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与经济》1994,(1):1-3
南京市1994年科技工作思路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一、坚持深化改革,切实转变机制自1987年南京市被列为全国五个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城市之一,特别是1992年,南京市再一次被国家列为科技与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以后,全市科技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  相似文献   

2.
郭霞 《华东科技》2011,(5):32-34
上海市科委主任寿子琪说:"浦东在科技金融领域的创新,是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重要内容。"为深入实施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浦东新区先行先试,率先研究、建设形成了科技企业信用互助担保服务平台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平台,以创新的融资机制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仅2009年,就有飞凯光电等23家企业分别受惠于浦东科技企业信用互助、浦东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担保和浦东科技金融服务公司委托贷款,共计获得1亿元以上的融资支持。  相似文献   

3.
2007年7月,四川省将自贡市、德阳市和广元市三市确定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省级试点城市,从此,统筹城乡的大幕在四川省全面拉开。统筹城乡发展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4.
秦柳 《安徽科技》2009,(10):8-10
一、作用 1.有利于推进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发挥示范作用 合肥是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科教资源丰富。合肥也是目前全国唯一的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将实施创新产业升级等六大创新工程和深化科技管理体制等六项体制改革,重点推进科技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和金融管理体制三个方面的体制改革,力求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5.
新年伊始.厦门市科技局以一号文件率先出台了《厦门市发展科技先导产业指导意见》,以科学发展的视野,未雨绸缪,部署发展科技先导产业,培育未来经济增长点.并由此掀起了以科技创新贯彻落实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序幕。  相似文献   

6.
产融合作实践有助于加强产业与金融良性互动、构建互利共赢的经济体系。着眼于两批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分别从试点城市的基本概况与相关文件两个角度对试点城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城市规模、经济绝对规模、产业结构等因素并非是能否被纳入产融合作试点名单的决定因素;第二,各试点城市能够围绕试点通知内容编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实施方案,主要涉及产融合作平台、科技创新金融、多元化融资模式、政府支持与产业链金融五个方面。最后对试点成果进行了总结归纳,发现科技与政府因素在试点期间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巍  董建忠  王琳 《山西科技》2013,28(5):7-8,14
2010年12月,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正式获批。阐述了转型综改背景下山西科技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了科技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立足全省转型综改的总体部署,提出了推进科技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根据《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厦门规划建设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这是全国首个以两岸产业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示范区,是实施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重要载体,是建设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的重要平台,也是当前市加快发展的重要任务,本课题拟对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产业选择进行研究,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产业选择依据 1.产业发展趋势 从全球来看,世界经济结构孕育深刻转型,国际科技创新和产业竞争更趋激烈,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以信息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业成为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和内容;从我国来看,未来五到十年是加快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历史机遇期;从我省来看,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抓手.  相似文献   

9.
赵浚宏 《华东科技》2009,(12):48-49
2008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视察时指出:“安徽教育资源丰富,科技实力较强,应该在自主创新方面有更大的作为。”为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精神,安徽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作出了在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实验范围和内涵,整合全省最优创新资源,建设合(肥)芜(湖)蚌(埠)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重大决策,并于2008年10月17日召开全省推进自主创新暨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动员大会,  相似文献   

10.
1991年,我省技术开发类科研单位减拨事业费到位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深化科研单位的改革,我们按照“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以加快科研机构结构调整、人才分流的步伐,建立起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符合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技体制为目标,以进一步落实和扩大自主权、改革用人制度、改革和完善分配制度,推进科技企业发展为主要内容,进行了科研机构的综合配套改革。1993年我们起草并由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关于我省科研单位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经省政府批准,选择了省属16家不同类型的科研单位为我省首批综合改革试点单位。试点单位与主管部门、省科委签订了为期三年的综合改革协议书,对三者的权益、义务、及试点单位应完成的科研、经济指标作出了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1.
陆铭 《华东科技》2014,(5):58-59
正自2005年设立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以来,上海市委、市政府一直将科技金融体制改革作为试点工作的重要内容。经过8年多的改革探索,浦东新区以制度优势集聚创新资源、撬动社会资本,科技型中小企业已进入繁荣发展阶段。2012年,浦东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产值突破1176亿元,年新增认定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分别超过200家和50家。  相似文献   

12.
国家星火计划为配合新农村科技示范(试点)和星火产业带建设,批复了193个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包括以现代农业为重点的综合示范(试点)、以特色经济为重点的综合示范(试点)、以生态经济为重点的综合示范(试点)、以民生为重点的综合示范(试点)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月.厦门市分别被国家科技部和发改委授予了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称号。过去的两年时间,厦门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厦门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厦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决定》,全面启动了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建设“创新厦门”作为城市发展战略.推动科学发展新跨越:“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发挥作用”,综合配套改革敢为天下先:率先启动市区联动,协同创建创新型城区;快速推进岛内外一体化.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岛内产业升级。岛外制造业集聚,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在政府管理和服务、综合配套改革、城乡一体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等方面也进行了大胆的开拓创新,体现了特区先行先试的气魄。  相似文献   

14.
袁力 《科技咨询导报》2013,(32):224-225
科技文化在现代服务业、尤其是旅游休闲业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有利于国家经济战略的良性发展。成都作为全国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积极探索科技兴旅,将科技文化与旅游休闭有机融合,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竞争不断激烈,教育竞争也在进一步的加强,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也更为迫切,如何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服务地方经济已经成为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面对我市中职学校的现实状况,围绕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与国家教育综合配套改革实验背景下,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突破体制障碍谋发展;以"武汉城市圈"发展"两型社会"为契机,抢抓机遇谋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16.
《太原科技》2011,(12):I0001-I0001
太原市作为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城市.提出立足转型跨越,率先把太原建设成为科技创新的领先区、高端产业的聚集区、改革开放的新兴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和谐社会的首善区,更好地发挥在全省转型跨越中的龙头作用、引领作用、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05年以来,厦门加大了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力度,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目前,厦门二三产共推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工业和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新形势下,厦门如何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为契机,以中心城市的姿态地位参与区域、全国乃至全球性经济竞争,是实施《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重要内容,也是当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芜湖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为抓手,科技创新对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显现。芜湖市入选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城市,芜湖大学科技园被批准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芜湖市被命名为安徽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市知识产权局荣获全国知识产权系统人才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830亿元,增加值680亿元,同比增长  相似文献   

19.
马卫东  洪芳 《安徽科技》2009,(11):33-34
合肥市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围绕“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和“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两项工作.形成了一套从工作环境建设到管理系统建设等方面较为完善的工作体系.把科技兴市落实到县区的有效载体.成为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今日科技》2011,(10):10-11
近年来,杭州市围绕省委“八八战略”和“创新创业”总战略、首个国家技术创新112程浙江试点省,和杭州首批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要求,着眼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产业发展规划、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造科技十大平台、引进科技创新载体、强化企业主体地位等内容,形成了具有杭州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