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针对Landsat-8影像在土地覆盖分类中的应用研究,以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为研究区,在对Landsat-8影像进行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影像裁切等基础上,利用最大似然分类和支持向量机(SVM)分类法,获得两种方法支持下的6种土地覆盖分类结果。经过精度评定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SVM分类法优于最大似然分类,总体分类精度分别为78.53%,85.64%。同时,Landsat-8 OLI数据相对于TM/ETM+数据,增加的波段新特性有利于土地覆盖分类精度的提高。文中方法适用于Landsat-8影像在土地覆盖分类研究与应用,能够满足大区域土地覆盖分类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2.
以北京市为研究区,通过像元二分法模型,基于Landsat-8影像,反演北京市2014年4月、2021年4月的植被覆盖度;并根据DEM数据,计算研究区的坡度、高程数据,将植被覆盖度与坡度、坡向、高程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研究植被覆盖度时空特征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坡度较小的区域以中低植被覆盖区为主,随着坡度的...  相似文献   

3.
植被覆盖度是衡量地表植被覆盖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许多方面作为重要参数输入。本文利用Landsat-7卫星提供的1999年ETM+遥感影像和Landsat-5卫星提供的2007年TM遥感影像,以定西市安定区为研究区域,对遥感影像进行了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提取,并根据像元二分模型原理计算出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从结果中可看出研究区西南部植被覆盖有所增加,东北部植被覆盖有所退化。  相似文献   

4.
基于像元二分模型的植被慰盖度遥感信息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烨  孙建国  李庆 《科技信息》2013,(10):168-168,170
植被覆盖度是衡量地表植被覆盖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许多方面作为重要参数输入。本文利用Landsat-7卫星提供的1999年ETM+遥感影像和Landsat-5卫星提供的2007年TM遥感影像,以定西市安定区为研究区域,对遥感影像进行了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提取,并根据像元二分模型原理计算出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从结果中可看出研究区西南部植被覆盖有所增加,东北部植被覆盖有所退化。  相似文献   

5.
以甘肃祁连山保护区石羊河上游为研究区,利用2001年、2011年landsat-5 TM影像解译监督分类结果,获取了石羊河流域上游两期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图,并基于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方法对石羊河流域上游2001-2011年土地利用/覆盖作定量分析研究,分析了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速率和土地利用类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相似文献   

6.
喀斯特地区是我国生态脆弱区之一。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研究其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对该区域土地管理与城市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应用1986、1995和2000年三期TM影像以及2006年CBERS-01影像,得到贵阳市四期土地利用数据。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速度和空间变化两方面对贵阳市城市化进程中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贵阳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剧烈,主要有持续增加型,先增后减型,先减后增型。在整个研究期内,建设用地持续增加,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重心变化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除主城区建设用地面积有较大增加外,各郊区城镇建设亦得到较大发展。城区与郊区间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变化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石羊河上游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状况为研究对象,应用Envi和Arcgis的技术对研究区1986年、2000年、2014年三期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信息解译的数据,采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单一动态度、土地利用/覆被程度综合指数及土地利用/覆被重心转移等方法,对石羊河上游近30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1986-2014年间林地和草地一直为研究区内的主导土地利用类型;(2)在1986-2014年间林地、草地、水域的面积变化都经历了先减少后增加的过程,而耕地则经历了先增加后减少的过程,其中水域的变化程度最剧烈;(3)在1986-2014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程度综合指数变化较小,且1986-2000年土地利用/覆被处于发展期,2000-2014年间处于调整期。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北京市土地覆盖变化对地表温度的影响,选取1991年和2011年的Landsat-5专题制图仪影像,采用单窗算法和基于专家知识的决策树分类方法,提取期间地表温度和土地覆盖变化信息,分析了研究区20年来的土地覆盖变化对地表温度影响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991年到2011年间北京市土地覆盖类型的变化改变了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在土地覆盖类型未发生变化的区域,6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表温度都升高,在土地覆盖类型发生变化的区域,地表温度有升有降,但总体上城市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与土地覆盖类型的空间变化格局存在明显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Landsat ETM+遥感影像数据和最大似然分类方法完成了陕西榆林地区2010年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并结合1985、1995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研究区土地覆盖的时空变化及其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985—201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与景观格局变化所引起的生态脆弱性的空间差异增大。从时间上,研究区林地面积增加,耕地和草地减少,生态保护措施改善了当地土地覆盖状况;未利用土地和建设用地增加,土地退化现象依然存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从空间上,研究区东南部林地面积增加,土地利用/覆盖结构得到很大改善,而西北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导致未利用土地、建设用地增加。景观格局以1995年为转折点,整体景观格局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通过解译2000, 2004和2010年三期遥感影像, 从结构变化、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程度3个方面分析研究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时空特征。结果表明: 10年间黄河三角洲总面积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 主要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由盐碱地转变为耕地, 城镇用地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增长迅速, 土地利用程度不断增加。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区域自然、社会经济驱动因素间的定量关系, 同时探究区域规划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影响, 以CLUE-S模型进行模拟验证。结果表明: 海拔、坡度、至最近水库、城镇、河流、主要道路距离6个地理因素以及人口密度、地区生产总值(GDP)、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4个社会经济因素是引起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区域规划以划定禁止开发的自然保护区的方式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利用TM影像提取土地利用/覆被信息的最佳波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土地利用/土地覆被信息的提取为目的,选定武汉市江夏区的TM遥感影像为试验数据,在对其信息特征进行统计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最佳指数因子(OJF)并综合试验区地物光谱特征的分析方法进行TM 影像最佳波段选取的研究.结果表明:TM543波段组合为土地利用/覆被遥感中TM 影像的最佳波段组合,其合成的假彩色影像具有很好的...  相似文献   

12.
利用未来用地模拟(FLUS)模型预测土地利用变化,探讨深圳市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首先,基于2004-2018年的历史数据,用系统动力学(SD)模型预测未来用地需求.然后,使用元胞自动机(CA)模型,基于2014年土地利用图,预测2025年的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城镇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和其他...  相似文献   

13.
芜湖市耕地动态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人员利用芜湖市1996~2007年的统计资料,分析了芜湖市耕地动态变化过程,并选取芜湖市总人口、人均GDP、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等社会经济指标,定量分析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过程。结果显示,芜湖市耕地面积在这一时期总体上总体上是呈减少趋势,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对这一时段耕地减少起着重要作用,但影响程度正在逐步降低,第三产业比重与耕地面积的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14.
遥感图像快速识别是遥感数据应用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动态监测的难点问题。根据海拔高差大地区地表覆盖的垂直性特点,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分割影像,分析各区域的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采用植被指数和纹理组合对不同区域地表信息进行提取,并根据野外实测数据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地物识别精度,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变得日益严重。利用广州地区的Landsat 7 ETM+影像,对热红外波段数据和多光谱波段数据分别进行处理和解译,结合GIS数据,以天河区和番禺区为典型样区分析不同的用地结构与热导效应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热场变化与城市集聚程度有明显的关系,下垫面土地覆被类型是主导因素,热场的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工业区、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居民区、郊区。  相似文献   

16.
借助ENVI 4.8软件,对盘锦地区1994年和2009年LANDSAT 5的TM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并分析.参照国标《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分类体系,参考调查区域土地利用特征,将研究区域划分为8种土地利用类型.利用ArcGIS 9.3软件和Fragstats 3.3软件,通过格式转换、空间分析等处理,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和景观格局指数计算,完成对研究区域的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不同景观类型发展趋势不相同,人工景观类型破碎化程度在增加,自然景观类型总体保育较好,但滩涂区域受到滨水养殖业干扰较大,面积在减少,生态总体质量在下降;旱地和林地在减少,林地的破碎化程度依然较高.  相似文献   

17.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土地覆被变化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土地覆被监测中的适用性,以SPOT5和"资源一号"02C卫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对两种数据的波段组合和数据融合方法进行分析评价,并建立相应的土地覆被解译标志,提取研究区2005年和2012年两期土地覆被信息,基于RS和GIS软件平台,从面积变化、土地利用动态度和转移矩阵3方面研究了土地覆被信息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有效合成和融合处理的高分辨影像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影像的纹理和光谱信息,可以正确识别并提取地物变化边界线,研究成果可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土地覆被变化监测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沿海地区围垦动态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以江苏沿海地区为研究区,基于ENVI 5.3与ArcGIS 10.0平台,以2000年Landsat-7 ETM和2017年Landsat-8 OLI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目视解译的方式提取海岸线,然后用监督分类方法得到江苏沿海地区2000年和2017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a)2000—2017年间江苏沿海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围垦,江苏省围垦土地面积107 420.0 hm2,年均围垦面积6 318.8 hm2,全省平均岸线围垦强度为7.11 hm2/(a·km)。(b)连云港市围垦强度最低,大部分耕地、林地与水体转化为城乡、工矿及居民用地;盐城市海岸线长度最长,围垦面积最大,整体利用格局向海岸方向迁移,耕地、未利用土地等面积略有下降;南通市围垦强度最大,林地面积大幅度减小,城镇面积增加。(c)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江苏沿海围垦与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9.
基于RS/GIS技术的厦门市土地覆盖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应用RS/GIS技术,以1994年5月12日的Landsat TM影像和2003年4月25日的Landsat ETM+影像作为数据源,通过基于光谱值的决策树分类方法,对厦门市的土地覆盖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约10年间厦门市土地覆盖状况变化显著,耕地大量减少,林地明显增多,建设用地整体增多且结构有所改变,常规建设用地总量增加很少;综合年变化速率不大;多山临海的地理环境是城市扩张的驱动力,造成土地覆盖情况在空间分布上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0.
采用遥感监测方法对内蒙古伊敏矿区生态环境进行回顾评价,解译了覆盖矿区的5期(1987年、1991年、1994年、2002年、2004年)Landsat—TM遥感影像,将1987--2004年划分为4个时段,对每个时段的监测区域进行了土地利用变化分析、草地植被覆盖度变化分析、草地产草量与疏干地下水量的相关性分析.以此为基础,对比了疏干降落漏斗影响范围内、外的变化差异.分析了疏干地下水对矿区及其周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矿生产对周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