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兰西 《科技潮》2007,(8):50-51
据报道,地球上目前拥有65亿人口,这也是地球上人类最拥挤的时候,许多科学家都在谈论“人类时代”给地球带来的破坏,譬如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全球变暖,人类释放的化学物污染了海洋和河流,人类的乱砍滥伐造成森林面积急剧减少。那么,假如人类在一夜之间突然从地球上全部消失,那么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子?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科学家艾伦·威斯曼博士,对没有人类的地球将会怎样戏剧性变化进行了大胆的科学狂想。  相似文献   

2.
彭少麟 《科技潮》1999,(6):34-37
人类在实现经济和科技的飞跃发展时,往往忽视自己是地球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把自己从众多的生态平衡关系中抽出,对地球资源进行绝对的控制和任意的榨取,从而逐渐与自然界形成全面对抗和尖锐对立,导致了生态与环境的危机。全球环境变化现象则是生态与环境危机的集中反映。全球环境变化的因果全球环境变化这一术语,意指在地球环境方面的自然和人为变化导致的所有全球问题及其相互作用。1990年美国的《全球变化研究议案》中,将全球变化定义为"可能改变地球承载生物能力的全球环境变化(包括气候、土地生产力、海洋和其他水资源、大气化学以及生态系统的改变)。"狭义的全球变化主要指大气臭氧层的损耗、大气中氧化作用的减弱和全球  相似文献   

3.
《太原科技》2010,(4):110-110
2010年3月3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太空飞行研究中心的科学家综合成千上万条卫星观测数据,得到了一些图片,随后,科学家将每平方公里地球陆地表面、海洋、海岸线以及云层的图片像电影蒙太奇镜头一样,拼贴在一起,制作出了这些真彩照,这也是迄今为止最详细的地球“真彩图像”。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60年代板块构造概念的出现标志着地球科学革命性的进步.30年来,板块构造学说得到了很大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它在海洋和大陆上遇到了许多问题一在研究地球演化的过程中,又在古地磁学与古气候学上遇到了不解之谜,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发展,有可能建立新的全球理论来取代板块构造.  相似文献   

5.
王自磐 《大自然》2010,(4):4-7,F0002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46亿年前,地球诞生了,原始的海洋也逐渐形成,从此有了海之万物的开始。沧海浩瀚,潮起潮落,芸芸众生,世代相传,构成了现今千奇百怪的海洋世界。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10月28~29日,由浙江大学和浙江大学海洋法律与治理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第六届浙江大学海洋法律与治理国际学术年会在杭州顺利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历史性权利和海洋法"。会议由知名国际海洋法专家、国家"千人计划"教授、浙江大学海洋法律与治理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邹克渊教授主持并担任大会主席,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院长赵骏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英国卡迪夫大学、美国爱达荷大学、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西澳大利亚大学、韩国仁荷大学、上海交通大  相似文献   

7.
李忠东 《科技潮》2011,(11):62-63
2010年是极不平常的一年,俄罗斯大火、亚洲水灾、欧洲暴雨、阿根廷寒流、格陵兰冰川崩裂……我们的地球多灾多难,在能源和矿产资源危机、土地和水资源危机、地球生物物种危机等痛苦中呻吟。面对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告急,越来越多的人困惑不解:按照这种趋势恶化下去,地球未来还能成为人类继续生存的场所吗?  相似文献   

8.
海洋如何影响气象?关键在于海洋的巨大水量和不大的温度变化 地球表面70%都覆盖着海洋。全球海洋的平均深度为3.7千米.蓄积的水量多达13.5亿立方千米。海洋蓄积的水量为地球全部水量的97.4%,占有绝对压倒的比例。  相似文献   

9.
正"革命"一词越来越滥俗,地球负荷越来越沉重。不断告急的能源危机、食品危机、环境危机,纷至沓来。不堪重负的城市、乡村、海洋、河流、高山、溪谷,乃至荒滩、沙漠,在存亡之际徘徊。"减负"的号召一时甚嚣尘上,聒噪不息。建设"美丽地球"、"美丽中国"、"美丽城乡",蔚然成梦。我们有期冀,就会有奇迹:瓶颈与希望共生!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3月9~14日,由浙江大学海洋学院主办的浙江大学—西澳大学综合海洋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本次会议汇集了国内外50余位海洋学科专家学者参会,其中外宾14人。会议期间,双方不仅展开了深入的学术交流,还签署了建立"中澳海洋研究中心"的意向书,明确和落实了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和西澳大学海洋研究院将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等领域开展的全方位合作。  相似文献   

11.
 地球上超过70%的表面被海洋覆盖,因此我们把地球称作"蓝色的摇篮"。然而数千年以来,人类在开发海洋的同时,却缺乏对海洋的认识,很多时候我们对海洋的了解并不比对星空的了解更多。随着海洋科学的蓬勃发展,这一情况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而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也愈发认识到,保护包括海洋环境在内的生态环境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地球自转不稳定性主要表现在白昼长度变化、地极移动、地球自转轴的旋进与章动等,其特征时间从几个小时到上千年不等。地球自转不稳定性和很多地球物理过程相关,如陆地上、海洋上、大气中的重力场和热力潮;大气圈和水圈的重分配;大气和海洋角动量的变化;大气、海洋和土地相互作用等。  相似文献   

13.
海洋科学新书《海洋与全球环境》由中国海洋学会组织编写,杨文鹤主编,李允武、杜碧兰副主编,范元炳编著。中国海洋学会理事长杨文鹤在前言中说,约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是大气、海水、生物和岩石圈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场所。它不但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也是地球气候的调节器。由于海水热容量大,透明度高,使得海洋成为地球上贮存太阳热辐射的一个巨大仓库。由于海陆之间和不同海域之间接受太阳辐射的热量不同,在海气相互作用下,就会引起大气层的垂直和水平运动;而海洋内部热量的不断积累,也使得海水产生了垂直和水平运动。这种运动的结果,不但交换了海洋海水的热容量,也调节  相似文献   

14.
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0.8%。如果把地球上的所有高山和低谷都拉平,再把地球上的水全都包围起来,那么地球表面的水就深达2400多米,地球,真正变成一颗"水星"了。而太阳系的水星,没有海洋,也没有水。  相似文献   

15.
海洋是地球最大的“水库”,地球上97%的水集中在海洋里,可是海洋里的水又苦又咸,用海水灌溉庄稼,农作物会死去,连土地也会变质。这是因为海水里含有3.5%的盐分,它阻碍了我们享用这份丰富的水资源。  相似文献   

16.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和人类最后的边疆,大海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和矿产资源,随着地球上人类的繁衍生息,陆地资源的消耗,向大海索取能源、食物和矿产,已成为今天人类生产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海洋和大气热量的交换,影响着地球上气象的变化,所谓“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是由于东南太平洋海域海水温度的变化,所引起的地球上大气环流发生变化而产生,因此,监测海洋水文、气象的变化,也已是当今地球上气象预报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7.
利用来自浮标卫星的数据和计算机模型研究地球海洋,科学家得出结论:地球从太阳吸收的能量多于发散回太空中的能量,所以地球能量失衡,造成全球变暖。  相似文献   

18.
地球的整个表面为五亿一千万平方公里,却有三亿六千万平方公里被海洋占据着。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联结成一片,占据了地球表面71%以上的而积。在一张世界地图上,大片的蓝色海洋世界被画得那么宁静安逸。  相似文献   

19.
陈波  竺利波 《广西科学》2018,25(1):1-9,14
广西海洋科学研究工作起步较慢,海洋教育也处在起步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西海洋科学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广西科学院属的广西海洋研究所、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广西北部湾海洋研究中心。这3个单位在广西科学院统一领导下,按照各自的领域和方向开展海洋科学研究工作,在推动广西重大领域海洋应用基础研究和海洋产业发展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为广西社会经济建设和海洋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本文回顾了广西这40年来在海洋科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并结合目前广西海洋科研及海洋教育力量薄弱、科技后备人才匮乏和科研人员偏少的现状,为"十三五"广西海洋科学研究发展规划的实施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0.
《科技潮》2002,(Z1)
陆地、海洋、大气层是我们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生物所处的生存环境,在这些地方几乎处处有生命现象存在。陆地是地球表面没有被海水淹没的地方,是人类最主要的活动区域,称为人类的第一环境。而地球表面的大部分区域被海水所浸没,也就是常说的海洋,称为人类的第二环境。地球还被一层厚厚的大气层覆盖,大气层虽然没有陆地和海洋那样容易直接观察,但它是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和保护人类免遭宇宙线和陨星袭击的保护层,被称为第三环境。1981年,第32届国际宇航联合会把外层空间定为人类的第四环境。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