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现代性”构成了当代中国精英学创作与阐释的无边视域,从“启蒙现代性”的中心幻像到“审美现代性”的突围与“后现代性”的反抗,再到“后现代语境”中的现代性反思,当代中国在“现代性”价值述求过程中的分裂与蜕变构成了当代精英学在总体价值定位上流徙变迁的深层动因,对语言和人的尊重是精英学的价值“底线”。  相似文献   

2.
“现代性”构成了当代中国精英学创作与阐释的无边视域。本阐述了从“启蒙现代性”的中心幻像到“审美现代性”的突围与“后现代性”的反抗,再到“后现代语境”中的现代性反思,进而分析了当代中国在“现代性”价值追求过程中的分裂与蜕变构成了当代精英学在总体价值定位上流徒变迁的深层动因。同时,作认为对语言和人的尊重是精英学的价值“底线”。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构成了当代中国精英文学创作与阐释的无边视域。从“启蒙现代性”的中心幻像到“审美现代性”的突围与“后现代性”的反抗 ,再到“后现代语境”中的现代性反思 ,当代中国在“现代性”价值述求过程中的分裂与蜕变构成了当代精英文学在总体价值定位上流徙变迁的深层动因。对语言和人的尊重是精英文学的价值“底线  相似文献   

4.
"隐秀"论是刘勰《文心雕龙》中具有很高理论价值和文化生命的诗歌语言论著。本文在中西文论比较和历史流向的回顾中,试图对其"原典"意义世界的追寻进行现代性的阐释,将其转换为当代诗学领域中的核心范畴,以运用于当代诗歌批评和创作之中。  相似文献   

5.
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的《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在西方汉学界和中国文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典论·论文》的翻译与评论体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思路,他将中国古代文论进行了翻译与文本细读,发现了其中重要的文学现象与文学命题,并采用西方的文学理论对中国古代文论进行了创造性阐释。宇文所安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翻译以及他将中西文论进行双向阐释的方法给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意境的创造,在中国传统诗歌中是一个重要的美学追求。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为中心的“现代派”诗歌,根植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诗艺,以中国艺术传统固有的价值标准和审美趣味为基础,在现代新诗中重构东方式现代诗的意境。首先表现为对意象的注重。运用感性形象烘托暗示人类心灵情思,摈弃架空的理想抒情。在意象选择上表现出浓郁的古典特色,创造了不言情而情自无已的诗歌境界;同时在意境构建中承继传统意境创造中的悟觉思维:以象为基础、情为中介、理趣为归宿。达到“诗情智化”,是对古典诗歌精髓继承中的现代性超越。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宇文所安的《中国文学思想读本》关于王夫之章节中的两句话作为切入点,对其发生进行了理论考察。按着作者的“发现”,把考察的中心着眼于王夫之的阐释意图和近代西方学者的阐释理论的巧合点的探求和考证上,并从源头文本——王夫之的《姜斋诗话》和迦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开始追寻和对比,最终发现其中的那个模糊的焦距,即在“读者中心”上二人的观念上的“不完全的相同”。  相似文献   

8.
从前提上看,中国古典接受美学的现代性转型主要指一种根本提问方式转换。对于它来说,现代性意向不是某些具体的认识论细节,而是基础性的本体论框架。在现实与逻辑层面上,民族性接受向度、世俗性的解读倾向与感性化的阐释方式共同建构了中国古典接受美学的现代性逻辑框架。  相似文献   

9.
姜宇清的诗歌是一种关于大地的诗歌,籍着他的诗歌,人们能够进入淳朴活泼的原初世界,体验到久违了的天真。姜宇清的诗歌与现代性之间内含着一种强健的张力。文章以思入大地为起点,以诗意地还乡为归结,描述了姜宇清诗歌对大地的怀念,这是明线;暗线是指诗歌隐含着的对现代性的反思及批判。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守成小说呈现出明显的“民间”价值追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书写民间的风俗礼仪和美好人性,对抗工具理性对人性的扭曲和压抑;认同“不规范”的民间文化,质疑和反思现代主流启蒙话语;表现民间神秘文化和原始信仰,挑战理性思维和科学万能。文化守成小说的这种民间价值倾向,是作家极力以审美现代性来为工具理性现代性进行纠偏的努力,也是对建构朴素和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渴望和追求。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视野中的中国古代审美主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儒家、道家和禅宗确实均以不同的方式开辟出了走向审美生存的理路,但诸多在“中国古代审美思想的现代阐释”名义下对中国古代审美主义思想所作的似是而非的言说,事实上是对审美现代性的严重误读。以审美的方式来回答、解决生命意义问题,只是古今中外形形色色的审美主义的重要面相,而不是审美现代性的圭臬。中国古代审美主义面对复杂生命之时,往往表现出一种撤退的姿态,这种无视尖锐繁复的内在生命张力的审美理想,与现代审美精神有着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12.
江文也的音乐、诗歌和乐论应当被视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抒情话语的一部分.他构想现代音乐与诗歌的方式引导我们思考一个更为宽广的课题,即抒情想象与现代性的关联.一般认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典范不外革命与启蒙,而抒情话语要么被贬为与时代的历史意识无关,要么被看作现实主义律令以外的小道.这是一种误解.无论作为一种文类特征,一种美学观照,一种生活风格,甚至一种政治立场,抒情都应当被看作是中国文人和知识分子面对现实、建构另类现代视野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3.
当代西藏汉语诗歌的代表性诗集《前定的念珠》在写作上极具现代性特质,诗人们对雪域空间的自然感受与逃避文明的忧思,结合色彩斑斓的死亡主题、浸润着宗教特征的藏区情感体验,以及借鉴现代性美学的创作观念,表达出特定地域中的空间生存体验和贯彻于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4.
周小英 《镇江高专学报》2009,22(3):27-29,32
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从其独特的视角以一种翻译与评论相结合并立足文本细读的方法解读中国古代文论,由于根源于不同文化,也由于两种语言本身的非对等性,在翻译和注解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误译和误释。选取他对《毛诗序》两段选文的翻译以及译文后面的评论,并对比《毛诗序》中的原文,就以上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他在向西方介绍中国传统文学理论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江文也的音乐、诗歌和乐论应当被视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抒情话语的一部分.他构想现代音乐与诗歌的方式引导我们思考一个更为宽广的课题.即抒情想象与现代性的关联.一般认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典范不外革命与启蒙,而抒情话语要么被贬为与时代的历史意识无关,要么被看作现实主义律令以外的小道.这是一种误解.无论作为一种文类特征,一种美学观照,一种生活风格,甚至一种政治立场,抒情都应当被看作是中国文人和知识分子面对现实、建构另类现代视野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6.
汉语诗律是中国古典文学和汉语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长期以来人们只重在近体诗也即格律诗的领域而忽视包括古体诗在内的汉语诗律整体研究。本文对十九世纪清末董文焕的诗律研究集大成之作《声调四谱图说》进行了探讨,总结出其四大特点和贡献,从理论上对其价值进行阐述.并指出在诗律、文学史、汉语等研究领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学课的教学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面临考验,要处理好教学与教材、学史与作品选、知识传授与情感教育、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段等方面的问题,以增加课堂教学的凝聚力与吸引力。  相似文献   

18.
端木蕻良的创作参与了凝练民族风格的文学现代化进程。从科尔沁草原的文化养成、个性人物与地方特色以及对待草原的复杂情感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端木蕻良的文学创作使草原这一承载着独特地域与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学对象正式进入中国现代文学的关注视野,以一种乡土文学的缩影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率先发声。  相似文献   

19.
戏仿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出现在了西方文学中。20世纪80年代,戏仿这一概念伴随着后现代主义进入中国,但其实在中国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创作中从来不乏戏仿的运用。通过分析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中具有戏仿因素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可以看出戏仿在中国文学的发展中具有历时性承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