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等全球变化现象使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严重减少 ,严重影响动物、植物、人类的生存与健康。  相似文献   

2.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不仅提供了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生物资源,也构成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物圈环境.生物多样性系指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和它们的遗传及变异多样性.众多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人类作为这个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生存与其它物种的生存息息相关,如果其它物种从地球上消失的话,人类也将无法生存下去.保护生物多样性,保证生物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一项全球性的任务,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正从5亿年前至今,地球表面发生了剧变,从一个"冰冻星球"演化成被广袤的植被覆盖陆地的星球。在地球早期历史的大部分时间中,根本没有陆地植物,可是,植物最终却遍及地球表面。美国康奈尔大学卡尔·萨根研究所的O'Malley-James博士说:"我们的模型显示,地球的植被反射信号随着在地球表面覆盖的面积增加而增强,也与地球的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上,生存着数百万种动物和植物,在历史的长河中造就了千千万万种精巧、独特、新奇、富有特殊功能的躯体结构和特异的生存技能,给建材科学研究以新的、有益的启示。仿生建材就是仿照生物躯体的组织结构、化学成份、色彩及生态特征等研究出来的一类新型材料,用来满足人类对建材性能和品种日益提高、增长的需要。它是当前国内外建材研究和应用中引人关注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从生物的发展和演化来看,生物在陆地上独立生存和占领广阔地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件。只有在生物成功登陆后,经过不断的演变和发展,才会形成现今地球陆地上多彩的生物景观,才会导致人类的出现。而在生物登陆过程中,率先登陆的是植物,植物成功登陆后,在陆地上生存下来,为动物的登陆提供了条件。最早可以在陆地条件下生存的植物出现在中寒武世(距今大约5亿年),这种植物被认为是一种与现代苔藓植物十分相似的植物。但是,这类植物的生存不能摆脱对水体的依赖,要占据整个陆地生态系统并成为陆地主导性植物是十分困难的。植物要在陆…  相似文献   

6.
趣谈昆虫与植物的协同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是大自然赐予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它不仅美化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更重要的是给人类提供了生存的资源,不可想象,没有植物的地球是一个什么样子。自从有了植物,就产生了一些以植物为食物的动物,其中包括昆虫。在全部昆虫中约有50%是植食性的,很少有几种植物能免去被昆虫的取食。昆虫的取食一方面给植物造成了危害,另一方面,昆虫的传花授粉也给植物带来了很多好处。自从植物和昆虫产生以来,它们这种互相依存、协同进化、既明显又微妙的关系就一直存在,这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不言而喻,植物在地球上生长、开花、结籽并不是为…  相似文献   

7.
环境的急剧变化,对伴随人类一起生存在地球上的动物,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因为它们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远不及人类。就鸟类而言,世界上已有近百种鸟类已经灭绝,大约每隔3~4年就有一种鸟类从地球上消失。经过长期研究证实,一个物种并不象云雾中的一个分子那样简单,物种是生物中一个独一无二的类群,它是千百万年前与最亲缘的物种分道扬镳后形成独立谱系的顶点。因此,一个物种一旦灭绝是不可再生的。地球上生存的物种,包括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等大约有500多万种。迄今为止经过分类研究并且予以定名的约有140万种左右,仅占物种总数的28%,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物种还没有被发现和研究。因此,人类对自然界依然处于认识阶段,而  相似文献   

8.
大自然中生长着千千万万种动物和植物,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如草食动物直接摄食植物,肉食动物则通过捕食草食动物间接地从植物中获得食物。所以,植物是动物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物来源。许多植物为了生存的需要,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奇特的防卫本领。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4月6日,我国的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上搭载了19项科学实验,其中包括研究高等植物生长、开花的实验。太空中的植物生长与地面上有何不同?这样的研究有什么意义和用途?在地球环境中,植物是食物链以至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环节。一方面,植物为动物(包括人类)提供食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和维生素等;另一方面,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含量,调节二氧化碳平衡,为我们提供生存所必须的气体环境。  相似文献   

10.
正什么?2万多年前的地球是这样的吗?伦敦和巴黎的位置被巨大的冰盖压住,北极的冻土带一直延伸到了北京,植物冻死、动物挨饿……如果科学家说这一切很可能再度发生,你将如何应对?本期《冰河世纪大访谈》将全方位再现地球冰期,并与经历了这场灾难的幸存者们交流经验,教你成为冰河世纪生存能手!  相似文献   

11.
对母质为昔格达组粘土的攀枝花土壤样品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土壤中的钒普遍具有一定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及剖面分布特征。一般来说,矿区土壤中的钒含量明显高于非矿区,表明该区土壤主要受采矿污染的影响;水田土壤中钒含量明显高于旱地,表明水是钒元素迁移的重要介质(载体)。钒含量在土壤剖面上的空间分布呈底层富集型,反映了成土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类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引起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导致人与自然的矛盾加剧,特别是疫灾的出现,极大地危害人体健康、破坏城市秩序、危及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性、造成社会经济的重大损失。结合史上重大疫灾的分析,从生态规划的视角,寻找疫灾产生的根本原因及生态规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重点研究人与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完善健康城市建设及生态规划的理念及策略。建议在今后的生态规划中,建立、完善人与生物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加强生物规划,从以人为本,打造人与自然的生命健康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对稀土元素在工农业上的研究进展及稀土元素与风化成土过程、土壤、水体和植被的研究作了一系列总结,并对稀土元素在上述领域的发展趋势做了简单的说明.随着人类活动对稀土元素研究开发的深入,稀土元素已经日益深刻的影响到人类的生产生活,并引起社会的广大关注.稀土元素示踪技术对土壤坡面侵蚀过程和沉积物来源具有指示作用.稀土元素在古生物事件中起一定作用.地质方面,最新研究表明稀土元素能为找矿提供有益信息,并且在探讨矿产成因与矿产成矿机制等问题上提供了新途径.稀土元素的存在形态是生物利用性和生态环境效应的重要参数.最近国际国内对水中稀土元素已做了广泛研究,河流、湖泊和海洋中稀土分布受水体的化学参量(如PH值、有机质等)和水化学过程影响,含量高低与人类活动直接相关,天然水中稀土元素主要来源于土壤及岩石中稀土的溶出.稀土元素对植被影响表现在不同地区不同植被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陆生植物的起源和维管植物的早期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生植物的起源和演化是地球生命中的重大事件,它影响到地球上所有的其他生命和全球环境。在过去的20年中,从中奥陶世历经整个志留纪至早泥盆世的岩层中,化石植物(微化石和大化石)的新发现改变了人们对陆生植物起源的认识,并且为陆生植物和维管植物早期演化分异提供了基部类群分化的时间框架。据此人们识别出地史中的3个陆生植物的时代:始胚植物时代、始维管植物时代和真维管植物时代。另一方面,分子系统的研究使人们深入认识了植物的系统发育和早期分支。通过比较形态学研究和基因序列的共同努力,建立了植物系统发育树。总结了最近的进展和新的认识,评价了基于分支分析的系统发育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描述地球系统科学产生、发展、学科概念和技术优势基础上,对地球系统科学认识论的基础和前提——地球系统的统一性展开了研究,提出了地表各圈层尽管都有各自的成因机制和演化过程,但却有统一的运动规律;对人类活动有直接影响又深受人类活动干扰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物理气候系统存在着密切关系。这种研究思路将为解释地球动力、地球演变、全球变化、人地关系等迫切需要解释的科学和实践问题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甘蔗喷施低浓度农用混合稀土硝酸盐溶液后,植株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蔗汁的稀土元素含量无明显变化,甘蔗喷施稀土不影响食用;稀土主要分布于叶片,尤其集中于生长活跃的顶部叶片;喷施稀土可促进植株吸收土壤中的可溶态稀土;植株中的稀土主要来源于土壤.  相似文献   

17.
染色质转座酶可及性测序 (assay for transposase-accessible chromatin with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ATAC-seq)是2013年在人类免疫细胞中建立的用于研究表观遗传调控的重要技术。该技术已在人类及小鼠等模式动物的基因组调控元件鉴定、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识别及转录调控机制的解析等研究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ATAC-seq技术在植物领域中的研究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拟南芥和水稻等模式植物中。笔者主要概述了ATAC-seq技术在植物中的应用,包括染色质可及性图谱绘制、抗逆机制解析、表观修饰鉴定及调控元件识别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阐述了ATAC-seq在木本植物中的应用潜力,以推动ATAC-seq技术在木本植物表观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氟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林锋  彭明霞  文琛  黄精明  余锦龙 《江西科学》2010,28(5):641-645,665
主要介绍了地表水中氟污染的现状以及氟污染的危害,分析了氟污染对生态环境、植物、动物及人类的影响,综述了地表水中氟污染的治理方法、研究进展以及除氟机理,并对以后氟污染的治理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2011年11月—2017年5月,采用样线法、样点法和随机踏查相结合,对江西省输电线路导地线和铁塔上停留的鸟类种类、数量和生态习性进行调查.共记录到栖息在导地线或铁塔上鸟类49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鸟类3种.导地线和铁塔上出现频率较高的鸟类达20种,以中小型鸟类为主.鸟类生态习性多样,活动生境较为相似,以山丘森林和田野村落为主.调查发现,发生输电线路故障概率较高的鸟类为黑领椋鸟、丝光椋鸟和东方白鹳等.鸟类居留型以留鸟为主,区系以东洋界最多.一些数量等级低和濒危程度高的涉禽往往具有较高的扩散能力.并就如何减少输电线路涉鸟故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人地关系是一种动态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地”与“人”的内容都在不断变化、扩大、革新。人地关系有两种表现形式,即人地物质关系与人地精神关系。“世界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的地理事物,在人地关系方面以人地精神关系为主体,这明显不同于以人地物质关系为主的一般地理事物。对“世界遗产”人地关系的这一认识既促进了人地关系研究的深入,也对“世界遗产”项目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泰山是世界上第一个“世界自然一文化遗产”项目,人地精神关系的重要地位在泰山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