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北京数字工程”的重大项目、奥运科技(2008)行动计划的重大专项之一,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和863计划联合支持的高性能对地观测小卫星“北京一号”近日在俄罗斯普列谢斯克卫星发射场成功发射。经20天左右的在轨测试和调整,设在北京西三旗的北京宇视蓝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卫星地面接收站将会收到“北京一号”发回的遥感图像。这意味着北京拥有了一颗有控制权,能定期提  相似文献   

2.
科技短讯     
北京时间5月25日零时3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并于6月3日5时零分成功定点,顺利进入地球同步轨道。这颗卫星是导航定位系统的备份星,它与前两颗“北斗一号”工作星组成了完整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导航定位卫星升空不久前,我国研制的护目式防护口罩投放市场。这种口罩采用高效过滤材料制成,不仅能阻止病毒通过口鼻途径传染,还可防止病毒通过飞沫进入眼睛而传染呼吸道疾病。图为一位市民正在戴这种口罩。护目式防护口罩投放市场随着操作员的手指轻轻按过…  相似文献   

3.
陈治光 《科技潮》2010,(11):11-11
2010年10月27日,我国首颗由企业自主运行的高性能对地观测卫星——北京一号小卫星圆满完成5年设计寿命期内各项任务,进入超期服役期。在当日举行的庆祝活动中,北京一号小卫星的运行公司北京宇视蓝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被科技部授予“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北京一号小卫星五周年纪念图集《图鉴五洲》也正式发布。  相似文献   

4.
每天翻开报纸,经常看到我国工农业以及科学文化战线上大放“卫星”的消息:小麦总产量超过美国啦、钢铁生产翻一番啦、原子堆和加速器移交生产啦……一连串的成就都是前人所不敢梦想实现的,我国人民自豪地把它们称之为一颗颗的“卫星”。为什么要用“卫星”这名称呢?提起“卫星”,自然使人联想到一年前那件震动全世界开辟新纪元的大事:1957年10月4日,苏联破天荒地发射了第一颗卫星,说得确切一些,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紧接着又是第二颗、第三颗卫星上天。直到今天,第三颗卫星还绕地球旋转着。三颗上了天的卫星,使世界各国人民都亲眼看到了苏联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卫星”这个科学术语,就被用来称誉一切破纪录的光辉成就了。  相似文献   

5.
《创新科技》2005,(9):59
“北京数字工程”的重大项目——高性能对地观测小卫星“北京一号”近日在俄罗斯普列谢斯克卫星发射场成功发射。据了解,发射后再经过20天左右的在轨测试和调整,设在北京西三旗的北京宇视蓝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卫星地面接收站将会收到“北京一号”发回的遥感图像。  相似文献   

6.
《太原科技》2011,(8):81-81
7月27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组网的第四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该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又迈出坚实一步。按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发展战略,2012年年底前,中国还将陆续发射多颗组网导航卫星.  相似文献   

7.
美国一颗民用通讯卫星和一颗俄报废的军用卫星在距离地面近800公里的轨道不经意地相撞了。或许是美苏“冷战”给世人留下了太多的记忆,该事件一经报道犹如人们内心深处所渴望出现的“导火索”一样,引爆了媒体和民众诸如“太空战”或者“阴谋论”等的无限猜想。随着各方消息的不断佐证,可以初步判断这次卫星碰撞纯属“意外”。  相似文献   

8.
2003年5月25日,就在我国第一颗中容量通信广播卫星——“东方红三号”在轨运行投入使用6年后,我国又成功发射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  相似文献   

9.
小玲玲:最近,我国成功地将两颗科学试验小卫星送入太空。请问这次发射有什么重要意义? 老博士:这次将“试验卫星一号”和搭载的“纳星一号”小卫星送入太空,标志着我国小卫星研制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小玲玲:发射这两颗小卫星的目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1996年4月1日清晨,在美国东海岸的一个火箭发射基地上、一枚“雷神—艾布尔”运载火箭,腾空而起,把世界上第一颗气象卫星“泰罗斯1号”,成功地送上了轨道,从而揭开了观测全球大气的序幕,把先进的空间技术,引入了气象科学领域。三十六年过去了,世界各国已先后发射了170颗气象卫星,并相应建立了22O多个地面卫星资料接收站,每天从世界气象组织卫星观测网接收卫星云图和各类卫星观测资料。 1988年9月7日和199O年9月3日,我国分别成功地发射了两颗“风云1号”极轨气象卫星,1994年又发射了“风云2号”静止气象卫星。除利用卫星云图和卫垦资料监视和预报灾害性天气外,还逐步扩展到旱涝、病虫害、林火、海水滥测和  相似文献   

11.
按事件发生时间顺序。一、我国首颗中继卫星成功发射 4月25日,我国首颗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继卫星可为卫星、飞船等航天器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它的发射成功,填补了我国卫星领域的又一空白。  相似文献   

12.
科技短讯     
我国“人造星空”将现太空中国正在加紧研制由多颗小卫星组成的“环境一号”卫星星座,以及通信、遥感、测绘、空间探测等多个系列多颗小卫星。这些卫星的升空,除了将形成科学实验、海洋遥感、空间探测、环境监测等多个现代小卫星系列,还将使太空中第一次出现中国航天人布下的由小卫星组成的“人造星空”。 一种既能在公路上跑,也能在泥泞、沼泽、沙滩上走,还能在水里“游”的复合型全路况特种汽车,最近在沈阳研制成功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这种汽车,保留了传统汽车的外观特征和驾驶方式,主体结构和大部分成熟技术也没有改变。它通过一套…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采用小卫星组网的方法来解决战斗机超视距通信问题。为实现某一局部区域的超视距通信保障,提出并设计了单轨道小卫星组网方案,多颗小卫星单轨道组网实现简单,只要数量足够多,就能够实现对局部区域的连续通信覆盖,满足对局部区域作战的超视距通信需要;研究了单颗小卫星的在不同高度时覆盖范围半径、覆盖区域与地心的夹角等特性;研究了小卫星组网时,在轨道高度为780 km,不同数量的小卫星组网通信宽度、相临小卫星覆盖范围的重叠宽度和夹角等特性。  相似文献   

14.
陈瑞 《科技潮》2011,(6):56-57
垃圾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每天早晨出门时,你可能都会把一小袋垃圾扔到垃圾桶,但是你肯定不会想到地上的垃圾会与天上的卫星扯上关系!是的,首都就在利用这样一颗小卫星——"北京一号",作为高科技手段辅助进行城市精细化管理。"北京一号"是一颗具有中高分辨率双遥感器的对地观测小卫星,重166.4公斤,每天都在高达686公里的轨道上运行。这颗小卫星性能先进,它拥有的4米高分辨率遥感器是目前国内小卫星中分辨率最高的,幅宽24公里。它还首创星上存储数据块筛选技术,基于卫星云图的星上存储数据可选择性下载。利用小卫星对首都城市环境监测始于2007年,当时主要监测全市城中村的环境整治情况、五大铁路干线和城铁沿线环境整治状况进展和非正规垃圾场的分布变化情况。到2008年,监测重点转向奥运场馆和比赛道路周边市容环境情  相似文献   

15.
《青年科学》2013,(9):21-21
虽然载人登陆火星的计划被揭是场骗局,但人类想亲临这颗红色星球的梦想却从未间断,既然我们目前还无法做到这一点,那么就先让我们看看登陆火星的“先驱”——“好奇”号在登陆火星一周年之际,为我们带来了哪些发现。  相似文献   

16.
太空里程碑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人类史上第1颗人造卫星“卫星-1”号;11月3日,“卫星-2”号将一只名为“莱卡”的小狗载入太空,它在失重状态下生活了7天,证明动物可在太空生存。1958年 1月31日美第一颗人造卫星“发现者1”号升空。  相似文献   

17.
<正>从2022年2月27日上午11点06分发射升空,到今天,我国首颗X波段商业SAR卫星“泰景四号01星”已在轨运行近600天。该卫星由北京微纳星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纳星空”)负责研发,与“泰景四号01星”一起发射的还有同样来自微纳星空的另外4颗卫星,在“长征八号”遥二火箭执行的“一箭22星”拼车发射任务中,这5颗累计发射重量超过800kg的卫星,占22颗卫星总重的半壁江山,被戏称为绝对“C位”。  相似文献   

18.
1997年发射升空飞向土星及其卫星土卫六的“卡西尼”号探测器正在逐渐接近另一颗巨大卫星——土卫九,2004年6月11日,“卡西尼”号从比较近的距离上对土星卫星系统进行首次研究。  相似文献   

19.
信息荟萃     
《科技潮》2005,(12):25-25
市人大教科文卫体专题组代表视察我市科技创新工作;2005年北京农民远程教育智农培训示范基地工作会召开;北京高性能对地观测小卫星发射成功;市科委再次荣获全国“2004年度火炬计划统计工作先进集体”称号;第六届“福特汽车环保奖”揭晓;海淀园创业孵化共同体举办“三库四平台”讲座。[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不光天有浓云、地有岩浆,金星上时不时还会有大闪电,简直就是“地狱”啊!日出之前,在东边地平线上,有时会看到一颗特别亮的“晨星”,叫做“启明星”;而在傍晚时分,西方余i有时也会出现一颗亮闪闪的“昏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