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按照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辩证关系原理,结合人类不合理活动受到大自然报复与惩罚历史事例,提出建立和谐、协调人地关系,在当前人地关系紧张的背景下,人类尤应主动调整自己对自然界的政策和行为,让大自然休养生息、恢复元气,在此基础上调节社会物质生产与自然物质生产的矛盾,保持一个地域系统乃至全球系统的人口增长、社会与自然物质生产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以实现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先秦儒学在对“天”的认识基础上,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三种观点,同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积极的伦理实践与探索,在道德运行机制上,它强调“爱人”即“爱物”,在道德规范上,倡导人对自然应“自律”,并努力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完美的道德境界,这些思想对我们今天进一步科学地认识人与自然,选择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在同大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的。所有物种的“为我性”特征 ,使得人类形成“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模式。当这种模式走向极端时 ,人和自然之间便出现了不和谐状态 ,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便是人类理智觉醒的表现。人类和自然最终应达到一种“善”或“美”的和谐境界。  相似文献   

4.
针对工业产品的生产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造成的环境的污染与恶化问题,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生活形态表明"和谐设计"是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和可持续发展,是人性化设计思想的进一步深化,进而分析了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借"绿色设计"来说明人-产品-环境的"和谐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在对元阳县俄扎乡松树寨的田野调查基础上,采用PRA调查方法和文献法,对哈尼族梯田稻作文化进行社会性别分析。哈尼族在稻作分工中女性处于从属地位;女性的权利主要限于家庭之内;仍然保持着“男主外,女方内”的性别分工模式。  相似文献   

6.
从哲学上说,平衡是事物在永恒的运动中所表现的暂时的、相对的稳定状态。宇宙是平衡的统一体;人在自然界中生活,故人与自然也应保持平衡;人类社会在乎衡中发畏;平-衡还贯穿于人类生命活动之中,生命的延续在于维持平衡。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和”,“和”即和谐,就是说要取得各方面的平衡。只有各类事物之间平衡了,人类才能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将形成一个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高度发展和全面进步的共同体。人类社会只有在平等的自然交流的基础上重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才能保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的中国社会,"矿难"是一个让人十分痛苦的字眼,但其背后所表现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可持续性更让人触目惊心。如何保持自然与社会的持续发展成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运用科学发展观、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基础,构建可持续发展路径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学既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情感活动过程,认识过程与情感活动过程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构成了数学教学中一个自然而和谐的统一整体。而师生关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自然与和谐,这三者是营造“自然与和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对传统地生产力定义进行了反思,认为“征服自然”是工业革命时代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产物,其理念不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提出了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能力”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老子的《道德经》中蕴含着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这种思想的核心就是“人与人和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和谐发展。”从《道德经》中可以看出,老子是通过运用“自然类推”与“逆向求索”这两个方法论获得这一“可持续和谐发展观”的。他在《道德经》中主张,要使人与人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持续发展就要注意遵循三大定律-守静律,守中律和处柔律。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及推进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制约江苏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因素、经济与社会因素和制度与政策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江苏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推进机制,具体包括:政策决策推进机制、将可持续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土地管理推进机制、农业生产组织推进机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立科技推进机制、农民素质教育培训机制、农产品市场规范机制、农产品出口推进机制、人才引进与运用机制、创建农业生态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在“可持续发展”口号下建筑创作及其评价标准的创新,认为建筑质量结合美学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建筑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苏珮  山仑 《大自然》2011,(5):7-9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有着悠久的农耕历史。我国农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农耕经验,归结起来就是合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在自然条件这一客观限制下通过各种农业措施达到最好的产量和收益,做到作物生长与自然的和谐。在化肥农药以及现代灌溉措施没有引入农业生产前,风调雨顺一直是农民对自然的最完美的祈求。  相似文献   

15.
校园和谐发展系统(HDS)是由自然、社会、文化等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组成的“自然—社会—文化”系统,是包括要素子系统、环境系统、调控系统及目标子系统在内四位一体的和谐发展系统。校园和谐发展是区域系统不断协调、组织与完善的过程,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确定全面发展的和谐校园发展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行依法治校;实现资源互补,促进部门协调优化;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提高师生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了城市化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不容忽视。本文从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角度提出了要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按生态学规律办事,只有这样才能使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能够被人类持续永久地利用,才能使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霍布豪斯的“社会和谐”思想是特定时代的历史产物,有其产生的深厚的社会现实与思想背景。霍布豪斯的“社会和谐”思想对当时的历史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社会和谐”思想强调善与和谐密不可分,社会和谐基于人们共同的理想,承认差异、鼓励个性发展,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是和谐的生活的条件。霍布豪斯的“社会和谐”思想至今仍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着西方福利国家的政治实践,并被历史证明了是具有一定理论与现实意义的,霍布豪斯的“社会和谐”思想的许多要素对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把学校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其核心是“群体”、“多样性”、“可持续发展”和“平衡和谐”思想.把教育活动看成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重视和突出整体的功能.现代教育所追求的目标符合生态学思想,例如,共同的认识和团队精神,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强调个性培养,注意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学校各组成部分、各要素之间的平衡和谐等.  相似文献   

19.
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和谐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和谐的社会中,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成果才能更加合理地同步体现为全民共同的福利。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时代的理想经济与技术模式,它从转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入手,从根本上消除经济与社会发展对资源的压力与对环境的破坏,进而实现人类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传统技术时代,人类受机械的简单性思维方法的影响。只顾向大自然索取,在取得经济收益增长的同时必然要付出惨重的环境代价。复杂性视野中的绿色技术,在探求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将环境以生态因素纳入整个社会生产活动的复杂巨系统中,注重资源的养护与再生。探求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途径,实现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