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和其他早期改良主义思想家相比,郑观应的社会实践显然与他们不同。他的一生,做过买办,又是一个民族资本家,参加过洋务企业经营,又是一个改良主义者。见多识广的经历开拓了他的眼界,丰富的社会实践把他的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郑观应在集其他早期改良主义思想家思想之精华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济思想——商战思想。何谓商战?它的实质是要求发展中国资本主义的民族经济来抵制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郑观应认识到,要发展资本主义的民族经济,必须要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发达的工业作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出价廉物美的商品,在市场上击败对方,稳操商战的胜券。为此,他提出的商战,并不是仅仅着眼于流通领域,而是  相似文献   

2.
郑观应的财政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著名改良主义思想家郑观应长期关注财政问题。在财政的开源与节流、国家预算、厘金与关税、国债、护商等问题上提出了切中时弊的独到见解和改革措施。其理财、治财的思想极富针对性、务实性和前瞻性,今天仍具有历史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封建社会改良主义思想家郑观应在护商、通商、货畅其流、修改税则、开办银行等几方面的政策主张。目的在于从中透视出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经世主义是中华元典的"伦理-政治型"的传统精神,晚清经世致用思潮是这种传统精神在古今、中西的冲撞对话中的历史贯通。在晚清社会政治巨变时,洋务派和早期维新派的经世思想出现了其如实用性和扩张性等共通性,但也都具有其独特的一面。  相似文献   

5.
金晶 《科技信息》2011,(33):280-280
晚清时期是中国近代使节制度的创建阶段。甲午战前,出使大臣的任用主要是以王大臣保荐的方式进行,其中,洋务派官员的保荐起主导作用。战后,这种任用方式并没有完全废除,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清政府对华侨政策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郑观应是从买办商人转化为民族资本家和维新思想家的代表人物。郑观应的维新思想主要体现在其著作《盛世危言》一书中。通过对他的《盛世危言》的成书过程进行研究,发现其超时代的维新思想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从中也看出他从买办商人到维新先驱思想家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张之洞作为晚清的一位思想家,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他的中西文化观,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由于其阶级的局限性,他强调以中学为主,辅以西学,调和中西学的方法则是"会通",以西学来补中学.这一思想理论的提出,在晚清的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由于这种思维模式本身的矛盾性,它不可能达到张之洞所要达到的目的,即"正人心"和"开风气".  相似文献   

8.
在周济的"比兴寄托"词学理论的提出之前,虽然也时有人倡导,但却都无甚影响.而在晚清民初山河破碎之时,以美刺为内容的"比兴寄托"有了接受的条件和允许其发展的空间,为晚清民初词学思想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19世纪70年代,以郑观应、王韬等为代表的早期维新派思想家面对民族危亡,提出了一些兴女学的思想和主张,成为近代中国最早关注女子教育的思想家;甲午战后,以康梁等为首的男性精英们推动兴女学思想继续向前发展;进入20世纪,早期知识女性们的女性主体意识逐渐觉醒,并试图从自身经历出发解读女子教育问题,标志着维新语境下的兴女学思想达到了高潮。  相似文献   

10.
史学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思想家都十分重视史学的社会功能。古代的史家往往把"资治"作为治史的第一要义.北宋曾巩《南齐书序加花:"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清戴名世《南山集·史论》说:"夫交者,所以纪政治典章因革损益之故,与失事之成败得失,人之邪正,用以彰善萍恶,而为治戒于万世.是故圣人之经纶天下,而不患其或敝者,谁有史以维之也"。晚清启蒙思想家龚自珍,深刻揭示了"史"与"道","为史"与"知道"的辩证关系。他说:"出乎史,人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即从纷繁复杂的历史一现象史,探索社会发展的途径;要真正掌握社会发展的"大道"…  相似文献   

11.
郑观应警政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观应的警政思想在中国近代警政史上产生过重要的、积极的影响。他主张在中国建立西方式的警察制度,提出了设立警察制度的具体举措和规范警察队伍管理的意见。他的主张成为维新派警政理论的直接来源,也为清末建警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他对警察职责的认识不够全面;由于受“中体西用论”的影响,其警政思想有着托古改制之嫌。  相似文献   

12.
晚清在华英美传教士的西学翻译构成中国第三次翻译高潮的重要一部分,是这一高潮的前奏曲中一支鲜为人知的强音。他们用中国方言译介的西学具有译介适应本土的特点,考察产生译介本土倾向的根源和译介意图,是探寻其从事西学翻译活动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与日本近代中国研究学者的对话,可以把清末变法放到儒家汉化文明的背景下重新加以定位.晚清经世学风的一个源头是晚明的阳明后学,如果把宋恕的变法思想放到晚明阳明后学乃至张九成、杨简的浙学背景下来看,更容易理解他变法思想的传统资源.在这一方面,日本岛田虔次、沟口雄三、山口久和的研究,可以重新激发我们思考清末变法与日本这个课题.  相似文献   

14.
王崧是正史列传的白族学子,是清嘉庆、道光时期的儒学大师,其思想体现了当时白族文化精英受汉文化影响的情况。在完成《王崧诗文选注》过程中,在标点和注释王崧的《乐山集》、《说纬》等古文著作和散存在各种典籍中的王崧遗诗的基础上,产生了对王崧思想的一些认识和体会。认为王崧的哲学观、道德观、历史观都是服从于他的“启德教化”以“安民达治”的政治观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晚清文人经商热潮的社会历史原因,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魏源、郑观应、张謇等人的经商活动来反映整个社会文人经商的阶段性进展,揭示了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和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晚清以来,随着报刊业的发达,稿酬制度的建立,"写作"开始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作家"也成为一种新的职业。在这种情形下,有相当一部分文人以报刊为谋生的手段。以李伯元和吴趼人为代表的晚清职业小说家在中国近代文学的开拓方面作出了独特贡献。他们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提出了颇有见解的理论,表现出对小说艺术的理解和对中国传统掌握的熟悉程度相当深刻。从这些方面,我们可以考察晚清文学真正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不可能凭空出现,它必定是在特定的文化土壤中发芽并成长成型的,水墨山水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出现于唐代,也是如此。文章认为水墨山水之所以出现于唐代,是因为此时的水墨山水完成了“道”与“器”的统一。在文化空前开放的大环境中,儒、道、释三家文化交融并促使了水墨山水物以所载之“道”的成熟;墨本身所具有的物理特性,使其成为阐述此“道”最合适的形而下之“器”;而山水技法的进一步完善,则为形而上之“道”的阐述创造了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18.
《清嘉录》是清朝嘉、道年间由苏州吴县顾禄撰写的地方岁时记,它从岁时这个侧面反映出当时江南日益成熟的城市民俗。从大体上讲,城市民俗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完全由城市所独立形成的民俗;二是由由乡村民俗演变而成的城市民俗。在《清嘉录》中,前者主要表现在城市的商业、娱乐休闲和服务业、岁时礼俗等方面,后者则更多地渗透在市民的日常生活起居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