空变化显著,主要是由于耕地景观大面积转化为建筑用地景观。(2)2000—2015年该地区地表热环境效应整体上逐渐增强,空间格局变化中高温、次高温区明显增加。(3)林地和水体是抑制地表热效应的重要贡献源。(4)景观结构与地表温度的相关性随尺度变化而产生差异,选择适宜的尺度合理配置各景观类型资源,控制建设用地的增长速度可以有效地抑制京津冀地表热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4.
探讨地学知识获取与融合方法,将领域知识转换为定量的模型约束条件或初始值,采用趋势面拟合及空间插值等方法进行农业气候资源空间分布曲面建模.基于所构建模型,利用1951 ~ 2002年间全国735个地面台站的气温纪录数据,考虑了气温与海拔高程、经度、纬度、地表复杂度等地形要素的综合影响构建了曲面模型,模拟1 km×1 km...  相似文献   

5.
以呼和浩特市为例,采用2014年8月24日成像的Landsat 8OLI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在ArcGIS、ENVI、Fragstats软件的支持下,运用土地利用信息熵模型,将研究区域分别按1km×1km和0.5km×0.5km的单元划分,计算每个单元的熵值,分别将熵值0.8和0.7作为突变值确定呼和浩特建成区边界,通过比较分析得出,0.5km×0.5km窗口下提取的城市建成区精度高于1km×1km窗口.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快速城市化建设地区生态系统的NPP空间分布特征,基于LANDSAT-ETM遥感影像数据和3R空间分析技术,对CASA模型进行适当改进,构建武汉市NPP估算模型,估算武汉市2013年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结果表明:1)武汉市生态系统NPP总量为154.22×10~(10)g C,总体呈现远城区远高于主城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对NPP的贡献相对最大,其中7个主城区的NPP总量为5.38×10~(10)g C,6个远城区的NPP总量为141.64×10~(10)g C,约为主城区的26倍;2)全市13个区中,NPP总量权重排名前6的区均为远城区,黄陂区植被净生产量最高(45.46×10~(10)g C),江汉区最低(0.32×10~(10)g C),两者相差142倍之多;3)单位面积NPP空间上呈现中央区域低、四周区域高的雷达辐射状的分布特征,全市生态系统单位面积平均NPP为179.76×106g C/km2,其中主城区单位面积NPP约为56×106g C/km2,远城区单位面积NPP约为186×106g C/km2,约为主城区的3.3倍;4)武汉市13个区的单位面积NPP按照大小进行排列,黄陂区蔡甸区新洲区东西湖区江夏区汉南区武昌区江汉区青山区硚口区江岸区汉阳区洪山区.研究建议武汉市远城区应注重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发展,主城区应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采取立体化、多维度的方式修建生态空间,加大生态修复力度,逐步提高城市绿地占比,为市民创造更为舒适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2号线轻轨沿线景观格局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RS和GIS的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利用重庆市1986年、2000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资料和2007年中心城区用地现状图作为信息源,选取破碎化指数、多样性指数等4项景观指数,对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沿线2km范围内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同时运用缓冲区分析方法,沿2000年和2007年轨道交通以0~0.5 km,0.5~1 km,1~1.5 km,1.5~2 km建立双侧缓冲区,提取住宅用地、城市水域、商服用地、工业用地、公园绿地5种重要景观要素信息,通过计算各缓冲区内各项要素的景观指数,分析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沿线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异状况.结果表明,轻轨2号线建设对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表现出较强的吸引效应,景观破碎化指数趋于减小,空间集聚不断加强;商服用地破碎化指数、景观形状指数和分维数随着缓冲区距离增大呈现降低趋势;公园绿地分维数和形状指数较低且变化不明显;城市水域景观形状较简单,稳定性强.  相似文献   

8.
以建瓯市为例,采用统计方法与GIS技术分析农用地空间分布及其变化驱动力的尺度效应。以100m×100m为基本研究单元,分别构建在100m×100m,200m×200m~2km×2km多尺度序列上农用地内部主导变化驱动因子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建瓯市农用地变化的回归模型的解释能力力随研究尺度增大而增强,主导驱动因子本身的影响程度也随研究尺度呈增强趋势,呈现出显著的尺度依赖性规律。两种主要农用地变化一般发生在海拔低、坡度较小、临近农村道路但远离公路的区域内。多尺度模型研究表明自然条件因素对农用地内部变化的解释能力有限,而以乡为研究单元的研究结果表明农用地内部变化与收入与劳动力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以西安市为研究区,综合选取自然环境因子(植被、地形、水域等)和社会因子(GDP、科教、住宅等),基于1 km×1 km格网,通过遥感解译和聚类分析,建立西安市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模型,分析其分异规律,并对原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西安市人居环境适宜性在空间上呈现由南向北递增的趋势,基本呈层状分布.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数分为...  相似文献   

10.
在非标准多饱和模型下,研究了Loeb乘积空间及Keisler′s Fubini定理。首先,应用Loeb构造方法分别构造了Loeb乘积空间 L(Y1× Y2)和乘积Loeb空间 L(Y1)× L(Y2),并得到了L(A1)L(A2)包含于 L(A1× A2)。其次,? A ∈ L(A1× A2),证明了如果(ν1×ν2)L(A)=0,则对于几乎所有的 y1∈ Y1,截口 Ay1是 L(A2)-可测的。最后,在Loeb乘积空间上证明了Keisler′s Fubini定理。  相似文献   

11.
本期物理学热点论文中最热门的新闻来自赫歇尔空间天文台,它考察了宇宙中最冷的物体.赫歇尔是欧洲空间局(ESA)的一个项目,它于2009年5月14日发射升空,其使命是在远离地球处(1.5×106km)进行观测,在日-地-月系统的第二拉格朗日点(L2)的一个李萨如轨道进行跟踪.  相似文献   

12.
"4·20"芦山地震诱发了大量次生地质灾害。针对此次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通过分析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地震活动和极端干湿气候对泥石流发育的影响,建立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四川震后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了快速定量评价。结果显示,2013年四川省地质灾害高、中、低易发区面积分别为9.97×104 km2、6.67×104 km2、1.41×104 km2。其中高易发区主要集中于芦山地震影响区、汶川地震影响区、川东南和川南干旱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兔子和小鼠不同组织苹果酸脱氢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苹果酸脱氢酶(M DH)催化过程中辅酶Ⅰ氧化还原型转化的特征,测定了兔子和小鼠不同组织M DH的比活力和米氏常数(km),比活力在370~1 055单位/m g蛋白之间,km范围为3.57~6.49×1-0 5m o l/L.快速老化小鼠病理模型的km增大10倍,为1.49~5.64×10-4m o l/L.  相似文献   

14.
以澳大利亚53个流域为例,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比不同流域面积、不同降水量等级流域的水文模拟精度,探讨了流域面积和多年平均降水量对HIMS模型和SIMHYD模型水文模拟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当流域面积在400~600 km2之间且多年平均降水量在800~1 200 mm之间时,HIMS模型和SIMHYD模型模拟效果最好.2)当流域面积大于600 km2时,流域空间异质性增加;当流域面积小于400 km2时,降雨-径流非线性特征突出;HIMS 模型和SIMHYD模型模拟精度降低.3)当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1 200 mm时,超渗产流机制不完全适用;当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小于800 mm时,流域局部产汇流现象普遍、降雨-径流非线性特征突出;HIMS模型和SIMHYD模型模拟精度降低.  相似文献   

15.
下面是从书和刊中抄来的2个数据:1)某大型煤矿地下水的抽水量为7.2km3/d。2)病人经过第1个疗程的放疗,白细胞数降至2.1GL-1。让我们先按规则将数据中的词头用10的幂代替:7.2km3/d=7.2×(103m)3/d=7.2×109m3/d;2.1GL-1=2.1×(109L)-1=2.1×10-9L-1。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2个荒谬  相似文献   

16.
截至2005年,以贵州高原为中心的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土地总面积已经达到12.96×104km2,中国南方石漠化与西北地区的沙漠化、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成为我国三大生态灾害。以黔东南自治州为主要对象,研究了生态综合治理下黔东南州2000~2005年石漠化的变化特征,应用空间转移矩阵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数据表明:黔东南州石漠化面积从2000年1 638.46km2发展到2005年的1 753.60 km2,5年间平均每年增加23km2,到2050年石漠化面积将达到2 634.45 km2,占全州国土面积的8.68%。虽然黔东南州石漠化低于贵州平均水平,但是石漠化防治工作不容忽视,要建设黔东南生态文明试验区,石漠化治理仍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蟒河保护区设置了38个1.5 km×1.5 km网格,布设了38台红外相机,对区内兽类和鸟类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累计相机工作日5 028天,拍摄到野生动物独立有效照片3136张,其中兽类独立有效照片1 173张,鸟类独立有效照片1 151张;拍摄人类活动和家畜照片812张.经鉴定,共记录到野生兽类和鸟类共15目29科65种,其中兽类6目12科18种,鸟类9目17科47种.  相似文献   

18.
广东韩江流域化学风化作用及大气CO2消耗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石的风化作用与碳循环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韩江流域处于湿热地区,是广东省除珠江流域以外的第二大流域。对韩江水系进行了系统采样、测试分析显示,河水水化学组成以HCO3-和Ca2+为主,其次是SO24-和Na+。Gibbs图分析表明,韩江流域河水离子成分主要来源于岩石的风化释放;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则表明,蒸发盐岩、碳酸盐岩、硅酸盐岩风化过程对河水离子的贡献率分别为33.4%、27.7%和为10.5%。大气中的CO2通过参与岩石的化学风化过程对河水中溶解质的贡献率为20.2%。韩江流域河水中HCO3-有50.2%来自大气CO2,由此估算韩江流域岩石化学风化对大气CO2的消耗量为73.33×108mol/a。在主要支流中,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汀江、石窟河、宁江、五华河和梅潭河,分别为28.08×108,13.26×108,10.22×108,5.17×108和2.90×108mol/a。韩江流域岩石化学风化对大气CO2的消耗率为252.2×103mol/(km2·a)。各主要支流中岩石化学风化对大气CO2消耗率最高的是宁江,为718.55×103mol/(km2·a),其次是石窟河360.14×103mol/(km2·a),再依次递减的是五华河282.04×103 mol/(km2·a),汀江237.73×103 mol/(km2·a),梅潭河181.18×103mol/(km2·a);韩江流域的平均化学风化率为54.11 t/(km2·a),各主要支流由高到低依次为,宁江最高140.5 t/(km2·a),石窟河71.2 t/(km2·a),汀江52.39 t/(km2·a),五华河51.02 t/(km2·a),梅潭河38.04 t/(km2·a)。  相似文献   

19.
通过建立森林植被覆盖指数变化模型、林草地的流向分析模型、森林植被重心迁移模型,研究了20世纪最后10年间鄂西三峡库区森林植被在数量和空间上分布变化的特点.研究表明:10年间植被变化主要集中在鄂西三峡库区西北地区,特别是兴山县植被变化较多,而夷陵区东面变化较少.10年来研究区林地净减少1 689 hm2,转化为草地面积574 hm2;草地面积净减少1 024 hm2,转化为耕地面积2 108 hm2.10年间研究区林地重心向西北部迁移了4.6 km,耕地重心向东部方向迁移了5.2 km,草地重心向东部方向迁移了3.2 km.  相似文献   

20.
基于S-G滤波的江西省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遥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4~2013年MODIS-EVI植被指数数据集,应用S-G滤波数据重建技术,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和趋势分析法对江西省植被覆盖变化进行了时空动态监测。结果表明:S-G滤波能够有效提高植被指数产品数据质量;2013年江西省平均植被覆盖度为69.3%,处于中高覆盖度水平,空间分布呈现出"东西南三面高,中部和北部较低"的特点。2004年植被覆盖度最小为65.4%,2012年增加至最大值69.6%,整体呈现改善增加趋势。过去的10年中,植被覆盖增加面积为5.87×104km2,主要集中在抚州,萍乡市和赣州市以北地区;植被覆盖减少面积为4.53×104km2,主要集中在九江,宜春,南昌等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