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玲的戏剧作品数量不多,现仅存四部,即:话剧《重逢》、《河内一郎》、《窑工》,以及电影短片文学脚本《战斗的人们》。此外,还有一个秧歌剧《万队长》,是1943年丁玲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根据一个学员讲的真实的故事创作的,但只由中央党校文工团在南泥湾演出了两场,后因脚本遗失,未能保存下来。这些剧本,除《战斗的人们》写于1950年外,其他的三个话剧剧本是1937到1946年间,在解放区创作的。她在解放区创作的这些话剧,虽说在思想和艺术成就上逊色于她的小说创作,但在解放区的戏剧运动中却发挥过积极  相似文献   

2.
林予,江西上饶人,1930年出生于北平。原名汪人颐,曾用人以、尘子、王凌等10多个笔名发表作品。早在1947年高中毕业时,他就在上海《大公报》上发表了处女作散文《推车》,但他真正从事文学创作活动,却是在入伍后参加解放祖国大西南的战斗中开始的。近40年的辛勤笔耕,他己为读者奉献了300万字的作品,在小说、电影文学、话剧等创作中均有不凡的建树,但影响最大的应属他的长篇小说。林予共出版了4部长篇小说;《寨上烽烟》(18万字,1957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1979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再版),《雁飞塞北》(43万  相似文献   

3.
请读者根据下面“横”行、“纵”列的文字提示,分别填上相应的文字。提示文字取自于科技小常识、新闻媒体报道和《科技导报》近期内容等。纵:1.上世纪80年代台湾流行乐坛最具实力的词曲作家和唱片制作人。他创作的《我是一只小小鸟》、《生命中的每一天》等都是风靡一时的热门流行歌曲。2.根据古代的遗迹、遗物和文献研究古代历史的行为。3.电影名称,拍摄于1965年,描写抗日战争时期冀中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发明的一种既能打击敌人、又能保存自己的战斗方式。4.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用来比喻某种事物开始。5.X射线的另一种叫法。6.世界羽毛…  相似文献   

4.
弥尔顿心中的上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17世纪伟大的的诗人弥尔顿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但他同时又是上帝的一个忠实信徒,《圣经》是他生活的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生命的支柱,创作的源泉;但他又是一个学为己用的人,经他创作加工过的《圣经》故事和人物都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用来为他所终身为之奋斗的革命事业服务,在他的作品中,“上帝”时而是一个最高道德的创导者,时而是一个令人憎恶的暴君,时而是一个心胸狭窄,贪婪的主,时而又是一个严厉的父亲……。诗人的神学思想和革命思想的矛盾使他在不同的作品中把“上帝”这个被基督教徒顶礼膜拜的神圣的偶像塑造成了各种不同的矛盾人物。  相似文献   

5.
艾尚乐 《创新科技》2007,(12):42-43
<正>黑泽明堪称日本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导演之一,享有"日本电影之父"的美誉,对世界影坛也有着无比巨大和深远的影响。1950年,他完成了对电影《罗生门》的创作。这部电影改编自日本著名小说家芥川龙之介的两部短篇小说《罗生门》和《竹林中》。  相似文献   

6.
赵红卫 《潍坊学院学报》2013,13(1):23-25,44
王邦直因清正为官留名青史,更因其罢官后潜心撰成的六十卷《律吕正声》奠定了他在中国音乐理论史上不容忽视的历史地位。《律吕正声》是王邦直罢官后笃志研思之作,是什么原因促使他闭户二十年,完成《律吕正声》的创作?《律吕正声》与其政治理想有无关联?《律吕正声》的创作目的是什么,又是怎样体现在这部音乐理论巨著之中的?这一切问题的答案无不与王邦直的儒家情怀密切相关:一、《律吕正声》体现着王邦直律以辅政的创作精神与创作目的。二、《律吕正声》重视乐教,始终贯穿着音乐与政治教化密切相关的思想。三、在王邦直所理解的律政关系中,"以民为本"始终是其政治理想的核心,充满着深重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7.
丁蓓  张人元 《科技信息》2011,(7):169-169,205
詹姆斯.卡梅隆是二十世纪好莱坞影坛中愈发熠熠生辉的导演之一,人们都认为他是难得少有的电影奇才,称他为"世界之王""电影特效技术大师",但在他的大多数影片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女性主义思想,这点却很少引起观众和专业评论家们的关注。本文试通过解析探索《终结者》系列电影中的女性主义思想,来对詹姆斯.卡梅隆女性主义思想的来源,精髓和尚存在的不足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做出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与《资本论》的关系问题,是《资本论》创作和传播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活经历与学术理路的细致考察,不难发现,恩格斯自始至终都参与了《资本论》的创作与传播过程.在《资本论》问世前,恩格斯一直在敦促和资助马克思完成创作,并启发和影响着马克思的写作;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一方面费尽心力地编校和出版《资本论》的后续几卷,另一方面则通过论著保卫和发扬着《资本论》.因此,可以说,在《资本论》的创作和传播过程中,马克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资本论》带有马克思的“印记”,也印有恩格斯的“标签”.  相似文献   

9.
谢晋于1957年靠一部体育题材彩色故事电影《女篮五号》而家喻户晓。此后,这位第三代电影导演中的佼佼者开始了他的电影叙述和电影模式化的创造,一部部令人深思和感人至深的力作,掀起了一场场的谢晋电影风。然而在他的电影作品里,尤其是早期维护女权所创作的女性三部曲(即1957年的《女篮五号》;1961年的《红色娘子军》;1965年的《舞台姐妹》)和文革后的反思三部曲(即1980年的《天云山传奇》;1981年的《牧马人》;1986年的《芙蓉镇》),却是在一种道德与政治体系的相互置换模式中完成的,这一模式体现在谢晋所关注的女权形象、男性形象和对电影所构制的“家”和“国”中。  相似文献   

10.
鲁迅是我国早期用语体写新诗的拓荒者之一,对“五四”时代新诗的形成和发展,作过不凡的贡献。然而拿他自己的谦逊之话说,“只因为那时诗坛寂寞,”所以做新诗是为了“打打边鼓,凑凑热闹。”“五四”前夕,鲁迅虽在教育部任佥事,实则正处在抄古籍的沉默生活之中,但内心却蕴藏着燃烧的火种,他是受到时代巨浪的激荡,才提笔写出了中国现代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同时又创作了《梦》等几首新诗,以文学为战斗武器,投身于反帝反封建斗争之中。这些新诗(《梦》、《爱之神》、桃花》、《他们的花园》、  相似文献   

11.
宋教仁的新闻思想源于其艰苦卓绝的为革命奔走呼号的新闻实践活动。1904年前,他接受维新思想和中国近代第一次办报高潮的洗礼,奠定了其新闻思想的基础。此后亡命日本,宋教仁第一次亲自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以反清反帝为旨趣,投入革命宣传的新闻实践中。1911年回国后,他以《民立报》为阵地,进一步开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宣传,辛亥后又为鼓吹政党政治、建立民主共和政体而献身。宋教仁的新闻实践始终都贯穿着一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的主线,其新闻思想的底蕴源于并体现于其中。  相似文献   

12.
从《黄土地》始,陈凯歌掀开了第五代电影创作的序幕。在前期创作中,他以自己独特的哲学思考融入对电影理念的阐释,开拓了文化反思、人性探究的新影像叙事方式,但在创作中后期,他在商业与艺术之间寻求平衡点,并从人文思考逐渐滑向娱乐大众。陈凯歌电影价值观念的这种内在转换,可以从他不同时期的三个代表作《黄土地》、《霸王别姬》和《无极》中找到线索。  相似文献   

13.
贾樟柯影像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樟柯生于1970年,山西汾阳人,199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影理论专业。他是中国新生代电影导演群体的中坚,“故乡三部曲”之《小武》《站台》和《任逍遥》成为新生代电影的重要代表。同时他身体力行,参与并引导了中国新兴的青年DV电影创作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关注“贾樟柯现象”其实就是对中国新生代电影研究关键词的一种梳理,如边缘化、平民视角、现实主义、都市化、新DV运动和美学转型等等。本期的四篇论文中,美国明尼苏达大学JasonMcGrath教授的论文《我对贾樟柯电影的一些看法》从比较电影研究的视角,强调贾樟柯早期影片创作在新纪实运动的影响下逐渐显露出独特的现实主义风格,这种“如其所是”的现实影像不同于政治现实主义和第五代的寓言式电影,从而表现出国际艺术片普遍具有的世界性美学特征。林少雄教授《贾樟柯影像的文化意蕴》从身份认同观念、视像书写意识、时间感悟体验与空间建构意识等方面,探讨中国新生代导演全新的“影像本体”美学的建构过程。刘志荣博士《漫谈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从切实的感性实感出发,指出贾樟柯电影是从日常生活中升腾起来的“无邪”之诗,这源于导演本人对于生活世界保持的开放态度以及对文化之根的溯求。王卓慈副教授《修复失忆的影像表达》则以贾樟  相似文献   

14.
峻青原名孙俊卿。1922年3月生。山东省海阳县西楼子村人。因家境贫寒,在家乡只上了几年小学,13岁就到邻村一个地主兼资本家的工厂里当童工。抗战爆发后参加革命,在地方抗日民主政府从事教育和群众工作,通过自学,提高了文化水平。家乡胶东半岛老革命根据地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激发了他创作的热情。1941年写出了第一个短篇小说《风雪之夜》;次年又写出了反映八路军战士为掩护群众突围而壮烈牺牲的短篇小说《马石山上》。1944年后,曾任胶东区党委机关报《大众报》记者、新华社前线分社记者、敌后武工队小队长等职。1948年春,作为新华社记者随军南下,任中共中央中原局机关报《中原日报》编辑组长、编委。1949年调任中南人民广括电台宣传科长及编委。1952年7月,调中南文联从事专业创作。是年冬,参加了中国作家协会组织的第二批作家短期下乡下厂后,到老家胶东深入生活。华东文联和华东作家协会相继成立后调来上海,为专业作家。  相似文献   

15.
〔简评〕作者荀况(约生活于公元前313年——238年),是战国末期杰出的法家代表人物,是一个战斗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天论》是他与儒家论战的重要哲学著作。在《天论》中,他从唯物主义思想出发,论述了他对“天”的看法,全面地批判了以孔丘、孟轲为代表的儒家“天命论”,为新兴地主阶级夺奴录主阶级的权,变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天”大造典论,为法家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这篇文章的要点有:  相似文献   

16.
漫谈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樟柯生于1970年,山西汾阳人,199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影理论专业。他是中国新生代电影导演群体的中坚,“故乡三部曲”之《小武》《站台》和《任逍遥》成为新生代电影的重要代表。同时他身体力行,参与并引导了中国新兴的青年DV电影创作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关注“贾樟柯现象”其实就是对中国新生代电影研究关键词的一种梳理,如边缘化、平民视角、现实主义、都市化、新DV运动和美学转型等等。本期的四篇论文中,美国明尼苏达大学JasonMcGrath教授的论文《我对贾樟柯电影的一些看法》从比较电影研究的视角,强调贾樟柯早期影片创作在新纪实运动的影响下逐渐显露出独特的现实主义风格,这种“如其所是”的现实影像不同于政治现实主义和第五代的寓言式电影,从而表现出国际艺术片普遍具有的世界性美学特征。林少雄教授《贾樟柯影像的文化意蕴》从身份认同观念、视像书写意识、时间感悟体验与空间建构意识等方面,探讨中国新生代导演全新的“影像本体”美学的建构过程。刘志荣博士《漫谈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从切实的感性实感出发,指出贾樟柯电影是从日常生活中升腾起来的“无邪”之诗,这源于导演本人对于生活世界保持的开放态度以及对文化之根的溯求。王卓慈副教授《修复失忆的影像表达》则以贾樟  相似文献   

17.
贾樟柯生于1970年,山西汾阳人,199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影理论专业。他是中国新生代电影导演群体的中坚,“故乡三部曲”之《小武》《站台》和《任逍遥》成为新生代电影的重要代表。同时他身体力行,参与并引导了中国新兴的青年DV电影创作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关注“贾樟柯现象”其实就是对中国新生代电影研究关键词的一种梳理,如边缘化、平民视角、现实主义、都市化、新DV运动和美学转型等等。本期的四篇论文中,美国明尼苏达大学JasonMcGrath教授的论文《我对贾樟柯电影的一些看法》从比较电影研究的视角,强调贾樟柯早期影片创作在新纪实运动的影响下逐渐显露出独特的现实主义风格,这种“如其所是”的现实影像不同于政治现实主义和第五代的寓言式电影,从而表现出国际艺术片普遍具有的世界性美学特征。林少雄教授《贾樟柯影像的文化意蕴》从身份认同观念、视像书写意识、时间感悟体验与空间建构意识等方面,探讨中国新生代导演全新的“影像本体”美学的建构过程。刘志荣博士《漫谈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从切实的感性实感出发,指出贾樟柯电影是从日常生活中升腾起来的“无邪”之诗,这源于导演本人对于生活世界保持的开放态度以及对文化之根的溯求。王卓慈副教授《修复失忆的影像表达》则以贾樟  相似文献   

18.
《春晖》是壮族作家周民震创作的第十三个电影剧本,是他的学生三部曲中的第二部。继他的《甜蜜的事业》获1981年全国少数民族优秀创作奖之后,《春晖》获得了1982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这标志着周民震的电影剧本创作在原来基础上又前进了一大步,有了新的追求。周民震擅长写喜剧电影,《甜蜜的事业》就是他喜剧电影的代表作。这次,他却一反常态,选择了中学生活为题材,写了一个动人心弦的正剧。建国以来,特别是粉碎“四人帮”以来,以中学生为题材的电影是不多见的。究其原因,大约是学校的生活实在平凡,它既不能象武打、奇案题材的电影那样叱咤风云,扑朔迷  相似文献   

19.
贾樟柯生于1970年,山西汾阳人,199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影理论专业。他是中国新生代电影导演群体的中坚,“故乡三部曲”之《小武》《站台》和《任逍遥》成为新生代电影的重要代表。同时他身体力行,参与并引导了中国新兴的青年DV电影创作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关注“贾樟柯现象”其实就是对中国新生代电影研究关键词的一种梳理,如边缘化、平民视角、现实主义、都市化、新DV运动和美学转型等等。本期的四篇论文中,美国明尼苏达大学JasonMcGrath教授的论文《我对贾樟柯电影的一些看法》从比较电影研究的视角,强调贾樟柯早期影片创作在新纪实运动的影响下逐渐显露出独特的现实主义风格,这种“如其所是”的现实影像不同于政治现实主义和第五代的寓言式电影,从而表现出国际艺术片普遍具有的世界性美学特征。林少雄教授《贾樟柯影像的文化意蕴》从身份认同观念、视像书写意识、时间感悟体验与空间建构意识等方面,探讨中国新生代导演全新的“影像本体”美学的建构过程。刘志荣博士《漫谈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从切实的感性实感出发,指出贾樟柯电影是从日常生活中升腾起来的“无邪”之诗,这源于导演本人对于生活世界保持的开放态度以及对文化之根的溯求。王卓慈副教授《修复失忆的影像表达》则以贾樟  相似文献   

20.
“五四”时期,当伟大的文学革命先行者鲁迅在《新青年》上以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真正揭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之时,同时,也就开始了他的杂文创作。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之后至三十年代,阶级斗争、民族斗争空前尖锐,为了适应激烈的革命战斗的需要,鲁迅更集中主要精力从事杂文创作,他将杂文称作是“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创作数量也比前期猛增数倍。一九三五年底,他在《且介亭杂文集·后记》中,对自己的杂文创作做自我小结时说:“我从在《新青年》上写《随感录》起,到写这集子里的最末一篇止,共历十八年,单是杂感,约有八十方字。后九年中的所写,比前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