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闽浙赣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流行在这块土地上的红色歌谣,产生于党领导的群众革命运动之中,在旧民谣的基础上经过改革、创新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它以当地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出现,表现苏区人民反压迫求解放斗争的崭新内容,真实、生动地展示了闽浙赣苏区人民火热斗争生活的图景。在现代诗歌发展史上,有着自己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苏区创建初期,闽浙赣红色歌谣就萌芽  相似文献   

2.
川陕苏区建设时期,根据地军民创作了数以万计脍炙人口的红色歌谣.红色歌谣反映的内容丰富,涉及革命根据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红色歌谣特征十分鲜明,达到了革命性和群众性的有机结合.红色歌谣对中国革命起到了积极作用,成为革命宣传的号角和革命动员的鼓手.在价值上,红色歌谣不仅是革命年代革命友谊的见证,也是红军文化和红军精神的载体.  相似文献   

3.
群团组织是川陕苏区群众参与苏维埃政权和革命活动的重要组织,也是党领导苏区群众的重要组织,是密切党群关系、加强党群互动的重要纽带。川陕苏区的群团组织广泛参与了土地革命、戒烟运动、革命宣传、扩充红军以及辅助红军军事斗争等革命活动,是苏区建设和斗争中一股活跃的群众力量。群团组织不仅为苏维埃和红军培养了大批干部和人才,还极大的保护了苏区工农群众的权益;不仅为苏区提供了强大的后勤保障,更直接参与了苏区的军事斗争,在武装保卫苏维埃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川陕苏区曾经产生过大量惊天动地、气贯长虹、富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歌谣。作为民间口头文学样式,它生动地记录了那一段光耀史册的巨大社会变革;率真地讴歌了民众对党和苏维埃政府的热爱之情;密切配合了当时的武装斗争和苏区建设。这些歌谣是革命的思想内容和耳熟能详的民间歌谣形式的完美结合,其中的时政歌鲜明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面貌和民众对现实生活的评价与批判。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局部执政时期,坚持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群众观:坚持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坚持艰苦奋斗,廉洁拳公.践行苏区干部好作风;坚持动员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坚持腿勤、手勤、嘴勤,倡导群众化的工作方法,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有利于取得群众的拥护,促进妇女解放事业的发展和苏维埃革命的开展;有利于促进苏区妇女权益的保障,推动男女平等和社会进步;有利于造就苏区群众工作的干部队伍,锤炼具有中国革命特点的科学的群众工作方法:有利于铸就苏区精神,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  相似文献   

6.
“江西是革命的故乡,也是革命歌谣的故乡。”这深刻而概括地道出了革命红色童谣产生的土壤及其气候和环境。苏区儿童是在党的直接教育和关怀下,是在战斗和炮火中,在革命的血与火的洗礼中成长的;苏  相似文献   

7.
为民务实是川陕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根据地治理的重要特点,也是成功处理川陕革命根据地党群关系极为宝贵的历史经验。川陕苏区为民务实的举措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大力兴办各级各类各层次学校;大幅度地提高根据地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大张旗鼓地开展有益人民健康的戒烟社会改造运动;大胆使用和引入各类优秀、实用性人才。  相似文献   

8.
土地革命时期江西苏区的红色戏剧运动,在我国戏剧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这是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第一次有广大军民参与的新型群众性艺术运动,是以中央苏区为代表的革命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观念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它以革命的内容和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以及浓郁的地域色彩,卓有成效地起到了教育人民和打击敌人的作用,也是根据地军民革命斗争和生活的真实写照。苏区的戏剧运动是苏区革命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戏剧文艺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川陕苏区禁烟运动的实践及历史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川陕革命根据地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发展的重要时期,虽然时间短暂,但影响广泛。其中川陕苏区的全方位发展与社会改造尤为特别,禁烟运动浩大,成效明显,措施得力,承传久远。整个时间短暂而成效明显的禁烟运动实践呈现出组织充分有力、宣传深入广泛、红军带头垂范、妇女充当先锋的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10.
第一节苏区的戏剧运动在苏区,戏剧一直是最有力的宣传工具。由于它本身特有的艺术力量。由于党和政府的培养,它在群众中影响之深广,往往驾于其它形式的文学之上。苏区的戏剧运动从根据地建立时起一直坚持到紅軍北上以后,它对当时的各項革命运动都起了显著的推动作用。为了叙述的便利,我們把苏区戏剧运动分成两个阶段来談,一是根据地初创时期,一是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成立以后。  相似文献   

11.
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就在苏区革命根据地内发动和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腐败斗争的群众运动,并先后设置了突击队、轻骑队和群众法庭等三种群众反腐败监督机构。  相似文献   

12.
“红军精神”与“川陕苏区精神”是不同内涵和定位的两个精神实质,川陕苏区红色城市在其文化宣传中,长期用红四方面军“十六字”军训训词解读“红军精神”,并用这个单一、平淡的红色文化口号进行宣传,使川陕苏区红色城市文化氛围和文化自觉意识正在淡化,挖掘“川陕苏区精神”更多更深的文化内涵,重新进行红色文化名城定位迫在眉睫。由此界定“红军精神”与“川陕苏区精神”的内涵,对巴中地区开发红色城市历史文化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苏区的成人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区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建和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当时,中共和苏维埃政府为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反复“围剿”,为提高群众的革命觉悟和红军的战斗力,巩固和发展新生政权,制定了一套适合苏区实际的教育政策、措施,开展了以成人为中心的革命教育活动,使苏区成人教育事业从无到有,发展起来,取得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14.
红军对川陕苏区开发的历史启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认为,一部川陕苏区的革命史,就是一部红军对川陕苏区全面开发的奋斗史,有几个方面的历史经验值得汲取;红色理论的传播是川陕苏区建立和开发的前提;追求苏区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川陕苏区开发的主要内容;关于结合部的属性认定;关于川陕苏区的区位定性。  相似文献   

1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面对日趋严峻的斗争形势以及妇女解放的发展需要,皖西苏区的妇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投身革命运动,主动参与根据地建设,逐渐在生产劳动、拥军支前、后勤保障、文化宣传等工作中展现出巨大的力量,成为苏区革命与建设的生力军。同时,在革命、建设与妇女解放的互动中,皖西苏区妇女为争取实现自身解放进行了艰苦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就。因此,对于皖西苏区妇女解放运动的研究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既有利于总结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妇女解放工作的经验,又有利于以史为鉴、推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事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江西苏区妇女职业教育是江西革命根据地时期妇女教育与革命政权结合的产物,为该时期最具特色的教育内容之一,是苏区精神和红色文化重要的表现形式和载体。本文在研究江西苏区妇女职业教育办学类型和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对该教育类型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主要包括教育政策的革命性与阶级性、办学形式的多样性与普遍性、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等等。对该教育类型的特点总结有利于强化对该时期妇女教育及革命政权建设的认识,有利于深化对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理解,有利于将该教育类型的积极价值借鉴于当今妇女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有利于继承和弘扬苏区精神和红色文化。  相似文献   

17.
苏维埃政府颁布的《婚姻法》和一系列方针政策,把苏区妇女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使她们获得了婚姻自由和男女平等的权利。这些惊世骇俗的巨变,激发了她们参政议政的革命热情,在拥军、支前、扩红和武装斗争中,巾帼不让须眉,真正顶起了"半边天"。同时,也激发了妇女们的才情,她们用自己擅长的歌谣形式,唱出了自己的爱与恨、苦与乐、觉醒与追求,展现了苏区妇女艰苦卓绝的壮丽人生。  相似文献   

18.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文化教育每况愈下,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革命根据地内,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我党制定的苏区教育方针和广大人民群众按照这一方针所进行的具体实践,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方志敏领导下的赣东北苏区是当时全国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苏维埃政权建立比较早,那时,如何兴办苏区教育尚无可资借鉴的范例。赣东北党和政府根据斗争的需要和苏区实际,自行制定了一整套教育方针、政策,建立了较完善的教育组织形式,表现出可贵的革命首创精神。  相似文献   

19.
川陕苏区利用石刻标语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工作,是现代公共信息传播在土地革命时期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特定形式,成为红色文化内涵的重要构成元素之一,产生了极大的社会鼓动性、号召力,极富地域文化特色、历史特色和公共传播特色,也构成当今时代的一道旅游文化景观。红军石刻标语是一个伟大历史创造,给当今公共信息传播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20.
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在江西区域相结合的产物。其既与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是民族精神在近现代的表现形式和栽体,是赣文化的丰富发展和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又是塑造江西等人民群众新形象,建设红色文化与和谐社会,进行德育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