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分子电性距离矢量对枣中分离出的63种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建立了6个变量的定量结构-色谱保留相关关系模型,相关系数R=0.982,并用逐步回归筛选得3个变量建模,相关系数R=0.980,继而用留一法交互检验,复相关系数RCV=0.977.结果表明,MEDV能较好地表征非同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信息,所建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2.
有机磷农药的气相色谱保留值与定量结构性质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表征有机磷农药的分子结构,运用多元线性回归(MLR)技术和逐步回归(SR)一起统计检测筛选模型变量,建立26种有机磷农药的气相色谱(GC)保留指数(RI)与MEDV的定量关系模型.模型的相关系数R=0.931 1.留一法交互检验相关系数RLOO=0.854 4,SDLOO=3.296 2;外部样本的预测结果为:Qext=0.911 6.表明,所建模型稳定性和预测能力均良好,MEDV能较好地表征该类分子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3.
采用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olecular Electro-negativity Distance Vector,MEDV)对粮谷及油料中55种有机磷农药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逐步回归对变量进行筛选,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统计学软件建立有机磷农药的结构与其气相色谱(GC)保留值的定量结构-色谱保留关系(quantitative structure-retention relationship,QSRR)的数学模型,同时采用内部及外部双重验证的办法对所建模型稳定性能进行分析和验证.两种方法建模相关系数R、留一法交互检验RLOO、外部样本检验Qext分别为0.869 2,0.850 3,0.769 1(MLR);0.869 5,0.863 7,0.773 5(PLS).结果表明,MEDV能较好地表征该类分子的结构信息,所建QSRR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可望为有机磷农药残留物的分离、纯化、检测等方法的建立,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电距矢量(MEDV)表征肽模拟物的分子结构,并与包含N、0、S杂原子,饱和与不饱和键或共轭体系的二肽分子的生物活性相关.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构建了两组二肽分子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对于58个二肽组,模型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R=0.842 3和RMS=0.535.对于48个二肽组,R=0.819 9,RMS=0.357.为了检验QSAR模型的预测能力,对两个二肽组数据集进行了交叉校验(CV).采用LOO法即每次从n个样本中抽出n-1个样本建立0SAR模型继而用该模型去预测余下的1个样本的生物活性的方法.对于58肽组,58次预测的生物活性与原实验活性之间的R=0.790 6,RMS=0.608,而48肽组的R=0.742 2和RMS=0.417.MEDV只利用了分子二维拓扑图中元素电负性和相对化学键长的有关信息,不需要任何三维结构知识或分子校准步骤或有关物理化学性质的信息.此外构建QSAR模型时只利用MLR方法而不需应用主成分回归或偏最小二乘技术.方法简便快速,模型稳定有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5.
分子电距矢量对醇类气相色谱保留指数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MEDV描述子对55个醇的分子结构进行表征,对MEDV矢量和其气相色谱保留指数之间建立了定量结构-色谱保留值关系.借助多元线性回归、逐步回归和交互检验建立了分子电距矢量和55个化合物的气相色谱保留值之间的定量结构-色谱保留值相关模型(QSRR),线性回归十参数模型的复相关系数达到了0.995 0,逐步回归七参数模型复相关系数为0.989 6,交互检验的RCV值为0.970 0,表明模型对样本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6.
基于元素的Pau ling电负性、原子成σ键的电子数,原子直接键连的成σ键的氢原子数目和原子在形成离域π键时所提供的Pz电子数,定义了一种原子点价公式,构建了分子连接性指数.研究了卤代苯酚对结核菌抑制活性,抗菌活性,呆鲦鱼毒性,水生生物(Goldernorfe)毒性,诱发浮萍萎黄病活性,细胞色素P-450转化活性等六项生物活性分别同卤代苯酚分子连接性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分子连接性指数具有良好的结构选择性和性质相关性,可用于预测其它卤代苯酚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7.
用MEDV描述子对102个酚的分子结构进行表征,对MEDV矢量和其气相色谱保留指数之间建立了分子结构-色谱保留值定量关系(QSRR).多元线性回归十参数模型的复相关系数达到了0.943 6,逐步回归九参数模型复相关系数为0.943 6,交互检验的R CV值为0.844 8,表明模型对样本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8.
根据非氢原子类型分类、基于非氢原子相对电负性和非氢原子间距离等进行计算得到的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为描述子,对16种氟化酚类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运用多元线性回归(MLR)方法,研究并建立了氟化酚类化合物定量结构与生物毒性关系的5变量模型,其复相关系数(R)为0.914.上述模型对16种氟化酚类化合物毒性的预测值与实验值能较好吻合,留一法交互检验的复相关系数(RCV)为0.856.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9.
利用SAS9.0中的最小R^2增量法选择法,对卤代苯酚类化合物小鼠口服LD50的定量构效关系进行了研究.利用计算机应用程序,在AM1和PM3模式下计算了30个卤代苯酚类化合物的14种量化参数,用24个化合物研究它们对小鼠口服急性毒性(LD50)的影响,经统计分析,又引入了多个参数的交叉项,以消除参数间的共线性.利用线性回归方法获得苯酚类化合物小鼠经口急性毒性预测模型.经模型验证及leave-one-out交互验证,筛选出下面的模型:Logtox=0.00003464*TTT+0.56640*Polar+0.00091484*LHP-0.00214*PH-0.00001903*LEC,(R-Square=0.9917and C(p)=5.0000).用另6个化合物作为测试集,证明该模型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取得了良好的结果,为定量评估和预测其他卤代苯酚类化合物的有机毒性提供了良好的QSAR模型.  相似文献   

10.
基于化合物分子的拓扑图结构建立的分子电负性距边连接性指数(a novel scalar index of molecular electron-egativity distsnce-edge connectivity,Imedc,∧),在对有机物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QSPR)研究中,具有高度选择性、相关性、稳定性和良好的预测能力;本文尝试将其扩展到无机物:以分子电负性距边连接性指数(Imedc,∧)实现对金属卤代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的表征及相关研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MLR)方法,以此分子电负性距边连接性指数建立20个碱金属卤代化合物的晶格能(U)和34个过渡族金属卤代化合物的标准生成焓(△fHθ)结构性质相关模型,对于碱金属卤代化合物的晶格能相关模型的相关系数为RMX=0.973 2(n=20),对于过渡族金属卤代化合物的标准生成焓RMX=0.890 7(n=34),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应用支持向量回归算法(SVR),以按非氢原子分类的分子电性距离矢量(H-MEDV)为参数,通过参数的优化,建立了几种更强的预测模型,预测了卤代苯和苯酚衍生物的毒性,并根据H-MEDV参数原理对预测结果进行了初步探讨.各预测模型的标准误差分别为0.305、0.267、0.275、0.228、0.362、0.238,均低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MLR)和逐步回归(SMR)法的预测结果,说明支持向量回归算法在小样本、多变量的样本建模预报问题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热带假丝酵母降解苯酚的过程中底物苯酚随时间的变化,建立了苯酚降解动力学模型;在摇瓶降解的基础上,对热带假丝酵母菌自由细胞进行了小型发酵罐的苯酚及溶氧双底物本征动力学的研究,应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得到了溶氧限制常数K0。  相似文献   

13.
溶胶-凝胶法合成纳米羟基磷灰石(n - HAP)后再吸附水溶液中的苯酚,研究pH值及苯酚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时间对吸附行为的影响,探讨其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碱性范围内对苯酚的吸附效果好,随着pH值的增加,吸附量逐渐增加,在pH≈11时吸附量能达到23.3mg.g-1;n - HAP对苯酚的吸附属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在120 min时吸附达到平衡,吸附速率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4.
冰相中苯酚光化学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采用125 W 高压汞灯作为光源,研究了冰相中苯酚的初始浓度、体系初始pH值、共存的阴阳离子以及光强对冰相中苯酚光化学转化过程的影响.通过对中间产物的 GC-MS 分析,初步推断了冰相中苯酚光化学转化过程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酚降解性活性污泥的固定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实验确定了以聚乙烯醇(PVA)为包埋剂固定化活性污泥的最佳条件,制备得到了固定化降解苯酚的活性污泥.最佳条件为:PVA质量浓度为100 g/L,交联剂pH值为7.0.固定化后活性污泥性能得到明显改善,缩短或消除了活性污泥降解苯酚的延滞期,可在较短时间内达到高降解率,对于质量浓度为1 500g/L的含酚废水,前5日的降解率可达98.3%.  相似文献   

16.
以苯酚和乙酰丙酮为原料,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合成了1,1,1–三(4–羟基苯基)乙烷(THPE),并对其进行纯化处理;分别采用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和液相色谱对产品的结构和纯度进行表征.结果表明THPE的最佳合成条件为:苯酚与乙酰丙酮物质的量比8∶1,催化剂浓硫酸和助催化剂巯基丙酸的用量是苯酚质量的6%和2.1%,反应温度50,℃.THPE粗产品收率为74%,经三次提纯后THPE纯度可以达到99.52%.  相似文献   

17.
以有机污染物中常见的苯酚为目标污染物,研究活性炭活化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技术处理含酚废水。考察含酚废水浓度、温度、pH、药品投加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探究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当水浴震荡时间为40 min,活性炭与过硫酸纳(PS)投加量分别为0.15 g/L、0.45 g/L,初始pH为6时,活性炭活化PS对苯酚去除率为80.81%;相较于活性炭单独去除苯酚效率的39.50%和PS单独去除苯酚效率的22.90%,有较大提高,说明活性炭对过硫酸钠氧化体系的催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应用电化学法从苯酚水溶液中制取聚苯酚膜并对其进行了耐蚀性研究。以304不锈钢为电极,Na2SO4为电解质,电化学法处理苯酚水溶液,阳极不锈钢表面覆有膜状反应产物,红外分析证实该产物中含有聚苯酚。采用点蚀电位法评判不同反应条件下形成的聚苯酚膜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在0.1mol/L苯酚与0.1mol/L硫酸钠的混合水溶液中、2.4V槽电压、常温、反应1h后形成的聚苯酚膜的耐蚀性能最好。采用扫描电镜分析不同反应时间下形成的聚苯酚膜,结果表明聚苯酚膜以层状方式生长,形成的片层叠加结构有利于提高聚苯酚膜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19.
芳香族化合物在生物炭表面的分子行为、特别是弱相互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为揭示生物炭-苯酚间弱相互作用机制,本文采用等温吸附、吸附动力学实验,结合FT-IR表征,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分析生物炭与苯酚分子间不同吸附构型的结合能、约化密度梯度(RDG)和电子密度拓扑关系.结果表明:等温吸附经72 h达平衡,pH显著影响饱和吸附量,pH=6时吸附量最大;生物炭表面官能团是吸附作用中心,吸附焓(ΔH)始终处于氢键键能范围内;4种吸附构型(A/B/C/D)的弱相互作用均由范德华力和弱氢键共同主导,B构型结合能最低、最稳定,C构型弱相互作用最强,D构型弱相互作用最弱.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一种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测定苯酚及其电化学方法降解的中间产物的方法,确定了HPLC适宜的测试条件,检测波长为210nm和280nm,流动相甲醇与水的体积比为60:40,流速为O.5mL/min.在15min内实现了苯酚、对苯二酚、邻苯二酚、顺丁烯二酸的分离,外标法定量。实验测得的相对偏差为O.2%~6.7%,回收率为94.6%~102.5%,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