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随机抽取的320名知识型员工为样本,依据社会交换和社会认同等理论,实证研究了中国情境下辱虐管理对知识型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组织认同和人格特质所起的中介和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辱虐管理与知识型员工的离职倾向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组织认同在辱虐管理对知识型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人格特质会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缓冲辱虐管理对知识型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因此,企业应加强制度和文化建设,通过减少领导的辱虐管理,增强员工的组织认同等,避免知识型员工离职倾向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为明晰辱虐管理、负性情绪和自我损耗对反生产行为的作用机理,在文献研究和开放式访谈的基础上,建立四者关系的假设模型。采用辱虐管理量表、负性情绪量表、自我损耗量表和反生产行为量表对395名员工进行调查,通过SPSS和AMOS进行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验证假设模型。结果表明:辱虐管理、负性情绪和自我损耗三者均与反生产行为呈显著正相关;辱虐管理既直接预测反生产行为,又间接影响反生产行为;间接影响主要通过负性情绪和自我损耗的独立中介作用,以及负性情绪和自我损耗的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连续发生多起教师虐童事件,受害人多为幼童,引发社会舆论的激烈讨论,其讨论焦点集中于我国是否应设立类似“虐童罪”之罪。从法律人的视角以温岭教师虐童案为基点,分析我国“虐童”这一特殊现象的立法现状和设定“虐童罪”相关问题的研究,呼吁刑法尽快增设虐童罪,以预防和打击此类伤害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特区科技》1998,(3):26-27
虐疾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播性寄生虫病,在我国,虐疾流行以间日虐分布最广,部分地区间日虐与恶性虐并存,近年来,由于人口流动频繁,输入性虐疾逐年增加。虐疾的发病率有所回升;虐原虫及蚊媒抗药性不断产生,低原虫密度感染无症状虐疾带虫者增多,采用镜检法,检出率低,易造成漏诊和误诊,且对间日虐和恶性虐混合性感染不能进行有效的鉴别,故难以适应当前虐疾发展形势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萧红在其成名作《生死场》中刻画了一个哈尔滨附近村庄的人们(尤其是女性群体)的生与死的故事。在小说中,女性的生命价值被践踏,难逃"被虐"的命运,而女性也在有意无意中将自身所受到的种种压迫强加到同类或比自身更为弱小的孩子身上,对他们施以"虐人"行径。本文拟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探讨萧红在《生死场》中对女性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试图挖掘造成小说中女性"被虐"与"虐人"的双重困境的根源,并由《生死场》出发来探究萧红独特的女性写作的背后原因。  相似文献   

6.
流行我国的间日疟原虫一新亚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61年江静波,马鸿澄报告广东发现的一种人体寄生的(疒虐)原虫,其形态和未经证实的P.wilsoni Robert,1940有相同之处,但又有和卵形(疒虐)原虫相似之点。1962年江静波,陈俊民报告发现50多个(疒虐)疾患者的血片中出现这种(疒虐)原虫。1962年至今,我们在广东观察到这种(疒虐)原虫的患者已达80余例。1964年我们在河南开封进行(疒虐)原虫调查,在当地12个(疒虐)疾患者的血片标本中也发现这种(疒虐)原虫。与此同时,我们在广东也发现典型的卵形(疒虐)原虫。这样使我们有可能把前二次报告的具有特异形态的(疒虐)原虫的大量标本和卵形(疒虐)原虫以及我们历年收集到  相似文献   

7.
荀子是战国末期最杰出的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与思想集大成者,他经过仔细辨析、审慎批判和大胆扬弃而提出了崭新的荣辱思想.他首次对荣辱思想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阐述.他认为先义后利则荣、先利后义则辱,并进一步把荣分为义荣和势荣,把辱分为义辱和势辱.君子可以是义荣而势辱,也可以是兼有义荣和势荣;小人可以是义辱而势荣,也可以是兼有义辱和...  相似文献   

8.
虐童事件的层出不穷,引起了社会高度的关注与思考。不难发现,这一系列事件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法律问题。本文从罪刑法定原则、民意与司法、增设虐待儿童罪这三个方面对虐童案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旨在通过法律切实保护儿童权益,竭力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社会环境,使其能够远离伤害,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小学生自杀、虐童、漠视生命等关于生命的认识、价值、尊严等深层问题迫切地摆在面前.生命教育对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笔者从探讨开展小学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入手,研究小学生命教育的重点在于教育理念和关注点的转变.同时结合多年教学经历,从课程探索、课堂教学、特色活动,师生关系、班级管理,校园文化、家、校、社会全员育人这些方面研究点、线、面相结合的生命教育策略,以此促进生命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开展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穆旦晚年对诗及诗歌创作中的准自虐现象中探析其享虐心态的成因,以透视当代知识分子隐秘的内心和精神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