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振义院士一生中拿过无数奖,其中最有份量的,除开美国"凯特林医学奖"、瑞士布鲁巴赫肿瘤研究奖、法国台尔杜加科学奖外,国内就是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可谓是中国的诺贝尔奖.业内称,王振义院士是中国唯一一个拿过除了诺贝尔医学奖以外所有国际医学大奖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2.
 2018年7月2日,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办的第十五届马塞尔·格罗斯曼会议中,著名华人数学家丘成桐(图1)被授予马塞尔·格罗斯曼奖(图2),该奖表彰他在广义相对论中总质量的正定性、完善"准局域质量"概念、证明"卡拉比猜想"以及在黑洞物理研究等工作中做出的巨大贡献。马塞尔·格罗斯曼奖是物理学界最重要的奖项之一,很多著名物理学家都获得过这一奖项,包括李政道、霍金、钱德拉塞卡等,而获得过此奖的数学家只有普林斯顿大学的Sinai和哈佛大学的丘成桐。  相似文献   

3.
该文对诺贝尔奖和7 项堪称“领域诺贝尔奖”的国际科学技术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 项
国际重要科学技术奖与诺贝尔奖有很密切的关系。美国在重要国际奖的获奖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日本
和俄罗斯的获奖数量呈上升趋势。尽管中国所获得的世界科学技术奖的数量微乎其微,其中的国际重要
奖项更是少之又少,但是,数据表明,中国在1999~2003 年5 年中所获得的世界科学技术奖超过了
1984~1998 年15 年中的获奖总数,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4.
 2018年4月,美国达拉斯地区的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UTSW)陈志坚教授荣获2018年度Lurie生命医学奖。该奖项是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自2013年开始设立的,奖金1万美元。虽然这个奖还很"年轻",但目前得奖者都是生命医学科学领域中重量级的年轻研究人员。例如,这次得奖的陈志坚教授在2014年已经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大陆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对我国科学的发展意义重大。为及时表达科技界的心声,中国科协主办"科技界祝贺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医学奖座谈会"。  相似文献   

6.
国际     
《广东科技》2010,(21):13-13
<正>2010年诺贝尔奖科技类三大奖项揭晓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三大奖项均已尘埃落定,三大奖项分别被来自英国、美国和日本的6名科学家收入囊中。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因在体外授精技术领域作出的开创性贡献,获得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国际肺癌新闻奖最佳消费者奖的获奖报道,该评选是由一个享有威望的独立小组评出的,这个小组由来自于宣传、临床和媒体界的多学科的重要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以及一位肺癌患者组成。这些奖项旨在通过表彰三个不同种类的新闻界杰出表现来鼓励对肺癌进行准确而富有影响力的报道。这三个奖项种类为:最佳消费者奖(Best Consumer Award)、最佳医学奖(Best Medical Award)和最佳广播电视报道奖(Best Broadcast Report)。  相似文献   

8.
正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根据已故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而设立的,目的在于表彰前一年世界上在生理学或者医学领域有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该奖项于1901年首次颁发,由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医科大学卡罗琳学院负责评选,颁奖仪式于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的周年纪念日)举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从1901年开始颁奖以来,已经颁发  相似文献   

9.
 2016年10月3日,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因发现细胞自噬机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6年10月4日,美国科学家戴维·索利斯、邓肯·霍尔丹和迈克尔·科斯德里茨,因发现了物质的拓扑相变和拓扑相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2016年10月5日,让-皮埃尔·索维奇、J.弗雷泽·斯托达特、伯纳德·L·费林加,因在分子机器的设计和合成领域取得的成就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10.
华东连线     
华东连线上海:“最具技术交易潜力奖”正式启动由共青团上海市委、上海技术交易所主办,创智天地承办的2006年上海青年科技创新创业成果展是评判科技创新创业成果具有技术交易潜力的专业奖项,是纳入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的重要奖项,评委会由国内投资、评估、科技开发等领域的资深专家共同组成,评委将从技术水平和市场潜力两方面对科技创新创业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1.
田恬 《科技导报(北京)》2015,33(15):105-105
 2015年7月20日,彼得·希格斯教授加入了查尔斯·达尔文、汉弗莱·戴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行列,他凭借在粒子物理学领域做出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科学奖项--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科普利奖。  相似文献   

12.
人物     
《科技潮》2011,(1):59
路甬祥:获印度"尼赫鲁百年诞辰奖"2010年12月22日,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荣获2010年度"尼赫鲁百年诞辰奖"。该奖项是印度国家科学院为表彰在国际科技合作领域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而设立的。印度国家科学院认为,路甬祥为推动国际科技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在学术领域也有着卓越表现。  相似文献   

13.
<正>北京时间2015年10月5日17时30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在疟疾治疗研究中的突出贡献与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William C.Campbell)及日本科学家大村智(Satoshiōmura)分享该奖项。她也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截至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共颁发106次,共计210位科学家获得该奖项,屠呦呦成为获得该奖项的第12位女性科学家。屠呦呦出生于中国浙江宁波,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前身),多年来从事中药  相似文献   

14.
<正>10月5日下午,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示祝贺。这是中国科学家因在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  相似文献   

15.
市县动态     
<正>宁波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5日,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爱尔兰医学研究者威廉·坎贝尔、日本学者大村智以及宁波籍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荣获了该奖项。屠呦呦系首位获得诺奖科学类奖项的中国人。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宁波,药学家,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是抗疟新药青蒿素的第一发明人。  相似文献   

16.
 戴维·朱利叶斯和阿尔登·帕塔普蒂安因发现TRPV1、TRPM8离子蛋白通道和PIEZO基因,“揭开了人类温度和触觉感受器的‘神秘面纱’”,荣获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通过回顾2位科学家的成长经历、科研历程及在人类感知领域的研究成果,探讨了“痛感”对人体的利弊,分析了新科学仪器的应用与基础科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URSI)作为直属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的科学组织,在国际无线电科学界具有崇高的科学地位和社会影响。每3年一届的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已有近百年历史,是国际无线电领域最权威的科学大会。大会期间,URSI总部将正式颁发青年科学家奖。该奖项于1969年设立,旨在选拔并资助青年科学家参加URSI大会的全部科学活动,鼓励参加学会交流、激发研究兴趣,从而为无线电科学领域培养储备青年人才。此奖项是国际无线电科学界评选青年科技人才的传统奖项,享有较高国际知名度。北京大学夏明  相似文献   

18.
国际数学联盟及陈省身奖基金会在香港宣布成立全球数学大奖“陈省身奖”,以表彰终身成就卓越的数学家,并纪念已故国际数学泰斗陈省身教授。这是该联盟第一个向华人数学家致敬的奖项。 “陈省身奖”是国际数学联盟负责的第4个大奖,其他3项也均以数学家命名,分别为设于1932年的“菲尔兹奖”,是40岁以下数学家的最高荣誉;始于1982年的“内万林纳奖”,信息科学领域奖项;2006年开始颁发的“高斯奖”,在应用数学领域授奖。而“陈省身奖”为终身成就奖,并且不限数学分支,授予“凭借数学领域的终身杰出成就赢得最高赞誉的个人”。 陈省身是谁?他是怎样的人?他有什么样的成就?他为什么能获得国际数学界如此高的赞誉和表彰?…… 是的,当看到“陈省身奖”这4个字时,我们心中的种种疑问不禁油然而生。本篇文章将解读一代世界级数学大师——陈省身。  相似文献   

19.
《安徽科技》2011,(10):25-25
本刊讯 近日,我省科学家宋云涛在美国波特兰召开的第十届国际聚变核技术大会(ISFNT-10)上荣获国际“聚变核技术杰出贡献奖”。该奖项自设立以来,一直由美、欧、日等国科学家获得,宋云涛是获此奖项的第一位中国科学家。  相似文献   

20.
《科技导报(北京)》2008,26(5):16-17
2月23日,2007年中华医学科技奖颁奖大会和2007年吴阶平医学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我国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医中药学等专业的80项研究成果分别获得本届中华医学科技奖一、二、三等奖。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部的“雌激素及其拮抗剂三苯氧胺诱发妇科肿瘤的分子机制研究”、北京协和医院的“胰腺癌综合诊治方案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的“益气化瘀中药防治椎间盘退变的细胞生物学机制研究”等9项研究成果获得本届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其中,“益气化瘀中药防治椎间盘退交的细胞生物学机制研究”是中华医学科技奖创立7年来首获一等奖的中医药项目。首都医科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所长汪忠镐教授获得本届吴阶平医学奖。中华医学科技奖是中华医学会于2001年设立的面向全国医药卫生行业的科技奖,也是医疗卫生行业的最高奖。从2008年起,中华医学科技奖增设“医学科普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