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4/30]11月15日,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D"气象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是中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可实现全球、全天候、多光谱、三维、定量遥感。这次发射的"风云三号D"卫星将与2013年9月发射成功的"风云三号C"卫星进行组网观测,进一步提高大气探测精度,增强温室  相似文献   

2.
正1969年1月29日,周恩来总理高瞻远瞩地提出:"要搞我们自己的气象卫星"。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发展风云气象卫星。自1988年以来,中国已成功发射了19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目前8颗在轨运行的卫星相互配合、组网观测,形成了极轨、静止两个系列化、业务化的综合观测星座,具备了全天时、全天候的全球气象观测能力,已成为与欧美鼎立的气象卫星大国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没有气象卫星之前,各国气象部门主要靠在风筝、气球和飞机上安装探测仪器进行观测。1954年美国利用火箭拍摄云图的成功,引发了人们利用卫星作为平台进行大气探测的设想。1960年4月1日,美国第一颗气象试验卫星泰罗斯-1号(TIROS-1)发射成功,开创了人类将卫星应用于气象科学的先河,从此人类对气象卫星的应用不断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50年来,我国风云气象卫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迄今为止已成功发射19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现有8颗在轨运行,形成极轨、静止2个系列化、业务化的综合观测网。伴随着卫星所搭载仪器载荷的升级和观测能力的提升,风云气象卫星在天气监测方法和技术也实现了稳步发展。回顾了风云气象卫星和卫星气象学的发展,综述了气象卫星在天气应用方面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更新换代的变化在天气应用中的进展。围绕未来需求和风云卫星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展望了卫星天气应用的前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1969年1月29日,周恩来总理高瞻远瞩地提出:“要搞我们自己的气象卫星”。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发展风云气象卫星。自1988年以来,中国已成功发射了19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目前8颗在轨运行的卫星相互配合、组网观测,形成了极轨、静止两个系列化、业务化的综合观测星座,具备了全天时、全天候的全球气象观测能力,已成为与欧美鼎立的气象卫星大国之一。  相似文献   

6.
 风云系列气象卫星是我国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是气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自1988年成功发射第1颗风云气象卫星以来,我国已成功发射了两代四型19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目前8颗卫星在轨业务运行,已形成极轨和静止2个系列气象卫星的组网观测体系,实现了气象卫星系列化、业务化自主发展。风云气象卫星整体实力跻身国际先进行列,有力支撑了气象防灾减灾,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做出了重要贡献。介绍了我国风云气象卫星的发展历程,综述了卫星数据在数值天气预报、天气监测、气候和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灾害监测、农业遥感监测和“一带一路”服务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展望了风云气象卫星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新闻时段2014-05-01至2014-05-10)1风云三号C星在轨交付使用[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1/30]5日下午,风云三号C星举行在轨交付仪式,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交付中国气象局使用。风云三号C星于2013年9月23日成功发射。随后,中国气象局组织开展的风云三号C星在轨测试表明,卫星系统功能正常,性能良好,各项功能、性能指标符合任务书要求,且优于A、B星。风云三号C星是中国第2代极轨气象卫星的首颗业务星,其成功发射与运行标志着中国第2代极轨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科技》2011,(34):30-30
[人民日报]12月5日至7日,中国气象局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京联合召开我国风云卫星发展研讨会,通过征集用户需求,了解卫星及载荷预期发展目标,初步形成了我国第三代气象卫星的发展框架与思路。我国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历经40年发展,共成功发射11颗气象卫星,现  相似文献   

9.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这颗“小星”在天空不过逗留了92天,但它却“推动”了整个地球,推动了各国发展空间技术的步伐。1958年1月31日,美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探险者-1”升空。此后,法国、日本、中国和英国等纷纷发射各自的卫星。据统计,现在人类已研制和发射了各种人造卫星4800多颗,人们的主要目的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开发太空高远位置资源。显而易见,用人造卫星观测天体能不受大气层的阻挡,接收来自天体的全部电磁波辐射,实现全波段天文观测。人造卫星的飞行速度快,一天能绕地球飞行…  相似文献   

10.
<正>9月20日7时01分,我国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你猜,"长征六号"这次将多少颗人造卫星送上太空?2020颗人造卫星同时上太空人造卫星是人类在太空的"天眼"。气象卫星、通信卫星、侦察卫星、预警卫星、地球观测卫星等,它们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为人类服务。有了它们,人们可以洞悉地球上的许多秘密。  相似文献   

11.
媒体纵览     
正新华网"高分四号"成功发射中国新增"千里眼"2015年12月29日0时04分,我国成功发射高分四号卫星。至此,2015年19次航天发射全部成功,我国航天发射"十二五"任务圆满收官。高分四号卫星是我国首颗地球同步轨道高分辨率光学成像卫星,也是目前世界上空间分辨率最高、幅宽最大的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它的发射和应用,将显著提升我国天基对地遥感观测能力。未来,通过系列高分辨率卫星的发射,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全天候、全  相似文献   

12.
日本开发航天技术从1955年研制探空火箭开始,至今35年,已成为世界第4个用自己制造火箭发射卫星的国家,也是继美、苏之后第3个能独立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国家。从1970年2月发射第一颗“大隅”号卫星,到1989年底日本已成功发射了43颗航天器,仅次于苏、美两国。1990年3月18日又成功发射了日本第一颗月球卫星“缪斯A”号,已经发回月球的清晰照片。  相似文献   

13.
2002年5月15日9时50分,在山西太原附近的卫星发射中心,随着指挥员的一声号令,“长征四号乙”火箭的底部烈焰喷射,响声雷动,火箭托着风云一号D卫星呼啸而起,直冲云天。这是我国成功发射的第六颗气象卫星。气象卫星是专门用来探测地球大气状况的卫星。它们分为极轨卫星和静止卫星两种。极轨卫星又叫太阳同步卫星。它绕着地球转,卫星轨道通过极地,所以叫做极轨卫星。这种气象卫做极轨卫星。星在每天的固定时间经过地球上某一地点的上空。它上面装有照相机,可以从地球的外面拍地球上的云图。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常常看电视里的天气预报…  相似文献   

14.
自从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东方红”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以来,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先后发射了51颗不同类型的国产卫星,其中科学技术实验卫星9颗,返回式遥感卫星17颗,通信广播卫星9颗,气象卫星2颗,资源遥感卫星2颗,导航定位卫星3颗,测量大气密度的气球卫星2颗,另外还有其他类型的卫星7颗,成功率达90%以上。此外,我国还承揽国际卫星发射业务,替国外发射了27颗卫星。这些卫星的成功升空,不仅体现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使我国跨入了世界航天大国的行列,而且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提高国际地位等方面,都…  相似文献   

15.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揭开了人类探索外层空问活动的序幕。30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发射的卫星数量及其种类越来越多,如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讯卫星、资源卫星、侦察卫星等等。其间卫星发射开始进入商业市场。但是卫星发射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科学技术性极强的过程,稍有不慎便会导致整个发射计划的失败,造成人力、物力方面的极大损失。如今年5月,美国发射的一颗价值5750万美元的气象卫星,由火箭升空不久熄火,不得不忍痛摧毁,昂贵的卫星连同价值4200万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部科技》2012,(11):86-86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10月24日召开的《我国气象卫星及其应用发展规划(2011-2020年)》通报会上获悉,我国计划到2020年发射11颗气象业务卫星,卫星全球观测资料获取时间缩短至两小时以内。  相似文献   

17.
北京时间5月27日11时许,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将中国首颗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成功送入太空。“风云三号”之所以被大家称为新一代的极轨气象卫星,主要是因为它采用了一个新的卫星平台,并装载了许多新的有效载荷,特别是很多有效载荷在国内为首次研制。  相似文献   

18.
于斌  赵冬玉  夏光滨 《科技信息》2011,(15):J0057-J0057,J0029
阐述了雾的主要特点和国内外雾监测研究的主要进展,介绍了我台卫星云图监测雾的应用,讲述了利用静止卫星云图资料判断海雾的理论,并利用风云静止气象卫星云图资料对2007年10月25日渤海和本区的海雾天气进行了实例分析,取得了较理想的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19.
媒体纵览     
正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墨子号"量子卫星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首批科学实验卫星之一,其主要科学目标是借助卫星平台,进行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广域量子密钥网络实验,以期在空间  相似文献   

20.
1990年9月3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二颗《风云一号》试验气象卫星。这是一颗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轨道高度889公里,倾角98.9度,周期102.8分钟,每天绕地球运转14圈。卫星姿态采取三轴稳定方式,对地指向精度高于±1度。卫星装载的主要探测仪器是两台甚高分辨率扫描辐射仪,扫描速率每分钟360转,星下点分辨率为1.08公里。辐射仪有五个探测通道,包括四个可见光通道和一个红外通道。甚高分辨率扫描辐射仪在卫星发射前经过可见光和红外辐射定标,并且在卫星上具有实时红外辐射较准功能,因此除获取图象资料外,还能定量测量被测物体的反射率和红外辐射强度,反演出云顶温度、地表和海面温度、冰雪覆盖、植被指数及海洋泥沙含量等多种要素。卫星探测资料采取高分辨率图象传输(HRPT)、自动图象传输(APT)和延时图象传输(DPT)三种方式向地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