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面向应用型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师工作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该模式以教师工作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创新项目开发与实现为导向,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战胜困难的毅力.鼓励学生参加创新性实验竞赛,使学生具备灵活应用专业知识能力,通过深化开放学习、自主管...  相似文献   

2.
创新性人才培养不仅是高校的首要任务,更是国家战略需求,目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不强已成为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症结。课题组成员围绕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主题,从"实践环节"的角度来探讨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并在实验体系建设、开放式平台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实际工作,为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拔尖人才"计划的实施为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平台。为了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完善拔尖人才培养方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森林保护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在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改革实验课考核模式、建立综合性实验模式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尝试。实践表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紧密围绕学生使用集成电路的能力、系统设计能力、外围综合能力这一核心专业能力的培养,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研创新"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建设"基础实验+实训提高+课外创新+工程应用"实验教学体系,制定分层次分阶段立体化的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从而构建较完善的理论教学、实验实践、科技创新三大平台为支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实践证明该建设是行之有效的,文中在讲述改革目标设计、实施方法、实践情况的同时,重点介绍实验实践教学改革的思想、方法及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5.
探讨在高师院校生物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中进行的改革与探索,通过构建"四层次"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即验证性实验项目、综合设计性项目、开放实验必修专题、本科生创新科研项目的阶梯式"四层次"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开展富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逐渐进行科研创新训练,实施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形成了适应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特色,旨在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较强实践能力的生命科学专业师资力量.  相似文献   

6.
创新性素质培养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之一,通过开展"材料性能学课堂教学-前沿基础实验-开放实验室自主设计实验-申报国家创新性实验"这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研究为载体,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改变目前高等教育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改变传统式的教学方法,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7.
安全工程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渗透和融合的专业方向,实验模式是影响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学科自身特点,对安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的实验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与探索,从实验资源整合、实验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工程实践基地健全、实验管理机制完善、"5+2+1"培养模式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实践表明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推动了理论与工程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对化学实验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模式、教学团队建设、成绩考核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平台+模块"化的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从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对化学实验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模式、教学团队建设、成绩考核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平台+模块"化的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中国农业大学对农学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在"三层次、模块化"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农学专业"三位一体"的实验实践教学新模式,构建了农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加了农学专业本科生从事农学相关科学研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如何判断在各种加载下的断裂模式:Ⅰ型还是Ⅱ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传统的断裂力学最为突出的误解是将剪切下的断裂误认为是Ⅱ型断裂.通过对Ⅱ型加载裂纹尖端的应力研究表明,在裂纹尖端周围同时有周边(拉或压)应力和剪切应力存在.对于脆性材料,当裂纹尖端的最大周边拉应力大于最大剪应力时,只有Ⅰ型断裂可能发生.Ⅱ型断裂试验及研究表明,Ⅰ、Ⅱ型断裂发生是有前提条件的.Ⅰ型断裂发生的前提条件是:1),fromax/fomax<1,或2),fromax/fomax>1,但fromax/fomax<KIIC/KIC;Ⅱ型断裂发生的前提条件是:fromax/fomax>1和fromax/fomax>KIIC/KIC·fromax是裂纹尖端最大无因次剪应力强度因子,fomax是裂纹尖端最大无因次拉应力强度因子.KⅠC和KIJC分别是材料的拉伸断裂韧度和剪切断裂韧度.  相似文献   

12.
将单模式和双模式过调制技术分别应用于三电平SVPWM,使得调制范围扩大为0≤MI≤1;结合三电平的特点进行了过调制技术的分析和比较;最后在以一片TI TMS320LF2407A DSP为基础的二极管嵌位三电平开环V/F控制原理样机上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了过调制技术在三电平中应用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在电力电子装置中不存在两个互补对称共模噪声源时,可以采用外加补偿电路的有源并联共模电磁干扰抑制技术。分析了补偿电路与被补偿桥臂的PWM信号传输时间差对共模电磁干扰抑制效果的影响。分析了共模电流频谱最大值、频谱平均值和频谱能量3种评估指标的特点与计算,并仿真研究了它们与传输时间差之间的关系。说明了共模电流频谱能量是一个理想的快速评估共模电流大小的指标。采用DSP建立了数字化并联有源共模EMI抑制的单相半桥逆变器物理实验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了共模电流频谱能量评估的有源并联共模电磁干扰抑制技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偏振模色散成为一个研究热点的技术及应用背景 ,重点介绍了偏振模色散的成因 ,偏振模色散的定义 ,较详细地介绍了偏振模色散的偏振主态模型 ,及该理论对光纤通信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的解释和该理论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铅烷发生的酸性模式与碱性模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FI-HG-AAS系统对K2Cr2O7体系铅烷发生的碱性模式与酸性模式进行了对比研究,观察反应中反应物摩尔量与铅烷产率关系后发现酸性模式与碱性模式有相同的规律,采用高浓度K2Cr2O7氧化,其还原产物Cr(Ⅲ)会生成CrBn沉淀,严重吸附铅离子,导致铅信号下降。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异步传输模式(ATM)的产生、概念,并分析了ATM交换原理,在此基础上简单的介绍了ATM的应用。中心议题是异步传输的研究方向,因而又介绍了ATM的走向、ATM与IP的相互结合技术及MPLS、IPOA、ATM MPEG2等等ATM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机械故障诊断中经验模态分解的模态混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验模态分解广泛应用于机械故障诊断,但其模态混淆问题影响了方法的有效性。从机械故障诊断的角度提出了EMD模态混淆的基本概念,根据表现形式将模态混淆定义为"向下"、"交叉"和"向上"3种基本类型,通过深入研究经验模态分解的模态混淆问题,发现产生模态混淆的原因主要有2类:一类是由方法基本原理所导致,有模态向下混淆和模态交叉混淆2种表现形式,称为Ⅰ类模态混淆问题;一类是由筛分算法缺陷所导致,有模态向上混淆1种表现形式,称为Ⅱ类模态混淆问题。根据模态混淆产生的机理,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对于Ⅰ类模态混淆问题需要引进辅助手段加以解决,例如异常排除法、信号滤波法和辅助信号加入法;对于Ⅱ类模态混淆问题,完善了本征模态函数的定义,改进了筛分算法最后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所提解决方案有效。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乘法噪声对双模激光模间竞争效应的影响.通过线性稳定性分析,得到一些极有意义的结论:在强耦合区,若无乘法噪声存在时,两模的竞争效应表现为只有一个模能建立起稳定振荡,而另一个模被抑制,但当有乘法噪声存在时,两个模可能同时建立起稳定振荡;在弱耦合区,若无乘法噪声存在时,两模的竞争效应表现为两个模能同时建立起稳定振荡,但当有噪声存在时,两模中可能有一个被抑制.  相似文献   

19.
理论研究了在电介质覆盖金属波导体系中,表面缺陷结构导致的表面等离激元模式与波导模式间的相互耦合机制。在电介质层表面引入一维凹槽结构,利用凹槽结构对入射光波的散射,可以实现表面等离激元模式与波导模式间的相互转换。模式转换效应会导致在结构透射谱上出现新的能带。通过广义Fresnel公式解释了该附加能带的形成机制。利用该模式转换特性,可以实现表面等离激元模式和波导模式的方向性激发。这些结果在二维光子学器件,如布拉格反射镜、分束器和光互连中有着潜在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研究当前国内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现状的基础上,找到现网络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现有条件下建立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新模式.通过该模式提高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效率,从而实现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效果最优化,以促进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