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考察了将牧民定居纳入城镇化轨道的历史趋势和政策依据,讨论了以人为本、政府角色、社区冲突等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从经济、户籍、土地、环境和融资方面提出了现实对策,并为新疆哈萨克牧民定居城镇化的规模、模式与地理定位提出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2.
阿勒泰地区是全国和新疆自治区的重要牧区之一,在退耕还林(草)工程、牧民定居工程等农牧业重大政策实施过程中,当地农牧户也面临各种生产生活压力,暴露于各种风险之中.本文通过对阿勒泰地区牧民进行随机入户调查, 探讨了牧民面临的主要生计风险及其应对策略,并采用二元Pr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牧民风险应对策略选择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牧民面临的主要风险问题为市场风险、就业风险、子女教育/婚姻风险、医疗风险等,牧民最担心的生计风险为子女教育/婚姻问题,其次是医疗风险.2)牧民最常采用的风险应对策略是政府救济,也会采取寻求他人帮助、社会保险、出售资产、外出务工等应对策略,最少采用的应对策略是孩子辍学.3)金融资本、人力资本是影响牧民风险应对策略选择的主要因素,物质资本、自然资本次之,社会资本影响最弱.从提高牧民生计风险抵御能力角度出发,提出了促进牧民稳定定居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疆的牧民定居主要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实施的,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程。定居工程实施后,相当部分牧民结束或部分结束以草地为生的迁徙生活,使得牧民长期以来严重依赖天然草场的生活状态和游牧生产方式被打破。本文从新疆牧民定居的必然性出发,分析了新疆牧民定居的现状,并提出了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木垒是哈萨克牧民定居较早、定居做得较好的地区之一 ,总结定居经验和定居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继续做好定居工作 ,尽快实现牧民脱贫致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 ,我们对木垒牧民定居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发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也提出了一些对策 ,以进一步探讨定居所引发的更深层次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影响新疆哈萨克牧民定居的隐性因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新疆牧民定居工作的主要形势 ,探讨了间接影响哈萨克牧民定居的隐性因素主要有四个最基本的方面 :水利开发与利用、品种改良与优化、畜牧业的产业化、生态环境的保护 ,并提出了关于哈萨克牧民定居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黄河源区退牧还草工程生态绩效与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实地调查和参与式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黄河源区退牧还草政策的生态效益、当地居民.对政策的响应以及牧民生计的研究发现,黄河源区的牧民已经认识到了天然草地退化的严重性,能够顾全大局实施退牧还草工程.然而,由于缺乏牧民的广泛参与,政府的补偿政策缺乏灵活性、补助标准低,移民安置和替代产业方案实施效果不理想.虽然退牧还草工程取得了阶段性生态效益,却影响了牧民的生存和发展,大部分牧民认为他们的利益没有得到保障,希望返回草原生活.因此,为保证黄河源区退牧还草政策的持续性,建立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是政府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对游牧民族定居工程的实施,牧民的生活方式由过去的逐水草而居到现在的定居模式,牧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近年来发生在各类火灾中牧区火灾的比例不断升高.本文以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为例,结合当前开展的"防火墙"工程,就新牧区的火灾预防和对策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规划课题《哈萨克族牧民定居的经济文化考察与对策研究》系列成果 ,本文从建设和谐社会与新疆哈萨克牧民定居的关系入手 ,重点分析了以人为本与以牧民为本、和谐社会与和谐定居之间的关系 ,并从城乡统筹、产业调整、业绩考量、文化建设等角度提出了积极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9.
影响新疆哈萨克牧民定居的显性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新疆牧民定居工作的现状与形势 ,探讨了直接影响哈萨克牧民定居的显性因素主要有三个最基本的方面 :巨额的资金投入——财政政策 ,前瞻性的定居模式——城镇化趋势 ,生产资料的合理分配与利用——草场承包。  相似文献   

10.
新疆牧民定居后的社会整合与文化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牧民定居看似一种迁移,牧民从一地迁往另一地,但是由于迁移,牧民从散居变成了聚居,相应地使其生产、生活系统发生了变化。定居的过程同时是一个社会整合的过程,是社会结构重构和发展的过程,也是民族文化发生变化需要重建的过程。本文拟就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提出一些解决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