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张伟刚 《广西科学》1998,5(4):264-267,275
提出一种新的唯象集合流事件模拟方法,该模拟方法同时考虑了粒子分布的方位角关联和横向动量模关联。采用粒子群关联函数方法分析了2.1AGeVNe+NaF碰撞的Bevalac流光室4π实验数据中粒子横向动量模关联对集合流及高阶集合流关联的贡献。研究表明:少数携带较大横向动量的粒子(或碎片)可以产生集合流效应,但高阶集合流关联确不受其支配,而是多数关联粒子(或碎片)集体贡献的结果。对于这组碰撞实验,粒子分布的方位角关联相对横向动量模关联在粒子群关联中起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K介子协变动力学的框架内, 利用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研究了Λ超子和质子的直接流的横动量分布. 结果表明, 该模型在成功描述K介子的动力学行为的同时, 可以较好的给出反应过程中伴随K+介子而产生的Λ超子的微分直接流, 相对而言, 软势给出的Λ超子的直接流随横动量的变化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而硬势所对应的Λ微分直接流与实验值的偏离随着Λ横动量的增加而增大. 同时对于碰撞过程中质子微分直接流的分析表明, 质子直接流的横动量分布与实验观测值基本一致, 但对于核物质状态方程的依赖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用于计算可压缩流体流动的三速度六角形LatticeBoltzmann模型,此模型要求粒子碰撞过程不仅满足质量和动量守恒,而且满足能量守恒.确定了此模型平衡态的形式,导出了此模型对应的宏观质量、动量和能量方程.此模型可用于计算具有温度变化的空气动力学问题.给出了一维压力波传播问题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二体碰撞近似和托马斯费米近似计算了多电荷离 子18 Arq+ ( q = 1 ,2) 与中性原子 H 和 He 碰撞的电荷剥离截面以及离子势函数和电子动量分布.计算结果与文献[5] 中数据符合得较好.所用的计算公式和计算程序可以计算任何一个多电荷离子 Aq+ 与 H 和 He 碰撞的电荷剥离截面,因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5.
漂移模型参数对两相流分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5MW核供热堆热工水力学模拟实验回路HRTL-5中的两相流及两相流稳定性特性。指出在采用带有质量,蒸汽质量,能量及动量守恒方程的一维两相流漂移模型分析时,空泡份额分布参数Co及漂移速度Vvj的选择对系统稳态及动态分析结果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其中Co对稳态流量的计算结果影响不大,通常可以忽略。在Vvj为0.0~0.6m/s的范围内,Vvj对稳态流量的计算结果有6%的影响,但对加热段出口空泡份额的影响却有53%。均匀流模型(Co=0.0,Vvj=0.0)与漂移流模型(Co=1.1,Vvj=0.48)对两相流稳定边界的预测相差15%。本研究选用Co=1.1,Vvj=0.48。漂移模型对系统稳态及动态的分析结果都与实验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用场匹配方法计算了X波段(f=9.37GHz)介质填充的盘荷波导加速结构的基模(TM01模)和高次模(HEM11模)的色散曲线,结果与Mafia程序的计算结果相一致,并且直观地反映了工作模式和谐振频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还表明HEM11模的截止频率和传播常数都比TM01模的低.依据Mafia仿真和实验结果,微调模型腔的内半径,反复加工模型腔进行实验研究,并对测试条件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比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利用两步模型,计算了在不同碰撞能量下30^Si+^238U反应的准裂变质量碎片分布.这是第一次尝试用两步模型去计算准裂变碎片质量的分布.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相比,符合得非常好,说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用Tang-Toennies势模型(T.T,势模型)构造了Ne-H_2碰撞系统的势函数,并计算了相应的势参数.势阶参数和势能曲线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较好地符合.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供了一个以模型伴流场测试结果为依据的模-船伴流场相关分析的理论计算方法。势伴流以二维势流绕流理论计算.边界层厚度以二维边界层理论计算,将盘面处沿水线面切片,计算伴流沿横向收缩。计算实例表明,实船伴流分布的收缩结果同三维理论计算结果符合得较好。本文还提供了WRA-2电算程序,应用其进行伴流场的相关分析计算具有简单、经济、迅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用柱模型研究了高能核-核碰撞中产生的带电粒子的赝快度分布,蒙特卡罗方法计算的结果表明,柱模型对实验给出的赝快度分布中的涨落现象给出了较好的解释.模型计算结果与200AGeV的质子,^16O和^32S与溴化银中心碰撞,14.6A和3.7A GeV的携Si与溴化银中心碰撞,以及158A GeV的208Pb-^208Pb中心碰撞的实验数据符合。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相似材料与模型试验方法,以水泥、河砂、添加剂(丁腈橡胶粉、聚苯乙烯颗粒)等为原料,构造了典型煤岩相似材料,研究了泵压、切割次数、靶距及横移速度对水力致损煤岩比能耗影响特征,并基于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优化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构建了水力致损煤岩比能耗预测模型。在试验条件下得到:水力致损煤岩比能耗与泵压呈反比关系,且随泵压增加渐近于固定值26.0 J/cm~3;比能耗随切割次数增加表现为类"抛物线"状变化,最低比能耗对应切割次数为4;靶距小于4.0 mm时比能耗变化率较小,靶距大于7.5 mm时比能耗呈指数递增;比能耗随横移速度增加呈现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当横移速度为5.5 mm/s时比能耗处于最小值。所构建POS-BPNN水力侵彻煤岩比能耗模型的预测值与试验值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可决系数为0.949 7;通过包括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及均方根误差的综合指标体系,从多维度检测了所建模型的预测精度,表明该模型可以描述比能耗与水力冲孔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规律。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一种新的强相互作用模型--NEXUS产生器产生数据,研究了质心系能量s NN=200 GeV 时Au+Au碰撞下的质子-反质子产额比,讨论了不同横动量和快度区间内产额比对碰撞对心度的依赖性.发现中心快度区的质子-反质子产额比不明显依赖于碰撞对心度、横动量和快度;对于快度和横动量在|y|<1.0 和 pt<1. 0 GeV条件下的最小无偏碰撞事件中,NEXUS模型的质子-反质子产额比为0.943±0.002 (stat.).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滩地对河道交汇区水动力特性以及物质输移的影响,建立了含滩地河道交汇区的三维水动力-污染物耦合数值模型,模拟并分析了不同高度和宽度的滩地对交汇区水流结构及污染物横向掺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支汊滩地引起的侧向入流垂向动量重分布,对交汇区的双螺旋流结构,污染物横向扩散范围以及掺混层的位置、形态特征和宽度等均有显著影响;支流侧二次流强度和范围随着滩地高度的增加而增大,滩地展宽使支流侧二次流向左岸偏移、强度增大;污染物混合程度与二次流密切相关,二次流的强度、位置和范围均对物质掺混速率有重要的影响,二次流的强度越高、范围越大、位置越接近掺混层,污染物掺混速率越快。  相似文献   

14.
论微重力弹-环状流转换的空隙率匹配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基于微重力条件下,气/液两相弹状流滑移流率关系和光滑环状流动量平衡关系的弹-环状流转换空隙率匹配模型的解的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该模型具有双解、单解和无解三种情况.由此阐明了该模型难以正确预测微重力条件下气/液两相弹-环.状流转换条件的原因在于光滑环状流动量平衡关系的非客观性.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主支管流体不同动量比对T型管道内冷热流体掺混过程及管道热疲劳程度的影响,通过对T型管内不同主支管流体动量比工况下冷热流体的掺混过程进行大涡模拟(LES),计算得到管道壁面及管道内流体的温度波动情况,并使用同一套T型管网格模型进行了流固耦合计算,得到了动量比对T型管道热应力及热疲劳寿命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当动量比变化使得T型管内流体的搅混流型发生变化时,动量比对管道热疲劳的影响明显,其中,搅混流型为偏转流时,管道的热疲劳现象相较于搅混流型为壁面流的热疲劳现象得到明显的改善,预测热疲劳寿命从8.81×10-4年提高到5.40×1015年。因此,随着主支管流体动量比的降低,流体搅混流型从壁面流转变为偏转流,管道的热疲劳寿命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主流区风口模型计算气流温度和速度的特性公式,并研究其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利用主流区风口模型、基本模型、盒子模型、N点动量模型分别模拟了送风口气流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基本模型与盒子模型对于结构复杂的送风口模拟失效;基于N点动量模型和主流区模型的流体速度在工作区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小于20%;在主流区模型中,送风口附近的气体速度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最大相对误差小于15%.  相似文献   

17.
梁侧锚固钢板加固混凝土梁的横向剪力传递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梁侧锚固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BSP梁)中钢-混凝土连接界面上的横向滑移对加固梁的极限承载力及变形性能的影响,将BSP梁中横向剪力传递类比于Winkler弹性地基模型,并结合已有试验和数值模拟成果,提出了可用于计算横向滑移和横向剪力传递的分段线性简化模型.从而得出了由混凝土梁和钢板抗弯刚度及螺栓连接剪切刚度计算横向滑移和横向剪力传递的实用计算方法.该简化模型的适用性得到了试验成果的检验,并可用于指导BSP梁的加固设计.  相似文献   

18.
河道二维非恒定流计算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采用边界拟合坐标系统把物理上不规则域变换成平面上的矩形域,从而克服了天然河道边界形状复杂及长宽比相差悬殊所带来的困难.还探讨了用算子分裂法把二维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一维问题求解,指出该法只适用于小Courant数,否则会引起严重的"轴化"效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适的分步及求解方法,并用Delft弯道模型试验资料作了验证.本文还对基本方程组作了修正,修正后的方程组能近似地考虑河道弯曲时环流所引起的横向动量交换,计算结果有很大改善,与实测资料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9.
环管反应器内液固两相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环管反应器内液固两相的流动形态进行研究,建立以颗粒动力学为基础的Euler-Euler双流体模型。在浆液流速远大于自由沉降速度的情况下,模拟不同浆液入口速度时的环管反应器上升段压力降,同时对管道内液固两相流中的一些重要参数进行数值研究:在入口液固两相体积分布均匀的情况下,环管反应器上升段、弯管段以及下降段液固两相体积分布和液固两相速度均不一样,在弯管段由于离心力引起管道内二次流,使得固相颗粒甩向弯管的外侧壁,引起固相体积分数在弯管外侧壁明显增大,管道内固体颗粒相分布不均。在浆液速度v=3m.s-1时,液相和固相的速度有一定的速度差,随着入口速度增大,速度差变小;当浆液速度v=7m.s-1时,固体颗粒相速度分布与液相速度基本相同,两者之间的滑移速度可以忽略。计算结果与传统经验公式的比较表明模型能有效地描述环管反应器内压力降和反应器内浆液流动形态。  相似文献   

20.
高速公路动态交通流的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高速公路宏观动态交通流模型的分析,提出了动态交通流的神经网络模型。结合交通调查数据,利用仿真和优化技术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从而获得了比较准确的描述交通流真实行为的模型,仿真结果结果,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