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东营断陷盆地地层流体超压系统与油气运聚成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营断陷盆地古近系发育的地层流体超压系统对油气运聚、成藏至关重要。以实测数据和用测井资料预测的地层流体压力数据为依据 ,分析了区内的地层流体压力系统特征 ,并将其分为上部常压、中部超压、下部常压 3个压力系统。超压系统具有纵向分带、平面分区且复杂多变的特点 ,但在宏观上属于盆地级的“超压流体封存系统”。超压系统对油气运聚成藏的作用主要是提供油源、产生运移动力和通道 ,并决定油气充注成藏方式。研究结果表明 ,与盆内超压系统有关的油气成藏模式分为系统内、系统外和封隔层 3种形式 ;超压系统内部的相对低压区及其上、下或侧向的泄压区都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2.
东濮凹陷濮卫地区地层压力演化及其与油气运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实测资料,对东濮凹陷濮卫地区地层压力的纵向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盆地模拟方法对古近系沙三、沙四段古地层压力进行恢复;在油气分布与主成藏期地层压力平面和剖面分布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异常地层压力演化与油气运聚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纵向上发育常压、过渡和超压3种类型的压力带,异常高压的分布受构造背景和盐岩控制,其发育和演化经历了超压原始积累、超压释放和超压重新形成3个阶段;异常高压为油气初次和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垂向上泥、砂压力差促进油气的初次运移,在剩余压力差的作用下,油气近距离运移并围绕洼陷中心区呈环状分布;与油气的充注过程相对应,濮卫地区常压带油气藏是沿活动断层长期运移和沿后期开启断层幕式运移的结果,以早期成藏为主,压力过渡带的油气藏在断层封闭条件下形成,以晚期成藏为主.  相似文献   

3.
许浩宇 《科技信息》2010,(18):113-113
广义的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泛指一切有关油气生、排、运、聚的机理性研究。文中所说的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系统,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地质单元内,在相应的烃源体和流体输导体系发育的格架下,通过对温度、压力(势)、应力、含烃流体等各种物理、化学场的综合定量研究,在古构造发育的背景上历史再现油气生、排、运、聚乃至成藏全过程的多学科综合研究体系,这实际上是含油气系统意义上的一种定量动力学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4.
应用流体包裹体研究古流体势及油气运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依靠沉积相、沉积微相以及实测地层压力的差异对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含油气系统进行划分,论证了奥陶系天然气藏落在一个含油气压力系统中。根据包裹体镜下观察、显微测温数据及激光拉曼成分测试数据的内在联系,将鄂尔多斯古生界沉积岩包裹体划分为9期次,在此基础上,利用包裹体地球化学数据计划了研究区4个期次的古流体势,进而根据古流体势判别研究区下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时期流体运聚情况。将运用沉积岩中流体包裹体研究油气运聚的方法系统归结为含油气压力系统的划分、运移期次分析和运聚方向判定等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根据莺歌海盆地钻井资料、压力测试资料等,开展盆地超压特征的分析,结合构造演化及沉积过程,对盆地压力封存箱进行划分,并分析其形成及演化过程,探讨压力封存箱的形成、演化与成藏的关系。研究表明盆地存在3个主要的压力封存箱,压力封存箱经历的3期主要的演化阶段与盆地经历的3期主要构造活动相对应,压力封存箱的形成和演化是"动态"的。在3个构造期因泥底辟活动造成的箱体破裂,箱内流体向外运聚,该时期是油气的重要运聚时期,也是油气的主要成藏期。从压力封存箱的演化历史看,盆地中油气属于箱外的降温、降压过程中的成藏,这些泥底辟区及周围的斜坡地区应为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区。非泥底辟带,构造相对稳定,超压封存箱演化也平稳,油气运聚规模不大。  相似文献   

6.
渤海湾盆地第三系火成岩油气藏成藏条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渤海湾盆地第三系火成岩 (侵入岩、喷出岩和火山碎屑岩 )的分布及其油气成藏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①近油源、富油源是火成岩成藏的基本条件。②火成岩储层以构造裂缝为主 ,其形成与盆地内区域性的构造断裂、构造运动和火成岩的多旋回性活动有关 ,浅埋藏、成岩作用弱是火成岩中原生孔隙得以良好保存的重要条件。③火成岩成藏过程中的油气运移、聚集模式可分为同层运聚型、上层运聚型和下层运聚型 3种类型。其中同层运聚型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 ,是渤海湾盆地中最常见的成藏模式。分布在近油源、近断裂带的火成岩具有有利的成藏条件 ,是火成岩油气藏有利的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东部地温-地压系统与油气运聚成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地温地压系统的原理 ,详细地分析了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地温、地压及温压系统在纵向和平面上的分布特征。在纵向上建立了北部低压型复式温压系统、中部单一型温压系统和南部高压型复式温压系统 3种模式 ;在平面上建立了 9种温压系统分区。同时 ,结合该地区油气藏的分布特征 ,探讨了温压系统在纵向和平面上对油气运聚及成藏的控制及影响因素 ,发现油气主要聚集在相对低能的温压系统平面分区内。根据温压系统与油气运聚成藏的关系建立起 4种油气运聚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8.
对含油气系统进行了简要评述 ,指出了经典的含油气系统划分方法存在的局限性 ,提出了油气成藏系统的概念及其划分方法。研究认为 ,含油气系统在空间上是一个以“源”为核心且相对独立的油气地质单元 ;油气成藏系统是在含油气系统内或之间的一个以“藏”为核心且相对独立的油气运聚单元。油气成藏系统划分的依据是控制油气运移聚集指向的高势面及其他遮挡面 ,成藏系统对勘探程度较高地区的油气勘探评价更具实用价值。对东营凹陷西南部地区的油气成藏系统进行了划分 ,划分出西部高青断裂带、中部金家正理庄樊家鼻状构造带、东部纯化梁家楼和北部小营平方王等 4个油气成藏系统。各成藏系统大致以油气运移的“分水岭”为界 ,其成藏特点及勘探潜力均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9.
油气成藏系统的概念及其在东营凹陷博兴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含油气系统进行了简要评述,指出了经典的含油气系统划分方法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油气成藏系统的概念及其划分方法,研究认为,含油气系统在空间上是一个以“源”为核心且相对独立的油气地质单元;油气成藏系统是在含油气系统内或之间的一个以“藏”为核心且相对独立的油气运聚单元。油气成藏系统划分的依据是控制油气运移聚集指向的高势面及其他遮挡面,成藏系统对勘探程度较高地区的油气勘探评价更具实用价值。对东营凹陷西南部地区的油气成藏系统进行了划分,划分出西部高青断裂带,中部金家-正理庄-樊家鼻状构造带,东部纯化-梁家楼和北部小营-平方戋土产个油气成藏系统。各成藏系统大致以油气运移的“分水岭”为界,其成藏特点及勘探潜力均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0.
古流体势分析是油气成藏研究和盆地、区带含油气评价的基础。综合考虑时间和埋深对孔隙演化的影响,采用孔隙度双元函数模型计算了柴西地区的地层古埋深,应用改进的Phillipone法对地层古压力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恢复了研究区的古流体势,分析成藏期古流体势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探讨柴西地区油气成藏的特点和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柴西地区古流体势场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明显,在主要成藏期(上油砂山组沉积末期、狮子沟组沉积末期)油气藏基本位于流体势相对较低的区域内,高势区也有油气藏分布,但都是封闭及保存条件好的岩性等原生油气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