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要推动民事公益诉讼的建立和在司法实践中的有效运行,必须突破原告资格这一制度"瓶颈"。检察机关可以直接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在相关的行政机关对保护公益不作为时,普通公民对民事公益诉讼也有原告资格。公益团体法人和公益律师事务所作为相关行业或领域的比较专业的组织,有权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2.
宫楠 《科技资讯》2014,(1):230-230
民事公益诉讼作为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司法救济措施,已经日益得到承认。但是,我国在立法层面尚未对民事公益诉讼有明确具体的规定,所以本文分析了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的现状及,又深入分析其构建的必要性,具体从原告资格、受案范围、举证责任的分配、调解制度、诉讼费用的承担等方面具体阐述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论民事公益诉讼原告的多元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公益的关键是从立法上确立民事公益诉讼原告的多元化机制。当事人适格理论、诉权理论的发展与完善从民事诉讼理论层次论证了民事公益诉讼原告多元化的正当性,而人民主权理论和权力制约理论从法治的高度奠定了其深层法哲学依据。从立法上构建民事公益诉讼原告应立足于程序的正当性而非实体上的直接利害关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环境保护法》对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进行了确定,符合条件的环保组织可以成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正当当事人。在该诉讼中,原告的实体性意义上的权利和程序性意义上的权利是分开的,即只具有程序性意义上的权利,不具有实体性意义上的权利,但是原告可以通过处分程序性意义上的权利来间接处分实体性意义上的权利。因此,为维护环境公共利益,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的处分权进行一定的限制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行政公益诉讼已经成为社会舆论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要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就必须解决原告资格问题,即要有适格主体代表国家和社会公众提起诉讼.而赋予社会团体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既有法理基础,又有现实依据.因此,对涉及重大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政案件,社会团体应当可以以原告身份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另外,本文还对社会团体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具体规则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6.
由于我国政府采购制度还不完善,存在不规范行为,侵害了公共利益。为了有效地维护公共利益,必须突破以往对原告资格的限制,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允许社会公众以纳税人的身份对政府采购中的违规行为提起诉讼。文章从公益诉讼主体原告资格的获得、建立该制度的必要性、理论依据、现实可能性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经济法纠纷大量存在,而现有的纠纷解决机制还不完善,为此,有必要建立经济公益制度。本文从介绍公益诉讼、经济公益诉讼的概念入手,阐述了在我国建立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依据,从受案范围、原告资格、赋予原告实体请求权、费用承担五格方面提出了在我国建立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8.
公益诉讼缘起于古罗马法,在二十世纪取得重大发展,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各国都纷纷建立了相应的公益诉讼制度。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确立检察机关作为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告主体资格,建立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适格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学教授为自然物申诉到普通市民提起的维权诉讼,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已经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众多学者纷纷撰文支持将此项制度纳入我国的法律.可是,为什么在现实状态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总是走向夭折呢?原告适格问题是其最大的障碍.在赞成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学者中,对于谁才是适格的原告,大概有四种观点.文章认为,民间环境保护组织以其公益的性质、环保的宗旨、专业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克服了检察院和自然人(公民)诉讼的不足,成为比较合适的选择,但是由于其先天的不足,在制度构建时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去规制和约束它.  相似文献   

10.
松花江污染事件充分体现了现代型诉讼对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的冲击,凸现了现行法律在案件受理范围、原告资格等规定方面的局限性和相关制度的缺失。围绕北大师生提起民事诉讼一事,可以从诉权的角度论证松花江污染事件中究竟谁有权提起民事诉讼,应否在公益诉讼中引入濒危动植物等自然物作为诉讼主体等问题,以满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实需要,这也将有益于推进中国司法理念的更新和审判制度的改革,特别是推动正在进行修订的民事诉讼法。  相似文献   

11.
渤海湾康菲石油蓬莱19—3油田泄漏事件使环境公益诉讼再次成为瞩目的焦点。主体的特殊性、法律的滞后使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实施现状存在诸多不足.适度放宽原告起诉资格,科学确定环境法中的诉讼时效时问,实现举证责任倒置,有助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环境公益诉讼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诉讼,它是围绕环境问题在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形成的诉讼。同时,也是在环境公害事件层出不穷、环境污染愈演愈烈、环保意识逐渐提高的大背景下催生的一种救济方式。本文针对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被告资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环境问题愈演愈烈的今天,环境保护在中国已经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当我们发现"政府万能论"已经失去效力,或者更可怕的:政府甚至成为了环境破坏背后的黑手,我们急切呼唤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到来。在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核心问题——原告资格上,一些学者在选择模式上出现了分歧,本文就这个分歧展开讨论并作简要评析,以便为我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公益诉讼立法仅在受案范围、原告资格方面给予关注,未针对公益诉讼的特性量身制定完备的专属规则,以致实务中要么因无法可依而僵持,要么削足适履,盲目套用一般诉讼规则,减损公益诉讼的价值和功能.公民诉讼、示范性诉讼、第三人诉讼等诉讼模式在权利配置、举证责任、费用承担、效力外拓等方面均设有特殊规定,对我国构建公益诉讼制度具有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介绍国外一些国家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立法和实践范例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外在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方面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在我国构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理论基础及必要性;提出了在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过程中,需要对受案范围、原告资格、举证责任等制度变革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民诉法》规定"法律规定的有关机关"可以提起公益诉讼,人民检察院作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便有了法律依据。但人民检察院作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与其法律监督职能相悖,同时也不符合实体公正要求,并且检察院作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还会导致相应公益诉讼在二审、再审中出现程序主体重叠的问题。所以,为保障程序正义,从程序设置视角来看,人民检察院不宜作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  相似文献   

17.
<正>一、环境公益诉讼及原告资格的概述公益诉讼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罗马法,是相对于私益而言。在罗马程序式中也有私益诉讼和公益诉讼之分。私益诉讼是"保护个人所有权诉讼,仅仅特定的人才能提起,公益诉讼用以保护社会公共利益,除法律有特别规定之外,凡市民均可以提起。"意大利罗马法学家在考察了古罗马的法律后认为:"为维护公共利益而设置的罚金诉讼为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了中外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状况,从民事公益诉讼内涵和特征之分析出发,针对《民事诉讼法》修改后民事公益诉讼适用的困惑进行简要概述,并对适用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在公益诉讼中引入诉的利益学说,完善公益诉讼中法官的角色。公益诉讼案件法官通过判断原告是否具有诉的利益、衡量原告与被告代表的利益,最终对公益诉讼案件进行裁判,为法官更好的审理公益诉讼案件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改增加第55条,我国正式建立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但是其具体边界却未曾在立法及相应司法解释中加以明确。虽然学者们尝试从社会公共利益含义的角度来划定民事公益诉讼的边界,由于对"公共利益"的观点不一,所以民事公益诉讼的范围还是处于含混不清的状态。但社会公共利益的特点比较明确,同时我国也增加了行政公益诉讼,这些使得民事公益诉讼与行政公益诉讼以及私益诉讼的边界较为容易区分。同时,由于司法实践的丰富,民事公益诉讼也可以以社会公共利益的划分为标准进行类型化、具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