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分析了传统民居建筑与当代人、当代生活方式及当代文化之间的关系,分别从当代人的思想观念、生活模式及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传承3个方面对传统民居建筑空间与现代生活方式适应的理论研究进行梳理和比较分析;对传统民居建筑其内部空间改造的重点技术问题以及改造的方向问题进行讨论,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指出研究的方向应与可实用性、审美性与传承性相辅相成,建立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框架并界定相应的研究范围,而设计方法的发展则表现在4个方面:科学技术的介入、人文情怀的影响、地域文化的发展和历史传承的引入。  相似文献   

2.
云山屯是云峰八寨中最早和影响最大的屯堡村寨.云山屯的各类型的民居及民居组合,都共同体现着防御性、军事性的屯堡特色,如石墙、合院、雕楼、眼孔、迷巷等等.所有建筑主体无不带有本土地域建筑特色.为了云山屯内历史遗迹的保存和风貌的完整性,屯堡应从整体风貌;传统民居;传统公建及环境;屯堡空间格局;建筑功能;历史环境要素;自然生态环境几方面进行研究和保护.  相似文献   

3.
关丹丹 《江西科学》2011,29(2):248-252
民居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如自然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等.其中对于一些特殊地理形态下的民居,自然因素的影响就更为明显,以烟台养马岛为例,通过对胶东传统民居在山、海、岛的特殊地理形态下所形成的独具一格的建筑形态的描述,从"山地"、"滨海"、"岛居"3个方面分析自然环境对于民居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传统民居基本为村民自建,极少考虑建筑的光环境设计,室内采光效果差.为改善传统民居建筑光环境,对黔东南地区丹寨县黄土寨中一栋具有代表性的苗族民居进行光环境实验测量,并结合该民居建筑的空间特征对其光环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民居主要功能房间的采光性能均未达到建筑采光设计标准要求;房间的采光口大小及位置、室内空间形态、表面材料的反射性能等因素均会对其室内光环境产生影响.运用软件模拟对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以对原建筑风貌和空间结构的影响最小化为光环境改造前提,从调整采光口的大小及数量、增加屋面亮瓦及檐下采光口、铺贴浅色墙纸、设置可调节反光百叶等方面,提出传统民居光环境综合优化改造策略.本研究可为传统民居室内光环境保护性改造,以及新建民居的采光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讨中国传统民居这一文化景观的定量模式。方法在指标选取原则与层次分析基础上构建了中国传统民居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指标权重的确定、指标量化与标准化处理、评价模型的建立探讨了其评价方法体系。结果以陕西传统民居为人类家园实例,计算其可居性评价指数、社会性评价指数、美感性评价指数以及综合评价指数,提出关中民居的综合评价指数最高等,并对民居保护和旅游拓展问题进行了探讨。结论最后讨论了中国传统民居资源丰富,评价指标体系尚需完善,类似研究重复尚需深入等问题,并尝试建立一种研究文化景观的定量模式。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闽南传统民居保护工作中图纸绘制速度慢、数据共享性差等问题,提出一套基于历史建筑信息模型(HBIM)技术流程的参数化和运算化建模方法.首先,运用Revit应用程序开发接口,驱动模型的运算化生成;然后,结合WPF用户界面框架,实现模型的交互式生成;最后,基于WebGL技术,构建闽南民居云端展示平台,实现“互联网+古建筑”.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方法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高效地以数字化形式保存传统民居建筑的各类信息,同时可大大提高传统民居建筑逆向建模的速度与精度,为闽南乃至整个福建省的传统民居建筑信息化、数字化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刘芳  薛勇 《科技咨询导报》2008,(12):138-138
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的载体,一直被人们关注着。太行地域文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地方特色,民居建筑作为当地民俗生活的物质载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到环境的影响必然也形成了独特的地方建筑文化特色。而太行地域周边环境的研究必然为我们揭示地方建筑特色产生的渊源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幅员辽阔的黄河流域集存着众多保护完好的传统聚落,呈现着丰富而独特的地域特征。本文以山西省孝义宋家庄为研究对象,试对这一聚落及其民居的结构布局、空间组织和形态特征等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为我国传统聚落的规划技术和实践的研究提供可参考的资料。聚落形态特征分:“择水而居、择平地而处“的选址原则;“注重整体、层次分明“的布局特征;“主次有序、秩序井然“的街巷组织;“外筑高墙、堡中设堡“的防御模式。就民居形态而言,其建筑形式多以砖拱窑洞明柱厦檐四合院为主,体现了秀丽古朴的民居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石谦飞  高兴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6):11305-11312
随着传统民居建筑研究的深入,当前对于传统民居建筑缺乏跨学科的交叉研究,尤其对于建筑装饰构件的研究多集中于人文社科的分析,缺乏从科学的角度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而在研究营造技术时只谈及技术层面,没有深入联系地域艺术表现。因此,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融合,并基于统计分析软件SPSS分析研究传统民居装饰构件的营造特征,可促进提升传统民居营造技术研究的方法及科学性。通过对南峪村传统民居装饰构件的分类调研分析以及科学计算,利用Pearso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传统民居装饰构件的营造特征,找出了建筑营造技术与装饰艺术之间的关系,并建构了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中国民居简朴而注重实际,建筑的本质着眼于实际功能。因此装饰构件的产生同样着眼于"实用"或"适用"。它们在最初产生时都有着各自的功能,有的还沿用至今;装饰构件几乎都是房屋的维护构件,而主要的垂直受力构件如木柱和房梁几乎不施加装饰;建筑装饰有着一般发展规律:随着营造技术和材料技术的发展,从实用性的构件到构件装饰性增强,功能性减弱,但构件仍然保留着维护之用。  相似文献   

10.
徽州民居室内外空间时刻都是以人的行为为尺度,体现着人的本性意志,是自然和社会的人双重意义的物化空间。分析徽州民居传统建筑空间观念,重视空间环境和城市设计,吸取传统建筑空间精华,以人为本,创造现代人性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