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美关系,在当今国际斗争的总格局中,是联合抗苏力量内部的关系。美国新总统里根上台以后,欧美关系的这一基本性质没有改变。但是,由于里根政府的对外政策基调与其前任有所不同等原因,欧美之间需要在新的条件下取得协调。一个时期以来,西欧主要国家的领导人接踵访美,里根政府的要员也相继访问西欧。双方都在互相摸底,进行游说,施加影响。现在欧美磋商的过程还在继续,欧美关系还在调整中,但眼下暴露出来的矛盾不少。西方舆论界对此议论颇多。由于欧美关系直接影响到联合抗苏的前景,这方面的情况也应引起我们注意。背景里根上台以后,对苏联推行较为强硬的路线。他表示要优先考虑加强西方军事力量,同时提出要修改美苏第二个限制战略武器协议,并“联系”苏联在各地的表现来确定是否同苏联继续谈判,压苏联收敛其侵略扩张活动。对盟国,里根表示要加强磋商,以重振  相似文献   

2.
从全局看,局势是趋向紧张最近三、四年来,人们分析国际形势时常常提到国际局势正在趋向缓和或者认为国际局势已经肯定地趋向缓和。这种看法是符合于从1953年下半年到1956年上半年这时期国际形势发展的情况的。但是从1956年下半年起,国际形势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战后十一年来国际形势的演变,大致经过了如下几个阶段:战争刚结束时,共同对法西斯国家作战的盟国之间有过短暂的“蜜月”时期。1947年前后开始了“冷战”,国际局势趋向紧张,到1950年,在朝鲜爆发了“热战”,局势一直保持紧张。到1953年才开始呈现缓和的趋势,到1956年春苏共二十次代表大会以后,苏联领袖先后和英、法政府领袖进行会谈,国际局势缓和的趋势达到了最高峰。  相似文献   

3.
苏联侵占阿富汗,增兵印度洋,进逼“石油咽喉”波斯湾,继续伙同越南侵略柬埔寨,引起了许多国家的强烈反应。美国在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采取了某些对抗措施,对苏联的南下加以制约和戒备。与此同时,人们也看到,美国政界和外交界人物在对苏政策问题上久已存在的内部分歧和争执也很尖锐,有的甚至是带有战略性的。本期刊登的《美国的“鹰派”与“鸽派”》一文,试图从一个侧面提供一些情况和背景,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苏联侵略阿富汗,使西方一些人对苏联牌“缓和”的观感为之一变。有些曾经陶醉于克里姆林宫多年装潢起来的歌舞升平假象的人们,现在纷纷指出,“缓和濒临破灭”,“缓和的黄金时代早已成了过眼烟云”,苏联刮起了“新的冷战的寒风”。美国《芝加哥论坛报》甚至直率地问道:“第三次世界大战开始了吗?”然而,莫斯科的“缓和”乐师们置若罔闻,还在起劲地吹打。他们毫不脸红,决不因阿富汗上空炮弹的嘶鸣同缓和的极不协调而感到尴尬。请听听这些“缓和”新曲吧! “改变某个国家的社会政治  相似文献   

5.
苏联入侵阿富汗事件发生后,西欧国家的态度为举世所瞩目。这不仅因为西欧国家在当今国际上各种力量相互联合和斗争的总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因为它们的表现复杂,态度比较微妙。总的说来,它们一致反对苏联入侵,其程度之激烈,为近年来所罕见。同时,在它们内部以及它们同美国之间又有分歧,存在着某种绥靖思潮。最近它们提出阿富汗中立化的建议,更加明显地表现了它们既要抗苏又怕破坏所谓“缓和”的矛盾心理,引起了国际上的纷纷议论。  相似文献   

6.
近几个月来,西欧刮起一阵和平主义浪潮。人们要求和平,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不问战争的最大危险来自何方,要求在苏联威胁面前松懈防务,这却恰恰有害于维护和平。一个思想上的根源是, 由于害怕战争,坠入了苏联“缓和”的烟雾,一厢情愿地以为苏联真的会“适可而止”或“知难而退”,放过西欧。不管有意还是无意,这种和平主义的后果同绥靖主义相差无几。西欧的有识之士已经屡屡就此提出警告。8月22日英国《经济学家》一篇评论指出了苏联“用恫吓手段迫使西欧俯首听命”的策略,要人们警惕,不被吓倒。特摘译于后,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柏林四国外长会议开始于一月二十五日,结束于二月十八日.在二十五天的会议上,四国外长讨论了关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措施和召开中、苏、美、英、法五国外长会议的问题,讨论了德国问题和保障欧洲安全的问题,讨论了对奥和约问题。四国外长虽然对于德国问题、欧洲安全问题及奥地利问题在充分交换了意见之后未能达成协议,但是在关于级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措施和召开五大国会议的问题上达成了这样的两个协议:(1)建议于一九五四年四月二十六日在日内瓦召开由苏联、美国、法国、英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与相应的问题直接有关的国家参加的会议,以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1)苏、美、法、英四国今后将就裁军问题或至少就大量缩减军备问题彼此交换意见,以便促进这个问题的顺利解决。柏林四国外长会议能够获得这样的富有意义的协议,意味着苏联和平政策的胜利,也意味着全世界人民  相似文献   

8.
最近一时期,北欧的一些外交和防务问题专家就北欧的战略地位问题发表了不少议论,并且满怀忧虑地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由于北欧地区战略地位的变化,战后以来所形成的“北欧平衡”还能不能维持下去? 何谓“北欧平衡”? 所谓“北欧平衡”是人们用来描述战后以来北欧地区所形成的安全格局的一种说法。战后美苏两大国在欧洲形成对峙局面。在这种形势下,北欧五国在对外关系和安全问题上走上了不同道路:芬兰由于参加侵苏战争失败,于1948年与苏联签订条约,  相似文献   

9.
古巴是世界上接受苏“援”最多,因而对苏联依赖最深的国家。据外报材料,从一九五九年一月卡斯特罗上台到一九七七年,苏联对古巴的经济和军事“援助”已达一百二十四亿三千万美元,其中经“援”九十四亿三千万,军“援”三十亿。从一九七五年古巴充当苏联的打手出兵安哥拉以  相似文献   

10.
苏联入侵阿富汗后,面临两方面的严重困难。在阿富汗境内,它遇到阿富汗人民武装的顽强抵抗。在国际上,它受到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强烈谴责和反对,国际斗争的格局出现了不利于苏联的不小变化。为了摆脱被动、破坏各种抗苏力量之间加强的联合,以图扑灭阿富汗人民武装的反抗,苏联近四个月来在加紧对阿富汗军事侵略的同时,在外交上和宣传上也玩弄了一系列花招。矛头主要指向美国波斯湾是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必争的重要战略地区。美国是苏联称霸世界的主要对手,它对阿富汗事件的反应又十分强烈。因此,苏联这几个月来的外交和宣传,其矛头所向主要是直指美国。苏联从入侵阿富汗之日起,就开动全部宣传机器,以攻为守,贼喊捉贼,攻击美国  相似文献   

11.
1939年春,欧洲战云密布,大战迫在眉睫。当时只有西方“非侵略的民主国家”,同斯大林领导的社会主义苏联联合起来,才能制止纳粹侵略、防止世界大战暴发。但是,这一年3月到8月所进行的英法苏谈判失败了。1948年西方国家从缴获的大量德国外交文件中挑出一部分,编成《纳粹和苏联的关系》(文件集)出版。抨击苏联同希特勒勾结。苏联方面则从缴获的德国外交文件中,把有关英德谈判部分编成《二战前夜的文件和材料》(两卷)公布,并由苏联情报局发表《揭破历史捏造者》(历史事实考证)一文,予以反击。以后,各国陆续公布有关的文件档案,出版回忆录,学者们也进行探讨。然而对于这一谈判失败的原因仍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2.
华沙条约——欧洲集体安全的保障当和平力量对战争势力在亚洲进行着紧张复杂的斗争而迫使帝国主义好战集团步步后退的时候,同样的斗争也在欧洲展开。在这期间,由于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以及爱好和平的各国广大人民的努力,欧洲的局势也逐步趋向缓和,战争的危险减少了,和平协商的精神占了上风。让我们先从华沙条约谈起吧。大家知道,早在1954年柏林四国外长会议上,苏联曾就德国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设性的建议,并且还提出了“保障欧洲集体安全的全欧条约”。苏联的这个建议的目的,是希望以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来代替威胁欧洲和平和安全的“欧洲防务集团”。虽然苏联的这个方案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拥护和欢迎,但是西方国家却多方借口来加以拒绝。同年3月31日,苏联在给西方三国(英、美、法)的照会中,表示准备积极解决关于美国参加欧洲集体安全的“全欧条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7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由紧张转向缓和,由对抗转向对话。超级大国主宰世界的局面正在发生变化,国际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在看似缓和的形势面前,西方敌对势力加快了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的步伐。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已达到了空前激烈的程度。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向社会主义国家发起了猖狂的和平演变攻势,使东欧、苏联相继演变。我们中国共产党也面临着反和平演变斗争的严峻考验。如何认识这场斗争,怎样旗帜鲜明地反对和平演变,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摆到我们面前。从当前斗争的形势看,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努力把握好三点。  相似文献   

14.
索马里同埃塞俄比亚的领土争端由来已久。一九七七年,由于苏联从中挑拨,索、埃(塞)之间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在争议的欧加登地区打起了一场“沙漠战争”。苏联打着“国际主义”旗号,派出高级军事指挥人员和古巴雇佣军“协同”埃塞俄比亚军队同索马里交战。一九七八年三月,索马里从欧加登撤军。但是,战争的硝烟并未熄灭,当地的西索马里阵线的游击队同埃塞俄比亚政府军之间的战斗仍在进行。下面摘要译载的是一篇现场报道,原载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三日的美国《新闻周刊》。人们从中可以看出,非洲之角的局势不能稳定,一个重要的根源就是苏联在非洲推行军事扩张政策,就是苏、古在那里的军事“存在”。苏联的军事“顾问”、古巴的军队,决不是什么“国际主义战士”,而是一伙无恶不作的征服者。因此,他们受到欧加登人民的严惩是理所当然的了。  相似文献   

15.
对奥和约问题如果没有美帝国主义千方百计地阻挠,对奥和约早就可以签订了。盟国对奥地利问题的解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已有具体的规定。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一日英美苏外长莫斯科会议关于奥地利的宣言中说:“沦为希特勒侵略的牺牲者的第一个自由国家奥地利,应从德国主宰下获得解放”,并成为“一个自由而独立”的国家。因此,苏联解放了奥地利以后,从一九四六年起,就本着这个原则,极力设法促成对奥和约的缔结,使奥地利人民能够早日达到自由独立。可是美帝国主义在对于赔偿问题上、德国在奥的资产问题上以及奥国的领土问题上,都采取和苏联对立的  相似文献   

16.
对于战后的世界格局学术界常有“两极”之说。近年来又有“多极”之说出现。其实,“两极”并不能概括世界格局的基本情况。如果说,战后至50年代初,“两极”说对于认识世界形势尚无多大障碍的话,那末,50年代中期以后,特别是到了80年代,这确是会使人产生误解。但是,“多极说”也不符合客观实际。请允许笔者就此问题所涉及到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问题略陈浅见。“两极说”的含义战后世界有些人说它是一个“两极”(bipolar)的格局。当时他们的依据是:战后的美国和苏联在世界政治(主要是国际政治)中起着象地球(或其他物理现  相似文献   

17.
赫鲁晓夫的和平共处外交思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赫鲁晓夫鉴于“冷战”方酣的国际形势,继承和发展了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把和平共处的原则定为苏联对政策的总路线。赫鲁晓夫的和平共处外交思想,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同时对缓和冷战时期紧张的国际局势和改善与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也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基本上奠定了苏联后来奉行的“缓和战略”的理论和策略,为解决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当然,我们在看到它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看到它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缓和”攻势早已被苏联定为“长期战略路线”了。经过七十年代的曲折起伏,不久前举行的苏共二十六大,又宣布了所谓“加深缓和”的八项建议,表白要“消除国际局势的白热化”,使缓和获得“第二次呼吸”。紧接着,苏联就开动其全部宣传机器,大肆鼓吹这些建议是对世界和平的“重大贡献”。勃列日涅夫还亲自向许多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致函,要他们“重视”苏共二十六大上提出的“重大倡议”。应该怎样估计苏联的这一姿态呢? 腔调变化和处境变化首先应该指出的是,勃列日涅夫在二十六大上的缓和调门,同五年前的  相似文献   

19.
出发点里根政府上台已过一年,在制订中东政策的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难题,是在中东地区谋求矬立抗苏"战略一致"同解决阿,以冲突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里根政府上台初期,强调在中东地区建立抗苏的"战略一致"是它"最优先考虑的战略问题",把阿、以问题置于从属的地位.1981年4月国务卿黑格为推行这一套设想访问了中东,遭到阿拉伯国家的抵制.此后论调开始变化,宣称建立抗苏的"战略一致"和解决阿、以问题是相辅相成的.但从美国政府这段时间的整个言行看,其侧重点依然放在优先建立抗苏"战略一致"上.这是基于美国当前同苏联争霸的需要和对中东形势的基本估量而来的.一、里根政府认为,同美国切身利益攸关的三个战略区(西欧、中东和东北亚)中,中东地区受苏联"威  相似文献   

20.
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苏联这两个加盟共和国是怎样取得联合国会员国资格呢?这是个历史遗留问题。1944年中、苏、美、英四国为筹建联合国在华盛顿郊区的敦巴顿橡树园大厦举行会议,苏联代表葛罗米柯在会上提出把苏16个加盟共和国列入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名单之内,但遭美、英两国代表的反对。1945年2月,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苏、美、英3国首脑会议(素称“雅尔塔会议”或“克里米亚会议”)上,苏联代表莫洛托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