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IPv6协议为下一代互联网路由协议,在IPv6报头中同IPv4相比发生了许多变化.人们普遍认为IPv6协议比IPv4协议更加安全,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入侵者针对IPv6网络的入侵也在日益加剧.检测入侵,在IPv6网络中成为研究热点.入侵检测是一种检测未经网络管理者授权就获得了网络资源的网络安全技术.现存的所有的入侵检测系统(IDS)都是支持IPv4的,但只有少数的提供对IPv6的支持.部署IPv6网络和小入侵检测使用Snort的IPv6网络已经完成.主要重点是在IPv6网络中的入侵检测.  相似文献   

2.
随着Internet网络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扩大,应用日益增加,IP地址即将耗尽的矛盾更加突出,同时为解决Ipv4的设计缺陷,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开发了新一代Internet协议Ipv6,但由于Ipv4与Ipv6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同时存在众多基于Ipv4协议的网络及应用,因此,要用新的Ipv6代替旧的Ipv4必然存在一个过渡时期。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Ipv4和IPv6的转换技术进形象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介绍在IPv4网络上部署IPv6的各种策略,包括Ipv6 over Ipv4隧道技术、在专用数据链路上部署Ipv6、在MPLS骨干网上部署Ipv6、使用双协议栈部署Ipv6。并对各种技术进行详细分析、比较及部署应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现存IPv4网络存在的缺陷及下一代互联网Ipv6网络的发展现状、优势,介绍了双协议栈技术和隧道技术两种由IPv4网络向Ipv6网络过渡的策略方案。  相似文献   

5.
IPv6将作为下一代的Internet协议取代IPv4.因此对IPv6的入侵检测系统有很迫切的需要,该文呈现了一个新的基于协议分析的入侵检测模型,该模型可以从语义层面上扫描弱点帮助误用检测选择合适的攻击特征并可得出网络行为进而进行异常检测。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传统的 Ipv4协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引入 Ipv6协议的必要性,Ipv4向 Ipv6网络升级的可行途径。阐述了 Ipv4向Ipv6网络升级的目标,实现 Ipv4与Ipv6网络互通信的几个关键技术,并给出了新的与 IPv4兼容的 IPv6地址格式及其相关算法。解决了实现 Ipv4与 Ipv6网络的互通信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下一代协议IPv6的应用越来越广泛,IPv4和IPv6之间的过渡技术将被大量使用,这势必会对网络安全提出新的挑战.传统的入侵检测系统主要检测对象是IPv4协议下的数据,针对过渡时期隧道技术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了一个实际可行的基于CIDF框架的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方案.通过先期对网络中数据包的高速捕获,从中识...  相似文献   

8.
陶洁 《科技信息》2010,(27):I0075-I0075,I0065
伴随着互联网在国际上迅猛的发展,网络的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下一代因特网IPv6协议环境下,建立一种高效、实时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下一代因特网IPv6各种协议的结构特点,设计一种新的基于协议分析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框架。  相似文献   

9.
从实际出发,IPv4和IPv6技术在网络中将长期共存。本文分析了IPv4/IPv6集成组网方案的设计原则与目标,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并给出了一个基于Ipv6与Ipv4有效的无缝连接方案。  相似文献   

10.
入侵检测技术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网络安全技术,本文通过分析传统入侵检测系统的局限性,论证了在IPv6环境下采用基于协议分析技术的入侵检测系统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非线性薛定谔方程(NLS)进行研究,得出高斯脉冲在单模光纤信道传输过程中由于群速色散(GVD)、三阶色散(TOD)和自相位调制(SPM)效应对脉冲传输的影响而产生的脉冲展宽,并做出高斯脉冲在不同因素影响下的传输变化曲线。通过曲线可得:在考虑以上因素前提下,脉冲会出现脉宽展宽、脉幅下降、脉冲畸变和振荡拖尾等现象。论文结果对于研究光纤通信系统信道对误码率影响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双股高速燃气射流在液体中扩展及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了多级渐扩形和矩形观察室,借助高速录像系统研究了双股高速燃气流喷入液体中的扩展及相互作用过程.探讨了喷孔直径、喷孔间距、喷射气压等参数变化对射流扩展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渐扩结构中较大的渐扩尺寸比能抑制射流扩展过程中的不稳定性;喷射压力越大,射流轴向扩展速度越大,射流的不稳定性越强;和矩形结构相比,同样的工况下,渐扩结构射流轴向速度较小,径向速度较大.  相似文献   

13.
对锥形方管进行无模拉伸基础实验研究.探讨各种工艺参数对锥形方管外形、断面形状和锥度变化的影响,分析方管无模拉伸时断面圆化程度的影响因素及影响规律,并提出减轻断面圆化程度的具体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无模拉伸的方法可以加工带有一定锥度的锥形方管,锥管角精度在1.0%以内,加工后锥形方管的轮廓与控制曲线的计算结果一致性很好;方管拉伸断面形状膨胀率随着拉伸变形区宽度增大而减小;壁厚较大,断面形状膨胀率较小,当壁厚和变形区宽度都比较大时,几乎不产生膨胀现象.  相似文献   

14.
蒙脱石作为主要的亲水性黏土矿物,因其特殊性质对岩土体工程性质有重要影响.分子动力学模拟为深入探究蒙脱石特性提供了有效手段,而分子模型的尺寸直接影响其模拟结果.基于LAMMPS软件及Paracloud超算云平台,从蒙脱石晶胞的力学特征的角度,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不同尺寸效应对蒙脱石性质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晶胞形态不变时,蒙脱石晶胞的体积模量、剪切模量及弹性模量都在扩大2倍时达到最小值;当扩胞倍数相同时,蒙脱石晶胞在晶体延伸方向上的扩展尺寸对其力学性质影响较大,而在晶体堆叠方向上的扩展尺寸影响较小;蒙脱石的剪切模量、泊松比、弹性模量等受晶胞尺寸的影响较大,而体积模量则受晶胞形态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膨胀率对氮气和水蒸气超音速凝结特性的影响规律,利用双组分凝结流动数值模型对氮气和水蒸气的不平衡凝结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数值模型进行了验证,发现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利用该数值模型研究了不同膨胀率对氮气和水蒸气凝结流动的影响,发现在相同的进口参数下,随着膨胀率的增大,极限过冷度变大,液滴成核率和液滴数增大,但液滴半径减小.在超音速分离管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膨胀率与液滴半径两方面因素来获得较高的分离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为考虑材料初始缺陷形状的影响,将其假定为三维半椭球形.基于断裂力学理论将锈胀裂缝扩展过程划分为两个临界阶段:初始开裂阶段和完全开裂阶段,并分别对两组临界阶段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混凝土构件保护层胀裂时的锈胀力及开裂时间预测模型.为了验证所提出预测模型的正确性,分别采用已有的室内锈蚀实验、现场测试数据进行验证,计算结果吻合较好,说明本文预测模型具有一定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对初始缺陷长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半径、相对保护层厚度等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增加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和相对保护层厚度,有利于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服役性能.  相似文献   

17.
预制破片战斗部爆轰产物泄露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制破片战斗部具有破片质量和形状近似100%可控的优点,但其爆轰产物的过早泄露会影响破片的加速过程.为了分析爆轰产物泄露对破片威力的影响,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某预制破片战斗部的爆轰泄露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炸药采用不同仿真算法所得结果与试验的吻合情况.结果表明:端面中心起爆时,爆轰泄露主要发生在周向,对破片飞散形态影响较大;流固耦合算法计算得到的破片速度和飞散角与试验吻合最好,最小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12%和0.56%;综合计算鲁棒性、计算精度、计算时间等,流固耦合算法较适用于爆轰产物泄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弹体对岩石的侵彻深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统一强度理论作为岩石的破坏准则,基于动态空腔膨胀理论研究了弹体侵彻岩石靶时所受的阻力,以及刚性弹体对岩石的侵彻深度,并分析了破坏准则、弹头形状、摩擦系数等因素对侵彻深度的影响,与试验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弹体初始速度低于1200m·s-1时,采用双剪强度理论的计算结果与试验资料符合较好,该模型是合理的,可作为相关问题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圆柱齿轮冷精锻数值模拟及其轮齿修形规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建立了黑色金属直齿圆柱齿轮冷精锻的有限元模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直齿圆柱齿轮冷精锻过程中轮齿尺寸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获得影响冷精锻轮齿精度的2个主要因素是:冷锻时模具弹性膨胀和齿轮出模后的弹性回复,其中模具弹性膨胀是影响齿形精度的最主要因素.在冷精锻时,模具齿形变化可视为径向膨胀,越靠近齿顶变形量越小,根据数值模拟轮齿修形结果,分别绘制出了冷精锻时模具膨胀和工件弹性回复后的齿形曲线.采用实际制造出的冷精锻模具,对45#钢进行了成批量的冷精锻,锻出的齿轮精度等级达到了GB/T10095 1-2001/7级,其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0.
现有基坑近接隧道施工的保护措施多为加强支护刚度或采用轴力伺服系统以减小围护结构变形,未能深入考虑支撑伸缩调控下基坑-隧道的受力特性。为了明确基坑开挖施工对邻近既有隧道影响以及可调节内支撑伸缩对“基坑-隧道”受力特性的影响规律,开展了砂土地基中“基坑-隧道”相互影响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获得了隧道的内力、周围土压力、隧道上部地表沉降、地连墙变形、墙背土压力等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深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隧道呈现上下压缩、左右拉伸的趋势。临近基坑一侧的土压力减小迅速,远离基坑一侧的土压力表现为增大。周边地表沉降呈碟形。内支撑主动伸缩调控下,基坑下部支撑伸缩引起的隧道弯矩变化量大于调控上部支撑,同时伸缩三道支撑时影响最大。支撑缩短时,隧道拱顶、拱底弯矩值正向增大,拱腰弯矩值反向增大。支撑伸长时,拱顶、拱底弯矩值减小,拱腰弯矩值增大。支撑伸缩对隧道拱腰水平土压力影响明显,对拱顶和拱底竖向土压力影响微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