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里达的解构思想具有两歧性,这给人们的理解设置了障碍。对德里达的文本,不同的人能从不同角度作出迥异的解读。这些多元化的解读恰恰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解构思想理论形态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德里达打破了学科界限,他的解构思想也呈现出多重性的理论形态。解构思想的理论形态是在对传统社会、意识形态及文本实然样态及其伦理问题的反思、批判中生成和发展的。在文本批判方面,解构的过程是通过对文本进行外在性的解读实现的;在思想批判层面,它的实质是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哲学的解构;在日常生活批判方面,解构打破保守和等级森严的秩序,使我们能够自由自在地思考与生活。  相似文献   

2.
“异延”(defference)是以德里达为代表的激进的解构主义的和心概念,同时“异延”又代表一整套解构策略,一种后现代解构思维方式或模式。文章拟从德里达对几种主要辩证法形态的解构和改造的角度来分析“异延”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李霞 《科技信息》2008,(18):165-165
雅克·德里达是世界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解构理论的创始人,其影响力波及当代几乎所有的人文社科领域。由德里迭所启动的解构主义思想已经化为一种普遍的思想方法,在当代学术研究,特别是在文化研究中发挥着积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德里达以解构主义而著称于世。德里达的解构思想深刻地影响着西方的社会文化思潮。他的解构不是一种“方法”、一种“技术”,而是一种颠覆形而上学的策略解构,具有寄生性、暖昧性、自毁性。它对于我们研究西方传统文化富有极其重要的启发意义。本文将从德里迭解构主义的背景与渊源出发,详尽的阐述德里达的解构思想。  相似文献   

4.
在柏拉图时代,诗与哲学之间的争吵就已经开始了。进入当代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则要解构"诗与哲学之争"。这其中,海德格尔从建构以存在为研究对象的"基础本体论"出发,通过阐述"诗"与"思"的关系入手,要求实现了"诗"与"思"的同一;而德里达则从解构"逻各斯中心主义"出发,通过哲学和隐喻关系的分析,实现哲学与文学的同一。两个人的目标都是要解构"诗与哲学的论争"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5.
针对福山的"历史的终结"论调,德里达举起了捍卫马克思精神的大旗.他所高举的马克思的精神不仅仅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批判,更是一种给人以未来的"弥赛亚的召唤".正武这种批判精神,为其解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打下了链接的楔子.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的文学理论或法学理论中,文学与法律互不相干,但德里达以他独特的方式把文学与法律放置在一起来探讨。德里达把文学带到了法律面前,这至少纠缠着二层关系:一是文学自身的法则问题,文学的法则到底如何确定,以什么法则来确定文学性?确定一部作品称之为文学?德里达甚至可以追问是否真的存在文学这种类型?相比较哲学、伦理学、历史学,哪些文本可以被断定为文学?另外,是否存在小说、散文、诗或其他文体的分类?它根据什么法则来分类?第二层关系更为重要,那就是文学与法律的关系。在现代以来形成的法律保障了文学作品的独立存在,保护了这个文本的署名权,版权、文本的独一无二的法律属性。但反过来看,文学也建构了法律。通过对卡夫卡的《在法的前面》的读解,德里达试图去解开法是如何被文学叙述建构起来的。文学处于法前面,又处于他处,它并不始终被法保护,在超越法的那个瞬间,文学又具有了超越文学的面向。德里达用法律来解构文学,又用文学来解构法律,他的观点激起我们对文学一些更本源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解构主义误读理论的思想渊源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现代阐释学背景,伽达默尔以"艺术真理"代替传统文论中的认知真理,强调读者经验的历史性和"偏见"的合法性;二是尼采和德里达的解构哲学,消解了传统对终极意义的追求,成为文学误读理论的哲学基础;三是语言哲学及形式美学的语言本体观念,索绪尔关于语言差异性的观念是误读思想产生的语言学基础,美国新批评传统为误读理论提供了方法论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解构主义是由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提出的一种哲学思想,旨在破除传统概念、观点等。用这一方法分析中国古典长篇小说《西游记》,可以看出其中贯穿着较明显的解构痕迹。吴承恩以游戏笔法对神佛进行解构,消除了其身上的种种光环,体现出一种诙谐的智慧与幽默。同时,吴承恩的生平经历对这种思想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斯皮瓦克翻译的德里达的《论文字学》的译者前言中,斯皮瓦克主要阐释了"解构是一种阅读"的中心策略,这是斯皮瓦克对解构思想的最核心的解释。它阐明了斯皮瓦克对解构的基点性认识,即解构的实现是一种文本的认知过程,它来源于不同经验视域的主体的解读。也就是说,解构是阅读主体居于主导地位的,分别建立在文本同一性和差异性基础上,对世界的体验和认知。这种认知能够在文本的双面性中,发现显在文本所不知道的潜在文本,展现被传统语言霸权所遮蔽了的他者世界。  相似文献   

10.
以尼采"权力意志"之否定与肯定关系为历史线索,从"真正的阅读"出发,清理了虚无主义与解构主义的关系.按照解构的悖论逻辑,误读才是"真正的阅读".希利斯·米勒和郑敏提出的"解构主义永不过时"论悖逆了解构的法则本身.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们》中把"解放"立为"不可解构"的东西,便"解构"了自身,意味着原典意义上的解构已经过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