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韧性剪切带的研究现状及金矿成矿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韧性剪切带的成矿理论研究,发展极为迅速,至今已具有较完善的理论和较成熟的研究方法。韧性剪切带在生产实践中获得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更多地了解和掌握韧性剪切带构造与成矿的关系,运用了韧性剪切带的成矿理论去从事金矿的找矿勘察工作,发现了大批新的矿床,大规模地扩大了原有矿床的规模。  相似文献   

2.
在赣南大余-南康一带,以往未发现韧性剪切带.通过野外工作和室内研究,发现了南北、北东、北东东、北西4组韧性剪切带,其中包括前人划的混合岩带、震旦系顶部某些"硅质岩标志层"及一些断裂硅化破碎带和石英脉.这些韧性剪切带的地质特征表明,它们早期发生过多次脆性变形,并伴随多次热液活动,形成规模不一的断层硅化带.断层硅化带在地壳浅部发生韧性剪切作用形成由石英初糜棱岩、糜棱岩和超糜岩构成的韧性剪切带.韧性剪切带的形成取决于应力强度和应变速率,与形成深度无关,这与Sibson的韧性剪切带双层模式是相悖的.  相似文献   

3.
韧性剪切带是地壳中深层次呈带状展布的高应变的韧性断层.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金矿床类型.以卡拉麦里断裂带附近发现的与韧性剪切带型相关的金矿床(金矿点)为研究对象,解剖了韧性剪切带的成矿特征研究,主要从剪切带的构造成因机制、组构特征、剪切带的变形与成矿的关系、金矿与剪切带的关系、成矿模式与成矿预测做了一个深入的分析.大型深剪切断裂应变特征和构造演化控制着金的成矿作用,成矿流体具有多源性,构造叠加和区域构造转换在剪切带长期演化过程中,使得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性和复杂性,多种有利累加效应使得成矿作用规模不断提高,从而形成大型剪切金矿带或金矿集中区.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金厂峪金矿床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其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成矿温度为中高温热液环境,成矿流体为低盐度,同位素显示物质来源具有深源的特征.稀土-微量元素特征显示金成矿作用具有排斥稀土元素的作用,Bi可作为富矿指示剂.矿床体的石英大脉和复脉赋存特征及成因机制显示金厂峪金矿床主要赋存于韧性剪切活动后期的脆性构造-挤压片理化带内,成矿空间为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后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地质矿产局研究所“北山地区古生代岩石圈研究”专题组与北京大学地质系郑西东教授在进行野外调查时,首次发现两条特大型推覆构造带和五条韧性剪切带。调查者发现,在方山口—双峰山—线南北两侧分别发育有两条特大型推覆构造带。南侧推  相似文献   

6.
通过野外详细地质路线调查,结合各种尺度的构造研究和变形分析,确定了秦岭群南缘及丹凤群内韧性剪切带的存在及其分布范围。提出了该韧性剪切带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及变形机制,估算了韧性剪切带形成时古差应力值,并对该韧性剪切带形成时代及形成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构造变形特征等方面对韧性剪切带的识别特征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并结合实际工作,对韧性剪切带的构造变形史进行了探讨,尝试性地提出了其发育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认为金矿体和金矿点产于长英质糜棱岩类岩石中,成矿作用与韧性剪切带的活动密切相关。成矿带内的金矿属韧性剪切带型金矿。  相似文献   

9.
那拉提构造带位于天山西段伊犁盆地与南天山之间 ,出露宽度约 2 5 km,由早元古代片岩、片麻岩及混合岩、混合花岗岩组成 ;深层次韧性剪切带及叠加中 -浅层次剪切带发育 ;那拉提构造带南缘断裂明显 ,南侧为古生代浅变质黑色岩系 ;构造带北缘韧 /脆性剪切带宽度大 ,两侧岩石劈理化后易于混淆 ,故界线不明显。那拉提构造带基本地质特征可与邻国中天山对比 ,存在寻找国外类似大型金矿床的条件和可能  相似文献   

10.
江山-绍兴断裂带代表了会稽元古代地体和陈蔡元古代地体的碰撞拼贴带,双溪坞群和陈蔡群在岩石组合和地质地球化学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分属于会稽地体和陈蔡地体的物质组成,地体碰撞始于距今10亿年前,结束于8.5~8.0亿年前,拼贴带内存在着双溪坞群,陈蔡群,超镁铁质和镁铁质岩块及尖壳碎片组成的构造混杂体。  相似文献   

11.
本文叙述了对海南岛及其毗邻大陆边缘白垩纪到第四纪地层岩石进行古地磁研究的全部工作过程。通过分析岩石中剩余磁矢量的磁偏角及磁倾角的变化,提出海南岛白垩纪以来经历的构造演化模式如下:早期伴随顺时针旋转而向南迁移,后期伴随逆时针转动并向北运移。联系该地区及邻区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对海南岛上述的构造地体运动提出以下认识:北部湾内早期有一拉张作用,主要是该作用使湾内地壳显著伸长减薄,形成北部湾盆地。从而导致了海南岛的早期构造运动,而海南岛后期的构造运动则主要是受南海海底扩张的影响。海南地体运动规律的阐明对于了解北部湾油气盆地的形成演化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海南岛地质构造演化刍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南岛大地构造格局及地质构造演化一直是国内外地学界关注的焦点。通过系统调查和对已有资料的综合,提出了海南岛多阶段地质构造演化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青岛仰口构造混杂岩位于大别-胶南造山带东段,为华北与扬子板块碰撞带边界韧性剪切带内的蛇绿混杂岩.它大体经历了三期变形,始于印支期,历经燕山期至后燕山期.  相似文献   

14.
对海南岛的农田土壤进行了系统的采样分析,共采集311个样品,分析了其中的Cd,Cr,Pb,As和Hg 5种重金属的质量含量,同时利用GIS技术和多元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上述5种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来源.重金属元素Hg,Cd,Cr,Pb和As的质量含量平均值均低于国家(GB15618-1995)Ⅱ级标准,Hg的质量含量最高值为1.63 mg·kg-1,Cd的最高值为0.64 mg·kg-1,Cr的最高值达586.70 mg·kg-1,均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的Ⅱ级标准,5种重金属元素中只有As元素的平均值低于研究区背景值,土壤中重金属呈明显积聚的趋势.5种重金属元素的来源分析表明,5种元素反映了3个主因子,因子1为"自然源因子",主要包括Hg,Cr和Pb元素,其质量含量与对应元素背景值相当;因子2为"工业及交通源因子",主要是Cd元素;As元素在因子3中,其高值区主要位于东方市、三亚市、琼中县等地区.海南岛农田土壤重金属元素质量含量总体较好,土壤重金属元素Cd,Cr,Pb和Hg不仅有外源,且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积累,它们是该地区土壤主要的环境隐患.  相似文献   

15.
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构造变形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构造解析方法和应变测量与显微构造分析方法,研究了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的构造样式,建立了其变形序列。该带依次经历了:(1)中深部构造层次的紧闭同斜褶皱作用;(2)中深部构造层次的顺层(片)韧性剪切变形;(3)中部构造层次的右行走滑脆-韧性剪切变形;(4)中浅构造层次的膝折作用。  相似文献   

16.
阿拉善地区华北板块北部陆缘区成矿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构造环境与成矿作用关系的角度,论述了研究区不同构造单元的成矿特征。宗乃山-沙拉扎山岛弧区有利于寻找热液型、矽卡岩型的铁、铜矿床和多金属矿床;查干础鲁-霍尔森边缘海蛇绿混杂带是寻找铬铁矿的有利地带;雅布赖-巴音诺尔公大陆弧区的成矿作用比较复杂,随着构造的演化有铜、镍-铜、铁-钨、锡和萤石等矿化的演变过程。与边缘海洋壳俯冲有关的那仁哈拉韧性剪切带很可能形成原生金矿。  相似文献   

17.
辽南万福变质核杂岩韧性剪切带为一走向近SN,倾向NE的低角度韧性剪切带,带内的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质糜棱岩。以长石为应变标志体的Rf/φ应变测量显示应变类型为压扁应变;以极莫尔圆与长短轴法的运动学涡度估算表面,剪切带的剪切作用类型为以简单剪切为主的一般剪切。结合区域构造演化与年代学资料,认为辽南万福变质核杂岩韧性剪切带形成于加厚地壳造山后垮塌,且在早白垩纪华北克拉通大规模地壳伸展的联合作用下由地壳的中、深层次被抬升至地表,并与各时代的岩石在同一露头上并置而成。  相似文献   

18.
在东昆仑中带,北西向韧性剪切带构成了区域构造格局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石灰沟韧性剪切带为代表,该类剪切带具有切割深度大、区域延伸稳定的特点,控岩控矿作用明显,并对北西向构造分区有控制作用,其形成演化与东昆仑区域构造发展背景相一致,反映了加里东到印支期,由拉张到挤压、再到走滑扭动的区域构造应力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海南岛为中国第二大植胶区和仅有的两大热区之一,揭示其橡胶林的时空变化规律,对促进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方法】 在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计算平台上结合Landsat和Sentinel-2系列时间序列影像和橡胶林物候等信息,以5 a为步长提取了海南岛1990—2020年间7期橡胶林分布图,分析了海南岛橡胶林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 ①近30年橡胶林面积增长趋势明显,从1990年的34.44万hm2增长至2020年的58.58万hm2,净增70.11%,且整体上呈现 “北增南减”的空间变化趋势;②在市/县尺度,橡胶林面积最大的主要市/县依次是儋州市、白沙县、澄迈县和琼中县,2020年占全岛橡胶林总面积的51.58%,而三亚市、东方市、文昌市及陵水县的橡胶林面积相对较小,2020年橡胶林总面积占比为5.22%;③近30年来,海南岛91.24%的橡胶林都种植在海拔300 m以下地区,97.75%种植地在25°坡度以下,海拔600 m以上几乎没有橡胶林分布,在海拔50~200 m和坡度0~5°的区域橡胶林增长幅度最大;④海南四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或缓冲区内均有少量橡胶林分布,但面积在逐渐下降。其中,霸王岭保护区内橡胶林面积最大,五指山保护区内面积最小,近30年四大保护区内橡胶林面积累计减少了68.02%,保护效果显著。虽然研究期海南岛的橡胶林面积增长非常显著,但集中在低海拔和相对平缓的区域,没有对位于中高海拔地区的热带雨林造成影响;四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虽均有少量橡胶林分布,但递减趋势明显。【结论】 总体而言,海南橡胶林的发展模式良好,没有以牺牲大量热带森林为代价,尚未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