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去年5月12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得克萨斯农业机械大学发表讲演谈到东西方关系时,宣布美国对苏联将实行“超越遏制”政策。以后布什在公开讲话中又多次提到这一新概念,从而引起了东西方舆论界的注意。苏联的评论认为“超越遏制”是老调重弹,没有什么新东西,而西方舆论界对“超越遏制”则大肆渲染,  相似文献   

2.
“超越遏制”是美国在变化了的国际形势下提出的一项新的对苏战略。它更加强调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作用,其灵魂就是“和平演变”。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曾是盟友的美苏很快演变成了对手。苏联虽然在战争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是它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了,领土扩大了,特别是它进军东欧,在战争结束后仍驻扎在大部分东欧国家,这对美国的全球争霸计划是极大的威胁。这时,杜鲁门政府内有关对苏联要采取强硬政策的叫嚷甚嚣尘上。与美国国内当时的这种思想相呼应,美国著名的外交家乔治·凯南首次提出了遏制理论。从杜鲁门开始,“遏制”作为美国的安全战略指导了战后几十年的美国对外关系。40多年后的今天,当布什政府的“超越遏制”政策引起人们注意时,曾被称为“遏制之父”的凯南又为美国朝野人士记起。  相似文献   

4.
国际局势今年出现了新的急剧的重大变化。当前世界正处在大变动的过程中。第一谈谈美国“超越遏制”政策和美苏关系发展。布什的对苏“超越遏制”政策,是美国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全球战略的目标是要保持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包括对它的盟国和对第三世界的领导地位。从布什和贝克最近一系列讲话看,美国对苏“超  相似文献   

5.
美国对苏联的遏制战略是冷战史研究的重大问题.冷战时期曾担任过美国驻苏代办、大使和国务院政策规划办公室主任,并在冷战四十余年间不断思考和讨论美国对苏战略的凯南是遏制战略的灵魂人物,对美国大战略(Grand Strategy)思想作出重大贡献,且影响深远.2021年12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张小明教授《乔治凯南遏制思想研...  相似文献   

6.
华尔特·李普曼是美国著名政论家,他的言论经常反映美国一部分统治集团的意见,在西方国家中很有影响。下面摘译的这篇文章,原载美国“新共和”杂志,对现阶段的国际局势作了新的估计,认为英国应该同苏联谈判和西方国家应该同亚非国家建立一种新的关系。这是代表了美国较有现实感的人们的看法。自然,李普曼的基本立场是和美国当权派一致的,他的观点是不会超越这种立场的。  相似文献   

7.
“超越遏制”战略很可能成为正在酝酸中的“布什主义”的核心,该战略形式上比“遏制”战略要和缓一些,但骨子里更加强硬。典论认为,美国战略中野心太大而实力不足的致命矛质将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8.
二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对抗。促成其剑拔弩张局面的是双方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相悖。时任美国驻苏使馆代办的乔治·凯南建议美国政府对苏联采取遏制战略,以使苏联的行为变得温和,确保美国全球战略的实现,但美国政府在执行遏制战略的过程中与凯南遏制思想的本意发生了偏差,本文试就偏差的方面做以浅析。  相似文献   

9.
年初以来,美国总统卡特先后向国会提出了一九七九年的“国情咨文”、“预算咨文”等文告。与此同时,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国防部长布朗等,也就美国外交、军事政策发表了一系列谈话。从这些文告和谈话中可以看出,在苏联咄咄逼人的战略攻势面前,美国已就它的对苏战略进行某些调整,总的看来,“守中有攻”的趋势逐渐加强了。  相似文献   

10.
最近,关于美国外交政策是否有了改变的问题,成为国际与论议论纷纷的题目之一。西方评论家有一种说法,似乎美国外交政策已经有了根本改变,它已经放弃“推翻苏联共产主义制度”的企图和战争政策,而在实行和平政策。美国政府的宣传机关——美国新闻处也说,美国外交政策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这种说法是否符合事实呢?美国外交政策和做法究竟改变了没有?如果说有些地方改变了,那么原因何在、目的何在?这篇文章就是为了答复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9.11”事件后,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以及俄罗斯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之间关系的调整,俄罗斯逐渐改变了原有的“现实遏制”战略,并出台了新的军事战略——以“核遏制”为依托的机动战略。该战略虽含有一定程度的进攻色彩,但仍为防御性战略。  相似文献   

12.
美国里根总统宣布取消对苏联的粮食禁运,使人想起了他曾经一再强调的“联系”原则。华盛顿处理对苏关系的这条指导原则,是里根就职伊始即在首次记者招待会上亮出的。三个多月来,他反复说明,美国是否同苏联谈判核条约或讨论贸易、信贷、技术转让,都要把苏联在全世界的所作所为“联系”起来考虑。里根说:“我们不能坐在桌子旁边进行谈判,除非我们在谈判桌旁把正在发生的所有其他事情也考虑进去。”里根表示要奉行“联系”原则,应该说,是颇有战略头脑的。因为,既然苏联在全世界的所作所为是相互联系而服从于它争霸世界的全球战略,那么,美国处理对苏关系,也就自然要着眼于抵御其全球扩张,而不能为暂时的局部的事件所左右,更不能追逐蝇头小利,丢掉战略全局。  相似文献   

13.
稳住苏联局势不出乱子,然后进一步把苏联完全纳入西方价值观的轨道。西欧国家目前正以从未有过的关切心情注视着苏联国内事态的发展变化,并对苏联展开了十分频繁的外交活动。苏联政局的走向,不仅直接关系到西欧的安全和经济利益,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西欧国家政局的稳定。当前,西欧国家对苏政策的基本思想是,乘苏联目前面临着严重困难以及对西方依赖的加深,更积极地对苏联施加影响。近期目标是要稳住苏联不出大的乱子,然后在此基础上促苏加快“改革”进程,推进苏联局势继续朝着有利于西欧方向发展,以便最终把苏联完全彻底地纳入西方价值观的轨道。  相似文献   

14.
阿曼德·哈默先生不久前会见勃列日涅夫后,热心地替后者向西方传话:一俟阿富汗“秩序安定”,苏联“肯定会撤军”。许多人对这项过于令人宽心的承诺表示怀疑,哈默却说:“我感到,而且我认为,勃列日涅夫先生说的是实话”;“我们应该相信”他的话。哈默何许人也?这位义务使者兼说客,乃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从事对苏贸易已有近六十年历史。西方石油公司一九七三年同苏联签订了二十年长期合同,每年出售五亿美元的磷酸  相似文献   

15.
“强硬态势”美国里根政府上台伊始,对苏联摆出相当强硬的姿态,宣布大量增加军费,扩充军备,五、六年内要“纠正同苏联军力对比的不平衡状态和恢复美国的战略威慑地位”,强调“联系政策”,即同苏联谈判,开展贸易和改善关系均以苏联是否收敛、克制扩张行动为前提;在苏古向萨尔瓦多反政府游击队提供武器的问题上,把那里的争夺视为制止苏联在世界范围内扩张的“试验场”;强调要同盟国密切磋商,协调抗苏步骤等等。摇摆与“调整”几个月来,里根政府的这一对苏态势总的说来基  相似文献   

16.
欧美关系,在当今国际斗争的总格局中,是联合抗苏力量内部的关系。美国新总统里根上台以后,欧美关系的这一基本性质没有改变。但是,由于里根政府的对外政策基调与其前任有所不同等原因,欧美之间需要在新的条件下取得协调。一个时期以来,西欧主要国家的领导人接踵访美,里根政府的要员也相继访问西欧。双方都在互相摸底,进行游说,施加影响。现在欧美磋商的过程还在继续,欧美关系还在调整中,但眼下暴露出来的矛盾不少。西方舆论界对此议论颇多。由于欧美关系直接影响到联合抗苏的前景,这方面的情况也应引起我们注意。背景里根上台以后,对苏联推行较为强硬的路线。他表示要优先考虑加强西方军事力量,同时提出要修改美苏第二个限制战略武器协议,并“联系”苏联在各地的表现来确定是否同苏联继续谈判,压苏联收敛其侵略扩张活动。对盟国,里根表示要加强磋商,以重振  相似文献   

17.
新战略带有新标记,但中心仍是遏制。和平演变取决于多种因素,前景如何实难逆料。自布什5月12日在得克萨斯州提出"超越遏制"这一新的对苏战略后,国际上引起很大反响。许多人士对此纷纷进行评点,赞誉者有之,贬低者亦不乏其人,而布什本人认为,新战略的"目标是大胆的","抱负'之大前所未有。究竟该如何看这个新政策?笔者想结合布什政府的言行试作一些分析。有新标记但中心未变·超越遏  相似文献   

18.
苏裁军50万的意图:对内从军备经济逐步过渡到裁军经济、加速经济发展;对外显示实施“纯防御”战略的诚意,推动裁军谈判。戈尔巴乔夫去年12月初在联合国大会上出人意料地宣布苏联单方面裁减50万军队和大量常规武器的决定。这是苏联继中导协议后又一重大的裁军行动,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美国等西方国家除表示欢迎外,都在分析和研  相似文献   

19.
苏联在中亚高原的侵略战火是不祥之兆,世界战争的阴影更加迫近。苏联直接出兵占领一个第三世界国家,标志着它对外侵略的严重升级和全球扩张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这使许多国家不得不认真考虑对策。美国也因而加速了调整对苏战略的步伐。本期《美国对苏政策的新趋向》对此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苏联这两个加盟共和国是怎样取得联合国会员国资格呢?这是个历史遗留问题。1944年中、苏、美、英四国为筹建联合国在华盛顿郊区的敦巴顿橡树园大厦举行会议,苏联代表葛罗米柯在会上提出把苏16个加盟共和国列入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名单之内,但遭美、英两国代表的反对。1945年2月,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苏、美、英3国首脑会议(素称“雅尔塔会议”或“克里米亚会议”)上,苏联代表莫洛托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