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系统中,井口驱动头有相当一部分的能量用于克服管道内油液流动的摩擦阻力,文中对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系统的环空管内油液上升流动摩擦损失进行了理论分析,对不同泵转速下的抽油杆直径及不同的抽油杆直径下的泵转速对流动摩擦压降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以LGB40-42型螺杆泵为例,对其在不同转速及抽油杆直径下的摩压降进行了计算,理论分析及计算表明,转速与抽油杆直径对流体流动摩擦压降有较显著的影响,实际应用中泵转速的选择应与抽油杆直径相适应,在一定条件下,合理选择泵的转速及国抽油杆直径会使油液流动摩擦阻力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
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系统抽油杆柱运动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垂直井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系统的工作特点,利用抽油杆柱的动力学分析结果,建立了抽油杆柱运动模型,并给出了其有限差分解。利用该模型,可以根据在地面测试的光杆扭矩变化规律计算出井筒中任意部位及螺杆泵处抽油杆扭矩的变化情况,也可根据螺杆泵处抽油杆扭矩变化来预测光杆扭矩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地面驱动螺杆泵抽油杆柱的运动特性和采油系统的工作状况提供了理论基础。计算实例表明,该数学模型及其有限差分解法是有效的和稳定的。  相似文献   

3.
用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时 ,井筒的弯曲或者抽油杆材质的不均匀性会导致抽油杆在井筒中的弯曲 ,从而改变抽油杆的受力状况。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抽油杆受力的不确定性而对生产造成的危害 ,采用微元分析和分段迭代的方法 ,对抽油杆弯曲后的受力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除了正常作用在抽油杆上的扭矩和轴向力以外 ,抽油杆弯曲后还会受到由于弯曲变形引起的剪切应力、弯曲应力以及井筒与其接触的摩擦阻力和摩擦扭矩等。光杆扭矩和轴向力的计算方法应根据各种附加力的产生而发生改变。根据研究结果 ,建立了地面驱动螺杆泵抽油杆柱弯曲的力学模型 ,其计算结果与现场测试资料对比表明 ,该模型是比较准确的  相似文献   

4.
地面驱动螺杆泵抽油杆柱弯曲的力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时,井筒的弯曲或者抽油杆材质的不均匀性会导致抽油杆在井筒中的弯曲,从而改变抽油杆的受力状况。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甲抽油杆受力的不确定性而对生产造成的危害,采用微元分析和分段迭代的方法,对抽油杆弯曲后的受力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了正常作用在抽油杆上的扭短和轴向力以外,抽油杆弯曲后还会受到由于弯曲变形引起的剪切应力、弯曲应力以及井筒与其接触的摩擦阻力和摩擦扭短等。光杆扭矩和轴向力的计算方法应根据各种附加力的产生而发生改变。根据研究结果,建立了地面驱动螺杆泵抽油杆柱弯曲的力学模型,其计算结果与现场测试资料对比表明,该模型是比较准确的。  相似文献   

5.
在对旋转抽油杆柱的扭转振动分析的基础上 ,给出了各阶扭转振动固有特性参数的计算式 .实例计算结果表明 :螺杆泵采油系统在 70 0~ 1 80 0 m的正常下泵深度时 ,常用的单级和二级抽油杆柱的前五阶扭转振动固有频率在 2 6~ 6 0 8r/min,覆盖了螺杆泵采油系统的工作转速区 (6 5~3 5 0 r/min) ,这完全不同于有杆泵采油系统 .指出 :在选定螺杆泵采油系统的工作转速时 ,应将杆柱的前五阶扭转振动固有频率对应的转速作为约束条件 ,以避开该转速范围 ;对于级次杆柱的高阶固有频率 ,由于其频率相对单级杆柱的增减幅值在 2 .1 %~ 5 .2 %之间 ,可近似按单级杆柱考虑 .文中提供的数据可以直接指导螺杆泵采油系统的杆柱组合与系统转速的匹配  相似文献   

6.
旋转抽油杆柱扭转振动固有频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旋转抽油杆柱的扭转振动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各阶扭转振动固有特性参数的计算式。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螺杆泵采油系统在700-1800m的正常下泵深度时,常用的单级和二级抽油杆柱的前五阶扭转振动固有频率在26-608r/min,覆盖了螺杆泵采油系统的工作转速区(65-350r/min),这完全不同于有杆泵采油系统。指出:在选定螺杆泵采油系统的工作转速时,应将杆柱的前五阶扭转振动固有频率对应的转速作为约束条件,以避开该转速范围;对于级次杆柱的高阶固有频率,由于其频率相对单级杆柱的增减幅值在2.1%-5.2%之间,可近似按单级杆柱考虑。文中提供的数据可以直接指导螺杆泵采油系统在杆柱组合与系统转速的匹配。  相似文献   

7.
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系统抽油杆柱运动模型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根据垂直井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系统的工作特点,利用抽油杆柱的动力学分析结果,建立了抽油杆柱运动模型,并给出了其有限差分解。利用该模型,可以根据在地面测试的光杆扭矩变化规律计算出井筒中任意部位及螺杆泵处抽油杆扭矩的变化情况,也可根据螺杆泵处抽油杆扭矩变化来预测光杆扭矩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选用三维瞬态湍流动网格模型,对双头全金属单螺杆泵进行流体仿真分析,编写CG宏函数实现动网格中流域动边界的行星运动,仿真研究不同黏度和转速对泵工作效率的影响,同时对该型全金属螺杆泵在不同黏度和转速下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稠油热采环境中,油液黏度较低(50 m Pa·s),提高转速可以有效改善容积效率和泵效;在稠油冷采环境中,油液黏度较高(50 m Pa·s),提高转速泵效先增大后减小,转速过大会引起定转子接触碰撞频率、油液对转子的正压力以及油液对转子的摩擦阻力的增大,使得泵效降低,容积效率维持在较高水平;该泵更适合于黏度较高液体的输送。  相似文献   

9.
给出了水平放置的圆管内气水、油气两相流及油气水三相流动摩擦阻力夺降特性的实验结果。应用理论研究中推导出的各种流型下的摩擦坟降关联式进行了计算,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提示了摩擦阻力压降随折算气速、折算液速、油水混合液中的含水率以及管子直径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单螺杆泵采油系统杆柱瞬态动力学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抽油杆柱运动的数学模型是油井生产系统优化设计、动态特性预测及工况诊断的理论基础.对地面驱动单螺杆泵采油系统进行有限元分析,建立抽油杆瞬态动力学模型,克服以往静力学模型无法动态反映抽油杆柱受力和运动状态的缺点.利用Newmark直接积分方法对动力学模型进行求解,可获得任意位置处抽油杆柱扭矩载荷随时间变化曲线、任意时刻沿井筒侧向位移等.由于模型中运用经典碰撞理论考虑碰撞接触的影响,因此该模型可更加真实地反映抽油杆柱的受力和运动状态,同时为螺杆泵井扶正器设计奠定理论基础.利用该模型编制的软件在二连油田的应用证实了它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液力反馈型空心杆采油工艺系统工况预测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液力反馈原理的新型空心杆采油工艺的特点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考虑液体运动、空心杆柱受力等因素的影响 ,完成了液力反馈型空心杆采油管柱力学分析 ,建立了空心杆采油的二维数学模型。在不同泵径、泵深、冲程、冲次、密度和含水率条件下 ,对液力反馈空心杆采油工艺系统进行了工况预测 ,分析了这些参数对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针对屏蔽电动机定转子环形流道内转子转动对其摩擦因子的影响作定量分析.搭建缩尺实验台,实验分析了不同转子转速下定转子间的压力分布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转速的升高会引起压降增大,间隙环流的摩擦因子需要在经验公式上进行修正,分析拟合数据得到了修正系数与切向、轴向雷诺数比值的映射关系,从而推导出了环形流道内考虑周向流动下摩擦因子的修正公式.为了验证该公式的准确性与普遍性,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对缩尺实验台与主泵屏蔽电动机定转子间的流场分别进行仿真,对比数值仿真与该修正公式所求得的摩擦因子,结果表明偏差在合理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微柱群通道流动沸腾两相摩擦压降的影响因素,对高度和直径均为500 mm的微圆柱组成的叉排微柱群通道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借助高速摄像仪对通道内不同加热功率的气液两相流型进行了记录分析。实验中质量流速范围341~598.3 kg·m~(-2)·s~(-1),热流密度范围20~160 W·cm~(-2),工质出口干度范围0~0.2。实验结果表明,两相摩擦压降随着质量流速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大呈线性增长;工质进口过冷度对两相摩擦的影响随着出口干度的升高逐渐减弱。通过可视化研究发现,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大,微通道内流动沸腾的流型变化依次为泡状流、环状流,环状流区两相摩擦压降明显高于泡状流区。  相似文献   

14.
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原油粘度、凡尔孔径、冲次对有杆抽油系统泵效的影响.试验采用甘油掺水模拟不同油品的井下粘度,试验装置是笔者自行设计和制造的.通过试验得出了有益的结果,文中提出了确定有关抽汲参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s have been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two-phase pressure drop and liquid distribution in screw channel. The numerical models are validated against the present experimental data with statistical accuracy. The effects of pitch circle diameter (PCD), inlet velocity and inlet sectional liquid holdup on the pressure drop and liqui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crew channel are illustrated. It is found that decreasing the PCD and increasing the inlet sectional liquid holdup can increase the liquid holdup on the outer side in screw channel. The PCD and the inlet sectional liquid holdup need to be considered in evaluating the two-phase frictional pressure drop per unit length in the screw channel. The PCD has an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verage pressure in the various cross sections, and the inlet sectional liquid holdup has no visible impact on the changing process of the pressure drop in the screw channel. The correlation developed predicts the two-phase frictional pressure drop in the screw channel with great statistical accuracy.  相似文献   

16.
从智能化抽油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设计、室内实验和油田现场试验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室内实验分析了粘度、孔径比、冲次和上下冲程速比对抽油系统泵效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调节抽油机冲次的同时调节抽油机上下冲程速比比仅调节冲次对抽油系统泵效影响更为明显 ,并指出上下冲程速比不能调得太高 ,以 Vr ≤ 2为宜 .经克拉玛依油田 5口油井现场试验表明 ,在采油生产中应用智能化抽油系统 ,单井平均增产达 33.86% ,单井平均节能达 1 9.2 7% .冲次和上下冲程速比无级调节 ,抽空控制简单易行 ,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最终提高了抽油系统的系统效率 .  相似文献   

17.
离心泵的压力脉动对泵的安全稳定运行有重要影响。为了揭示离心泵运行于不同转速下的压力脉动特性,以一台单叶片离心泵为试验研究对象,测量了泵在不同转速下的外特性曲线,并采用高频压力传感器测量了泵在不同转速时的压力脉动,获得了压力脉动的时域图、频域图,以及不同流量工况下的压力脉动强度分布曲线。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转速下泵H-Q曲线基本平行,符合相似换算。试验结果表明:蜗壳内压力脉动从隔舌沿着泵转子旋转方向逐渐减弱,在额定流量工况附近压力脉动强度最小。频域分析表明:压力脉动主频为叶轮转频fn,但由于单叶片离心泵内存在较强的流动分离,在5 fn范围内也存在明显的宽频压力脉动信号。随着转速的降低,蜗壳内压力脉动强度明显降低,但并不完全符合相似换算;转速越高蜗壳-叶轮的势流干涉作用越强,压力脉动周期性越明显;在低转速小流量时尾迹干涉表现明显,压力脉动变得更复杂,周期性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