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战略目标:四位一体 2005年温总理两次听取了中关村园区的汇报。为国家高新区提出了“四位一体”的战略定位,即国家高新区要努力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2.
兴办科技工业园区(高新区)是20世纪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最重要的创举.近年来,国家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一直保持年均30%左右的增长速度,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相似文献   

3.
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强国富民的重要基础和国家安全的根本保证。高新区是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是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是抢占世界高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是高新区的根本宗旨.加强科技创新是高新区建设发展的首要任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高新区履行职能的根本要求。高新区在科技创新中承担着责无旁贷的重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肩负着重大的时代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4.
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合肥高新区),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7年被国家批准成为对APEC成员特别开放的工业园区。10多年来,合肥高新区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宗旨,依托合肥丰富的科教资源优势,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出了一大批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的名牌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合肥乃至安徽省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区域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先后荣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高新区”,“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国家先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称号。  相似文献   

5.
正1991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共批准建立了88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年励精图治,20年创业创新。如今的国家高新区,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的核心集聚区和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以及城市建设中的新亮点,发展高新区已成为各地经济结构高级化进程中的普遍做法。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始终坚持"两化"并举(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工业立市"战略,全面推进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06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66家,从业人员约11万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为14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数为12家.2006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631亿元,约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3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7%;技工贸总收入达到613亿元,约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技工贸总收入3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6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6%;出口创汇8.9亿美元.合肥已成为安徽省乃至中部地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合肥高新区在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经济发展综合排名位居第16位.  相似文献   

7.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较早创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省区之一,经过30多年的建设,广西的高新区已成为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带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文章对广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30多年的变迁与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对广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的基本经验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促进广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新技术园区如何进一步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海 《今日科技》2002,(2):22-24
在国家和地方政府支持下,高新区在管理体制设置、综合改革、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创业孵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创造就业机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不少制约高新技术园区进一步发展的不利因素。1.全国高新区发展不平衡。一些高新区所在地政府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认识不足,措施不力,改革不到位,观念意识落后,使得高新区发展缓慢,对全国的高新区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制约因素2.科技企业孵化、服务机构发展态势良好,但处于独立分散运作状态。创业投资(风险投资)、信用担保、创业孵…  相似文献   

9.
温家宝在第四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明确指出"国家高新开发区的建设,正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正面临着第二次创业。"并为国家高新区的"二次创业"明确了"四位一体"的定位。针对我国高新区的现状和发展,本文提出了在高新区内建立集群式区域创新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新指标体系为高新区发展带来新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日前,国家发布了新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简称"新指标体系")。自国家高新区建立以来,我国先后于1993年、1999年和2004年三次制定和修改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每  相似文献   

11.
沈阳市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始建于1988年5月,1991年被国务院首批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科技部重点支持的开发区之一。高新区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5万人。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建设,高新区已形成了以民营企业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发展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造就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带头人,初步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并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良好环境,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周志红  胡斌 《安徽科技》2009,(12):11-12
温家宝总理在第四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会议上提出,国家高新区的建设正步人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二次创业,并为国家高新区的“二次创业”明确了“四位一体”的定位。其实质是根据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通过自主创新来实现自主发展,转变强外资、弱内资“一边倒”的经济结构,使高新区由初期的引进创新型发展模式向自主创新型发展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13.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不同于一般经济开发区,高新区有明确的功能指向,已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和地方经济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评价高新区的成败得失,不能用评价新城区或经济开发区的标准来评价高新区,更不能用建设新城区或一般经济开发区的指导思想来指导高新区的建设。高新区要把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内涵,科学制定发展战略,强化创新创业的软环境营造,并在产业服务上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4.
《安徽科技》2010,(6):F0004-F0004
合肥高新区依托本地丰富的科教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持续优化发展环境,不断加强招商引资,区域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经济社会取得了又好义快的发展,已成为合肥乃至安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和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在全国56个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位居14位。  相似文献   

15.
张琼瑜 《科技信息》2013,(5):273-273
高新区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本文分析了无锡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提升集群创新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工创新能力的决定》的精神,全面落实《国家科学与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及《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有关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发展的战略部署,根据高新“四位一体”的战略定位和实现“五个转变”的总体要求,提出如下关于推动高新区产业组织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7.
《安徽科技》2012,(7):2
正合肥高新区是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过20年来的艰苦创业,已经发展成为合肥市乃至全省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地,荣获全国"先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荣誉称号,跻身全国首批光伏发电集中  相似文献   

18.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广东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全面推动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快速健康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使高新区成为我省建设创新型广东的重要支撑力量。根据《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办法》,参照国家科技部等四部委《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一步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现提出加快推进我省高新区发展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淄博高新区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强化同科技发展的孵化体系和人才体系建设,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高新区经济舞台上的"顶梁柱"。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值、利税等主要经济指标达到了全区的9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高新区经济的快速膨胀,使区内经济发展规模跃居全国53家国家高新区的  相似文献   

20.
谭军  王俊 《安徽科技》2015,(2):23-25
<正>2012年8月,马鞍山慈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慈湖高新区")成功跻身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近年来,慈湖高新区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整合创新要素,积极培育创新主体,高新技术产业聚集效应明显,已成为马鞍山市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的排头兵。2014年,慈湖高新区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全国106个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排名中位列第68位,并连续2年获"火炬统计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