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泥鳅头肾、脾脏和肝脏中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观察了泥鳅头肾、脾脏和肝脏中血细胞发生的情况,头肾是泥鳅各类血细胞发生的主要器官,脾次之,肝脏中无原始型细胞,故可能不是泥鳅的造血器官。泥鳅各类血细胞的发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原始阶段、幼稚阶段和成熟阶段。着重描述了各阶段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华鳖骨髓、脾脏、肝脏、肾脏及外周血等几种组织涂片或印片的观察研究,发现骨髓是中华鳖粒细胞的主要发生器官,而脾脏是中华鳖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主要发生器官,白细胞的发育过程大致经过3个阶段,即原始阶段、幼稚阶段、成熟阶段,着重描述了各个阶段细胞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3.
通过骨髓、脾脏、肝脏、肾脏和外周血等器官涂片或印片观察来探讨中华鳖红细胞的产生器官、发育场所和发育各阶段的特征。结果表明骨髓是中华鳖红细胞的发源地,骨髓和脾脏是红细胞成熟的主要场所,在外周血和脾脏中亦可见少量未成熟或正在有丝分裂的红细胞,红细胞发育经过原始、幼稚和成熟等三个阶段,着重描述了红细胞发育各阶段的主要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4.
南方鲶幼鱼血细胞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南方鲶 (Silurusmeridionalis)幼鱼肝脏、脾脏、头肾和肾脏中血细胞的发生过程进行观察 ,发现白细胞主要在头肾和肾脏产生 ,肝脏和脾脏是红细胞发生的场所 .由原始型血细胞到晚幼血细胞 ,细胞由小到大 ,然后再变小 .鱼类血细胞分化水平相当于哺乳动物晚幼血细胞时期 .  相似文献   

5.
应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胡子鲇血细胞的发生和各类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胡子鲇头肾内无肾单位属网状淋巴器官,由富含淋巴细胞的网状组织构成,含有较多的血窦。经Wright氏染色的头肾印迹片和血涂片可见有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血栓细胞等。其中淋巴细胞数量最多,红细胞、单核细胞次之,嗜中性粒细胞、血栓细胞较少。单核细胞的体积最大、血栓细胞最小。在印迹片和血涂片中未见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在头肾的印迹片中还见有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各类血细胞,说明头肾是胡子鲇的主要造血器官。  相似文献   

6.
原尾蜥虎(Hemidactylus bowringii)血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原尾蜥虎外周血细胞的显微观察结果。用 Wright氏染料染色 ,原尾蜥虎的外周血中可区分出下列各类血细胞 :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血栓细胞 ,还可见到较多的幼稚红细胞。原尾蜥虎血细胞的一大特点是嗜碱性粒细胞较多 (约占白细胞总数的 10 % ) ,这可以为研究嗜碱性粒细胞的功能提供一个较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对尖吻蝮(Deinagkistrodon acutus)外周血细胞结构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在外周血细胞中可以分出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天青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凝血细胞.红细胞呈长梭形;几种类型的白细胞都具有变形运动和不同程度的吞噬能力.白细胞一般呈现分化程度较低的特征,具较强的代谢机能.嗜天青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中颗粒细小众多;嗜碱性粒细胞中颗粒粗大;嗜酸性粒细胞中颗粒粗大,有的颗粒内含物有深染的点状结构;单核细胞有成熟型和未成熟型两种类型.本文着重讨论了几种白细胞的相互关系及其分化程度,并与其它脊椎动物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泥鳅外周血细胞形态的观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报道了泥鳅泥周血细胞的显微观察结果,用Wright氏染料染色,泥鳅的外周血中可区分出下列各种类型的血细胞,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血栓细胞,还可见到幼红细胞,幼嗜中性粒细胞和幼单核细胞,白细胞中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栓细胞较多;单核细胞体积最大,血栓细胞体积最小。  相似文献   

9.
为给虎皮鹦鹉的生理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通过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手段对虎皮鹦鹉血细胞的表面结构、超微结构等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在血涂片中可分辨出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凝血细胞等7种细胞形态.红细胞的特征是长梭形,表面光滑,无突起,其长短径之比为2.5;还见到正在分裂的红细胞.白细胞中以比例最高的淋巴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有突起,核大呈圆形、椭圆形或肾形;大淋巴细胞内还可观察到溶酶体和吞噬小体等.嗜中性粒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团块状,核呈2~5叶分叶状,胞质内含有圆形、椭圆形或杆状颗粒;嗜酸性粒细胞圆形或近似圆形,核常为2叶,染色质染成淡蓝色,胞质内充满红色或桔红色粗大颗粒、呈圆形或不规则、其内有电子密度高的结晶体;嗜碱性粒细胞数量最少,胞质内含有大小不等、电子密度高低不同的颗粒.单核细胞外形不规则,表面常有突起,胞核呈卵圆形、肾形等,常偏于细胞一侧,染色质多密集于周边,胞质内散落着较多的溶酶体和线粒体等.凝血细胞一般成群分布,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有许多伪足样突起,胞质内有线粒体、颗粒状物质等.虎皮鹦鹉血细胞的结构特点可能与其生活习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光镜(Wright氏染色和组化反应)和透射电镜观察鳙鱼外周血细胞.在Wright’s染色的血涂片上,可以区分:红细胞、淋巴细胞、血栓细胞、单核细胞和颗粒细胞.淋巴细胞是数目最多的白细胞,而单核细胞的数目较少.电镜观察下,红细胞的细胞器较少,只有一些囊泡样体和少量线粒体.血栓细胞由于有大量的液泡和边周微管而与小淋巴细胞有较大区别.虽然单核细胞在体积和形态上酷似颗粒细胞,但单核细胞有更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而颗粒细胞含更多的特殊颗粒.颗粒细胞有两种类型:Ⅰ型颗粒细胞和Ⅱ型颗粒细胞.这两种颗粒细胞都是嗜中性粒细胞,是同一种细胞的不同发育时期.本文还描述了这两种颗粒细胞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爬行动物血细胞研究进展(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概述了爬行动物血细胞—红细胞、有粒白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天青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和血栓细胞的特性、分类特征、显微形态和超微结构特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以采自大理点苍山的红瘰疣螈为材料,应用常规血涂片,Giemsa染色法与血细胞计数法观察并统计红瘰疣螈外周血细胞的形态特征及其数量比例。结果表明:红瘰疣螈的外周血细胞中红细胞有核,呈椭圆形、梨形,平均含量为1.48×105个/mm3。白细胞多呈近圆形,平均含量为0.17×105个/mm3。白细胞中按细胞数量从多到少排列,其顺序依次为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并将研究结果与其他动物进行了比较,从进化、生活习性、环境与血细胞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黄鳝外周血细胞显微结构的颜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主要研究黄鳝外周血细胞的形态特征,并对白细胞进行分类统计,探讨黄鳝的血液学及免疫学特征。经瑞氏染色后,从外周血细胞涂片中可以区分出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血栓细胞。对白细胞进行分类统计发现,淋巴细胞最多,嗜酸性粒细胞最少,没有发现嗜碱性粒细胞,这与黄鳝的底栖生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北方山溪鲵外周血细胞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Wright氏染色法和血细胞计数法观察并统计了北方山溪鲵(Batrachuperus tibetanus)各种外周血细胞的形态特征和数量比例,同时对北方山溪鲵的血细胞与其他动物进行了比较,从进化和生活环境与血细胞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红细胞多呈椭圆形,长径35~50μm,短径12.5~25μm,细胞核染色质密集.在外周血液中平均含量为7.8×104个/mm3.白细胞多为圆形,平均含量为3.4×103个/mm3.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平均值分别是:淋巴细胞占75%;单核细胞占6%;中性粒细胞占9%;嗜酸性粒细胞占4%;嗜碱性粒细胞占6%.  相似文献   

15.
运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了黄颡鱼脾脏和头肾的形态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黄颡鱼脾脏小梁明显,实质由红髓和白髓构成,内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粒细胞等;黄颡鱼头肾与后肾明显分离,实质中无肾单位,主要由淋巴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和网状细胞等组成.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双团棘胸蛙(Paa yunnanensis)血细胞的数量和形态特征,为两栖类生理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应用Wright染色法对双团棘胸蛙的血细胞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双团棘胸蛙成熟的红细胞呈长椭圆形,表面光滑,具核,长轴30.33μm,短轴17.43μm;白细胞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其中嗜中性粒细胞长轴27.08μm,短轴19.74μm,嗜酸性粒细胞长轴28.25μm,短轴25.24μm,嗜碱性粒细胞长轴19.55μm,短轴16.97μm,单核细胞长轴24.36μm,短轴23.04μm,小淋巴细胞长轴17.03μm,短轴14.33μm,大淋巴细胞长轴18.41μm,短轴17.00μm,淋巴细胞表面有绒毛状突起;血栓细胞呈长梭形,长轴31.12μm,短轴13.80μm;红细胞最多,血栓细胞最少.  相似文献   

17.
东北虎幼体血象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3只东北虎幼体的血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分类计数和血细胞直径进行了测定,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显示:东北虎幼体红细胞数(6.82±0.60)×1012/L,血小板数(415.38±71.51)×109/L,白细胞总数(16.95±2.74)×109/L,血红蛋白含量(118.92±17.24)g/L,嗜中性粒细胞(62.52±9.32)%,嗜酸性细胞(2.88±2.32)%,嗜碱性细胞(0.44±0.58)%,淋巴细胞(28.96±7.50)%,单核细胞(5.32±3.73)%;血细胞平均直径分别为:红细胞6.7μm、嗜中性粒细胞11.0μm、嗜酸性粒细胞11.7μm、嗜碱性粒细胞12.5μm、淋巴细胞8.6μm、单核细胞12.9μm.结论:所测的血液指标在东北虎幼体雌雄性别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诊断白血病更准确、更全面的方法.方法 采用血液分析仪和手工涂片分类法同时诊断白血病.结果 14例ALL患者仪器不能进行白细胞分类和幼稚细胞提示;6例APL患者仪器进行了错误分类;24例AML患者仪器将血液中的幼稚细胞错误分类为小型白细胞;8例CML患者仪器将血液中的幼粒细胞及嗜酸嗜碱细胞分类为中间细胞群,以上均与手工分类有很大差异.结论 通过对56例白血病患者的血液分析,证实了在初诊白血病患者血样分析中,仪器不能给予白细胞分类及幼稚细胞的识别,对多形态、多变化性的血细胞识别有限.因此,用血液分析仪分析血样的同时,不能忽略血细胞形态学检查,防止幼稚细胞漏检.  相似文献   

19.
实验组中华鳖稚鳖饲养于总氨氮(TAN)质量浓度ρ(TAN)为110mg·mL-1的水环境中,将含不同质量浓度的壳聚糖(0,1,5g.L-1)的生理盐水溶液100μL注射到中华鳖腹腔内,空白对照组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溶液,并饲养于新鲜晾晒自来水中.注射7d后观测外周血细胞形态及白细胞分型.主要观测到5种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氨氮胁迫下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外周血的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上升;嗜碱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下降;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值显著升高;胁迫对照组(0g.L-1)单核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而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可见,氨氮胁迫会刺激中华鳖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比例增多,而嗜碱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减少.注射壳聚糖对中华鳖白细胞比例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采取HE染色组织学对条斑星鲽肾脏组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条斑星鲽肾脏由体肾区和头肾区两个相连部分构成;体肾由肾小体、肾小管及拟淋巴组织组成;头肾由拟淋巴组织区和内分泌区构成,组织内无肾小体及肾小管,头肾淋巴组织区主要由网状细胞、淋巴细胞、血细胞构成;内分泌区域有肾间组织及甲状腺组成,肾间组织由很多结缔组织包围的小叶状结构构成,多个肾间细胞聚集成一个小叶状细胞团;甲状腺椭圆形,由很多甲状腺滤泡及滤泡上皮构成.说明体肾是具备排泄和免疫两种功能,而头肾在免疫、造血及内分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总体来说,肾脏是一个具备多种功能的混合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