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8 毫秒
1.
对水平环缝内冷水自然对流换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水平环缝宽度为6~18 mm,外壁温度维持0℃,换热温差为2~24℃.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内壁面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随环缝宽度的增大而增加;当温差小于4℃或大于8℃时,平均表面传热系数随温差的增大而增大,在4~8℃范围内,随温差的增大而减小.采用逐步线性回归方法,得到了内壁传热关联式.  相似文献   

2.
以R113为工质,对不同当量直径管束通道内的流动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对单相强制对流实验数据与Sieder-Tate、Dittus-Boeher和Gnielinski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得出了适合管束间狭窄通道的单相强制对流传热关联式;通过分析管束间狭窄通道中流动沸腾的传热特性,得到了可用于该通道的流动沸腾传热实验关联式,且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以自然海水为工质,对层流范围内低温海水的混合对流传热特性进行实验研究,研究换热特性与雷诺数、格拉晓夫数和管径的关系,并与经验公式进行对比;提出适用于层流范围内低温海水外掠圆管流动与换热系数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努赛尔数随着雷诺数和格拉晓夫数增大而增大,且雷诺数越小,格拉晓夫数对努赛尔数的影响越明显;努赛尔数随着立管直径增大逐渐减小,小管径有利于增强对流传热强度;自然对流的影响随着雷诺数增加而减小,随着格拉晓夫数增大而增大;立管直径越大,自然对流对于总换热量的影响越强,且雷诺数越小,管径变化对自然对流在总换热量中的影响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用非稳态法研究有限空间的自然对流传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工作利用非稳态方法研究了有限空间的自然对流传热。该方法具有实验装置简单,测试方便,重复性好,以及一次实验能获得多个对应于不同R_(?)数的N_u数等优点;因而为研究有限空间自然对流传热提供了一种简便而可靠的新方法。为验证本方法的可靠性,对水平夹层有限空间对流传热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与各家文献的推荐值很相近。本实验采用了倒置实验装置法,能成功地扣除辐射及侧壁热损等影响,使实验数据的处理大为简化,并提高了实验精度。此外,利用了该方法对蜂窝结构抑制自然对流热损的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水平环缝内冷水自然对流换热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水平环缝内冷水自然对流换热过程的基本规律,利用有限容积法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环缝外壁为0℃,内壁温度为1~10℃。结果表明,在计算范围内,内壁面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随环缝宽度的增大先减小、而后略有增大,随内壁半径的增大而单调减小;当温差小于4℃时,平均表面传热系数随温差的增大而增大,而超过4℃后,随温差的增大而减小。采用逐步线性回归方法,得到了内壁传热关联式。  相似文献   

6.
采用R22和R23两种工质按一定比例混合,然后将混合工质冲注到自制的自动复叠实验装置中,通过汽液分离器将两种工质自然分离,分离后R22液体节流冷凝R23气体,冷凝后的低温工质R23节流后可以实现-70℃的低温环境,该装置构造简单,在低温电子、医药等方面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直接使用N-S方程,采用将重力项化为与温度和差压有关函数的处理方法,对垂直矩形窄缝流道中定热流密度下混合单相层流对流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发现了在整个流道靠近加热壁面区域存在强烈的“烟囱效应”,在层流流动时,由于该效应的存在,使近壁区域的工质扰动加强,从而提高局部对流换热系数,但将造成整个加热壁面换热系数分布不均匀,故该种对流方式只能用于较低热流密度的传热,若壁面的热流密度过高,将对整个流道的安全性造成很大威胁,所建立的浮力影响模型可以预测混合对流时的传热,经过正能用于计算湍流混合对流换热。  相似文献   

8.
为了开发一种用于空调系统排风能量回收的热管式换热器,设计一种单面槽道板式脉动热管并对其传热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分析在空气强制对流冷却条件下冷热段比例、工质、充液率、倾角对其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热管冷热段轴向长度比例为6:4时,导热性能最好;丙酮工质时的热管传热性能优于水工质的热管传热性能;倾角对其传热性能的影响不大;该热管采用丙酮工质、充液率为20%时具有最高的传热性能及最低的启动温度,适于空调系统排风的能量回收。  相似文献   

9.
对水平光滑管外油的自然对流高压直流电场强化换热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确认了对自然对流换热性能很差的油类工质施加高压电场能够有效地促进换热强化,同时比较系统调查了换热系数强化率与电场强度、油温、热负荷之间的相互耦合关系,发现换热系数强化率基本不受热通量的影响,而与电场强度存在强函数关系,实验中,当外加电压为4KV时的对流换热系数比大空间内自然对流换热系数约提高1倍。  相似文献   

10.
不同加热边界下定热流时圆柱形腔体内自然对流传热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侧全开式圆柱形腔体为研究对象,在考虑腔体内工质(空气)物性参数随温度的变化以及腔体固壁内导热与腔体内空气自然对流之间相互耦合的基础上,采用RNGk-ε紊流模型对不同热流密度、腔体倾角以及3种不同壁面加热边界时腔体内的自然对流传热特性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3种加热边界分别为底面加热(工况I)、侧面加热(工况II)以及底面和侧面同时加热(工况III)。结果表明,定热流下的圆柱形腔体内和开口面的温度和速度分布、腔体内壁平均温度、底面与侧面的平均温差、腔体内壁的平均努赛尔特数等自然对流传热特性不仅受到热流密度和腔体倾角的影响,还受到腔体壁面加热边界的影响,如只有底面加热的工况I与存在侧面加热的工况II和III相比,前者自然对流传热特性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1.
超临界压力水在水平同心套管间自然对流换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数值计算深入分析了超临界压力条件下水的强烈的物性变化及对流换热的边界条件对水平同心套管间自然对流换热的影响规律,并为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采用求解原始变量的有限差分法,并利用大型通用计算程序PHOENICS,对控制方程组进行了数值求解。分析了在内、外管表面均为等壁温边界条件或内管为常热流、外管为等壁温边界条件下,同心套管间的流场和温度场;研究了强烈的变物性、内外表面温差及内管壁面上的热流密度等对内、外管壁上自然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在内管表面热流密度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外管表面温度所对应的内、外管表面温差及对流换热系数有比较大的差异;在某些条件下,随着热流密度的升高,尽管套管内自然对流流速增大,但是自然对流换热能力却下降。  相似文献   

12.
采用焦耳加热法对不同尺寸的水平微细铜丝在水中加热,并将实验得到的努谢尔特数Nu与常规尺寸下经典准则关系式的计算值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壁面过热度下,实验Nu数要小于经典准则关系式的计算值,并且实验Nu数几乎保持不变.这说明微细铜丝与水的换热由对流为主转变为对流与导热共同作用为主或是纯导热,从而导致了实验值小于常规尺寸下的理论计算值.  相似文献   

13.
采用耦合热格子Boltzmann模型,对圆内开缝圆环形空间自然对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瑞利数Ra(10~4≤Ra≤10~6)和开缝度S(0.1≤S≤0.4)对环形空间内流动与换热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随着瑞利数增加,环形空间内自然对流换热会出现较强的不稳定性,流型转化也较丰富,存在4种流型,稳定的二涡流、四涡流、二涡流和四涡流之间振荡的交变流以及振荡的二涡流;此外,开缝度的改变对环形空间内自然对流换热影响是显著的。随着开缝度的增大,流体更易形成多涡流型,进而增强流体扰动,流动不稳定性增强;另外,增大开缝度虽能增强环形空间内自流换热,但不是开缝度越大越好,而是存在一个最佳临界开缝度。  相似文献   

14.
采用坐标变换及凯勒单元法求解强制对流换热边界层方程已比较成熟,但对自然对流换热的求解还未见报道。为了检验此方法用于求解自然对流换热的计算精度,采用该方法数值求解了竖窄条三维层流自然对流换热边界层方程,计算结果与前人的实验结果相符。结果表明,用此方法求解三维层流自然对流换热边界层方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搭建了缩比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C型管实验模型,利用导热油作为管内加热介质,脱盐水作为管外冷却介质开展了一系列传热实验。根据壁温及脱盐水主流温度判断在加热过程中出现明显的温度分层现象并经历自然对流、过冷池沸腾最终达到饱和池沸腾。对存在过冷池沸腾阶段的几个代表性时刻对应上、下水平及竖直段单元分别进行传热计算并与文献经验公式进行比对,验证了Rohsenow饱和沸腾经验公式和McAdams自然对流经验公式的适用性,针对过冷池沸腾阶段实验热流密度与Rohsenow过冷沸腾公式的偏差,采用多自变量自定义非线性拟合方法得到了更准确的加权公式。  相似文献   

16.
分离式热管小倾角蒸发段传热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分离式热管蒸发段水平及小倾角布置的重要工程应用意义,在试验台上进行了1∶1的模型试验,对分离式热管蒸发段的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确定了工作温度、热流密度、充液率、倾角等因素对传热特性的影响;用核态沸腾理论对蒸发管的换热特性进行了无因次分析,回归试验数据得到了无因次对流换热准则关系式,它与试验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相对误差在15%以内.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加,换热系数增加;工作温度增大,换热系数也增大;倾角增加时,换热系数增大;合理充液率为65%~90%,在此范围内,充液率对换热系数的影响很小.此研究结果为大型小倾角布置的分离式热管换热器的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两端封闭且绝热、外管表面为等温边界条件、内管表面为不同热边界条件下的竖环形夹层内的自然对流换热进行了数值计算和部分实验研究。在实验模型中,加热管内表面维持为等热流边界条件。文中对四种加热管的边界条件进行了数值计算,给出了实验研究与数值计算的结果,分析了不同边界条件对于换热及加热管壁面温度分布的影响。在耦合问题的数值计算中,采用了双块修正技术,保证了迭代计算的收敛性。数值计算的结果同前人的研究和本文的实验结果的符合程度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8.
圆内开缝圆不同开缝方向自然对流换热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SIMPLE方法对圆内开缝圆在不同开缝方向时的自然对流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数值结果,分析了开缝圆不同开缝方向的自然对流换热规律和特性.数值结果表明:采用SIMPLE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已有文献相同工况的实验结果相吻合;同一开缝方向,平均当量导热系数Keqs随着瑞利数Ra的增加而增大.当Ra较小时,Keqs基本不随开缝方向的改变而变化;当Ra继续增大,同一Ra下开缝方向从竖直到水平随角度φ增大Keqs值变小;当Ra超过一个临界值时,Keqs数值结果出现了振荡,且这个临界值与开缝方向相关;研究水平开缝的圆内开缝圆自然对流换热,随着Ra的增加,能够获得稳定解、周期性振荡解及非周期振荡解,最终为混沌.  相似文献   

19.
在水泥熟料堆积体换热规律的研究中,其强制对流换热系数是重要参数之一,针对目前没有关于篦冷机内水泥熟料堆积体的强制对流换热关联式的现状,通过实验获得了适用于水泥熟料堆积体的强制对流换热系数。首先,通过渗透率实验得到了能够有效表征水泥熟料堆积体宏观物理特性的最小单元体——体特征元,由此确定了换热实验料筐尺寸;然后,基于自主设计的对流换热实验装置,通过测量水泥熟料颗粒温度及出入口空气温度,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及牛顿冷却公式分析得到水泥熟料堆积体的强制对流换热系数为19. 13 W·m-2·K-1。  相似文献   

20.
采用流线曲率法对一台三级轴流压气机在三种不同出口流道情况下的流场进行了分析,在变工况计算中还以设计点数据为依据应用了“流场诊断”技术。分析表明,压气机的外特性——压比和效率随流量的变化关系及喘振边界——受到了下游部件结构比较严重的影响,内部流场所受的影响在末级叶片上特别显著。这可归结为出口流场径向畸变的影响。从本质上看,它比入口流场畸变问题更难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