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假定太阳能热水器中管内水流速度不大且在管内作分层稳定流动,太阳热辐射流通过管肉壁垂直输入水柱侧面,控制水流速度,水柱在管内输运过程有足够时间吸收热辐射而逐渐升温,这内的出端水温高于进端水温。由此建立管内水流的热传导方程,考虑第一,第二类边界条件,在圆柱标系中求解,并利用变数分离法和贝塞尔函数的性质,导出了热在中管内水温的分布。  相似文献   

2.
太阳能热水器吸热效应与结构参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太阳能热水器水管长度,内半径和水流速度间的相互信赖关系,对管内水流过程中的吸热积累效应,提出最佳选择方案及其理论依据。通过计算,求得太阳能热水器在气温不变的单位时间内,吸收热辐射的总能量为一常数。  相似文献   

3.
研究太阳能热水器水管长度(H)、内半径(R)和水流速度(V)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对管内水流过程中的吸热积累效应,提出最佳选择方案及其理论依据.通过计算,求得太阳能热水器在气温不变的单位时间内,吸收热辐射的总能量为一常数  相似文献   

4.
对负压差立管内气固两相流的气相流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滑落速度与空隙率的线性关系,建立了立管内气相速度的计算模型,给出了气体流量与相关参数的关联式。分析结果表明,负压差立管内气固两相流中气体来源于出口端进入的流化床流化风和入口端下行颗粒夹带的气体。气流大小和方向的变化主要受颗粒质量流率和立管负压差的影响,存在一个气流方向改变的临界颗粒质量流率GSC。当颗粒质量流率GS〈GSC时,流态是稀密两相流态,气体上行,成分是上行的流化风;GS〉GSC时,流态是浓相输送流态,气体下行,成分是下行颗粒夹带的气体,这个气体量随颗粒质量流率的增加而增大。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一致。  相似文献   

5.
对负压差立管内气固两相流的气相流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滑落速度与空隙率的线性关系,建立了立管内气相速度的计算模型,给出了气体流量与相关参数的关联式.分析结果表明,负压差立管内气固两相流中气体来源于出口端进入的流化床流化风和人口端下行颗粒夹带的气体.气流大小和方向的变化主要受颗粒质量流率和立管负压差的影响,存在一个气流方向改变的临界颗粒质量流率Gsc.当颗粒质量流率Gs<Gsc时,流态是稀密两相流态,气体上行,成分是上行的流化风;Gs>Gsc时,流态是浓相输送流态,气体下行,成分是下行颗粒夹带的气体,这个气体量随颗粒质量流率的增加而增大.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一致.  相似文献   

6.
在昆明地区晴朗天气条件下,对一种通过在真空管开口端加延长管从而增大采光面积的新型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试验组)与传统热水器(对照组)进行对比测试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水箱中的水温上升趋势较为接近且分层皆不明显,但同一时刻试验组各层水温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日有用得热量、17 MJ/m2下日有用得热量、系统能效和热效率分别比对照组高4.03%、4.04%、8.89%和4.87%.  相似文献   

7.
脉冲防暴水炮发射管内的建模与二维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优化设计,奠定外流场研究的基础,建立了求解脉冲防暴水炮发射管内压力,水柱速度及摩擦力的计算模型.使用商业Fluent软件对发射管内高压气体冲击水柱进行二维数值模拟,采用k-ε模型描述湍流分布,二维VOF模型追踪发射管内的气液界面.模拟得到了气液界面的演化图像,出口速度矢量分布,以及不同时刻管内对称轴上的压力分布.将所建立模型的理论计算值与模拟值进行比较,分析了两者的吻合情况.仿真结果证明:水柱的管内运动压力起主要作用,重力作用并不明显,压力梯度较大的区域出现在水柱段,模拟值与理论计算值基本吻合,可利用模拟值对计算模型进行修正.所得结论对于水炮类非致命武器的设计及水炮外流场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电热水器2种出水方式的热过程进行解析,导出在有无加热条件下壳体内水温随出流时间的变化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壳体内水温降至某一值时的出水时间与出水量的预测模型,并通过实测值与计算值对比,验证预测模型的有效性.讨论水容积、加热功率和气温对单人淋浴使用热水器选择的影响,以及气温对不同容量热水器加热设置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水器选择宜以当地最低气温、最高设置温度及一次性用水量来确定;对于单人淋浴使用的热水器,为满足一次性加热和用水要求,冬季气温较高和较低的地区宜分别选择较小和较大容量热水器;为了实现节能,热水  相似文献   

9.
在家居追求中央热水供应系统时,贮水式热水器应运而生,并以较快的速度发展。贮水式热水器的特点是有蓄水装置,可持续提供恒温供水,并可随意调整水温等。它分为电热类和燃气类两种。电热类的贮水式热水器产品,在使用中更安全,采取了过压、过热、漏电三重保护装置,还设立到达调整温度后自动断电、自动补温等功能。贮水式电热水器,分为封闭式和敞开式两种,敞开式的内胆与大气相连通,无压力也就没有爆裂之忧,但它不能多路供水,而封闭式则可多路供水,是家庭中央热水系统优先选择的品种。但电热类贮水式热水器仍有耗电大成本较高和升…  相似文献   

10.
全玻璃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实验和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太阳能辅助燃料电池为研究背景,搭建不同管长和管径、不同涂层材料的内置导流板热水器,逐步完成全玻璃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实验和模拟研究.建立太阳能热水器三维数学模型,以场协同和理论为指导,分析热水器强化传热数据.研究结果表明,真空管出口射流区域的场协同性最高,水箱内部存在横向的扰流;真空管内加装导流板后,管内冷热流体混流减弱,强化了真空管底部流动,真空管内耗散最小,水箱内温度梯度减小,场协同度最高.太阳能辅助燃料电池集热场在自然对流条件下,宜采用内置导流板热水器.  相似文献   

11.
设计了一种加装于常规燃气热水器尾部烟道的冷凝式热管换热器,通过实验测试分析了热负荷和进水流量对该换热器蒸发段显热、潜热回收量以及燃气热水器热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燃气热水器热负荷对热管换热器热回收量有重要影响,随着热负荷从0.51 m3/h增加至0.59 m3/h,显热和潜热的回收量分别从2 671 kJ/h增加至3 283 kJ/h、735 kJ/h增加至1 126 kJ/h,燃气热水器的平均热效率能够达到94%,按燃气低位热值计算,最高热效率可达到101%。  相似文献   

12.
一种CPC型热管式太阳能集热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复合抛物面聚光器(CPC)和热管平板式集热器相结合,研究了一种以平面形吸热板为接收器的CPC型热管式太阳能集热器.采用碘钨灯模拟太阳光辐射,在不同辐射强度下,对CPC型热管式太阳能集热器和普通热管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温度、瞬时效率、平均效率及平均热损系数等热性能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热管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相比,CPC型热管式太阳能集热器不但提高了集热温度和集热效率,而且降低了热损失.这一研究结果为太阳能集热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了目前热管太阳能热水器的基础上,提出了克服目前热管太阳能热水器缺点的一种新的设计方案,从而使热管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寿命、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经济效益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4.
累计太阳辐照量17MJ/m2对应的日有用得热量Q17是评价太阳能热水系统热性能好坏的重要参数之一.在累计太阳辐照量达到测试要求以及其他测试条件相似的条件下,利用试验测试研究了累计太阳辐照量对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系统日有用得热量Q17的影响.结果表明:日得热量随累计辐照量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的关系,而系统的能效系数和日有用得热量Q17基本不受累计辐照量的影响;当测试条件由累计辐照量不小于17MJ/m2减小至累计辐照量不小于16 MJ/m2时,系统的日有用得热量Q17和能效系数没有明显的降低,说明新国标中对测试累计辐照量的修改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5.
导出了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的非稳态效率方程,讨论了真空集热管的物性参数,热水器的结构,反射板对非稳定效率方程的影响,给出了有效透过吸收积计算表达式,根据所讨论的结果模拟了在不同环境温度下散热系数随工质平均温度与环境温度差的变化,最终模拟限一种虹吸式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的非稳态效率方程,与实验得出的非稳态效率议程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6.
太阳能热泵热水装置试验研究与应用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制了一种将热泵与太阳能热水器结合的太阳能热泵空调热水器装置,对正在进行试验研究的太阳能热泵空调热水器一体装置的基本原理和构成进行介绍,并对其在热泵制热水模式下的运行工况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得到能效比最大可达3.85,平均在3.0以上.并分析讨论了各种参数变化对系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做出了该装置的耗能分析.与其他类型的热水器进行了经济性比较,数据结果表明该热水器装置更为经济.  相似文献   

17.
对一种常见的平板型立式储热水箱家用太阳能热水器进行试验分析.搭建了自然循环平板型家用太阳能热水器的实验平台.测量了两种不同位置的上循环管对白天加热阶段储热水箱温度变化及对热性能的影响,通过测试数据分析对比了高、低位上循环管循环时,水箱内温度变化、分层状况,定义了十分钟内的平均效率,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储热水箱升温阶段采用高位上循环管的水箱内部出现较好的水温分层;高位上循环管热水器的自然循环瞬时效率比低位上循环管热水器的瞬时效率高.  相似文献   

18.
设计制造高效节能的加热气化设备是油气工业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深入研究天然气加热炉传热机理,开创性地构建了大空间非稳态自然对流及介质参与性辐射耦合传热模型,求解水作为中间载热介质的天然气加热炉内非稳态耦合热流场,并通过天然气加热、传热流动试验平台,对边界条件进行试验校准并验证了数值分析模型的正确性。结果显示,加热炉内流场不均,整体循环不佳,加热炉的启动时间为2.5 h,加热效率仅为83.5%,介质参与性辐射占总传热量的24.5%。显然,传统加热炉结构有待优化,且介质参与性辐射影响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9.
设计制造高效节能的加热气化设备是油气工业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深入研究天然气加热炉传热机理,开创性地构建了大空间非稳态自然对流及介质参与性辐射耦合传热模型,求解水作为中间载热介质的天然气加热炉内非稳态耦合热流场,并通过天然气加热、传热流动试验平台,对边界条件进行试验校准并验证了数值分析模型的正确性。结果显示,加热炉内流场不均,整体循环不佳,加热炉的启动时间为2.5 h,加热效率仅为83.5%,介质参与性辐射占总传热量的24.5%。显然,传统加热炉结构有待优化,且介质参与性辐射影响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