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中强调,“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及时发布公共信息。为群众生活和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创造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成立于2002年12月的吉林省人民政府政务大厅,多年来一直注重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提升服务能力、提高办事效率.管理政务大厅的吉林省政务公开协调办公室(以下简称公开办)按照吉林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以深化政务公开、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为目标,以服务“发展”、服务“民生”为主线,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提高全省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3.
政府转型已经成为“十一五”时期行政体制改革攻坚的中心和重点。当前我国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应强调政府主导,以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和协调为基础,围绕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不断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核心工作是重点围绕政府公共服务和产品供给的民众导向制度、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制度、政务公开制度、政府绩效的评价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切实推进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4.
《上海信息化》2010,(1):92-92
工信部、监察部、国家预防腐败局近日联合召开依托电子政务平台推进基层政务公开与公共服务经验交流会。会议指出,依托电子政务平台推进基层政务公开与公共服务,将是公共服务信息化的重点,未来要大力发展基层电子政务平台设施,进一步丰富基层政务公开与公共服务内容。本次交流会对基层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提出了“大力发展基层电子政务平台设施,进一步丰富基层政务公开与公共服务内容;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提高政府信息公开水平;  相似文献   

5.
《上海信息化》2008,(10):86-86
由哈尔滨市政府办公厅、市监察局和市政务公开办承办的全国副省级城市政务公开工作研讨会日前在哈召开。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沈阳、大连、长春等15个副省级城市政府有关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围绕“推进《政务信息公开条例》落实,深化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政府”这一主题,结合各地工作实际,交流了工作经验和体会;围绕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的关于新形势下如何深入贯彻落实《条例》、如何深入推进行政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建设等调研题目进行了认真研讨。会议指出,政务公开是发展人民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具体体现,也是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在线     
政策【政策】温家宝指出要“推进电子政务,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月4日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电视电话会议上发表题为《加强政府建设推进管理创新》的重要讲话。在谈到政务公开时,温家宝总理指出,“推行政务公开,方便群众办事和监督。政务公开是提高政府效能、防止腐败的有效措施。要把政务公开作为各级政府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扩大政务公开的范围和层次,市地级以下政府要完善政务公开工作机制,全面推行政务公开。省级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要尽快健全相关制度,加快推行政务公开步伐。要以人民群众关心的事项和容…  相似文献   

7.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广西依托电子政务平台,以深化政务服务和政府信息公开为切入点,以政府网站建设为抓手,逐步建立了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走出了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政务服务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简称“一服务两公开”)工作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如何在实践层面找到公众需求与政务工作的结合点,实现服务型政府建设模式的新突破,一直是各地区、各部门着力探索的重要课题. 大连市从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融合着手,以办事公开为切入点,统筹全市公共服务资源,分阶段打造多功能、全覆盖、便捷化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网,以信息化手段提升全市公共服务行业效能,搭建起百姓与政府、行业单位直接沟通的渠道.  相似文献   

9.
电子政务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务运作效率、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是一项综合性、协调性很强的工作。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把“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作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也标志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迈入与政府改革同步并进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政府信息化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提高了行政效益,方便人民群众,促进了政务公开,提升了公共服务的质量,扩大了公共服务的范围,有利于建设服务型政府,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统一开发四大应用系统,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为创新社会管理,深化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能,强化监督检查,优化发展环境,江西省集中力量建设了四大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业务应用系统.全省政府信息统一公开系统2008年,江西省政府集中建设了政府信息统一公开系统,汇集了省直各部门、各市县政府的公开信息,所有省直部门不另行建设信息公开系统,全部依托省政府信息统一公开系统,做好部门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服务.政府信息公开主要包括概况信息、法规文件、发展规划、工作动态、人事信息、财经信息、行政执法和公共服务等八大类.群众点击江西省人民政府网站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即可“零距离、全天候”享受“一站式”政府信息公开服务,及时、准确全面获取政府公开信息.此举得到了国办和工信部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2.
门户发展新方向 资源整合引领政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整合是政务门户发展的必然 近年来,国内电子政务建设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代,政府门户作为政府公正、公开、亲民亲商的窗口,从单一的政府信息发布,向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转变.随着政府越来越注重民政互动,公共服务,加上网站绩效评估的推动,政府门户的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汪凯 《安徽科技》2011,(11):32-33
政务公开是对行政管理的事务公开,是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行为,方便群众办事的重大举措。行政管理机关作为政府公共服务部门,在组织、指导和推进社会科学、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过程中,只有始终咬定"服务"这一核心要素不放松,才能高效推进政务公开工作。  相似文献   

14.
电子政务外网作为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加速器,作为政府门户网站与政务业务系统之间的桥梁,作为政务信息资源的会聚点、集散中心和可靠的大后方,通过不断建设和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载体。近几年,四川省大力探索和推进电子政务外网的建设和应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上海信息化》2008,(10):93-93
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于近日正式挂牌,意味着海南省35个省直部门和中央部分驻琼单位的1034个行政审批将在这里集中办理。政务服务中心的建立将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脚步,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提高行政执行效能,切实改善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政务服务环境。通过政务服务中心这个载体,实现政府信息公开和办事公开,并通过对行政审批行为的规范和政务项目的整合,实现减少行政审批环节,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率。  相似文献   

16.
服务型政府强调以公众为中心,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它的内容定位主要包括政府信息公开、公众参与互动、在线事务处理和网上便民服务四个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7.
资源整合是政务门户发展的必然 近年来,国内电子政务建设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代,政府门户作为政府公正、公开、亲民亲商的窗口,从单一的政府信息发布,向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转变。随着政府越来越注重民政互动,公共服务,加上网站绩效评估的推动,政府门户的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党的十七大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也提出了要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在服务型政府构建的过程中,如何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是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问题,而其中的关键点与难点集结于县级政府.构建西藏县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评价体系,是推进西藏服务型政府建设和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的客观要求,需要结合西藏县级政府的公共服务内容,建立县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评价模型,明晰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胡斌 《科技信息》2009,(24):59-60
新公共服务理论日益成为一种与新公共管理理论并驾齐驱或替代式的公共行政改革新模式。新公共服务理论视野中的服务型政府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的服务理念和民主参与的行为方式。根据“服务型政府”的本质内涵及我国国情,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比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要树立“以民为本,依法行政”的政府服务理念;二要转变政府职能,明确角色定位;三要构建“顾客导向型”的服务模式;四要完善政府部门绩效评估体系,建立责任政府。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政府大力倡导“服务政府理念、政务公开制度、工作效能建设”的今天,浙江省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简称管理局)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事务管理的科学性、基础信息的整合度、应用共享的高要求”等方面是管理局展开信息化建设过程的重点,而“公务活动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则是其电子政务具体表现形式.管理局为提高管理效能和办事质量,通过“任务导向、应用共享”的电子政务平台设计理念和基于XML规范的信息整合技术来实现政务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