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元明清时期是西南边疆与中央关系构建整合步入正常化轨道的重要战略期。三代封建统治者对建构整合西南边疆与中央的关系十分重视,采取了多种举措来加强对西南边疆的控制,试图加快西南边疆与内地的一体化进程,如在政治上实行内地化管理体制,在民族地区则稍加变通。在唐宋羁縻之治的基础上,元代实行土官土司制度,明朝发展为土司制度,并进一步完善;清初继承明代的做法,对土司制度更加严格、规范,并适应形势发展适时改土归流,同时与边疆割据行为进行坚决斗争。封建中央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西南边疆成为帝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西南边疆与内地交通联系的畅通,为封建王朝中央整合与西南边疆之关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五尺道"是秦朝七大工程之一,是古代一条重要交通线路。自古就有"滇黔锁钥"与"入滇门户"、"入滇第一州"之称的沾益,是云南通往内地的"咽喉"。历史上云南与巴蜀、中原的联系都是通过这段古道来完成。因此,五尺道沾益段的开通,对于秦朝及以后历代王朝政权的巩固,中央王朝在边疆的统治地位的加强,郡县制度的确立,西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吸收和传播中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五尺道"是秦朝七大工程之一,是古代一条重要交通线路。自古就有"滇黔锁钥"与"入滇门户"、"入滇第一州"之称的沾益,是云南通往内地的"咽喉"。历史上云南与巴蜀、中原的联系都是通过这段古道来完成。因此,五尺道沾益段的开通,对于秦朝及以后历代王朝政权的巩固,中央王朝在边疆的统治地位的加强,郡县制度的确立,西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吸收和传播中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东汉末年三国初期,天下扰乱。士燮统治交趾期间,社会稳定,政治清明,崇文重教,中原士人纷纷前往避难,一时之间,交趾人文荟萃,文风鼎盛,有力地促进了儒学在交趾地区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佳木斯历史悠久,先秦时形成早期贡使通道。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步发展成为古代黑龙江的"丝绸之路"。不同时期的朝贡道,见证了历史的巨变和兴衰,促进了东北边疆与中原内地的交往,增进了汉民族与各民族的友谊,也有力地传播了中华文明,极大地推动了东北边疆的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茶马古道历史线路与旅游开发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马古道是中国历史上内地农业地区和边疆游牧业地区之间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它作为内地汉族地区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往来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沟通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方面发挥了十分巨大的作用。本文试图在认识茶马古道历史的基础上,探讨这条古代驿道的历史线路,并由此讨论对古道的旅游开发在旅游经济和旅游文化等方面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清末新政实施之前,黑龙江的行政制度与关内各省不同,实行军政统治,以将军为最高行政长官,统辖满汉旗民的一切民政事务,直到清末因多种因素使然,才逐渐形成行政设治规模,为民初的行政管理体制向近代化转变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促进了黑龙江的土地开发,增加了财政收入;巩固了边疆,改变了昔日土旷人稀的虚边局面;缩小了与内地各省的差距,加速了清末黑龙江地区的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8.
茶马古道历史线路与旅游开发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马古道是中国历史上内地农业地区和边疆游牧业地区之间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它作为内地汉族地区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往来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沟通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方面发挥了十分巨大的作用。本文试图在认识茶马古道历史的基础上,探讨这条古代驿道的历史线路,并由此讨论对古道的旅游开发在旅游经济和旅游文化等方面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元朝、清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后半期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在继承了中国历代治国方略成功经验的同时,都根据所处的时代特点,在云南地区制定并实施了顺应历史发展的制度与政策。但其政治经营活动在一些做法、手段上亦有较大差异。比较分析元清两朝在云南地区的行政建制、宗王制度与藩王制度、土官制度与改土归流等重大措施,反映出元清统治者对云南边疆地区的认识程度,客观上体现出内地与边疆一体化进程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元朝、清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后半期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在继承了中国历代治国方略成功经验的同时,都根据所处的时代特点,在云南地区制定并实施了顺应历史发展的制度与政策。但其政治经营活动在一些做法、手段上亦有较大差异。比较分析元清两朝在云南地区的行政建制、宗王制度与藩王制度、土官制度与改土归流等重大措施,反映出元清统治者对云南边疆地区的认识程度,客观上体现出内地与边疆一体化进程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奥巴马签署新医改法后,共和党力图寻求司法途径将其废止。在长期诉讼当中,两党围绕法案争议内容展开了激烈辩论,最后由联邦最高院受理新医改法违宪诉讼案。由于多数大法官支持和社会对新医改需求,以及联邦政府权力扩张等原因。最终最高院裁定新医改法主要内容不违宪,该裁定一方面认可了民主党革新主张,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共和党限制国会和政府权力诉求,但两党围绕新医改的斗争仍未结束。  相似文献   

12.
内陆边境口岸地区作为我国沿边开放政策的战略前沿,随着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加速推进和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但整体上其城镇化水平普遍较低,存在城镇规模等级结构不协调、口岸经济带动能力不足、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传统的“重规模、高能耗”的城镇化道路,不符合其自身依托口岸经济、受制与接壤国家的发展环境、多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现实基础.文章从新型城镇化发展内涵出发,结合云南省边境口岸地区城镇化发展实际,在总结其城镇化现状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其城镇化发展主要受到区域经济合作、口岸经济以及口岸与城镇相互作用的影响,进而提出以完善城市(镇)对口岸的反哺功能、构筑城乡经济互动空间、培育城乡发展支撑、关注民生内涵、优化生态环境为云南边境口岸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依托路径.  相似文献   

13.
论两汉王朝西南边疆开发中的人才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汉时期我国历史上实现了对西南边疆地区的统一.边吏作为汉王朝派往西南地区的最高管理人员,在协调汉王朝与西南边疆民族的关系、稳定边疆局势、传播内地的先进技术和文化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文试从边吏对西南边疆治理所取得的实效,分析两汉王朝西南人才开发运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与复杂的跨国网络与跨界互动相比,公民身份却划分了清晰的边界。香港回归中国主权后,对其公民身份的类别划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依照香港基本法中对居留权的定义,很大一部分——近一百六十七万人——可以享有这个权利,反映出香港与内地的跨界社会关系有着复杂历史。尽管香港与内地的社会和经济高度统一,但其边界仍然严格限制了人口从内地向香港流动。这种既统一又分离的状况导致了一种复杂的对立,部分地反映在关于居留权的争论。即使那些已经成功移民香港的内地居民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其中最严峻的是怎样在香港这样一个住房价格最高的城市中获得可以负担的住所。因为新移民无法申请公营房屋,但这些房屋却占香港房屋总数的一半。而其私人住房的价格又是世界上最贵的。  相似文献   

15.
清代乾隆时期宫廷唐卡的镶做机构有一个逐步专业化的发展过程。乾隆九年到十三年,宫中尚未出现专门的唐卡镶做机构,乾隆十四年到乾隆二十年,宫中开始出现了以皮作和裁作为代表的相对固定的唐卡镶做机构,乾隆二十一年到乾隆六十年宫廷唐卡镶做机构成熟定型。不同时期的唐卡镶做机构存在一定的变化,反映了乾隆时期宫廷唐卡镶做机构逐步向专业化发展,宫廷唐卡镶做制度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准噶尔盆地构造特征、地层分布和地层不整合等特征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 ,该盆地内经历了裂陷盆地、碰撞前陆盆地、陆内坳陷盆地和陆内俯冲前陆盆地等 4个演化阶段。裂陷盆地控制了石炭系烃源岩 ,使其沿裂陷槽分布 ;碰撞前陆盆地将二叠系烃源岩局限于玛湖、昌吉、克拉美丽山等山前坳陷内 ;陆内坳陷期从三叠纪一直持续到古近纪末 ,盆地内泥岩和煤岩广泛分布 ;陆内俯冲前陆盆地发育在南缘西部。因而 ,古、新近系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安集海呼图壁一带。烃源岩演化和油源对比表明 ,盆地内有 3次成藏期 ,分别为印支期 (T3 )、燕山期 (J3 )和喜山期(E2 ) ,形成了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和古近系 4个复合含油气系统。根据构造特征和成藏条件的差异性 ,在盆地内可划分出西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腹部 5个油气聚集区带。准噶尔盆地的成藏模式主要有逆冲断阶不整合单向充注、压扭背斜双向充注、断隆带双向充注、披覆背斜单向充注、逆冲背斜带单向充注和斜坡带单向充注 6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地缘经济视角下的边境地理学研究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境地区是国家重要的安全屏障和对外开放的窗口。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和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构建,中国边境地区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地缘经济成为地缘政治研究的重要转向,利用中国特殊的国情背景和边境复杂地缘环境进行理论创新,有利于丰富边境地理的研究。分析了边境的多尺度、多元特征、时间演化与多种视角特征,提出地缘经济视角下边境地理应更多地关注地缘政治、边境空间结构、可持续演化发展、治理结构等研究方向,揭示了有别于沿海和内陆的边境地区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佛教传入南诏社会初期的状况分析入手,阐释了佛教在洱海地区的传播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力图说明南诏王室在中后期经历了宗教信仰转变的过程。佛教在南诏的广泛传播则是这一转变过程的结果,南诏王室崇信佛教的根本原因是维护阶级统治利益的根本需要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