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手征SU(3)夸克模型下,考虑了标量介子混合角,研究奇异数为+1的五夸克态的性质.首先,在平方型色禁闭势下,计算了自旋和宇称Jπ分别为1/2-和1/2+态的结合能,结果表明同位旋T=0态的能量总是最低,其组态[4]orb[31]σfts=01s-的最低能量为1 893MeV.然后,在误差函数型色禁闭势下,做了相同的计算,发现误差函数型相互作用对Jπ=1/2-系统提供吸引力,对Jπ=1/2+态提供排斥力.但不论采取哪种禁闭势,所计算的五夸克系统结合能仍然比LEPS实验组报道的质量1 540 MeV高出300 MeV左右.  相似文献   

2.
用非相对论量子力学q讨论的束缚态问题,已取得了不少成果.这些讨论的共同特点是在大距离引入随距离线性增加的势以使夸克禁闭起来.较一般的势具有形式V(r)=-a/r+gr+V_0,其中包含三个参数α、g和V_o.文[1]中令α=0;文[3]中令V_o=0.然而, Wills、Licbtenberg、Kiehl在比较各种唯象夸克禁闭势理论的基础上指出,采用不同的波动方程,用相同的唯象势,可得出不同的能谱. Goldman 和 YanMelowicz 分别选用 Harrington 及  相似文献   

3.
手征SU(3)夸克模型下的N和△重子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手征SU(3)夸克模型和三体理论方法,在考虑禁闭势带修正项和不带修正项两种情况下,计算了N和△重子质量.N和△重子谱的计算结果表明,增加修正项能改善一些计算值,但改善程度仍然不是很令人满意;SU(3)夸克模型能够很好描述重子的八重态和十重态,但不能很好地描述激发态的重子.为此,需考虑进一步改进理论模型、空间波函数、禁闭势以及海夸克成分.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虑了手征性对禁闭弱作用亚夸克大统一模型的限制。经过讨论得知,满足手征性要求的合适的超色群为[SU(3)×SU(2)]_(HC)。这样我们得到,可能的手征禁闭弱作用亚夸克大统一模型为SU(M),M≥9。  相似文献   

5.
推导了夸克与夸克-反夸克对之间通过不仅单胶子交换,而且线性禁闭相互作用的耦合相互作用势.这个耦合势对从夸克模型考虑两夸克和四夸克态之间的混合将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6.
在文献〔1」中我们提出了标量场夸克禁闭弦模型,并在非相对论近似下,给出了描述时系统的sch比dinger方程。,,_、「。,,19,召,__.1(乙+1).公,乙(乙+1)],,_、卫玉价(r)=l乙义以一二=-只,耳尸一—r十--;下洲二-一-十~二二,一{妙t犷,。 ’L卫d犷‘2 Ju了.卫犷」‘-(1)在本文中,我们将从(1)式出发,计篡访粒子的能谱,以便和实验比较,判定标量场夸克禁闭弦模型的正确程度. 1.乙二O的S分波 这时(1)式化为、.声、声0自60矛.、了、 矛功厂,,。,M。,一刁, 箭十L“‘一钾净=。,式中E‘=E一ZM是非相对论的能量.(2)式为Airy方程阁,因此能谱为风=〔斋…  相似文献   

7.
利用手征SU(3)夸克模型和推广的手征SU(3)夸克模型,在集团组态下研究了H粒子的结构,分析了两种不同的短程相互作用机制即矢量介子交换效应和单胶子交换效应、不同的禁闭势、耦合道及标量介子混合角等因素对H粒子结合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准确的实验信息将有助于检验理论模型,决定如何选取禁闭势和是否需要考虑标量介子混合角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通过对强子物理的研究,使我们了解到强子是由更基本的夸克所组成的.然而由夸克构成强子的动力学机制,至今尚不清楚.目前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于一方面夸克在强子内部表现得非常自由;而另一方面却至今未发现单个夸克.为解决这个渐近自由和夸克禁闭之间的矛盾,许多作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延伸体模型.例如 MIT、SLAC 的袋模型,李政道的孤立子袋模型,以及 N-O、Nambu 的弦模型等.这些模型实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有效模型研究三种味道夸克下的Roberge-Weiss(RW)相变及其与手征恢复的关系,在相图中同时考虑了轻夸克和奇异夸克的手征恢复线.通过数值分析发现,与轻夸克相比,奇异夸克的手征恢复线对RW相变更加敏感.此外,也讨论了相图中的退禁闭相变线.  相似文献   

10.
手征夸克模型是具有QCD基本精神的唯象模型,而手征SU(3)夸克模型和扩展的手征SU(3)夸克模型在研究轻夸克系统时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功.本文将这两个模型进一步推广到含重味夸克的体系,利用含重味介子D、D*、Ds、D*s、B、B*、Bs、B*s的实验数据重新系统地拟合重味夸克相关的模型参数,并分析单胶子交换势和禁闭势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野外模拟试验,研究氮沉降增加对土壤速效钾的影响。试验设计为5种处理,分别为N0(0kg.hm-2.a-1)、N1(60kg.hm-2.a-1)、N2(120kg.hm-2.a-1)、N3(240kg.hm-2.a-1)、Nr(氮沉降恢复),每个处理重复3次。以尿素[CO(NH2)2]作为氮源,每月以溶液方式对林地进行喷施。通过3年的处理后发现,氮沉降导致土壤速效元素总量的淋失,0~20cm土层中的速效元素对氮沉降的反应要比20~60cm土层更为敏感,且其速效元素的淋失与沉降时间呈正相关,而20~60cm土层还未出现一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利用推广的带矢量场的手征SUM夸克模型,计算了核子最低负宇称激发态JP=1/2-,3/2-的能量,分析了各种自旋-轨道耦合势对能量劈裂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矢量介子场耦合可以改进计算结果,但是能级的次序和实验还是相反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其他的自旋-轨道耦合势,可以给出该激发态正确的能级次序.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野外模拟试验,研究氮沉降增加以及短期氮沉降恢复对杉木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pH值、NH4+-N、NO3--N、交换性钙、镁的影响。试验设计为5种处理,分别为N0(0kg·hm-2·a-1)、N1(60kg·hm-2·a-1)、N2(120kg·hm-2·a-1)、N3(240kg·hm-2·a-1)、Nr(氮沉降恢复),每个处理重复3次。以尿素[CO(NH2)2]作为氮源,每月以溶液方式对林地进行喷施。通过3年的处理后发现,氮沉降使土壤容重降低;0-20cm土层pH值出现短期的突增,而20-60cm则随氮沉降量的增大其酸化程度也越大;0-40cm土层中土壤NH4+-N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比较为:N3>N2>N0>N1;40-60cm土层为:N3>N2>N1>N0,;土层中NO3--N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N3>N2>N0>N1。氮沉降促进了土壤交换性钙和镁的增加。短期的氮沉降恢复过程中,土壤NH4+-N和NO3—N出现了显著的恢复特征;而土壤容重、pH值、交换性钙、镁也出现了一些恢复现象,但其特征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夸克约束的重子受激态和手征对称破缺。首先讨论了空间变形的重子激发。作为形变的信息,讨论质量和电磁跃迁。这样的空间结构的讨论给出关于夸克结合机制和夸克约束的信息。然后考虑了重子的手征对称性,并研究正负宇称的重子。可以表明存在重子的2种手征对称性的不同表示。按照线性σ模型的项研究它们唯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在重夸克有效场论(HQEFT)的框架内,考虑重夸克展开次领头阶修正,对D→K*lν半轻衰变过程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光锥求和规则的方法计算了D→K*跃迁形状因子A1、A2、A3、V.对于重夸克展开领头阶部分,考虑K*介子光锥分布振幅到扭度4;对于次领头阶修正,只考虑扭度2的分布振幅.计算表明,重夸克展开次领头阶对不同跃迁形状因子有不同的修正,最大为领头阶结果的17.5%.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相应半轻衰变过程D+→K*0l+ν、D0→K*-l+ν的分支比,两者都与实验符合的很好.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BPMSM)快速稳定启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指令电流控制的转子初始定位方法.给出了BPMSM悬浮原理;分析了BPMSM实现准确转子初始定位的充要条件,初始定位中定位步距角的确定,初始定位的定位相序优化,同时确定了120°→240°→0°的BPMSM初始定位相序,并在BPMSM数字试验平台上进行了空载三步定位试验,给出了试验波形.结果表明:基于指令电流控制的初始定位方法可使定位精度控制在-1°~1°范围内,定位角度值最小分辨率为0.2°,电机转子的径向位移被控制在200μm之内,能准确地完成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的初始定位,确保电机快速稳定启动.  相似文献   

17.
以H-(CH2)n-CH=CH2和H-(CH2)n-C≡CH型同系物结构重复单元数值连续变化为模型,获得了描述该同系物凝聚型物理性质递变规律的数学表达式:P=(a0+a1n+a2n2)/(1+b2n2),式中a0、a1、a2、b2均为常数,n为结构重复单元数值,P为同系物的凝聚型物理性质。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同系物的凝聚型物理性质与重复结构单元数值之间满足上述关系式,并显示优良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滑翔增程制导航弹气动外形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提高制导航弹的射程,在滑翔增程技术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远程卫星制导炸弹的气动布局方案,即采取大展弦比上弹翼、“×”形全动尾舵的正常式气动布局,通过计算选择了外形参数.对所提出的外形方案进行了风洞测力实验.实验条件为:滚转角(φ)=0(弹翼水平,尾翼呈“×”形),22.5°,45.0°;马赫数Ma=0.6,0.8,1.0;攻角α=0~12°;舵偏角δ=0,δz=-5°,-10°(俯仰控制),δy=-5°,-10°(偏航控制),δr=-5°,-10°(滚转控制).模型有弹翼张开与折叠两种状态.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卫星制导炸弹的纵向稳定性与操纵性协调匹配,全动尾舵的控制效率很高,最有利于滑翔飞行的攻角为αopt=4°~6°,最大升阻比Kmax>10,在12 km高度投弹,射程可达到120 km以上.  相似文献   

19.
在非对角基下,研究了3-3-1模型所预言的中性规范玻色子Z′对顶夸克对产生的自旋相关过程的修正.结果表明Z′的改变可以对t↑-t↓和t↓-t↑散射截面产生主要修正,而且在非对角基下散射截面在相同自旋态下是不为零的.因此我们希望,Z′对顶夸克对产生的自旋结构的贡献可以在未来的ILC实验上探测到,并且可以区别不同的3-3-1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